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待情感:把自己重新養一遍,戒掉低自尊,學會愛自己!

嘉待情感
2024-11-18
1758
23

我們先來做個小測試,看看你是不是低自尊、高敏感?

1.别人一誇你,你就趕緊搖頭,甚至主動用自身的缺點去駁斥對方;

2.犯了一點小錯就尴尬、自責到自閉;總覺得自己啥也做不好;

3.不擅長表達自己,有時候很想發表自己的想法,但又害怕别人會瞧不上;

4.害怕失敗不敢嘗試,遇事拿不定主意,不能堅持自己的選擇;

5.對别人無意間的批評特别敏感,甚至會轉化為對自我價值的否定;

……

如果你經常有以上這些表現,那很可能你就是傳說中的“低自尊、高敏感族”哦!

那低自尊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它對我們有哪些影響呢?

下面我給大家認真講講低自尊的底層邏輯,也會告訴大家具體的改善方法哦!

01低自尊的人一般都缺乏自我認同感

我有一位來訪者表示,他經常在内心已經決定做好某件事情、并且非常喜歡這個計劃,滿懷激情地去找長輩或朋友分享的時候。然而,當他們給出一些建議、提醒甚至是否定的時候,他就會瞬間失去對這個計劃的熱情。他感到洩氣、不想繼續、認為沒有意義,甚至開始自我懷疑,認為自己可能過于急躁,或者事情的發展并不會像他想象的那樣。

如果你也經常陷入這種模式,那我想告訴你的是,你的内心其實一直在尋求外界的認同。

所以有時候,即使你自己認可了某件事情,但是一旦從外界聽到了與你不一樣的聲音,你可能會立刻失去動力,開始質疑這件事情的合理性。

你可能非常需要外界的肯定,認為“自己的認可不算數,别人的肯定和鼓勵才是真正的認可。”

其實根本原因在于你是缺乏自我認同感的,你的内在小孩沒有得到過足夠的認可。

複制添加嘉待情感導師wechat id:jiadais,line賬號:yesaay,幫你解決疑難情感問題!

這可能是你小時候,每次做決定或表達想法時,總是被要求再三完善,好像不經過别人的加工就不夠完美。

你必須得到别人的允許,事情才有實施的價值。如果沒有,你就不敢實施任何事情。因此,即使長大後,你仍在尋找小時候缺失的被認同感。

02低自尊的人一般都非常内耗

比如,你明明很想一個人,很想主動給對方發一個信息,但又擔心萬一對方不想收到你的消息呢?

比如,你明明很想加入一個團隊,但心裡又想,萬一他們都不喜歡我呢?

又或者,在一個會議上,你很想發表自己的想法,結果卻有一個聲音出來阻止你:你的意見重要嗎?萬一說出來,别人都笑話你怎麼辦?

……

這種又矛盾又糾結的心理狀态,其實就是内耗型低自尊。

明明可以開個好頭的,卻在開始時就自己先放棄了。

所以在社交中,你總是不擅長表達自己,喜歡不敢說,在意也假裝無所謂,膽小,怯弱,猶猶豫豫。如果别人主動,你會特别緊張激動,如果遇上别人的冷落拒絕,你就會陷入更加緊張的内耗之中。

這可能是因為你的童年,總是受到父母的控制和安排,比如穿什麼衣服,上什麼學校,做什麼工作……于是你養成了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求的習慣,也不會主動與外界建立鍊接。

你對于“主動與被動”之間的概念是模糊的,自己想要,卻不知道如何要,長此以往,自己想主動了,就擔心自己的主動不被回應。為了避免自己被冷落被拒絕,所以你甯可把自己的想法藏在心中。

當然,還有一種原因可能是你内心極度的不自信,總認為自己的想法不重要,不被需要,不受歡迎,所以讓你克服這種恐懼心理,去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的時候,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

比如有的人,在面對一些關系和榮譽競争時,潛意識就想要退縮,而不是争取。他們會想:我不行,我配不上,我會失敗的,從一開始就否定了自己。

于是遇到喜歡的人,不敢追求;碰上委屈了,也不敢出聲;有一些可以掙到的榮譽,卻拱手讓給了别人。

03低自尊的人也可能是讨好型人格

比如我的一位朋友,每次一起出去吃飯時,他總是讓别人先吃最好的食物,自己卻不吃。等到其他人吃得差不多了,他才開始吃。

他自己曾開玩笑說:“每次出去吃飯,我經常沒能吃飽。那麼多飯菜,我總是很客氣,擔心别人覺得我失禮或不夠紳士,所以總是壓抑自己。”

其實這樣的人,就是低自尊讨好型人格的代表。他們過于依賴他人的評價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然而,如果你總是過于擔心得罪别人,就容易吸引那些不尊重你、隻想利用你的人。

有句話說得好,别人怎麼對待你,都是經過了你的允許的。

當你釋放出害怕得罪人的信号時,等于是在告訴别人:“我是低價值的,來傷害我吧!”

而人都是慕強的,更喜歡高價值的東西。如果你姿态放得太低,别人就會認為你好欺負。

那麼低自尊的人該如何把自己重新養一遍,讓自己變得更加自信自愛呢?兩個心法給到大家!

第一,不要一味尋求外界的認可,要學會肯定贊美自己

在做個案的過程中,我發現那些低自尊的人,都是不會愛自己的人,眼裡看不到自己。

一個人為什麼那麼在意外界對自己的評價,期望得到别人的愛和認可,究其原因就是自己不把自己當回事。

當一個人自己不認可自己,TA就要找一個TA崇拜認可的人來愛TA,來認可TA,從而獲得一個自尊心的提升。這就是不愛自己的表現。

而一個真正自愛的人,是不會輕易因為外界的評價而動搖的。“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是依據自我的意識而不是别人的價值觀來建立的。

所以如果你不夠愛自己,則很容易被外界嘈雜的聲音所淹沒,不僅會變得焦慮,還可能因此無法表達自我,失去與他人建立真實的、深度聯結的機會。

比如經常聽到有人說:“我自己誇自己一百遍,都不如别人誇我一句。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你自己看輕了自己。就像一個無關緊要的人誇你長得好看,你并不會感到高興。但如果是你非常喜歡的人誇你,你就會非常高興。這是因為你看重他。

所以如果你自己不重視自己、把自己看得太低、忽略自己的認可,反而需要找一個你認可的人來讓你感覺良好。這是因為你自己沒有将自己放在首位,而是将别人置于更高的位置上。

要改變這種情況,你就需要将自己視為最重要的人。當你自己認為某件事情是對的時候,即使别人都說你不對,你也要相信自己。

當某件事情對自己有益時,即使身邊的人都反對,你也應該堅持下去。因為你是你自己的負責人,也是唯一值得全力保護的人。

當你重視自己、自給自足時,你的内心就強大了。就不再執着于别人對你的認可了。

第二,停止自責,好好愛自己

可能很多人的童年中,都出現過這些讓你不斷自責的話,比如“你真笨”、“你怎麼這麼沒用”“你怎麼這麼内向”……

這些話語往往來自于家長、老師或其他對我們有影響的人。當我們在童年時期聽到這些話時,可能會感到自責、無助和自卑。

随着時間的推移,我們可能會不斷重複這些自我指責的話語,即使它們已經不再有意義或者與我們現在的現實不符。但是他們依舊在我們的心靈深處留下痕迹,影響我們的自我認知和自尊心。

心理學上稱這些負面話語為“媽媽的咒語”。它們讓我們形成了負面的自我對話,并逐漸塑造了我們的信念,認為自己不夠好、不夠漂亮、不夠聰明、不夠快、不夠特别。

但請記住,這些“咒語”并不是你的真實狀态。許多人對你的責備隻是他們發洩自己情緒的方式。所以,不要再讓“媽媽的咒語”繼續影響你的生活。

我們應該坦然面對曾經的自己,停止對自己的攻擊。

這裡給大家養育自己的4個小技巧:

1、允許自己緩慢成長

不要總是嫌棄自己改變太小,進步太慢,允許自己慢慢來。

看到自己的進步,即使很微小,用慶祝代替挑剔,允許自己為小小的成果歡欣鼓舞。

2、允許自己犯錯

人總有辦不成的事,達不成的目标,争不到的面子。

你對自己的孩子,會忍心逼迫他們把一切都做到完美嗎?

當他們失敗了,你會嚴厲批評他們嗎?

不,你隻會安慰和鼓勵他們:這次已經做得很棒了,你還在成長中,下次再努力就好了!

即使這件事失敗了,也不代表你就是個失敗的人。

3、誠實面對自己,無條件愛自己

要清楚自己當下最需要什麼,如果需要朋友,就努力去結交新朋友;渴望愛情,就去和有好感的異性聊天。

要知道,喜歡一個人并主動表達關心和好感,并不是一件傷自尊的事。

反而,願意對自己誠實的人是勇敢的人,勇敢的人,才能給自己創造更多的幸福機會。

4、建立自我邊界感。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我們控制不了的,比如别人開不開心,不是由你掌控的,

可是讨好型的人會想,他人不開心,是我的責任,是我沒有做好。

然後你就會變得很痛苦,因為你的邊界感是模糊的。

所以要提升自尊,必須要學會建立自我邊界感。

你要讓别人知道,你的尺度在哪裡,并且用行為告訴别人“什麼是你能夠接受的,什麼是你不能接受的,别人才會打心底裡尊重你!”

最後,老師想說,真正的價值感和安全感,不是綁定在别人身上的,而是來自于對自己完完全全的接納和認同。

你有多愛自己,别人就有多愛你!

本文系嘉待情感導師、情感咨詢師總結内容,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

相關精選情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