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待情感:回避型那麼渣,為什麼還有人控制不住愛上他?

嘉待情感
2023-07-07
2133
28
点击添加老师微信:jiadaisLINE咨询情感难题,伴您走出情感困境,挽回失去的爱!

自從依戀風格理論在大衆中流行開來,不少飽受伴侶冷落之苦的人都恍然大悟,找到了自己受苦受難的根源:“原來他/她是回避型依戀!”

對方的若即若離,忽冷忽熱,種種反常行徑都有了解釋,原來這段失敗的戀情并不是自己的錯。

一些人因此放下心來,也有人由此産生了另一個疑問:既然回避型依戀風格者是這樣可怕,與他們相愛是如此折磨,為什麼還會有人自讨苦吃、跳進陷阱裡?

在網上曾看到一名女孩在與回避型前男友分手後說,自己當時因為對方太優秀所以被吸引了,後來又覺得他很“特别”。所以說服自己去經曆之前沒有經曆過的,結果好奇害死貓,她被傷了心,後來才知道前男友的表現正屬于回避型依戀的特征。

她想問,回避型人群既然這麼“渣”,為什麼還有人會愛上他們?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就藏在依戀風格之間的作用機制裡。

知乎有句老話,抛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

就像具有強烈臭味的吲哚經稀釋後能變成花香味那樣,當你與回避型人群的接觸淺嘗辄止時,少量的“渣”也可以成為對他人的吸引力。

回避型依戀的幾個鮮明特征恰好容易被大衆解讀為愛情的浪漫,讓人卸下防備之心,墜入愛河。

另一方面,也存在焦慮型依戀這樣隻對回避型“有感覺”的人群。

回避型的閃躲所觸發的依戀機制,對焦慮型人群來說才是戀愛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安全型的表現反而會令他們覺得“不來電”。

說到底,回避型并不存在什麼隻要招一招手就能讓他人上鈎的魔力,當你搞清楚依戀機制到底是如何作用時,回避型的“魔性”也就不再對你生效。

此時你才能擺脫“渣不渣”的刻闆印象判斷,看清回避型依戀風格者的内心深處——對方也不過是一個飽受困擾的普通人而已,并不是生來就為了傷害别人的“人渣”。

01回避型初登場:缺點全是閃光點

首先,這是一個邏輯問題:不是一個回避型依戀風格者特别容易被愛上,然後他再去“渣”自己的伴侶,而是一個人唯有能得到他人的喜愛,才有被稱為“渣男”、“渣女”的資本。

的确,每個回避型依戀風格者都可能在親密關系中傷害伴侶,可他們中的每一個都能找到對象嗎?難道有人是沖着回避型依戀這一點才愛上他們的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複制添加嘉待情感導師wechat id:jiadais,line賬號:yesaay,幫你解決疑難情感問題!

所以,你覺得回避型那麼渣也有人愛很奇怪,但實際上,他們并不是因為回避被愛,而是有身上其他的閃光點作為基礎。

一個人身上不可能隻有回避型這一個标簽。

可能他是回避型,但他也細心體貼,待人處事頗有分寸,不冒犯人;也許她是回避型,她也溫柔文靜,從不咋咋乎乎……這樣的人,為什麼不會被人愛上?

就像你所描述的,那個被你愛上的人很優秀很“特别”,當你愛上他時并不清楚對方的依戀風格。

如果他沒有優秀到吸引你的目光,看起來混進人堆裡找不出來呢?想必你不會傾心于他。

那些本身完全不具備如外貌、家境、才能等擇偶優勢,又缺乏交際的回避型人群,自然不會進入親密關系,更談不上去“渣”别人了。

其次,在交往不深的情況下,回避型看起來恰恰就像許多浪漫愛情幻想裡冷酷悶騷、獨獨隻愛你的主角們。

①他看起來好像很神秘,引得你想一探究竟:

回避型依戀人群在日常交流中也傾向于逃避,尤其喜歡讓自己顯得獨立自主,排斥其他人侵占他們的個人空間。

他們喜歡發出模糊的社交信号,引得其他人去猜測他們心中的所思所想;在心理和身體上都與其他人保持距離,拒絕敞開内心向他人傾吐感受;十分在意關系中邊界的劃分,絕不會輕輕松松就帶你回到他的住所……

這種拒人于千裡之外的風格在交往後也許會讓你痛苦,但在你們剛剛結識時,這種特點卻會讓回避型顯得神秘又高冷,吸引外人靠近,搞清楚他們到底為什麼落落寡合。

這就是心理抗拒(reactance)理論所描述的:人們總是存在努力克服障礙以實現期望的基本傾向。

越是得不到的事物,我們對其的渴望就越熱切,躍躍欲試想要征服對方,這也是吸引力的法則之一。

②他仿佛對他人不屑一顧,隻對你情有獨鐘:

沒有人不喜歡對自己滿腔熱情的人,但我們更喜歡那些對其他人冷若冰霜,唯獨對你好、對你動心,容許你接近的個體。

研究證明,最好的戀愛策略是除了你想吸引的人之外,任何人想要得到你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Walster et al.,1973)。

比起中央空調,人們更青睐選擇了自己的悶騷冰山。

理由也不難猜,誰不想做對象的天命之子/女,成為那個唯一的選擇呢?

平時已經當夠了凡夫俗子,在愛情裡總能當一回天下無雙了吧?

在一開始,回避型看起來恰好能滿足這一欲望:在人群中偏偏挑中了你,對其他人避之不及,卻允許你的接觸。

同時,回避型依戀難以接近的特點也讓一些人充滿安全感,容易相信他是專一的。

畢竟,如果你都這麼難接近他,又有誰能成功引誘呢?

綜合以上解釋,你就不難明白為何許多人即便清楚回避型依戀的缺點,依然難以克制地愛上他們了。

02回避型再接觸:與焦慮型的互補共生

一般人即便在初期被回避型依戀所吸引,也能很快感到彼此間的不合适,提出分手或者自然地漸行漸遠,有一類人卻會因自身的依戀機制而與對方糾纏得越來越深,以至于難以走出來——他們就是焦慮型依戀。

沒錯,正是這些一心尋求親密、對建立聯系有着不斷膨脹欲望的家夥,更容易被情願保持距離的對象所吸引。

焦慮型依戀風格的人群對愛情的執念十分深刻,總是想要和另一半緊緊貼在一起,他們的期望卻時常被回避型的伴侶所打破。

就像兩個尺寸恰好、緊密嵌合在一起的齒輪讓制造矛盾的機器轉動起來一樣,焦慮型和回避型很容易陷入一種脆弱又頑固的“相愛相殺”的循環,無力從中脫身。

焦慮型很需要伴侶各種保證會一直待在自己身邊,回避型卻偏偏愛與對象保持距離,既然彼此如此不合适,焦慮型為什麼還會愛上這樣的人?

這就需要從雙方的心理機制來解說:

①焦慮型:痛苦與狂喜交織,令人上瘾

人們很容易把自身依戀機制被激活的表現誤認為是愛情獨有的樂趣,無論是焦慮還是煎熬都照單全收,如果少了這些,戀情過于平穩,他們反而會疑惑:我這是在談戀愛嗎?怎麼我一點都感受不到心動的刺激?

一來二去,真品可能被退回,赝品反過來被捧在手心,視如珍寶。

焦慮型依戀風格者擁有極其敏銳的感受力,即便一點異樣的蛛絲馬迹,也會引得他們拼命想要确認伴侶對自己的愛與存在,除非感受到自己的戀情穩穩在掌握之中,否則這種被激活的依戀機制就休想停下來。

他們會不斷發信息打電話聯系伴侶,記錄對方及時回複的次數,數着響了多少聲才接起電話;在一些小事上升到極為嚴重的高度,要求伴侶反複聲明自己的愛……焦慮型不斷利用各種策略,想讓對象注意到自己,霸占對方的全部精力。

而遇上回避型,可以說是碰上一堵高牆。

當兩人确定關系後,回避型總有方法讓感情維持在若即若離的狀态:說着喜歡你,但看上去不夠鄭重;會接你的電話,但不一定每次都接……這些舉動讓焦慮型的依戀機制持續保持在激活狀态,令他們心緒不甯,情緒在不安、憤怒、懷疑以及偶爾的欣喜之間轉換。

你可能覺得,這不就是被“渣”了麼?為什麼焦慮型不分手?

因為他們已經被馴化,将這些反應認定為愛情中應有的激情,要是對方不閃不避,穩穩安撫住了這份焦慮,焦慮型依戀風格者反而會感到索然無味,和這人“不來電”。

他們不斷追逐着回避型偶爾抛出的一個小小浪漫信号,安慰自己兩人還是相愛的,焦急地等待下一個确認愛的信号的到來……這的确煎熬,卻也令人上瘾,欲罷不能。

②回避型:伴侶越無助,他們越不肯放手

你可能又想問,既然回避型不喜歡被粘着,為什麼他們不和同樣是回避型的人談戀愛,這不就兩全其美,焦慮型也不必受到折磨了嗎?

是的,回避型人群不喜歡親密,但他們更讨厭對方比自己更獨立。

回避型依戀風格者的回避是為了證明自己足以擺脫對伴侶的依賴,證明自己足夠獨立。而沒有什麼比一個無助地渴求回避型的愛的伴侶更能反襯出他的“獨立自主”的了。

回避型人群喜愛的親密關系是自己單邊占據上風的感情:我對你毫無需求,而你無限地表達出對我的渴望,當我願意時我就親近你,隻要我想走,我也絕不會對你有絲毫留戀!

這就是他們為什麼不喜歡同樣身為回避型的戀人,畢竟要是對方也對自己不屑一顧,冷漠又防備,自己的臉哪裡挂得住?又怎麼能掌握主導權?

回避型人群會不自覺地對焦慮型傾心,因為他們會發現呆在一個乞求的伴侶旁邊,自己的内心就能充滿“力量”,像一個膨脹的氣球。

為了留住焦慮型的伴侶,回避型也樂意偶爾“纡尊降貴”表現一下自己的愛,不讓對方真的跑了,但這從手指縫裡漏出來的一點親密隻會讓對方陷入痛苦的深淵,逃不出來。

焦慮型依戀風格者一邊覺得彼此不合适,可一旦想到兩人徹底分開,又受不了這樣的未來,做不到快刀斬亂麻地結束這段感情。

對情感的需求總會延伸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即便焦慮型一再屈從,如果兩人不想辦法調整自己應對親密關系的方式,放任的結果隻會是一場悲劇。

但我也想強調:回避型依戀并不是魔鬼。

個人的依戀風格往往與早期撫養者密切相關,回避型依戀的人在成長過程中可能經曆了種種得不到滿足和支持的情況,導緻他們對親密關系産生疑慮和恐懼。

的确,與回避型依戀個體建立親密關系不會輕松,需要雙方付出更多努力和耐心。

比起痛斥和恐懼,我們更需要的是理解自身與他人的依戀機制,避免被其操控而盲目地落入陷阱。

本文系嘉待情感導師、情感咨詢師總結内容,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

相關精選情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