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待情感:被出了軌的婚姻,為了孩子還該繼續嗎?

嘉待情感
2023-08-10
2013
36
点击添加老师微信:jiadaisLINE咨询情感难题,伴您走出情感困境,挽回失去的爱!

學員問:被出了軌的婚姻,為了孩子還該繼續嗎?

如果隻考慮你自己,隻是單純把他當成孩兒他爸,一個工具人,這日子繼續過也未嘗不可,我有不少學員在我的幫助下,這樣的日子也過得很滋潤。可是如果“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那麼這個問題就要另說了。

全篇幹貨,建議收藏食用。

完整卻将就的婚姻真的不會傷到孩子嗎?

我們普遍認為,孩子不能沒有爸爸/媽媽,隻要孩子能有一個完整的家,孩子長大後就是心理健康的。

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不是,這個結論,隻是“我們自以為”。

孩子的大腦成熟度,邏輯能力比不上大人,可是孩子的心,卻比大人敏銳一百倍。他們嘴上不會說,可是,這個家裡有沒有愛的流動,父母相不相愛,家庭氛圍和不和諧,他們的心裡一清二楚。這個家是真的完整,還是表面的和平,孩子的心早就知道了。家庭作為孩子成長的地方,功能性意義大于結構性意義。

如果父母雙方長期因為關系不和,即便保持了家庭結構的完整性,孩子依舊會受到傷害。在很多将就的婚姻裡裡,孩子小小年紀就學會了察言觀色,每天都提心吊膽地生活,他們會在潛意識裡将差錯攬到自己身上,産生“都是因為我,爸爸媽媽才這樣的”心态,影響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而且,從原生家庭的角度來說,一個人成年後的社交關系和親密關系,都是基于原生家庭中,家庭氛圍和與父母的互動構建的。

直白一點,小的時候,孩子對家庭的認知是“沒有愛”,孩子對父母的認知是“父母之間沒有愛”,那麼很大程度上,孩子成年以後,社交關系和親密關系,都會具有冷淡、疏離等特征。

表面的完整隻是表面的,能騙過孩子的眼睛,卻騙不過孩子的心。

怎樣将傷害減少到最小?

首先,我們要明白,夫妻一旦不和就意味着傷害已經發生,要想完全避免傷害很難做到,我們隻能将傷害減到最小。

無論你是選擇繼續這樣的生活,還是選擇離婚,對孩子傷害最小的方式,便是坦誠和愛,沒有必要去擔心孩子聽不懂,孩子比我們想象中的聰明太多。

坦白現狀

如果你選擇維持現狀,那麼就算丈夫出軌,你與丈夫無愛無性,生活極端壓抑,也請努力為了孩子經營自己的人生,開心起來,隻有你過的愉悅了,孩子才會體會到正能量。把丈夫當做工具人未嘗不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從現實的角度來說,愛情這東西真沒那麼重要。前提是,你要放下心中的愛恨情仇,至少不要有恨,更不要在孩子面前吐槽、數落丈夫的種種不是,甚至逼迫孩子站隊。

複制添加嘉待情感導師wechat id:jiadais,line賬號:yesaay,幫你挽回失去的愛,修複您的感情關系!

找個機會告訴孩子:“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種夫妻,爸爸和媽媽隻是其中一種,最重要的是,在這個家裡,爸爸和媽媽都是愛你的”。

如果你選擇離婚,同樣的,無論你在婚姻裡有多大的委屈,離婚後都不要在孩子面前抹黑對方,更不要為了争奪撫養權而撕逼扯破臉,甚至拒絕對方看望孩子,同時,你應該這樣告訴孩子:“爸媽媽因為自己的問題決定分開,這個決定和你無關,不是你的錯,你要記住,不管媽媽爸爸在哪裡,我們都是最愛你的人”。

家庭解體本身對孩子就是傷害,父母的二次對決隻會讓孩子更加分裂,無疑是雪上加霜

為什麼要維護對方?

前面說到了,就算丈夫/妻子犯了錯,都不要在孩子面前抹黑對方,這是因為父母在孩子不同時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這個角色會對孩子的未來造成深刻的影響。

英國老牌兒科醫學SCI期刊《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and Allied Disciplines》,是一本研究兒童心理學與精神病學及相關學科的雜志,它在文章中指出:孩子1到3歲和母親是最親密的,孩子與母親的依戀模式就是孩子成年之後親密關系的雛形,在這一時期,孩子與父親的鍊接是通過母親達成,隻有父母關系比較融洽,孩子愛母親,母親愛孩子也愛父親,孩子才會“愛屋及烏”也愛父親。

也就是說,父與孩子關系是可以容納“規則”的,而規則是社會關系的基礎,它會直接影響孩子成年以後,如何建立自己的人際關系。

所以,父母無論是吵架,還是得過且過,還是離婚,都盡可能的不要去影響、破壞孩子心中的父母形象,相反,要讓孩子感受到,即使父母吵架/離婚了,父母這個角色依然在,依然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愛的力量,“爸爸”的形象,和“媽媽”的形象,依然能夠給予孩子成長的勇氣。

如果選擇離婚,孩子幾歲合适?

以下是從心理學的角度,闡述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對父母的需求,以便參考。

1)0-3歲

0-3歲的孩子還沒有形成自我意識,他們的主要需求是身體的照顧,和與主要養育者的情感鍊接,這個時期隻要與主要養育者建立長期穩定的關系,他們的心理就會相對健康。如果父母選擇在這個時期分開,隻要分開後,孩子跟随的是長久以來照顧他的人,孩子主觀感受就不會混亂。

2)3-5歲

3-5歲是孩子安全感形成的主要時期,父母長期缺席會讓他們感覺恐慌害怕,他們需要父母的陪伴。所以,如果父母選擇在這個時間段分開,那麼不要争奪撫養權,讓孩子跟随他更為依賴的一方,另一方給予定期陪伴。

3)6-13歲

這個階段孩子大腦發育逐漸完善,情感日趨強烈,他們對“分離”有了比較清晰的理解,所以很難接受父母分離。

如果父母在這個時期選擇分開,則需要更多的耐性,去跟孩子坦誠溝通,同時接納,照顧孩子的情緒,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盡管父母分開了,可是父母的愛依然還在,父母依然是這個世界上最愛孩子的那一個。

4)13歲以後

青春期的孩子正在形成自己的獨立意識,同樣的,父母需要坦誠向孩子闡述事實,同時給予正面引導,孩子遭受父母離婚的沖擊就會相對較弱,也正是由于孩子正在形成獨立自我,父母應當根據孩子本身的情況付出加倍的耐性,來預防孩子将父母離婚作為自己叛逆的借口。

最後,題主的一句話對我觸動很大,題主說:“雖然經濟不獨立,可是有手有腳”,讓我看到了題主面對這段破碎婚姻的勇氣。實際上,在我經手的案例中,很多為了孩子選擇守婚的女性,她們都是勇敢的,俗話說,“為母則剛”,很多母親就算遭遇了背叛,也依舊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把生活過得風生水起。

出了軌的婚姻,為了孩子還該繼續嗎?沒有該不該,隻有想不想,在閱讀了以上分析之後,你還想繼續嗎?

畢竟,一個家庭幸福與否,表面的完整并不是最重要的,愛最重要的是傳達,而不是形式,父母的言傳身教,并不比學校老師力量弱,而你過好你自己的人生,就是對孩子最有力量的愛。

一切都是自己做選擇。

本文系嘉待情感導師、情感咨詢師總結内容,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

相關精選情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