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待情感:分手後心太疼了,太難受了,怎麼走出來?

嘉待情感
2023-08-09
1641
9
点击添加老师微信:jiadaisLINE咨询情感难题,伴您走出情感困境,挽回失去的爱!

人生中有大大小小的分離,小到離開伴侶去外地出差,大到分手、離婚、生離死别。

分離伴随痛苦、憤怒、自責和抗拒。

分離,有時候,是成長中的必然。

這篇文章從原理上分析分手的痛以及該怎麼辦。

0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從心理學上講,在我們嬰幼兒時期,大約在嬰兒6個月的時候,與母親的共生期之後,就開始了母與子的身心分離,孩子意識到自己和媽媽是兩個人。而孩子開始說“不”的時候,就是孩子在劃清界限,捍衛自己的獨立。這是成長的第一次分離,是一元關系到二元關系的轉化。

之後還會有二元關系到三元關系的變化,是孩子意識到還有爸爸以及爸爸所代表的外部世界,知道了有“你”“我”“他”的存在。這是又一次分離。

如果沒有這類分離,也就無法實現成長中不斷地獨立,繼續共生關系的話,男孩子長大了就是俗稱的媽寶男。而當孩子分離良好,能夠真正完成獨立,才能獨自面對這個世界。

由此可見,我們的成長其實伴随着很多必然的分離,而這些分離是真正讓我們成長的(而不是雞湯)。當意識到其發生的必然性,就可以更加釋然地看待分離事件。

02分離是失敗嗎?

那麼分手和離婚不一定有必然性,太突然了,太痛苦了,怎麼辦?

人們認為分離是關系失敗的結果,但是也不能忽略掉,分離也是處理關系難題的一種辦法。分離之後,能夠結束掉這段關系中的羁絆,重新去尋找新的可能。

分離有成功的分離,也有不成功的分離。

雖然都是結束,成功的分離能夠把過去當做經驗,把痛苦當做蛻變的動力,讓各自獲得新生;而不成功的分離會令人在憤怒和悲傷中難以自拔,留下深深的傷痕,在失落中難以自拔。

我們先來看看分手和離婚有什麼不同。分手的話,兩個人分開就結束了。而離婚會涉及财産分配、孩子撫養權、雙方家庭等各方面,涉及方面更多,影響更大。但是,在處理分離的情感曆程時,分手和離婚是類似的。

03分離失敗的案例:

複制添加嘉待情感導師wechat id:jiadais,line賬號:yesaay,幫你挽回失去的愛,修複您的感情關系!

我有一個原本氣質溫婉的表姐,她從小到大是家裡的寶貝,因為家境不錯,長得漂亮,有大家閨秀的風采。她成績優異,九幾年從四川大學畢業,分配到不錯的單位工作。表姐就是那種别人家的孩子,又溫柔又聰明又好看,溫婉可人,家族裡的大人們總是以她為榜樣教育家裡的孩子們。

後來有一年,她和一個香港帥哥談戀愛,感情很好,還随着男方去了香港。去之前還高高興興的,當她一個人回來的時候就悶悶不樂了,也不怎麼說話,把自己關在小屋裡。家裡人問她什麼,她也不怎麼想說。

再後來因為表姐的父母原本對她期望值很高,傾注了特别多的關愛。表姐沉悶的狀态,緻父母更加焦急。父母經常責怪和埋怨她,而表姐更加自責,沉浸在失戀的痛苦之中難以逃脫。那時候我太小了,隻是看到表姐的父母總是愁眉苦臉。

後來,表姐的病情越來越嚴重,出現了精神方面的症狀,四處求醫依然沒有多少好轉。雖然不傷人,但是完全影響到了獨立工作和生活的能力。于是表姐辭去工作,在家養病。這一養,就是20多年。

到如今,表姐已經年近50歲,一直未婚,精神狀态也一直沒有好轉,雖然作息起居還可以自理,但卻不能完全獨立照顧自己,依然被70多的姨媽悉心照顧着。而表姐的養老問題,還有待商榷,畢竟姨媽年紀大了,身體越來越不好。可能會是姨媽的二女兒被迫接下這個擔子,繼續照顧表姐。

這個案例就是一次發生在我身邊的真實的失敗分離案例。

04 嘉待情感老師的想法:

也可能正因為表姐的事,在我童年幼小的心靈中,當初種下了要幫助更多的人們脫離痛苦,獲得幸福的願望。所以,我曾做過企業高管,轉行自己創辦心理咨詢公司,做心理咨詢師的時候,内心是甘之如饴的,因為我知道,我在實現内心的願望。

在我當了心理咨詢師之後,想要幫助表姐,可是醫生告訴我,因為年代久遠,已經有生理上的病變,用藥物也無法改變。單純用心理咨詢的手段也已經不可能了。

得知表姐已經無法恢複之後,我挺難過的,我立下志願,要在專業領域内,引導更多處于困境中的人們積極面對問題,帶他們高效地脫離困境,以免造成心理創傷或者更加嚴重的心理問題。

在我看來,真正優秀的心理咨詢師,一定是有足夠的社會閱曆人生領悟以及專業技能,還有強烈的共情能力和助人之心,有着強大的接納之心,才有可能勝任這麼繁瑣又細緻入微的工作。這不僅僅是一份工作,這更是我在進行自我實現的過程。

哎,提起這些,話就會變多。因為我的媽媽,就一直會擔心我突然走表姐的老路,雖然在我看來媽媽的擔心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可是每一位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正确面對生活中的苦難,能夠從旋渦中成功走出來,而不至于陷入泥潭。

我的媽媽最能體會我姨媽的苦,70多歲的老太太,還要倔強地堅持,拼命把身體保養好,為的是多照顧自己的女兒一天,這種母愛,不可辜負。所以,當我們面對分離之時,尤其是面對分手和離婚,想不通的時候,請想一想自己的父母。放下執念,放過自己,立地成佛。

05心理學中的理論基礎:

言歸正傳,而成功的分離案例我一定要寫出來給大家分析看看,合理面對分離,才有可能在人生遊戲中面對分離的坑裡爬起來,升級自己,成為高階玩家。

在鮑爾比的依戀理論中,孩子和依戀對象分離的時候,會經曆:拒絕、憤怒--悲傷、絕望--疏離。

而我們在面臨分手和離婚的分離之時,也是經曆同樣的階段:抗拒、憤怒--悲傷、難過--疏離

一段關系的結束,意味着一個“自我的死亡”。我們不願意面對分離,是因為難以面對關系中那個部分的自己消亡。但是,如果不去面對,就沒有辦法重生,“新的自我”沒有辦法長出來,可能會生活在失望和悲痛的陰影之下。

當逐步放下從前的執念,放下從前的那段關系中舊的自己,最終新的自我長出來的時候,你才發現,自己收獲的不是分離,而是重生的成長。你獲得了更高階的自己。

06成功分離案例:

這是一位男性學員小岩的故事,他之前有一個談了5年的女朋友,他倆本是異地,小岩的父母反對小岩離開家鄉,小岩的父母在家鄉給小岩購置了産房,并且小岩也有穩定的工作。當時,小岩幾乎跟父母鬧翻,他拼盡全力,辭職去到女友的城市。結果搬過來不到一年,女友劈腿了。

小岩接受不了女友劈腿的事實,提出了分手。可是這種被背叛和分離的痛苦,一直在吞噬着小岩的内心,他花了近四年都無法完全消除傷痛。

他來找到我的時候,他說平時沒有人可以述說,父母一直催促已經30歲的他早點找個女朋友。可是他心底的痛楚一直沒有消退,他經曆了很長很長的困頓期。

這個過程是這樣的:

抗拒階段:分手後的第一年,小岩依然不相信自己已經失去了女友。他付出一切得來的,卻是背叛。他拒絕一切女友的信息,不願意聽到任何人提起女友的名字,不敢去他們曾經約會的地方。他把身邊關于女友的一切物品都丢到垃圾桶裡。他完全接受不了這件事。

憤怒階段:當看到已經變成前女友的她很快和新男友在一起的時候,他的心很痛很痛,他内心有一股無處宣洩的怒火,他甚至在心底咒罵前女友的背叛。但是夜深人靜的時候,他一個人捂在被子裡偷偷哭泣,他恨自己的懦弱、恨自己被欺騙、恨自己連女友都留不住。

悲傷階段:分手後第二、三年,當看到朋友圈裡,前女友的感情出現問題的時候,他特别想要挽回前女友。

一方面,他心裡不甘心地想:“你現在終于知道,到底誰更寵你,誰更愛你吧。”;另一方面,他覺得自己的生活無處安放,生活裡的目标沒有了意義。原本他生活的目标就是跟她在一起,給她幸福的生活。而現在,目标不見了,他的生活似乎像一潭死水。

他無處述說内心的悲傷,他隻能在夢中去見他朝思暮想的前女友,隻有在夢中能夠再次牽到她的手。

小岩來找我的時候,正是分手後三年多,他依然會夢見前女友後,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胸口很悶,很傷心。

07小岩的咨詢内容:

我問小岩:“你現在還愛她嗎?”

小岩說:“應該還是有感情的,至少,我會因為這段感情而悲傷。”

我繼續說:“悲傷具體是因為什麼呢?”

小岩:“她劈腿的那個男人是有點帥,但是他肯定感情沒有我對她那麼深。我當初對她那麼好,她憑什麼那麼對我,我還是想不通,為什麼親密的兩個人會刺刀相向。”

我:“看來,你的悲傷更多來自你的不甘心和委屈。”

小岩:“是的。”

我問:“你那麼愛她,你覺得什麼樣的才是愛的終極表達?”

他想了想:“是奉獻,是付出。我當初跟父母鬧翻,去她那個城市,就是想要對她付出。”

我微笑:“沒錯,這個确實是很深的愛,才會有這樣的行動。所以你的奉獻和付出,當時想過要獲得她的回報嗎?”

小岩:“我當時就想和她好好在一起,度過一生,給她幸福。沒有想過要回報。”

我說:“所以,你真正期待的,是讓她幸福,對嗎?”

小岩:“沒錯。”

我說:“那她現在幸福嗎?”

小岩一下子愣住了,他說:“好像挺幸福的,她已經結婚了,現在看她的朋友圈,已經懷孕了,一臉微笑。我看得很不是滋味啊,挺難過的。”

我問:“剛才說的,你真正期待的,是讓她幸福。你這不已經如願了嗎?又何須難過呢?”

咨詢的手法之一,就是充分調用咨詢者本身的反思,以此達到療愈的效果。那次的咨詢結束之後,小岩回家反思了兩天,後來他反饋給我的時候,他說:“老師,我想過了,你說得有道理。真正的愛是讓她幸福。或許,真正能帶給她幸福的就是她現在的老公。”

08科斯定律:

我說:“是的,沒錯,你想通了,就是放下。在經濟學裡有個科斯定律,我跟你聊聊,這個科斯定律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

‘交易成本足夠低的情況下,誰用得好就歸誰。’意思就是,誰能真正帶給她幸福,誰就會留在她身邊。這是規律所緻,而不是人為主觀能改變的。”

小岩若有所思,過了一會兒,恍然大悟一般。

09 疏離階段--成功分離:

後來,在我的引導下,我和小岩詳細回憶了當時小岩和前女友相處之間的矛盾和沖突,仔細列出了小岩出現的問題和犯的差錯。我們發現,小岩當時雖然愛前女友,但是心思過于放在工作上,下班之後也不太顧及前女友的情緒。很少跟前女友溝通。而前女友在需要交流的時候,小岩總是不耐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前女友提出過很多次,小岩都不以為意,他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他當時覺得前女友挺作的,喜歡鬧騰,所以會不耐煩。但其實,前女友僅僅是因為無法跟小岩正常交流溝通,才隻好用吵鬧的方式來強迫交流。而沒想到的是,小岩反而變本加厲,更加不願意好好溝通。

所以,無奈的前女友就隻好跟朋友們訴苦,最後其中一個異性朋友喜歡了她很久,經常在微信裡給予陪伴和溫情,長期如此,趁機順理成章挖了牆角。

在分析清楚這一切之後,小岩更加釋然了,他發現原來困頓在悲傷中的他,從來就沒想過女友真正的想法,隻是一味地認為前女友背叛了自己,從來沒有真正從複盤中分析原因。

在一段時間的咨詢之後,小岩的情緒和狀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他現在看到朋友圈裡,前女友曬的照片,不再悲傷或憤怒,而是感覺是熟悉的陌生人。而這種陌生感,說明小岩已經在慢慢走出來了。他已經用重生之後的自己,來面對過往。

小岩在失戀之後三年裡,都處于低迷的狀态,雖然旁邊人看不出,可是他已經很久沒有笑過了。咨詢之後,有時候他會主動開玩笑,能夠感覺到屏幕對面,他發自内心的笑容。

放下執念,就能獲得重生的自己。

嘉待情感老師總結

分離的課題是貫穿人的一生的,從我們嬰兒時期,從母子一元關系共生,到6個月左右就開始跟母親分離,形成獨立意識。開始分“你”和“我”的二元關系,然後再随着長大,開始分清“你”“我”“他”的三元關系,以及更多的外部世界的“他”。

再到我們成長過程中面臨的分手、别離、生死之别等等。

我們在别離中,真正成功的别離中,獲得的是成長和一部分的“我”的重生。我們的愛,在成長的過程中,越來越寬闊,我們從愛自己,到愛别人,再到期盼對方獲得幸福。

當我們内心的格局在這個過程中變大,我們就能夠從别離中獲得新生。

本文系嘉待情感導師、情感咨詢師總結内容,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

相關精選情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