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待情感:當我學會在婚姻裡“擺爛”之後,老公反而更加愛我了!

嘉待情感
2024-11-20
2517
33

改變來自于痛苦,受益來自于改變。

這是海靈格大師提出的一個重要原則。

但是在婚姻中很多人的痛苦就來自于自己不想變,而希望對方變。

比如很多人跟我說過:為什麼我在婚姻中過得那麼累呢?我真的不想繼續了!可是就讓我這麼放棄,我又不甘心!

于是我問她們:“那讓你痛苦的,到底是什麼呢?”

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這樣的:

我明明都是為了他好,為什麼他偏偏不領情呢?

  • 我都對他這麼好了,為什麼他還要背叛我?

  • 還有人說,天天吵架,雙方都不開心,日子過得真沒意思……

    其實,這些都屬于親密關系中的内耗,而内耗的根源就在于你的“不會擺爛”和互相不理解。

    今天我給大家好好講講,為什麼親密關系中需要适度“擺爛”,以及你該怎麼“擺爛”,才能讓你們的關系變好,讓關系更上一個台階。

    01愛得越用力,對方越想逃。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能看到這樣一些人,他們打着愛你關心你的名義,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身邊的人。要求對方必須服從自己的照顧,安排他們生活當中的每一個細節,一旦對方不肯遵從,他們就會覺得痛苦,覺得傷心,好像自己受到了背叛一樣。

    但是這樣的愛情,已經不能夠叫作愛情,它失去了最初的本質。

    比如上周就有位學員向我抱怨,她說自己對男朋友特别好,但是男朋友不但不領情,反倒還要跟自己分手。

    我就問她:“你是怎麼對他好的呢?”

    複制添加嘉待情感導師wechat id:jiadais,line賬號:yesaay,幫你挽回失去的愛,修複您的感情關系!

    她說:“我會給他洗衣服,給他做飯,還會監督他跟我一起鍛煉身體。他每次熬夜的時候,我都會勸他注意休息。”

    我又問她:那你做了這些事情後,他說什麼了嗎?

    “他叫我不要再管他了,他說他很煩,不喜歡别人對他的生活指指點點,還說跟我在一起太窒息了!”

    但是他這麼一說,我就很生氣,就開始沖他發脾氣。兩個人又免不了一番唇槍舌戰,最後誰也不理誰。

    其實,這樣的做法,在關系中就是最消耗感情的。

    因為你總覺得,愛一個人,就是把你認為的最好的都給他,以自己所想的方式去對待他。

    但實際上,這不是愛,而是一種變相的控制。

    而根源就在于你内心的缺乏,你把自己的需求投射到了伴侶身上,你覺得你需要這些東西,你就覺得伴侶跟你一樣。

    一旦伴侶反抗你,你就覺得他不愛你了,覺得對方變了,覺得他做的不對。

    02焦慮的背後,來自于你内心的投射

    很多時候,焦慮解決不了問題,因為你的焦慮主要來自于你内心的投射。

    舉個例子,有些人的原生家庭裡,父親比較怯懦,母親比較強勢。在這種家庭模式中,父位缺失,懦弱的父親幾乎沒有存在感,經常被母親頤指氣使,而母親在家庭中非常焦慮。她覺得自己一個人在撐着這個家,伴侶給不了她任何支持。

    在這種家庭裡長大的孩子,成年後也會變得很焦慮,因為她感受到了母親的焦慮,在原生家庭中會模仿母親的特質,還會變得強勢。

    而且,因為缺乏父愛,她會渴望另一半有力量感,于是她在關系中也變得和母親一樣,強勢、焦慮,渴望伴侶的服從,又覺得伴侶無法被依靠而對他不滿。

    比如一看到伴侶玩遊戲就特别生氣,就會讓他開始學習,還會抱怨他懶惰不上進。

    又或者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特别焦慮,就會給孩子施壓,要是孩子不聽話,就是一頓批揍。

    但是對他們而言,你的行為就是一種自私和控制,因為他很享受現在的生活,而你的焦慮對他而言反而是小題大做。

    所以很多時候,你會發現,你越想要對方按照你的方式來,越會激發對方的逆反心理。

    因為你投射給對方的,并不是對方的需求,而是你内心的需求。

    你期待他們能夠滿足你的期望,療愈你的傷痛,一旦對方滿足不了,你就會失望、痛苦。

    但是對方也有自己的傷痛,ta也在努力成長去照顧自己的傷痛。如果ta沒有充分地成長,沒有辦法療愈自己的時候,ta真的沒有能力來療愈你。

    03學會“擺爛”才是對自己最好的治愈

    很多時候,生活是需要一些“擺爛”的!

    當然這裡的“擺爛”并不是讓你真的放棄努力,放棄關系,自甘堕落。而是不要過于焦慮,追求完美和掌控感。

    因為你内心的焦慮會通過你的語言、表情、行為傳達給對方,讓他們覺得自己是“不夠好的”、“是達不到你的要求的”……

    所以他們需要花費80%的精力來對抗這種不好的感覺,需要固化自己的行為來對抗你的控制。

    那可想而知,你們的關系,隻會越來越僵化、惡化,而且他們也不會按照你的控制去做事,還會固化自己的行為去強調自我意識,給自己一個空間。

    所以,想要讓關系變好,我們必須學會适度的“擺爛”。

    那怎麼“擺爛”呢?我給大家總結了兩個小建議。

    第一,放下焦慮,療愈你的内在小孩

    前面,我也提到了你内心的需求,其實都是你内在小孩的投射。

    很多時候,我們的焦慮和控制,并不是為了伴侶好,而是希望伴侶能滿足我們的内心需求。

    但事實是期待别人來拯救你,無異于望梅止渴,因為人性是複雜的,将自己的期望、快樂寄托在他人身上,永遠是不确定的。

    所以,我們需要在關系裡覺察到這一點:

    “這是我的傷痛,這是我成長中的渴望和需求。

    我肯定比任何人了解我需要什麼,比任何人了解我傷痛最深的地方,我需要為我自己的需求和渴望負起責任。”

    這是一個人情感成熟的象征!

    當你能夠帶着完整的自己進入關系,你的存在會幫助伴侶在關系裡面成為更好的自己。

    而很多人在關系中争吵、互相指責、分分合合,是因為他們讨厭對方身上的某些特質,這也是他們不能接納自己身上存在的部分。

    于是就誤以為如果對方改變了,這段關系就會更好了。

    但是要求伴侶改變,既不能讓改變發生,也不能讓關系更親密,反而讓我們在關系中不能放松,當然也沒有機會去覺察自己内在未被接納的部分了。

    第二,你無法控制别人,隻能控制自己

    因為任何控制都會被反噬,對方本來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的需求也會随着他所處的環境而不斷變化。

    舉兩個簡單的小例子:

    比如你讓孩子聽話,如果孩子不聽,你會生氣、煩躁、痛苦,甚至會用更嚴厲的手段來控制他,或打或罵,直到孩子認慫。

    這種對孩子的控制,在孩子小的時候是無法與你抗衡的,隻能認慫,但是長大後,就會逐漸轉化為孩子心中積壓的憤怒,進而演變成叛逆。因為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也需要尊重和存在感。

    又或者你老公今天在家休息,你說:“親愛的,我們開三個小時的車出去玩吧!”他願意這麼做,是因為他此刻真的沒什麼事,又希望你能開心。

    但如果他加班到晚上九點鐘,回到家累得不想動了,你卻說:“你要是愛我,就要按我說的做,開三個小時的車出去玩!”

    對不起,做不到,愛咋咋地,不能過拉倒!因為他此刻的狀态,隻想休息。

    所以,仔細想想,在工作和生活中,你是不是經常感到“不舒服”、“不自在”、“不被尊重”,進而讓你火冒三丈,或者痛苦難受?

    根源在哪裡?

    根源就是你總想通過拿捏别人,來讓别人聽你的,在乎你,按你的要求來!當别人做了你想做的事情,你就有存在感了,就開心了。

    但如果沒有,你就痛苦難受了。這就是一種反噬。

    因為人性就是這樣:越控制,越反抗!

    你天天給老公打電話催他回家。他回家晚了,你就覺得失去了控制,結果老公更不想回家了;

    你總說孩子不聽話,把他跟隔壁家的孩子作對比,總想控制孩子。最後,你的孩子越來越叛逆,越來越喜歡跟你對着幹。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控制不了别人,我們能控制的隻有自己。通過改變自己來影響對方。

    就好像一個網友說的,怎麼說,老公都不改,她累了,索性就在關系裡“擺爛”了,開始“學着專注自己,每天認真工作、下班看書……”而這個過程也是内心一點點充滿力量的過程。

    當我們内心穩了的時候,我們就不會把“内心的虛弱感”投射到對方身上,就會開始相信:我本身就是有價值的,不管對方能不能來全心全意愛我,我都能夠好好愛自己,享受自己的人生。

    這個時候,我們就不會抓着一些事情,去傷害關系,再傷害自己。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拿出80%的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專注自己,愛自己,研究自己喜歡的東西,做讓自己幸福感很強的事情,自然而然,你就會釋放你的能量,吸引到别人。

    本文系嘉待情感導師、情感咨詢師總結内容,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
  • 相關精選情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