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待情感:遇到回避型伴侶,如果有這個特點,他就是不愛你!

嘉待情感
2023-07-08
2297
9
点击添加老师微信:jiadaisLINE咨询情感难题,伴您走出情感困境,挽回失去的爱!

看到有網友提問:怎麼分辨回避型依戀的伴侶是在回避你還是不愛你了?

當你覺得自己是被愛着的時候,你會覺得他是在“回避”;

當你覺得自己不被愛的時候,你會覺得他不愛你。

所以,有些回避不是不愛,而是你不确定自己值不值得被回避愛着,才會不斷地焦慮這個問題。

這麼說吧,你是否能感知到回避型依戀的伴侶的愛,取決于你是怎樣的依戀類型。

如果你是焦慮型依戀的人,就會因為不确定自己值不值得被愛,恐懼愛的消失而患得患失,才會反複确認愛還在不在。

下面我會把回避型的回避和愛意的特征分析一下。

01 回避型依戀的“回避”特征是什麼?

最早對關系依戀理論提出明确見解的是約翰鮑爾比和瑪麗愛因斯沃斯兩位心理學家,他們從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中進行研究,劃分出了依戀理論中的三種典型的親子依戀關系,即安全型、焦慮型和回避型。

從字面上就能看出,安全型依戀的人容易和人建立信任和連接,是這些類型中最能和人建立滿意和諧的愛情關系的人們。

焦慮型依戀的人則是對伴侶的愛缺乏安全感,希望得到對方更多的回應和關注來肯定自我價值,往往因此給對方造成很大壓力。

回避型依戀的人處理人際關系則是偏消極的,并不容易相信對方的愛,對感情的投入過于謹慎,比較不容易建立親密關系。

幾種類型的人,面對壓力會采取不同類型的應對。

安全型在親密關系中會優先讓自己認為有很多的愛圍繞着,自己也值得被愛;

焦慮型則會在對愛的安全和不安全感之間橫跳,需要反複确認自己是否被愛着;

回避型則是幹脆因為害怕傷害和分離的痛苦,而選擇逃開。

“回避”和“依戀”兩個矛盾的詞組在一起,構成了回避型依戀的人既想依戀,又害怕被拒絕的心态,他們采取逃避、情感隔離,甚至壓抑的方式,來避免受到傷害。

複制添加嘉待情感導師wechat id:jiadais,line賬號:yesaay,幫你解決疑難情感問題!

在文學作品《紅樓夢》中,林黛玉就是一個回避型依戀的典型人物,她自幼喪母,渴望關愛,但極沒有安全感,内心敏感,看上去疏離孤傲。

她說過一句話代表了回避型依戀人的心聲:

“人有聚就有散,聚時歡喜,到散時豈不冷清?既清冷則傷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開時令人愛慕,謝時則增惆怅, 所以倒是不開的好”

回避型依戀的人很多因為敏感自卑,面對感情總是有所保留。在他們心中,隻要對他人沒有要求沒有依賴,就不會有軟肋。

這是逃避也是自我保護機制,是對傷害的提前隔離,但不代表他們真的不喜歡和人相處。相反,他們對感情的敏感度是很強的,隻是因為脆弱,為免傷害,幹脆就不開始。

所以回避型依戀的“回避”是穩定的回避,邊回避邊渴望得到你的關注和愛意,而不是突發的不理人,也絲毫不顧你的感受。

可以說,回避型伴侶從親密關系的一開始就不會表現得太過主動,交往中的行為模式也不會波動很厲害。

當你懷疑他的愛意的時候,要麼是你真實地感受到了他對你的不在意,要麼是你陷入了對愛意的渴求與焦慮中。

02 究竟是他在回避,還是你在焦慮?

我們談兩性關系的時候,絕不能隻在一方身上找原因,任何出現的困惑,都來自雙方。

你如何看待事物,取決于你的真是感知和認知視角,知己知彼才能作出客觀的判斷。

評估下你自己是否屬于焦慮型依戀的人呢?

焦慮型依戀的人,他們通過親密關系的交往來穩定自身價值,一方面又害怕失去對方的愛。

看看你是不是要在伴侶對自己的回應中,找到親密感和認同感,如果對方無法滿足自己親密感的需要,就會有心碎的感覺,找不到自我存在的價值。

現在流行的那句“愛會消失對不對?”不是這個話題引起了焦慮,而是焦慮型的人本身就總懷着這樣的擔憂,并且根據對方的反應來尋找自己被愛的證據。

所以,如果你不滿足上述心态,那麼恭喜你,你有可能是安全型依戀,有着良好的心理建設去應對親密關系中的困惑。

但如果你是偏向焦慮型的,那麼你在确認他是否在回避之前,需要先确認自己是否因為焦慮的緣故,才想要确定對方是回避還是不愛了?

确認這一點很重要,這是打消疑慮的第一步,因為你有可能是因為焦慮而在無根據地猜測。

接下來,不論你是安全型依戀還是焦慮型依戀,伴侶愛的表達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究竟怎麼分辨回避型伴侶是否還愛你呢?

03 回避型依戀“愛你”的線索特征

要知道即便是孔雀求偶時開屏吸引異性,那也是短暫地展示羽毛,确定關系後,不可能時刻都開屏供你欣賞。

親密關系也是一樣,在追逐期、暧昧期過後,任誰都無法一直保持初戀時的狀态,愛你的期限之前可以加上一萬年,但熾熱的表白或愛的箴言不可能天天都有。

你是否在要求對方像熱戀情侶那樣頻繁給出愛的表白呢?

另外,從行為上看:

其一,回避型依戀的人,他們在交往中會避免主動給人提建議和主動分享,因為怕别人拒絕采納。

不要指望他有好吃的就馬上分享給你,他也不會殷勤地主動向你給出生活和工作上的建議。

但是他會試探,試探性的說一點來觀察你的反應。

如果你能夠捕捉到他的試探,并給予積極回應,那麼接下來他便會再進一步。

可以說,回避型的試探就是愛的特征。

其二,他們也很少主動向身邊的人提要求和需求,出于怕被拒絕的心态,不給别人機會拒絕自己。所以他們不會主動請求你的幫助,他甯可自己去做。

但是他會偶爾向你抱怨或吐槽,想看看你是否能夠接納他、認同他、鼓勵他。

回避型對你吐槽負面信息,在你的面前暴露情緒,也是愛的證據。

其三,進入感情穩定期後,回避型依戀的人更加害怕失去,不想暴露軟肋,所以讓他們愈發不會過多剖析自己的感受和心路曆程。

但是他會時不時關心你,了解你,偷偷觀察你,甚至暗自剖析你。

如果你覺得他莫名的了解你某些癖好,莫名的讀懂了你的心思。恭喜你,他在背地裡偷偷愛着你呢。

其四,如今網絡自媒體内容如此昌盛繁榮,不斷更新各類精神食量,使得回避型的人有更多的地方将頭埋進去,躲得更深,避免面對現實世界。

世間好玩的事那麼多,他一個回避型依戀,為什麼要跟你步入愛河相愛相殺也不想分開呢?當然是因為愛!

可以說,回避型依戀的人對愛的表達也往往比較含蓄和迂回,需要你自己根據過往經曆用心感受你們之間的愛還在不在。

回想下當初你們墜入愛河時,你是如何判斷他愛你的?這些線索如今是否還有迹可循?不要因為追尋的執念,失去對這段感情的真實判斷。

“回避”與隐藏自己隻是回避型依戀的基礎操作而已,隻要你堅定地做好自己,就不會掉進回避型依戀的“回避陷阱”中,想方設法去證明他的愛意。

當然,你也有可能會發現,回避型依戀的伴侶,就是不像其他類型那樣能夠給你及時提供情感支持。

先别難過,因為任何依戀類型都不是永久性的。

04 回避也好焦慮也罷,依戀人格并非一成不變,與其單方面糾結不如一起成長

雖然依戀關系的類型從幼兒很早的時候就能看出來,但随着人格發展和環境的變化,這種依戀關系也是會改變的。

回避型依戀的人對私人空間的需要程度,超過了其他幾個類型。但是人是不可能自我形成關系閉環的,所以他們注定會和身邊的人發生交集,産生親密關系。

也許有些回避型依戀從小受到過拒絕和抛棄,但有可能在和人的長久交往過程中,結成穩固的連接,在歲月中重新感受溫暖重建信任。

那些在童年中有強烈自卑情緒的回避型依戀,随着年齡增長,通過自身努力,提升了閱曆和社會地位,彌補了自卑情緒,建立了自信,逐漸從回避依戀中走出來,這都是有可能的。

蝸牛不會一直在殼裡生活,他将身體探出時,觸角也會敏銳地獲取周圍環境的動向,再來決定行動軌迹。

我們要避免對回避型蓋棺定論,相信他内心埋藏的安全感會破土發芽,就像相信你自己值得被愛一樣,你們可以共同成長。

當你遇到了一個回避型的伴侶,你也有機會和他一起成為安全型伴侶,在不斷地摩擦和碰撞中,獲得成長,以誠摯的熱情和長情地呵護彼此。

在這裡,我有兩個建議可以給到你:

不要自我消耗,别輕易被回避型改造

不論你是不是焦慮型,你和回避型相處都不是引蛇出洞,你的目的不是抓捕。

與其把所有目光聚焦在他身上對他步步緊逼,不如做一個有強大的“動物保護主義者”,跟敏感的“野生動物”建立信任。

而這個前提是,你需要維持内心的強大。這份強大不是你有多厲害,而是你足夠相信自己,不容易内耗,也不容易被他輕易影響。

比如,因為對方反應沒有達到你的心理預期值,或沒有說出你想聽的話,就由此判斷對方不愛你了,然後陷入哀傷悲痛和憤怒。

再比如,對方沒有給出你想要的回應,你就陷入了極強的挫敗感中,覺得自己太容易被傷害了。

這樣的你很容易因為憤怒輸出怒火,不斷強迫他給出明确答複,将自己變成了具有攻擊性的情感勒索,讓他愈發感到壓力想逃避,愈發不會給出正反饋。

在執念驅動的一次次的追問和逼迫中,不斷地消耗掉自己内在的熱情能量,陷入無盡的内心折磨,最後雙方不斷内耗,痛苦加倍。

其實你隻需要記住,你根本不必從伴侶身上要愛的證明。被愛是一件自然而然且可以自給自足的事,任何人的價值都不是建立在某個人身上的。

難道他不愛你,你這個人就徹底失去價值了嗎?當然不是!

難道他否定你,你整個人的存在就沒有意義了嗎?當然不是!

你的存在是為你自己而存在。

愛你認同你是因為他需要,這是他的需求,你可以滿足他,也可以不滿足他。

而不是被他的需求綁架,變成他想改造的模樣。

事實上,回避型依戀對于這種強烈的“自我認同感”是非常着迷的。

你越認同自己,他便越容易被你影響,慢慢地向你靠近;

你越質疑自己,他越容易因為你的自我懷疑,開始疏遠你。

放棄改造“回避型”的執念,尊重彼此的需求

渴望改造他人是一件極其傲慢自大,且不讨喜的事。

與其改造,不如尊重+接納。

如我前面所說,我們都可以在親密關系裡享受到存在感和獲得感的價值,但是記住,你不能把他的愛當做你實現自我價值的唯一渠道。

他對你愛的肯定,若成為了你唯一的養料,你豈不是很容易就枯萎?

你可以用自我肯定和自信構築支撐自己價值的心理基石,而你的喜怒哀樂不必完全寄托在他的肯定之上。

隻有擁有了這些内心力量,你才有可能不再糾結是否被愛,反過來給回避型提供情緒支持,帶領他慢慢走出他的小屋。

因為回避型伴侶的感知能力并不弱,你要允許他有時候在自己内心的小屋待一會兒,然後試探性的慢慢向你靠近。

尊重他情緒的小屋,養成敲門的習慣,不用讓他覺得突兀和侵犯的方式交流,通過你的自我穩定和認同,來告訴他,愛是可以穩定恒久的,愛是不需要從他人那裡得到認可的。

你們也可以到大自然中去漫步,借着廣闊的天地向他傾訴,如果他能主動分享和建議,對你來說是親密感的來源;如果他能對你愛的表達予以及時的回應,是對你的溫暖和支持,在這茫茫人世,你是他最能信任的人。

如果他記憶中,關于你們相處的記憶全都是溫暖且緊密的,當積累了足夠的信任,他知道不會有那麼多傷害,被拒絕也沒有那麼可怕,你們的感情世界是安全的,他内心的回避機制才會慢慢減弱,構建安全感的堤壩。

而這種信任和安全感在他心裡會化為内驅力,他去試着主動回應你的需求,和你分享他内心的感受,主動表達愛,從隻屬于他的小屋中走出來。

最後,老師想說,每個人的靈魂本就是獨立的,對于回避型依戀,不要想着強行闖進對方的内心,而是學會“潤物細無聲”,給彼此一個适應的過程,也給彼此一個交融的機會。

當你們能夠互相給予安全感和心理上的支持,那将是一種持續而強大的力量輸出。憑着你和他對彼此的了解和愛,你們将創造出獨屬于你們兩人相處的幸福模式。

本文系嘉待情感導師、情感咨詢師總結内容,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

相關精選情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