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待情感:婚姻心理學:不懼怕被抛棄,伴侶才會更珍惜你

嘉待情感
2024-12-14
2175
23

很多遭遇出軌的女人,都對我說過同樣一句話:“我覺得我不愛他了,我甚至是很嫌棄他,但是又不敢離開,我不知道一個人的日子該怎麼過。”

從表面上來看,大家也許會覺得這樣的人一點原則都沒有,怪不得過的不幸福。

但如果我們願意往深處去了解的話,就會發現,一般這種性格的人都生活在不被關愛的原生家庭裡,在早期的童年經曆裡形成了分離焦慮。

所以雖然眼下的婚姻關系沒有那麼幸福,但内心的安全感已經受到了威脅,小時候的創傷體驗也被重新激活了。

為了不被抛棄,隻能在痛苦的關系裡選擇隐忍。

所以今天的文章,我想站在心理學的角度,從你的過去分析到未來,來讓你明白,為什麼你會在一個差錯的關系裡将就,你該如何自我和解或者是得到對方的配合。

01 親密關系的原初模型,讓你還停留在“孩童”階段

這幾年來,隻要是稍微了解一些心理學的人都聽說過一個詞,叫做原生家庭,網絡上也有很多人會開始反思過去的經曆,希望自己能夠走出原生家庭的傷害,形成更加健康的關系。

其實原生家庭簡單來說,就是我們每個人在小的時候,都會依賴于年長的父母來提供照顧,所以幼年的關系模式,會為将來的親密關系奠定一個基本的模型。

其實很多時候,父母并不是故意的,有的行為也是迫不得已才作出來的選擇。

舉個小例子,你的父母是為了生存,所以常年在外地打工,對你的關心也非常少,你沒有其他小朋友的精美玩具,也沒有人來接送你上下學,你為此非常失落。

那麼在小孩的心智裡,你當下隻能理解到“父母離開了、父母抛棄我了”這一層。

再加上人的大腦也更傾向于存儲痛苦的記憶,所以你又帶着兒時的創傷和有限的認知長大了,那麼在長大後就會不斷地重演原生家庭的模式。

比如,一個長期沒有受到關注的小孩,長大後就會更加缺愛,一個長期受到控制的小孩,長大後也會忍不住地控制伴侶。

一個有着分離焦慮、不敢離開和放棄的小孩,也是因為從小就被灌輸着“你不夠懂事、你不值得被關注,我随時有可能會抛棄你”的思維。

所以長大後在婚姻裡,也會把這種患得患失的焦慮投射到另一半身上,我也總結了一些典型的表現:

複制添加嘉待情感導師wechat id:jiadais,line賬號:yesaay,幫你解決疑難情感問題!

比如:

  • 時而強勢、時而讨好,總是希望伴侶對你投入百分百的關注,不然就會對自己對他都産生巨大的懷疑;

  • 很難信任對方,總是會用攻擊和試探的語言來确定對方的真心,害怕自己不值得被愛;

  • 哪怕明知道對方有着很大的缺點,但隻要留下了一丁點好,也不舍得分開。

    但其實這種被抛棄、一個人面對生活的恐懼,都是來源于小時候的你,不一定代表你當下就真的沒有獨立的能力,隻是很多人并沒有從父母給的世界裡走出來。

    02 “習得性無助”,讓你永遠把自己擺在弱者的位置

    為什麼有的人離不了也過不好呢?

    說白了,就是兩個詞:沒能力加上沒意願。

    沒能力是因為自己本身就沒有感受過良性安全的親密關系,所以根本不知道怎麼正确的處理問題;

    沒意願是因為你在嘗試了許多差錯的方式發現沒有用之後,就會認定了自己就算努力了也是白費,婚姻本就如此。

    這其實就是陷入了“習得性無助”的狀态,你已經習慣了不幸福的相處方式,導緻你看不到希望和未來了,因此也放棄了我要離開、我要解救自己的念頭。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都會說,老師你說得很對,老師你說的就是我的感受。但是并沒有得到什麼實質性的改變的原因。

    因為你還停留在尋求認同的階段,你希望有人看到你的痛苦,你希望聽到有人告訴你:“其實你是被愛的,其實你們的關系還有緩和的餘地”。

    可是回到了現實生活裡,你又放棄了你能夠改變現狀的能力,你忘記了你起初是因為什麼吸引到了對方,你直接把自己直接放在了被傷害的位置上。

    當你的意識都被抽走了一大塊,也沒有任何信心的時候,就隻能走上兩條路。

    要麼因為恐懼分離,所以一直自我懷疑,害怕自己遇不到更好的伴侶;

    要麼是選擇不投入,故意和另一半保持着距離,以為能夠保護自己。

    那你的未來就會繼續内耗下去,因為你直接把改變婚姻的門堵死了,也不願意提升自己的認知和能力,你還是小時候那個認知局限的你。

    但其實,你已經是成年人了,你沒有想象中那麼弱,我希望你從現在開始,就行動起來。

    01 “抱持”不安

    心理學上提到過一個概念,叫做抱持性環境,簡單來說,就是你願意接納一個人的真實,也允許有不完美的情況發生,這樣才能活出自我,擁有輕松的關系。

    所以我也建議每一個感到焦慮和不安的你,先停止壓抑情緒,你不要把你的抱怨和不滿當作是缺陷來責備自己,先試圖接納這樣的自己。

    給你的負面情緒安一個家,時不時地進行自我對話:“我知道你現在不開心了,沒關系,我們安靜地待一會就好了”、“你現在很棒,你有工作和朋友,你還有很多有意義的事可以去做,不要把親密關系當成是你的全部”。

    然後你就會發現,你的身體和大腦會放松下來,這就是和自己和解最簡單有效的方式,你用成熟的自己來幫助不安全的自己。

    接着下一步,就是多行動,少發散。

    因為有太多的人,總是喜歡把問題推到别人的身上,當工作不順利的時候,埋怨是領導沒有遠見,當感情不順利的時候,埋怨伴侶太自私,而沒有内向歸因過。

    比如,你現在覺得離不開對方,理由是什麼?你最害怕的是什麼?你有沒有辦法解決掉你的恐懼?而不是因為對方沒有給到你無條件地關注,就認定了自己一定做不到了。

    說白了,就是不要讓你的大腦盯着對方的價值,來質疑自己的價值,這就會讓你不停的讨好對方。

    你們當初能夠在一起,并且還結為了夫妻,就證明彼此之間是平衡的,你沒有高攀對方什麼,所以不要過低地評價自己。

    02 大膽開口争取需求

    因為你害怕被抛棄,再加上關系出現了問題,很多人的婚姻模式,都變成了,我假裝不需要,你也不提供。

    比如,我明明希望你在生日的時候送我一個禮物,但是我想着你是一個沒有儀式感的人,要不還是算了;

    我明明現在想和你聯系,但是一想到你心裡還有别人,也沒有主動找我,所以我甯願忍着再難過也不會主動;

    你一邊覺得自己卑微,很想占據關系的高位,又不敢硬氣的提出需求,擔心對方抛棄你,你連自己的需求都沒有明确的時候,對方怎麼可能配合你呢?

    所以我建議你不如簡單直接一些,告訴對方你現在需要什麼,他應該做到什麼,你因為什麼感到迷茫,他能提供什麼樣的幫助。

    這就是療愈自我的外在維度,在心裡不停地追究他愛你有幾分根本沒什麼意義,讓關系流動起來更重要。

    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他沒有辦法完全站在你的角度上,理解你的感受,也沒有經曆過你的過去,共情你的痛苦。

    主動地提出需求,明确地表達自我,其實也是能夠拉近關系的辦法。

    恐懼就像黑洞一樣,當你陷入其中時,就會更加缺乏安全感,你可以沒有擺脫黑洞的能力,但一定要把光帶進來。

    這樣你才能得到滋養,你内心的小孩才會得到療愈。

    我這些年看到很多人一步步地擁抱恐懼後,和伴侶的關系越來越好,也有的人把重心轉移到了事業上面,開啟了新的人生。

    她們都慢慢地走出來了,我相信你也可以。

    本文系嘉待情感導師、情感咨詢師總結内容,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

相關精選情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