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待情感:婚姻心理學:具備這種能力的女人,婚姻越過越幸福

嘉待情感
2023-07-09
1576
25
点击添加老师微信:jiadaisLINE咨询情感难题,伴您走出情感困境,挽回失去的爱!

很多人在步入婚姻之前,都會面臨父母不同意的情況,那麼父母不同意的婚姻,是不是都不會幸福呢?

對此,老師想說——

别把婚姻不幸福的鍋甩給父母,說得好像父母同意的婚姻一定會幸福似的。

我有個好友高中談了一個對象,雙方家長知道後也沒有阻攔,甚至互相見面有意結為親家。一方面是因為我好友和她對象的學習成績都不錯,另一方面彼此家境也相當,可以說是門當戶對。

倆人談到大學畢業,各自工作了一年後,才正式結婚。

按照我好友當年的說法,是希望彼此先适應一下社會生活再步入婚姻,覺得這樣比較穩妥。

她是個很有規劃的人,處事也比較成熟;她對象跟她在很多觀念上也都不謀而合。倆人互相欣賞,戀愛談得很甜蜜,我們所有人都覺得她一定會嫁得很幸福。

事實上他們結婚的前五年,确實很幸福,哪怕是生了孩子,也幾乎跟談戀愛沒什麼差别。甚至因為孩子的到來,倆人的情感聯結更深厚了。

變故就發生在結婚的第七年,孩子上小學,因為工作、政策等各方面的變動,她倆幾乎每天都在吵架,差不多把相識相愛以來,所有的架都累積到了一起,沒完沒了的吵。

我曾問過她,為什麼不像之前那樣,有話好好說呢?

她回答我說:

“可能是厭倦了吧,人到中年所有的壓力接踵而來。每天單位裡一堆事,回到家又是一堆事。他項目一忙起來就找不着人,那段時間還搞得住進了醫院,我一個人又要管孩子學習,又要忙工作,要不是家裡請了保姆,我都快崩潰了。

我曾經也設想過很多關于結婚以後的事,現在經曆的這些,也都有預料過。但是預料是一回事,真正經曆是另一回事。我現在已經沒有以前那種幸福感了,現實生活根本不受控制,不知何時才是個頭。有時候,真的想放下一切,離婚算了。”

在後來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們夫妻倆已經分房睡覺,互不幹擾,連夫妻生活都隻是例行公事。公婆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太硬朗,能把自己照顧好就萬事大吉了。而孩子的學習輔導,則由她和她先生根據彼此空閑時間分工完成。

他們就是互相喜歡戀愛結婚的典型,也是父母同意的婚姻。可是結婚以後呢?戀愛的激情退散,生活瑣事磨平彼此的棱角,也磨滅了彼此的耐心。曾經無話不談的兩個人,逐漸過得越來越沉默。

用好友的話講,就是“沉默不叨叨對我們來講是一種休息和放松,也管不了其它的了。”

複制添加嘉待情感導師wechat id:jiadais,line賬號:yesaay,幫你挽回失去的愛,修複您的感情關系!

“我們現在婚姻雖然還算穩定,但也談不上幸福,隻能這樣先過着呗。”

這是她曾跟我說過的原話。

所以你看,能讓你婚姻幸福的,不是你的父母,也不是你對一個男人、對未來下的賭注。

幸福這東西,如果能夠被指定,能夠一錘定音,那這世上就沒有不幸,沒有離婚了。

如果你對婚姻沒有深刻的認知,對自己的需求不夠明确,對伴侶不夠了解,完全處于懵懂混沌的狀态,那無論是找有物質基礎的人結婚,還是找自己愛的人結婚,都不會幸福。

因為婚姻的本質,并不是為了讓愛情獲得圓滿,也不是獲取幸福的途徑。婚姻的本質是利益與風險的共擔,是一種保障社會穩定的制度。

隻要兩個人想結婚,無論是因為愛情,還是因為資産聯姻,都可以領到那個紅本本。

所以現實中的婚姻并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神聖,結婚跟喜不喜歡一個人,根本不沖突。和喜歡的人結婚然後幸福的生活在一起,這是偶像劇童話書裡的結局。

至于結婚以後的婚姻生活,那就不再是童話偶像劇的劇情,而是八點檔的家庭都市現實題材,比如《雙面膠》《當婆婆遇上媽》《小舍得》……劇裡的情節還經過了一定美化,現實裡往往更殘酷。

所以說,不要以為喜歡一個人就像喜歡一個物品,弄到手了就萬事大吉。在現實生活裡,當你和喜歡的人結婚以後,對彼此真正的考驗才算是拉開了序幕。

婚姻的考驗①:物質基礎。

婚姻的考驗②:感情倦怠。

婚姻的考驗③:家庭關系。

婚姻的考驗④:親子教育。

物質基礎決定了你們結婚以後租房還是買房?

衣食住行人情往來的标準是多少?

生孩子在哪裡生?坐月子去月子中心還是請月嫂還是全部自己來?

孩子念什麼學校上哪種興趣班?

父母有個頭疼腦熱能拿多少錢出來應急?夠不夠請保姆家政?

一方如果失業另一方能否支撐?

感情倦怠考驗着你們對兩性親密關系的認知理解,考驗着你們在面對感情變化時的決策。

你能不能接受感情也有保質期,會由濃變淡;能不能接受曾經濃情蜜意的兩個人,漸漸相顧無言;能不能接受在愛情光環退化後,暴露出的人性的B面,比如:略微自私、懶散邋遢、偶爾雙标、貪婪小氣、推卸責任、好高骛遠、情緒不穩定、不懂溝通……等等。

如果不懂得處理感情倦怠帶來的負面情緒,就會延伸出各種變故,比如冷暴力、婚姻失語症、出軌……

婚姻的神奇就在于,它能把兩個沒有血緣關系的家庭結合在一起,所以結婚以後不再是兩個人的生活,而是兩個家庭的聯結。

在婚姻裡,家庭之間的糾紛往往伴随着“血緣關系”與“非血緣關系”之間的矛盾,比如婆媳關系、翁婿關系、姑嫂妯娌關系……等等。如果維護不好,都會間接引發夫妻之間的矛盾,影響彼此的感情。

當然随着社會發現、個人意識的覺醒,那種三世同堂或者四世同堂等家族群之間的鍊接越來越弱。尤其是在一二線城市,很多夫妻都漸漸脫離了原生大家庭,獨自組建三口之家,或者四口之家。

在這種三口之家的婚姻裡,親子教育就是夫妻感情最大的導火索。

我見過太多原本夫妻和睦的家庭,因為生了孩子,變得“硝煙彌漫”“戰火連連”。

孩子的到來,不僅會擠占工作後的剩餘時間,改變許多“雙職工夫妻”的職業規劃,還會引發新的沖突——由于女性有天然的母性情結,對孩子更容易上心;而男性對成為父親這一新角色的适應性緩慢,常常抗拒帶娃,就導緻了因為“誰來帶孩子”引發的各種矛盾。

所以你看,婚姻根本不是你想象的那麼簡單——找個喜歡的人結婚就夠了。

光是喜歡,哪怕是愛得死去活來,都不一定能讓婚姻幸福。

而你的父母能做的,也僅僅隻是憑借着自己在婚姻裡摸爬打滾積累來的經驗,來幫你篩選伴侶。甚至他們這些經驗,也不一定能幫你完全避掉婚姻裡的“坑”。

因為能讓你過好日子,經營好婚姻的不是父母,這事兒還是得你自個兒來。

可能看到這裡,你對婚姻會産生一些絕望,覺得婚姻帶來的似乎是無窮無盡的麻煩,還不如一個人生活來得自在。

你當然也可以選擇一個人生活,但人生來就是對親密關系有需求的,你避不掉。

如發展心理學所述,人在嬰兒時期對母親有依戀需求;幼兒時期是對父親的依戀需求;到了青少年時期則需要同伴、朋友,以及愛情……這些與他人之間的關系,統稱為親密關系。

畢竟在現實群體社會中活成一座孤島,隻滿足吃喝拉撒的生理需求是不現實,且不利于身心健康發展的。我們需要通過和人建立親密關系,認知内在的自己,認識這個世界。通過在親密關系裡的相處互動,來内窺自己的情感需求,完善自己的人格發展。

比起和一個陌生人建立毫無保障的深度聯結,婚姻更容易達到這個需求。同時婚姻裡的兩性相處,也更能滿足人與生俱來對深層依戀關系的需求。

當然如果你能夠抑制住内心需求,不讓自己陷入長期的兩性親密關系裡,能夠承受身邊朋友親人步入婚姻,而自己一直一個人生活下去的風險,你也可以不需要婚姻。

但是大多數人,很難違背這種與生俱來的需求感,也很難建立其它深刻的親密關系,所以婚姻是大多數人的必經之路。

至于能不能在婚姻裡找到幸福,則主要取決于以下幾點:

①獨立成長,戒掉控制欲;

②管理預期和情緒;

③多維度的全局觀;

④平等尊重和理解;

經營好一段婚姻,真的要看個人的智慧。這種智慧不是從娘胎裡帶來的,學校和社會也不一定會教給你。

你隻能靠自己在親密關系裡不斷嘗試不斷探索,在探索和嘗試中學習成長,去正視内心需求的來源,接納婚姻裡的變化和落差,改掉内心的掌控欲和過度依賴感。

當你真正成長為獨立自主且完善的人格,你就會發現你對兩性親密關系的認知,可以上升到另一個高度。你可以擺脫原生家庭、成長因素的影響,不再從兩性親密關系裡尋找慰藉,彌補空虛。你能夠帶着多維度的全局思維,來看待和面對婚姻裡的各種問題。

你可以把你的伴侶當做一個和你一樣正常且平等的人類,可以看見他的需求,理解他的脆弱和無助,讀懂他的潛台詞。

你可以把他當成你自己,真正地去愛他,尊重他,理解他。就像尊重自己、理解自己一樣。你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把他當成你的“傀儡”使喚。

當你遇到婚姻裡的問題,你可以坦然面對自己的過失,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會積極主動尋找解決辦法。不“甩鍋”,不為自己的怯懦卑微或者傲慢找借口。

你能夠為自己的婚姻為自己的言行負責,而不是把期望和需求全部寄托在伴侶身上,要求伴侶為你負責。

你能夠合理管理自己的預期,不沉浸在自己的幻想裡,不把婚姻想得過于美好,不把婚姻當做救命稻草當做“鐵飯碗”。

你也能客觀看待你的伴侶,承認人的七情六欲,承認人性裡的灰暗。你能夠接納他的不完美,不再以聖人的标準苛責他,也不再渴望改變他。

你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遇到問題時可以就事論事,不被自己的負面情緒左右判斷,也不被社會大衆的負面情緒裹挾。比如當整個網絡充斥着男女對立的偏激言論時,你能夠獨立思考,不卷入其中,不上升到自己的伴侶和婚姻。

總得來說,婚姻是兩個人的事,但能否在婚姻裡獲得幸福,則是你自己一個人的事。

就如我最開始提到的那個好友,婚姻的幸福與否不在于她父母的祝福,也不在于伴侶的承諾,而在于她獲取幸福的能力。

在經曆婚姻現實裡的考驗後,她漸漸放下了執念和防禦心,不再逃避,也不再掙紮。她開始直面婚姻裡的無常變化,直面自己内心的脆弱,學會向伴侶求助,學會不再事實要求完美。

她和丈夫約定好,每周選一天放下孩子放下工作,給彼此制造獨處空間,理清困惑和誤會,培養感情增進彼此的情感聯結。

經過無數次的嘗試和失敗,也經過無數次的成長和頓悟,她終于找到婚姻裡的平衡點,終于跟自己的内心達成和解。

現在的她,不再焦慮,心态平和又充滿活力,婚姻過得很幸福。

上次聊天,她就跟我說:

“人生來皆苦,沒有誰是誰的救世主。人生的每一步路,婚姻也好,事業也好,都必須由自己一步一步完成。朋友,丈夫,父母可以是自己的依靠,但不應該成為一種依賴。如果不能做到對自己負責,那自然就容易把一切的痛苦,全賴在别人身上,永遠也得不到解脫。”

的确,有能力讓自己獲得幸福的人,必然是如上所說的,擁有獨立自主且完善的人格。當然,這也不是一朝一夕能達到的,成長有一個較為煎熬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你需要克服自己的局限和障礙,克服自己的痛苦、空虛、貪欲、依賴和控制。

你要卸下所有的心理防禦,允許自己受傷,允許自己受挫,允許自己失去,允許自己的緩慢成長,不計較眼前一時一刻的得失,不急于求成,不追求完美,允許缺憾的存在。

當你真正跨越成長帶來的痛苦,達到内心的平衡以後,自然也就能夠擁抱幸福。

本文系嘉待情感導師、情感咨詢師總結内容,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

相關精選情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