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待情感:心理學:為什麼明明很愛他,卻總是虐對方?

嘉待情感
2024-12-02
2655
23

如果我沒猜錯的話,在你們的世界裡,一定覺得愛一個人就要對他很好,是吧!

但是總有一些人,明明很愛對方,卻總是喜歡虐對方。

比如一個女人明明很愛自己的老公,卻又頻繁的提離婚提分手,搞得對方對這段感情沒有一點信心。

又或者一個男人明明很愛自己的老婆,但在彼此有矛盾的時候,卻會選擇破口大罵,甚至大打出手。

還有的女人明明很舍不得離開現在的關系,卻又不斷的任性作鬧,讓男人不堪重負想要逃離甚至出軌。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其實,從心理學上講,一個人會有這樣的表現,通常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源于自己的内在創傷,另一方面源于自己的依戀模式。

今天老師就從心理學角度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為什麼明明很愛,卻又互相傷害?

01内在小孩決定了你們既是伴侶又是親密的敵人

生命中幾乎所有的問題,其實都是受傷的内在小孩在作祟。

比如小時候遭受了父母的暴力對待、頻繁的更換養育者、經常性的被忽視,以及過往感情中經曆過被出軌、被傷害等等,都有可能讓我們在面對關系的時候,内心會非常的不安。

而帶着這些不安,當我們和伴侶相處的時候,伴侶的一句話或者一個動作都有可能會“喚醒”我們的内在小孩,從而讓我們産生過于負面的情緒,和伴侶進入敵對模式。

舉個例子:

伴侶說了一句難聽的話,讓你回想起小時候被父母批評、被老師指責或者被同學嘲笑的創傷性場景,這個時候,你會無意識地把伴侶當成你的敵人,你們開始互相攻擊,互相傷害!

又或者伴侶出軌了,被你發現後,你們經常吵架,有一天,他氣不過,把你一個人扔在家裡,自己走了。這讓你想起小時候父母經常不在身邊,受了傷,沒人關心,沒人安慰,好像自己被全世界抛棄了一樣……

所以,很多時候,明明很愛卻又互相傷害?可能是因為伴侶“喚醒”了我們内心深處那個未被療愈的内在小孩以及被忽視的感受。

在當下情境中,我們就會将伴侶視作曾經傷害我的人,仿佛TA才是引起我們痛苦的主要根源,我們會把差錯全部歸結于對方,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和另一半互相“周旋”。

複制添加嘉待情感導師wechat id:jiadais,line賬號:yesaay,幫你解決疑難情感問題!

02因為你是“不安全型依戀”

為什麼明明很愛的人,有時會激起我們的怨與恨?

可能因為你是“不安全型依戀”

在親密關系中,“不安全型依戀”會通過“攻擊”的方式把彼此之間的距離調整到最舒服的狀态,既能感受到親密感和歸屬感,又能獲得獨立感。但這在現實中很難實現,你有時會覺得距離太近,喘不過氣來;有時候覺得你們距離太遠,無法掌控。

舉個例子:當你覺得你們不夠親近時,你可能會通過攻擊來獲得對方的關心和關注;當你覺得你們太過緊密時,你可能會通過攻擊來争取獨立和自由。

這往往體現在我們成年前與父母的關系上。小時候,面對經常加班、不夠照顧你的父母,你會大哭大鬧,或者故意做一些讓父母生氣的事情;在青春期,你可能會因為父母管得太多而發脾氣,冷戰,以求獲得相對自由和獨立的空間。

而當你成年後和愛人相處時,可能會因為對方沒有多花時間陪你,覺得被冷落而生氣。也可能會覺得對方太粘人,讓你喘不過氣來,從而想用激烈的方式掙脫束縛。

所以,很多親密關系中的問題,都和我們童年時期與養育者建立的不安全依戀模式有關。

簡單來說,就是“過去的關系決定了現在的關系”。

03 伴侶理想化破滅帶來的失望和貶低

每個人心中,都對伴侶有一個理想化,幻想自己能夠找到心目中的理想伴侶。

但是實際上,對伴侶的“理想化”,本質上是一種自我投射。

因為對自己不滿意,所以也就企圖通過對伴侶的“理想化”來實現理想的我。

用最簡單的話講就是,我們通常會把自己從小到大得不到的、未滿足的需求,全部投射在那個愛我們、讓我們覺得特殊的人身上,想要通過TA,來使我們的這些需求得到滿足。而一旦伴侶不能滿足我們的這些需求,我們就會感到難受痛苦,甚至開啟防禦攻擊模式。

舉個例子:

在你們剛談戀愛的時候,你們在彼此心中的形象是很完美的。但随着不斷的相處,你們越來越看不慣對方,理想化的伴侶被打破,我們就會産生落差感,對對方感到失望。

但是有的人無法接受這種落差,就總是想法設法地去改造伴侶,讓其按照自己的期望和想法做事。結果往往是,越想改變對方,反而令對方的抵禦機制越讓Ta堅持自我。随之而來的就是無休止的争吵、摩擦、指責、憎恨……

所以說,愛他卻又傷害他,可能是理想化破滅帶來的失望和貶低。

04你們之間存在一些沒有完全化解的矛盾。

很多時候,那些你以為已經翻篇的矛盾,其實在你的潛意識裡,并沒有過去。

比如在一次吵架中,ta用言語诋毀你;又或許ta曾經有過精神出軌,你選擇了隐忍不發,讓它“過去”;還有可能是第一次帶ta去見家長時,ta對你父母表現出的不尊重……

如果那些ta讓你難堪的瞬間,在當下都被你“忍”了下來;如果那些ta針對你的惡言,在當時嘻嘻哈哈的語境下,你說服自己“ta就是開個玩笑”。

這些日積月累的傷害,無論是身體上的還是感情上的,都會成為一條條埋伏在這段關系中充滿危機的紅線。最終,變成一個個你對ta瘋狂厭惡的瞬間。

其實,愛一個人很簡單,但也不簡單。

如果在成長過程中,我們并沒有學會如何正确的去愛一個人,那麼我們表達愛的方式可能就存在一些偏差。

例如有的人可能會覺得愛一個人就要時時刻刻的粘着對方;愛一個人就要把對方身邊所有的異性都趕走;愛一個人就要無底線地妥協;愛一個人就要讓對方完全的屬于自己等等。

但實際上這些“愛”都是片面的、主觀的,不一定是對方真正需要的愛。

所以學會正确去愛對方真的很重要!

這裡老師總結了2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第一, 覺察情緒,學會和情緒共存

情緒成熟是一種獨立面對生活中各種好壞問題的能力。

而很多姐妹,在遇到和另一半有關的事情時,總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繼而把這種負面情緒轉移到伴侶身上,導緻很多人為不必要矛盾的産生。

所以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先覺察自己的情緒,避免因為強烈的情緒而失去正常的判斷。當對方的行為偏離了你的想法時,千萬不要急于指責和抱怨,而是要去挖掘事件背後潛藏的原因。

如果每次遇到問題都情緒化,對方隻會認為你是一個不講道理的人,從而開啟防禦機制,拒絕與你心對心的溝通和交流。

不做情緒的奴隸,你會發現,在給予愛的同時也能收獲更多的愛。

第二, 認清現實,放下對理想伴侶的期待

在親密關系中,我們很容易理想化伴侶,把我們那些曾經沒有得到的對待,移植到眼前最重要的這個人身上。

但不得不承認,有些期待最終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需要認清現實,放下理想中的伴侶。

那麼,如果認清現實,放下理想伴侶呢?有兩條原則很重要。

第一個原則是,不要從改變對方開始,而要從改變自己開始。包括改變自己腦子裡“想改變對方”的念頭。

對于改變,你需要記住,你永遠都沒法強迫對方去改變,除非他自己願意。

而有時候一味的要求對方改變,隻會讓兩個人陷入相互較勁的狀态。就像兩頭牛的牛角頂在一起,誰也不能放開。這樣的關系,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壓抑的。

很多人會說:

“憑什麼要我改,明明錯的是他。”

“要改他先改。”

“如果我改了,他不改,有用嗎?”

殊不知,你尋求的改變并不是為了一個确定的結果,而是你主動為彼此的關系探索新的可能性。不然像現在這種彼此頂牛的狀态,顯然不是你想要的。

改變不是一個人的事,但改變确實常常是從一個人開始的。而伴侶之間的關系一直都存在着微妙的相互影響:如果一個人改了,另一個人也常常會有一些改變。

但是,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先改變自己。就算通過這種方式讓對方改變了,先做出改變的人心裡也不是那麼心甘情願。大多數人真正想要的是,在這場權力的較量中擊敗對方。而這通常是不會成功的。第二個原則是,想要引導對方改變,就先試着認可對方。很多時候,人們抗拒改變,其實是在抗拒對自己的不認可。如果你對伴侶是欣賞和認可的,那你提出的很多改變的要求,通常都能得到回應。這看似一個悖論。如果自己認可對方,那為什麼還要對方改變呢?

但其實,反過來,如果要求對方改變隻是在告訴對方:“我不認可你。”那對方也不會願意改變。這并不是自己的要求和期待不重要,而是在親密關系中,人天生會反對這種不認可。

比如,想要被對方關心,就要講清楚期待被關心的方式,要盡可能明确直接表達自己對對方的期待;

遇到一些矛盾時,以表達自己的感受開始,而不是指責攻擊對方做了什麼;

就事論事的描述對方的哪些具體行為對自己有影響,不急于放大或者給對方扣帽子;适當關注到對方努力嘗試改變的積極部分等。

總之,以對方能接受的方式去溝通,或許能更好地獲得你想要的滿足。

本文系嘉待情感導師、情感咨詢師總結内容,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

相關精選情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