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待情感:怎麼分辨回避型依戀的伴侶是回避你,還是不愛你了?

嘉待情感
2023-07-07
1780
21
点击添加老师微信:jiadaisLINE咨询情感难题,伴您走出情感困境,挽回失去的爱!

在關系裡遇到一個回避型着實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因為童年時期的很多需求沒有及時得到滿足,導緻他們在成年後很難與别人建立起互相信任的關系,也極度缺乏愛人的能力。

好不容易走進了一段關系,可他們卻渾身上下都散發着疏離的氣息。遇到問題拒絕溝通,一有負面情緒就開始自閉,仿佛他隻是這段感情的旁觀者,對伴侶毫不在意。

而這樣冷漠又毫無回應的表現也很容易讓另一方陷入懷疑:他到底是在回避我還是不愛我?我應該怎樣辨别他的回避時刻?

當你能夠感覺到他是在回避你的時候,他往往還愛着你。

回避型真的不愛一個人的時候,通常是不會花大量時間精力去跟你回避的。

很多人之所以會習慣性的把回避錯誤理解成不愛,是因為在她們的潛意識裡,回避是一件非常輕松的、甚至是損人利己的事情,整個回避的過程隻會傷害到伴侶的情緒。

但回避實際上并不等同于縮進自己的世界裡,然後把所有麻煩都抛給伴侶,回避型自己在回避的過程中也常常經受着巨大的心理内耗,隻不過他們的這種痛苦很多時候沒有表現出來讓你看到而已。

事實上,回避本身就是回避型愛人的一種形式,而你之所以會感覺到不愛,本質原因有兩點:

首先是你沒有清楚的識别到回避行為背後的運行機制,無法看到他們的愛;

其次是他們愛人的方式和你對愛的認知是不匹配的,他的行為不符合你對愛的期待。

你之所以會來問這個問題,我相信你也并不是沒有感覺,完全的不愛其實是很明顯的,你之所以會在愛和不愛中糾結,無非是回避型在某些時刻是讓你感受到了愛的,但是他的這種回避行為又深深的刺傷了你。

我完全能夠理解你的這種心理,但要從本質上解決問題,你的重點并不在于得到一個愛或不愛的判斷清單,而在于怎麼樣才能讓你們之間的關系更舒适,讓你感受到對方的愛和關心。

而要想達到這些目的,就需要你去認真的了解回避,了解他們在回避你時的深層心理,當你看到了他們冷漠背後的真心,就不會把回避視為洪水猛獸,感覺自己如臨大敵。

當然能夠識别愛并不代表你能接受這種愛,至于到時候如何做選擇,那也得看你自己。

接下來我就從這兩方面來和你展開分析。

01 愛讓回避型依戀感到不安全,不安全感催生回避行為

很多人在看待回避時,他們用的往往是一種看待安全依戀類型人的邏輯。

複制添加嘉待情感導師wechat id:jiadais,line賬號:yesaay,幫你解決疑難情感問題!

具體表現為:越愛越親密,越親密就越安全。

這是一種良性循環的,他們固有認知中所構建的進入戀愛關系的正常流程。

所以當她們的親密接觸被回避型拒之門外、當她越想靠近回避型反而離得越遠時,這種行為表現和她們以往對愛的判斷就産生了極大的分歧。

畢竟誰也不會相信一個連話都不願意跟你講、甚至不想和你呆在一個空間裡的人會是真的愛你。

其實出現這種認知割裂本質上是因為很多人并沒有真正的理解回避型,他們把愛框死在一種普遍的行為反應中,而沒有真的去花費心思了解回避型回避背後的特有邏輯。

實際上,回避型的回避并非是對你的不在意,相反是太過在意你們之間的關系。

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我們在成長過程最開始建立依戀關系的對象就是父母,而與父母之間的依戀程度和依戀關系模式則會直接的影響到我們在未來親密關系裡的種種反應。

對于回避型來說,父母并不是一個讓他們感覺到安全的存在。

這種不安全感大多來自小時候長期被忽略和被打壓的經曆,每個孩子在最開始表達感受和需求的時候是不會看父母臉色的,因為他們對這種互動并沒有建立起認知。

而當父母因為自身性格或者工作等原因,屢次對孩子的表達做出敷衍性的、甚至負面的反饋時,孩子再次表達需求的時候就會不可避免的聯系到過往的經曆,從而對自己是否要表達,以及應該如何表達産生了猶疑。

這種表達前的所進行的一系列心理活動會不斷地放大回避型對表達的恐懼,促使他們不斷壓抑自己,以此來讓父母感覺到滿意,或者僅僅是不傷害自己。

當他們長大後,這種心理模式并不會随着年齡的增加而消失,反而是固化成了他們對親密關系的一種認知:

既然連最世界上最親近的父母都不能相信,那我還能相信什麼人呢?

他們堅定地認為,所有關系都是靠不住的,一旦提出需求别人就會讨厭他,靠得住的始終隻有自己。

對于他們來說,獲取安全感的方式不是找一個人來依賴,而是避免進入任何深度依賴的場景。

相信大家在日常相處中也會發現,回避型在面對一些泛泛之交的朋友和同事時,往往和一般人沒什麼兩樣,甚至還表現得談笑風生、遊刃有餘,宛若安全型。

哪怕是在戀愛初期,他們也會正常的追人、送人禮物和表達關心等等。

而一旦關系發展到了看似要更加深入的階段,他們反而開始後撤了,表現得忽冷忽熱,好像完全不在意你一樣。

很多人會把這種表現解讀為他不愛了,但實際上很多時候這才是回避型愛的開始。

當他開始回避你的時候,證明他開始意識到自己對你産生了強烈的依賴性,而這種依賴性會讓他覺得自己置身于一種完全由你處置的場景,一旦你離開他,他就會遭受巨大的打擊。

回避型之所以會對依賴産生恐懼,是因為他們對親密關系本身就帶着一種非常強烈的不相信,他們不相信有人能夠無私的愛他,更不相信這個人會一直愛他,無論他做了什麼都不會發生改變。

這種不相信是他們早期和父母之間消極互動的延續,所以依賴在他們看來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因為對方随時可能會借此傷害自己,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你越靠近他,他越想遠離你了。

說到底,回避型的回避本身就是愛你的一種表現,倘若不愛,他們壓根兒就不會有這個安全感喪失的過程,更不會由此激發自己的回避機制。

一般來說,如果回避型真的不愛一個人,他們反而更容易以一種大家都樂于接受的方式來應對你。這本質上也是因為,不論你做什麼都不會影響到他們的根本安全感。

這時候站在你的角度,你會感覺到回避型是一個非常正常的、能夠自如的關心和照顧你的人。但你也同時能感受到,你們之間沒有那種微妙的情感流動,不論你做了什麼,他們的情緒通常都比較穩定,不會發生什麼突然不理你了或者躲着你之類的反常舉動。

回避的愛比一般人更隐秘,表現方式也有很大差異,這就要求你不要用一種普遍的視角來看待他們,以此來判斷他們究竟愛不愛。

事實上,當你理解了回避的這種運行機制,就不會再對他愛不愛你産生懷疑了。

說完了回避型,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你自己的問題,即你到底期待的是回避型的愛,還是期待回避型用你想要的方式來愛你?

02 你到底期待的是回避型的愛,還是期待回避型用你想要的方式來愛你?

開頭我們已經說了,你之所以會對回避型是在回避你還是不愛你産生懷疑,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你無法識别回避機制所以看不到背後的愛、你對愛的認知和回避表達愛的方式不匹配。

相信通過上面的分析,你也能夠感受到回避型冷漠表現背後的那刻擰巴但純粹的心,但是對于不同的人來說,可能會有兩種反應。

一種就是,啊我知道他背後的心理了,那他以後在回避我的時候我就會有新的解讀,不再把它當做讨厭我一種表現,這樣我就可以和他舒服的繼續相處下去了。

能夠做出這種反應的人一般是能夠接受回避型用回避來讓自己暫時恢複安全感的行為的,因為回避也不是一直都這樣,那我就在他感覺好的時候和他開心玩耍,在他回避的時候自己找點事做,給彼此一些空間就好了。

但是有的人雖然知道了回避型之所以回避是因為很在乎這段關系,但是她們在感受上并不能直接切換到對對方的理解和包容,反而自己還是會因為他們的忽冷忽熱而内耗,産生懷疑和不信任的感覺。

那麼對于這一類人來說,她們就是我們所說的愛的認知與回避型表達愛的方式不匹配。

相應的,如果你想解決這個問題,那你就要在生活中去引導回避型按你喜歡的方式來愛你。

雖然依戀類型是我們從小就形成的,但并非是完全不能改變的,隻不過你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和耐心去實踐。

至于具體怎麼操作,我可以給你幾個可以參考的建議:

1、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要指責和懷疑

當回避型開始采取回避行為時,你的第一感受肯定是非常委屈和生氣,覺得自己談戀愛和沒談一樣,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關心。

有的人在産生這種情緒後就會立馬跑去指責和埋怨回避型伴侶,甚至把他和别人作比較,不斷打壓他。

事實上,回避型并不會因為你的指責而反思自己,做出改變,他們隻會在心裡更加确信:噢,你果然不喜歡這樣的我,你果然開始讨厭我了,看來可以依靠的真的隻能是自己。

你的激烈情緒很多時候隻會把他們越推越遠,因為這種行為本身就是對他們不安全感的進一步強化。

所以對你來說,最有效的辦法不是對抗,而是以一種柔和的方式去“講述事實+表達感受+提訴求”,比如:

“你今天怎麼不和我講話呀?我感覺有點小失落,你要是發生什麼事了可以和我說說,那樣我會更開心。”

“你為什麼不想和我出去玩呀?我一個人在家有點無聊,如果你可以陪我一下那就太好了。”

這樣即便他最後仍然拒絕了你,也能夠讓他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這種行為給你帶來的感受,久而久之,他就會有意識地少用這種方式對你。

2、引導他去講述自己的經曆、表達自己的需求

對于回避型來說,最擅長的莫過于掩藏真實的自己。

對你來說,想要讓他自如的表達情感,第一步首先是讓他自如的表達和自己有關的一切事情。

你可以在生活中觀察他表達比較多的事物,然後在這些方面主動跟他溝通,慢慢的再把談論對象從這件事情轉移到更多方面,哪怕是隻談幾句,這也算是一種進步。

還有就是談論的過程中,多去問他對事物的看法和感受,這種事物最開始可能是和你們關系毫不相幹的一些東西,但是不用心急,先引導他習慣這種說出感受的模式。

做這些事情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要想着讓他一下子就能跟你吐露真心,而要非常有耐心的去在日常生活中對他的思維模式施加影響。

總之,不管采取什麼方式,最重要的宗旨就是讓回避型在你們的關系裡感到安全,重新習得安心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的能力。

這些方法乍一聽很簡單,但是需要你日複一日的去實踐,需要你在這個過程中讓自己的理性大于感性,甚至是很多時候更多的照顧對方情緒。

當然了,這需要你自己去評估、去實踐,看看自己是不是具備這種能力。

如果實在覺得自己無法接受這樣的愛,也沒有能力去改變他人,那麼重新選擇自己更為匹配的對象也完全可以。

隻不過離開之後,你也不必自此把回避型看做“非正常的”,也不必對他們心生怨恨和偏見。

他們不過是基于依戀關系所産生的一種依戀類型,和其他類型的人一樣,都是正常的,隻不過對你來說是不合适的,僅此而已。

回避型的愛或許不符合很多人對愛的普遍認知、也不易察覺,但是隻要你真的具備看見的能力,你會發現他們的冷漠外殼下有着一顆無比炙熱和真誠的心。

本文系嘉待情感導師、情感咨詢師總結内容,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

相關精選情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