嘉待情感:婚姻心理學:男人出軌,女人療愈傷害必須這樣做

嘉待情感
2023-07-08
1929
22
点击添加老师微信:jiadaisLINE咨询情感难题,伴您走出情感困境,挽回失去的爱!

最近經常被大家咨詢到同一個問題:老師,為什麼出軌給人帶來的傷害這麼大?要怎麼做才能從這種痛苦中走出來?

分享一下我的經驗之談:出軌給人最大的傷害其實是喚醒了一個人最本能的厭惡感受,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的情緒地震。

不要狹隘的以為這種厭惡感受僅僅隻是指向出軌行為本身,如果真這麼簡單,人本能的趨利避害天性自然會發揮作用,直接離開這個背叛自己的人不就得了?

為什麼很多人不僅沒有當機立斷的離開,反而更加進退兩難、沉溺在這種痛苦裡無法自拔呢?

如果你想到的答案是:“那不就是因為他太懦弱了,出軌的男人不趕緊踹掉,還要留着過年嗎?”

那麼很遺憾,說明你真的非常缺乏對人性的深刻認知,以及對他人的同理心。

之所以會得出這樣既膚淺刻薄又言之鑿鑿的結論,歸根到底還是因為你低估了出軌給當事人帶來的傷害值。

你以為出軌給人的傷害僅僅隻是被欺騙被辜負,令夫妻雙方産生信任危機這麼簡單?

不不不,出軌給人傷害的深度和廣度遠不止如此。

因為伴侶的出軌行為而被觸發的厭惡感受,也比以上這些單一向的情緒要更加複雜。

這可不是我随口胡謅的,而是基于大量針對出軌個案的觀察:對于正在經曆出軌背叛的人來說,最讓人難以忍受的并不是他人對自己的不理解,而是連自己都搞不懂自己到底在想什麼、要怎樣。

所以,隻能放任自己在各種極端情緒之間來回擺蕩,這種失控脫軌的感覺才是最讓人感到害怕的。

正是因為傷害值太大,所以大部分人容忍不了伴侶出軌;也正是因為這種傷害的打擊面太複雜,所以即便大部分人容忍不了伴侶出軌,也很難下定決心離開。

不過好消息是,即便再複雜也沒有複雜到用文字都講不清楚的地步。

一共6500字,隻要你願意花上幾分鐘時間看完本文,你自然就能透過現象看到出軌行為造成傷害的實質究竟是什麼,以及該怎麼療愈這種傷害。

提前預警,如果你對被出軌當事人毫無同理心,同時又極度執着于出軌問題除了對錯沒有任何讨論空間,建議你直接關掉本文,我不想浪費時間争論對錯。

複制添加嘉待情感導師wechat id:jiadais,line賬號:yesaay,幫你挽回失去的愛,修複您的感情關系!

畢竟站在咨詢師的角度,我最關注的永遠是學員的真實感受和需求,至于對錯,那不明擺着嗎?本來就是最沒有讨論價值的東西。

一、出軌帶來的厭惡感受到底是什麼?

其實,人性最根本的矛盾之處就在于——既有逃避困難的慣性,又有迎難而上的勇氣。

當想逃跑的慣性和想克服的勇氣勢均力敵的時候,便産生了患得患失的痛苦。

記住這個關鍵詞“患得患失”,出軌所造成的各種次生傷害發生時,基本都會引發這種糟糕的情緒感受。

前面已經講過,出軌給人最大的傷害其實是喚醒了一個人最本能的厭惡感受,那麼這種厭惡感受到底是什麼呢?至于威力這麼大、波及面這麼廣嗎?

老師也不賣關子了,直接說出結論,之所以殺傷力這麼大,是因為這種厭惡感受同時指向了以下3個不同的方面:

1.厭惡不确定:懷疑伴侶不值得

2.厭惡損失:懷疑人生不值得

3.厭惡被抛棄:懷疑自己不值得

接下來,我會花一些篇幅,一一幫大家梳理它們背後的成因和邏輯。

1.厭惡不确定:懷疑伴侶不值得

雖然人類的基因裡天然就有追求秩序感和确定性的傾向,但是不得不說,我們中國人對标準答案的熱衷程度真的是一絕。

每次面對出軌問題的個案,我被學員問到最多的問題永遠是:“老師,你說他到底值不值得我再給他一次機會?”

這種對确定答案的迫切程度,就好像小朋友看電視劇非要執着于弄清楚哪個是好人哪個是壞人,才能安心看下去一樣。

面對出軌這樣嚴重的婚姻問題,面對男人出軌這一行為給自己造成的重大傷害,很多人仿佛也必須要在确定伴侶不是個十惡不赦的壞人以後,才能放下心來處理婚姻問題。

可想而知,這種對伴侶人品和信任度的不确定,确實會引發我們極大的不适感:

我怎麼知道以前他對我的好,不是裝出來的?我怎麼知道他這次回歸家庭,到底是不是真心的?我怎麼知道這次原諒了,他就一定不會再出軌、再傷害我?

人最讨厭的并不是壞消息,而是那種不知道接下來要迎接的到底是不是壞消息的不确定感。那種不上不下的感覺,足以讓一個人陷入迷茫,然後在剪不斷理還亂的狀态下反複自我折磨。

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被出軌的學員都會迫切地希望由我這個咨詢師來給他們一個肯定的答案,哪怕這個答案不是他們最想聽到的。

因為,比起陷在這種不确定感裡沒完沒了的痛苦,他們更想早點給自己一個痛快。

2.厭惡損失:懷疑人生不值得

對于出軌問題,很多局外人常常苛責當事人的舉棋不定:為什麼他都出軌了,你還那麼墨迹?要麼就痛快離,要麼就好好過啊!

在我看來,這種舉棋不定實在太正常了,并不是換個性格更灑脫的人就能處理得更好的。

因為從根本上來說,這種無法做決策的狀态是由于我們本性中厭惡損失的部分被觸發了,自然會産生逃避心理。

果斷離婚,雖然能解一時之氣,但是會讓自己面臨生活狀态的巨變,萬一我應付不來怎麼辦呢?堅持不離婚,雖然能保證眼前生活一切如常,但是會讓自己陷入負面情緒的旋渦,萬一他再次出軌我該怎麼辦呢?

想想看,面對棘手的出軌問題,我們是不是幾乎不可能想出一個兩全之策?

不論是選擇離還是不離,都會讓我們的生活面臨一定程度的動蕩和調整,基于這種壓力,很多人便會産生人生不值得的低落感受。

說穿了,大部分人這個時候最想要的其實就是保持原樣,最好什麼都不要變。因為不管哪種選擇帶來的損失,自己都不想承擔。

不想離婚,因為夫妻之間就算分開也是打斷骨頭連着筋,不想面對這種生活上和情感上的雙重喪失;不想修複關系,因為努力解決問題也意味着一種改變,不想面對後面的現實困難和情緒壓力。

那怎麼辦?

在這種患得患失的壓力之下,很多人隻能依靠本能選擇一種看上去最保險、實際上效率最低的應對方式——按兵不動。

既不離婚,也不修複關系,索性像鴕鳥一樣一頭紮進沙子裡,眼不見心不煩。

不管耽誤的時間會不會讓事情惡化或是讓問題變得更難處理,我都管不着了,反正我隻想要這一刻的清靜。

3.厭惡被抛棄:懷疑自己不值得

亦舒說過:“成年人身上誰沒有傷疤,有些你看得見,有些你看不見。”

對于遭遇出軌的女人來說,這種“被抛棄”的感受,就屬于内心那種看不見的傷口。

我們都知道,出軌行為是婚内的一方對另一方的欺騙和背叛,很多人難以忍受的正是這份不忠誠。但是親密關系之所以不同于生活中的其他弱關系(比如同事、熟人等),就是因為男人出軌的行為不僅僅代表他自己,還代表着對我們女人自身價值的評判。

說得再簡單一點,出軌行為對我們最大的殺傷力其實來自于它對我們自身價值的否定。

如果他愛我,為什麼會做出軌這樣的事來傷害我?

如果他不愛我或者不夠愛我,是不是代表我不夠好、不值得被愛?

如果他明知道出軌會傷害我還這樣做,是不是代表我很弱、可以随意被欺負?

每個人在嬰幼兒時期都有過一種最原始的焦慮情緒,那就是害怕被養育者抛棄。

因此,我們對于“被抛棄”的體驗有着一種深入骨髓的厭惡感,它不僅會降低我們自身的價值感,更會給我們帶來一種近乎于滅頂之災的恐懼感。

被抛棄感會導緻退行(regression)的發生,它是人們在受到挫折或面臨焦慮、應激等狀态時所啟動的一種防禦機制。

這種防禦機制一旦啟動,會讓我們不自覺放棄已經學到的比較成熟的适應技巧或方式,而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階段的某種行為方式,以原始、幼稚的方法來應付當前情景,以降低自己的焦慮。

給大家翻譯一下,也就是說,由被抛棄感而觸發的退行防禦機制,會令我們自身的各種能力被削弱甚至喪失,從而令自己陷入屋漏偏逢連夜雨的境地。

一些初出茅廬的咨詢師,有時會對深陷出軌危機的學員産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緒。

一方面在心裡同情他們的遭遇、共情他們的感受,另一方面也會忍不住“埋怨”他們為什麼不能更勇敢一點面對問題?

這就屬于沒有考慮到當事人所處的真實情境,犯了一味推己及人的毛病。

事實上,不是他們不想面對,而是真的很難面對。

而且,出軌給我們帶來的打擊越大,我們的内在力量就越虛弱,也就越無力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由此惡性循環。

更可怕的是,作為當事人,我們自己是很難覺察到自己正在遭遇如上這些多重困境的。我們能感受到的隻有各種令人不适的情緒,一會兒恨他恨得牙癢癢,一會兒愛他愛得願意低到塵埃裡。

如果硬要說出軌給我們帶來的各種傷害中,哪一種最緻命,我的答案是——它讓我們迫不得已失去了對人對事最基本的真誠,無法真誠對待他人,也更加無法真誠對待自己。

當我想愛一個人的時候,我不再可以心無旁骛地去愛他,而是要告誡自己這樣的愛是不對的、是窩囊的;當我想恨一個人的時候,我似乎也無法徹徹底底地去恨他,而是要提醒自己他不值得我再為他投入任何精力。

于是,陷入兩級拉扯的我們,開始學會自欺欺人,學會用各種别扭的借口合理化自己的選擇。比如:

我不想離婚,但是也不想修複關系,就這樣把他當育兒合夥人吧!

我不會離婚,但是也不會再愛他了,這是我對他的懲罰!

我很想離婚,但是為了孩子我不能離婚,先這麼湊合過吧!

要有多無奈,才會把糖果包裝成毒藥的樣子才能允許自己吃下。好像自己的願望見不得光,必須以懲罰的方式出現才是合理的。

沒關系,你現在之所以如此混亂,不過是因為對于自己所面臨的多重困境缺乏覺察。

現在既然知道了出軌給我們帶來的傷害值不論深度還是廣度都是巨大的,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想辦法療愈它就行了。

二、該如何擺脫出軌帶來的傷害?

綜上所述,出軌給我們帶來的傷害幾乎都來自于厭惡感受引發的防禦機制,那麼擺脫傷害的方式也就很明顯了,想辦法消除由此産生的厭惡感受即可。

你要知道,厭惡感往往隻是第一層情緒,它背後最本質的情緒體驗其實是恐懼。

隻要我們能想辦法擺脫對不确定性、對損失、對被抛棄等等體驗的恐懼感,自然就能幫助自己從出軌傷害中走出來。

不過,面對恐懼通常有兩種打法,要麼迎合它、要麼戰勝它:

①坐實恐懼(迎合打法)

②戰勝恐懼(戰勝打法)

你要選哪一種?

很多人第一次聽我這麼說的時候,會毫不猶豫地選第二種。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其實都更依賴于第一種“坐實恐懼”來自救。

到底什麼叫“坐實恐懼”呢?舉個例子你就懂了。

類似于出軌隻有0次和無數次這種絕對化的論斷,就屬于坐實恐懼。

因為它恰好契合了我們内心對不确定的厭惡感受,給出了一個哪怕糟糕、但至少是确定的答案。

聽明白了嗎?所謂坐實恐懼的打法其實很簡單,精髓就在于:你越害怕什麼,我就越要義正言辭地告訴你,你的恐懼都是對的、都是真的。

你害怕伴侶出軌後還會再次背叛,于是有人會告訴你:沒錯,出軌就是隻有0次和無數次!你害怕男人出軌就是因為喜新厭舊,于是有人會告訴你:沒錯,男人都是下半身動物,不要指望他們多忠誠!你害怕伴侶出軌後回歸家庭隻是假象,于是有人會告訴你:沒錯,就是假的,男女之間沒有永恒的愛隻有永恒的利益!

這樣一來,雖然真相殘忍,但好歹算是個答案,你終于不用再懸着一顆心,也終于不用再跟那種患得患失的感受相伴,不過就是從此接受那些自己想追求的東西其實永遠追求不到罷了。

我承認,這種坐實恐懼的打法,不論從邏輯還是從效果上來說,都沒毛病。但是作為咨詢師,我很難認同。

因為,坐實恐懼的同時,也是在坐實傷害。

不少人确實因此獲得了内心的平靜,但是也永遠失去了追求幸福的動力,任由自己在天下烏鴉一般黑的陰謀論裡沉淪,徹底喪失了幸福的可能性。這難道不是更可怕、更悲哀的事嗎?

不管你自己是否曾經依賴過“坐實恐懼”來自救,我都希望你能看看我接下來分享的“戰勝恐懼”的方法。

所謂戰勝恐懼,除了字面上的意思,最關鍵的就是學會如何透過挫折實現個人成長。

大部分的挫折本質上都是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碰撞後的結果,而戰勝恐懼的方法,簡而言之其實就是先修煉自己、再改造世界。

那麼到底該如何修煉自己呢?不妨從下面這3方面開始入手:

1.擁抱不确定:培養深入關系的勇氣

你沒有看錯,深入一段親密關系的确是需要勇氣的。

因為,一個人隻有在深入一段親密關系的過程中,才有機會得到真正的成長。也隻有在深入一段親密關系的過程中,一個人的本來面目才會暴露出來。

我們對親密關系和伴侶探索得越深入,也就越能深刻了解人的局限性,已知得越多才越能感受到未知的更多,于是對伴侶的彈性和包容也就越多,兩個人的關系也更容易趨于舒适。

很多人正是因為缺少這份深入關系的勇氣,不論是對關系還是對伴侶都習慣于淺嘗辄止。表面上看是害怕直面關系中的問題,實際上不過是因為害怕面對真實的他人和真實的自我。

一旦觸碰到婚姻中的核心矛盾,就總想着逃避,或者用争論對錯的方式企圖将複雜的婚姻問題簡單化。

而出軌問題也是一樣,之所以最終會以這樣慘烈的方式來呈現關系中的問題,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在過去的婚姻歲月裡,彼此都缺乏深入關系的勇氣。

他為什麼會出軌?

——不管為什麼,出軌就是錯的!

在他出軌之前,你們之間的深度溝通多嗎?

——不管多不多,這也不能成為他犯錯的理由!

在他出軌以前,你覺得彼此對婚姻狀态滿意嗎?

——我也不滿意啊,但是我也沒有做出軌這種事情惡心他啊!

出軌到底是對還是錯其實無需争辯,總想着争辯對錯本質上是一種内心排斥不确定性的表現。因為一旦拿掉了對錯的标簽幫助自己理解伴侶、理解親密關系,會發現對自己、對伴侶、對婚姻都拿不準了。

其實不需要這麼緊張,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我們對“确定感”的追求永遠在路上。

隻有勇于擁抱不确定性,勇于放下一部分關于對錯的執念,才能挖掘到彼此的真實需求到底是什麼。

法律底線之上,其實并沒有所謂對的需求或者錯的需求,隻有真的需求和假的需求。

2.習慣損失:告别對“壯美懸崖”的迷戀

一個人對損失的厭惡感會有多強烈呢?

據我觀察,最厲害的就是會厭惡到不由自主去美化損失的地步。

所以你會看到,那麼多關于出軌問題的探讨裡,總是那些善于把離婚描繪成大女主姿态的文章更受追捧。

原因無他,隻不過是因為人們對損失的厭惡已經刻在DNA裡,比起枯燥的理性分析和充滿壓力的解決問題,大家反而更願意關心如何墜落能讓姿态更潇灑。

說句不客氣的話,這種對“壯美懸崖”的迷戀是病,得治!

氛圍再悲情再勵志,也抹煞不了實際遭遇的損失很慘痛,也解決不了因為出軌而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問題。人若想要自救,終究還是得學會如何成為一個務實的人。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周期性的,有周期就有高潮有跌落,親密關系也不例外。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損失幾乎不可避免。

面對已成定局的損失,與其嚷嚷着雖敗猶榮,不如學習如何面對損失、習慣損失,然後想辦法爬起來。

聽上去是不是一點也不潇灑、不帥氣?

沒錯,所有真正有用的方法,都是最不潇灑也不帥氣的。

這個定律也适合反過來理解,所有看起來最潇灑最帥氣的方法,往往也是最沒用的。

比如,所有面對挫折的方式裡,離開永遠是最容易的,雖然但是,它也是對你後面的人生最沒什麼什麼幫助的。

不是不可以離開,而是不要看似潇灑的離開。因為哪怕是離開,我們也需要先搞清楚狀況。

你以為人生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對攻戰鬥?

并不是,人生在世對攻的機會其實寥寥無幾,更多的是一場又一場的防守反擊戰。

我們艱難的守住底線、守住自我、守住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守住你對他人的善念、守住不被妄念侵襲的清明神智……

而想要守住這些,我們必須學會習慣損失,也需要積累一些善敗的智慧。

3.理清責任邊界:調整自體心理發育水平

很多人對伴侶的出軌行為接受無能,陷在攻擊自我和攻擊伴侶的死循環裡走不出來,大多是因為自體心理發育水平不夠充分,沒有達到客體心理水平。

先簡單科普一下兩個心理學概念:

①自體心理水平

②客體心理水平

這是心理發育水平的兩個不同階段,先說明一下,想達到客體心理水平是一件很有難度的事情,很多咨詢師也都在努力覺察的路上。

所謂自體心理水平,就是在情感關系上沒有能力感知到對方的主體性。

而客體心理水平,就是在情感關系上有能力感知到對方的主體性。

給大家翻譯一下,意思就是,自體心理水平的人是感受不到對方的真實需求的,更多的是把自己的需求當做對方的需求,社會功能更差一些的人可能連自己的需求也感知不到,隻能把别人的需求先摁到自己頭上,再摁倒伴侶頭上。

因此,處于自體水平的人,在親密關系中往往會陷入理不清責任邊界的問題。要麼過度控制伴侶,要麼過度壓迫自己。

舉個更具體的例子:

有一些控制欲較強的妻子一直無法從被出軌的狂怒中走出來,因為她們無法理解丈夫的行為。

哪怕知道在過去的婚姻生活中自己其實強迫丈夫做了很多不想做的事,但依然堅持認為:如果你愛一個人,一定不會做出傷害對方的事情,他明知道出軌會傷害我,就說明他不是真的愛我。

乍一聽這個邏輯沒毛病,但是如果仔細拆解,你會發現這些妻子的所有想法都是從自己的需求出發,她們意識不到:丈夫的出軌是傷害,但是自己多年來對丈夫施加的控制欲又何嘗不是傷害呢?

處于客體水平的人往往既能堅守自己的責任邊界、同時又能尊重命運無常,全力以赴的同時不會給自己和伴侶過多不切實際的壓力,最後不管是自己還是伴侶都會在關系中更松弛和舒适。

如果你始終無法把伴侶當成一個獨立的有自主性的個體去理解和信任,無法允許彼此都有屬于自己的命運軌迹,并不是“隻要我如何如何,對方就一定會如何”,其實無論有沒有出軌這檔子事,恐怕你們彼此雙方在這段親密關系中感受到的都是無盡的孤獨和疲憊。

最後,想把這句話送給所有有耐心看完本文的人: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出軌問題給我們帶來的傷害雖大但并非不可治愈。

學會面對傷害、治愈傷害,不僅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善良,是對自己的身邊人善良,更是對自己的未來善良。

本文系嘉待情感導師、情感咨詢師總結内容,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

相關精選情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