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待情感:情感勒索像是一把軟刀子,傷感情于無形,你必須要警惕

嘉待情感
2023-07-29
2406
29

情感勒索也許不會威脅我們的生命,但會奪走我們非常珍貴的自我完整性。

自我完整性反映着我們的價值觀和道德感,是我們用以辨别是非的中樞。

它反映了我們的身份,信念,原則,以及我們願意做什麼。

大部分人都能輕而易舉地堅守自己的底線和原則,分辨自己可以做和不能做的事。

但在情感勒索的強大壓力下,要想依然堅持原則和底線,其實是非常難的。

因此,很多時候,我們隻能屈服于妥協,喪失了自我完整性。

那高度的自我完整性又是怎樣的一種感覺呢?

1.我堅守自己的立場

2.我不讓恐懼主宰生活

3.我敢跟傷害我的人據理力争

4.我可以決定自己的生活而不會讓他人插手

5.我信守對自己的承諾

6.我會保持身體和心理健康

7.我不會背叛他人

8.我會保持誠實

以上八點是我們對自己的生活做出的有力聲明。

複制添加嘉待情感導師wechat id:jiadais,line賬號:yesaay,幫你解決疑難情感問題!

如果說,它們可以反映我們的真實生活,那則是給了我們一個平衡點,讓我們不至于被持續不斷地壓力推離生活的中心。

但是,當我們開始向情感勒索屈服、退讓,我們就會親手一條一條丢掉這張清單上的所有條目。

逐漸遺忘了,到底什麼才是正确的。

而每次這樣的退讓,都會使我們一點一滴地喪失自我完整性。

當我們違背這種對自己最基本的認識時,也就失去了生命中明确的指标,隻能被情感勒索者控制。

01 情感勒索主要從四個大的層面來影響我們

第一個層面,影響我們的自尊,使得自尊降到低位。

回想一下,當你再次屈服于情感勒索者的時候,你是如何自我評價的?

通常是不是會自我評判,甚至自我瞧不起,悔恨,責怪自己為什麼這麼沒有用,疑問自己到底是怎麼了,對吧?

其實,如果隻是在一些小事上讓步,也大可不必如此嚴厲地批判自己。

畢竟,人生在世,低頭做出妥協是常有的事,而且即使因為壓力而不得不退讓,大多時候也都無關緊要。

但是,如果你掉入了不斷妥協的模式,甚至答應過對自己有害的要求,則會損害你的自我認知。

你的讓步,應該是有底線的,超過這個底線就違反了你的原則和信仰。

小冉的丈夫半年前出軌了,但這半年來,小冉卻過得前所未有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因為丈夫威脅她,隻要不順從,敢鬧或者提離婚,他不僅會讓小冉淨身出戶,還讓小冉這輩子都沒有機會再見到孩子。

小冉與丈夫,無論是經濟還是家庭背景,地位都相差懸殊,當初以為自己是飛上枝頭變鳳凰,哪知卻是深不見底的深淵。

明明出軌的,做錯事的是不負責任的丈夫,但低頭認錯,委曲求全一再忍讓甚至損害自己利益的卻是自己。

每一次屈服于丈夫情感勒索的威脅後,小冉都在心底對自己的失望加深一點,

後來她甚至不敢照鏡子,因為她對鏡子裡的那個人十分的厭惡,她看不起她,覺得她沒有半點尊重自己的樣子,憤怒于她自輕自賤的行為。

小冉之所以感受到如此強烈的自責,可能是因為這麼多年來,甚至可以說是有生以來,她第一次看清了事實:

就是自己積極貫徹的那種強烈的價值觀,尊重并保護着所有人的權利,卻偏偏忽視了她自己的。

她從來沒有為自己發過聲,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似乎在她的身上,就挂着一個“我是軟柿子,我很好說話,你來随便捏啊”的牌子一樣。

那這是對自尊的影響的第一個表現就是,會讓自己對自己失望。

第二個表現就是,會讓自己不斷地陷入情感勒索和自我批判的一個惡性循環裡面。

尊重與保護自我完整性并不容易,情感勒索者會用混亂和吵鬧的手段讓我們顧不上自己内心的原則,讓我們無法看清自己真正的需求,隻有在又一次妥協後才會醒悟。

對小冉來說,最不能忍受的就是丈夫在外偷食後,回來又要求繼續過夫妻生活。

隻要小冉表現出有一絲的猶豫和抗拒,丈夫就會用譏諷的語氣威脅到:

“你不滿足我,就是讓我出去找啰,是你逼我出軌。”

如果說其它的還能忍,但若無其事的過夫妻生活,對小冉來說真是一種巨大的羞辱。

盡管不情願,很抗拒,很反感,覺得很惡心,但小冉仍是會一次又一次的配合丈夫,

因為,在惡心自己和徹底失去丈夫之間,她更願意選擇前者。

就在這樣的狀況下,小冉一邊在丈夫的壓力下,做出違反自我認知的行為,事後又會陷入不停的後悔和自責中。

之後,震驚地發覺自己已經成為情感勒索高手丈夫随意擺布的對象。

因此可以看到,在失去自尊之後,我們更容易受到情感勒索者的擺布,因為我們急需要他們的“肯定”,以證明自己沒有那麼糟糕。

就像小冉說的,“我也許不能堅持自己的原則,但至少我還可以迎合他作為情感勒索者的标準。

而如果我拒絕,他是真的會離婚,真的會讓我淨身出戶啊”。

當我們的行為與思想意識不能達到自洽時,我們就一定會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而這就是長期在情感勒索的影響下失去自尊後的第三個影響:合理化與正當化自己順從情感勒索者的那些行為。

保持自我完整,可能是一個恐怖而孤獨的過程,有時甚至會引發親朋好友的反對,威脅到一段關系。

因此呢,被害者如果想維護跟情感勒索者之間的關系,就必須要合理化自己向情感勒索者妥協的做法。

比如,小冉會不停地給自己洗腦,試圖說服自己接受老公出軌這件事,

“老公有錢有顔,一時被外面的小姑娘誘惑是很正常的。”

“現在的社會,男人出軌也很正常。隻要他不離婚,就讓他玩玩吧,玩夠了,就會回來的”。

小冉的這種試圖将不合理的事物合理化的過程,暗示着她目前的行為已超出了自我認知中真實和健康的範疇了。

要讓自己接受原先無法接受的行為或觀念,需要對生理和心理做出極大的調适。

自我完整性與情感勒索導緻的壓力之間展開了激烈的搏鬥,而且通常搏鬥的結果就是,受害者失去了自尊,一邊讨好,一邊在心裡指責自己。

小冉在與老師的連接咨詢中,老師可是狠花了一段時間來幫助她重新建立起自尊,停止自怨自艾,重建心中的框架和原則。

無論在與周圍人的交往中,我們感到多麼困惑、自我懷疑和無所适從,我們都不可能完全壓抑自己内心的聲音。

它會告訴我們真相,這個聲音不一定好聽,我們也常把它抛到意識之外,對其置之不理。

但隻要我們願意傾聽,它就能引導我們獲得智慧、健康與真理,就是它守護着我們的自我完整性。

許多情感勒索的受害者都忽略了一個事實,就是我們需要對自己負責,不僅是指我們,也包括情感勒索者自己。

然而在現實中,與情感勒索者施加的壓力相比,我們更在乎要對情感勒索者負責,尤其是當對方以死相逼的時候,我們更加覺得自己要對他負責。

情感勒索最重要的一個影響就是讓我們的世界顯得更為狹隘。

為了取悅情感勒索者,我們有時就得放棄朋友或感興趣的事物,尤其在情感勒索者掌控欲或是依賴心極重時。

因此,你為了讓情感勒索者高興,每放棄一次自己的需求,一件自己感興趣的事,或取消和你關心的人的聚會時,都相當于放棄了自我中重要的一部分,削弱了你的自我完整性。

02 情感勒索可怕的第二個層面的影響是,對幸福感的損害。

情感勒索經常讓人陷入突如其來,有苦說不出的窘境,就像小冉一樣,雖然她對丈夫心存怨恨,卻無法通過宣洩氣憤和挫敗感而獲得解脫。

因此,大部分受害者都壓抑這些不快的感受,卻導緻它們以被壓抑的形式浮現出來,比如抑郁、焦慮、失眠,頭痛、食欲低下等一系列生理和情緒表現,都是這些感受的間接表現形式。

很多情感勒索者的受害者都會質疑自己到底應不應該感受到負面情緒,尤其是憤怒。

他們可能會将情緒内化轉成抑郁,或者是将狀況合理化,以壓抑自己感到憤怒的事實。

而很明顯,長期地壓抑自己内心的負面情緒,很快就會讓我們的身體和心理敲醒健康的警鐘。

在心理上,當情感勒索的力量劇烈壓迫我們,導緻我們内心強烈的情感激蕩時,我們可能會認為自己快瘋了,感覺自己随時都可能會情緒失控。

并在身體層面的,也會出現很多莫名疼痛的警告。

排除生理疾病導緻的疼痛之外,情緒低落可能會導緻頭痛,肌肉痙攣,腸胃問題,呼吸系統失調及其他疾病。

情感勒索第三個層面的影響是,犧牲他人來安撫勒索者。

我們都知道,像情感勒索退讓或屈服,等于放棄了自我完整性,但我們卻忽略了一點,在安撫情感勒索者或是避免沖突的同時,我們也犧牲了我們關心的其他人。

比如,父母離婚之後,如果雙方沒有好聚好散,屬于撕的很難看的話,就可能會發生這種狀況,

比如,媽媽會對孩子情感勒索,威脅孩子說:

“如果,你再搭理你爸爸,再私下和他見面的話,你就不要再回來我身邊了,我直接幫你打包好行李,送你去他那兒,你就跟他和後媽過吧”。

那對于孩子來說,這就是一個非常痛苦的兩難困境,因為無論選擇哪一邊,另一邊都會受到傷害,

而這也加深了我們本就已經深重的罪惡感和自責。

03 那第四個層面的影響就是,對親密關系的影響。

情感勒索讓任何親密關系都不再安全可靠。

這裡的安全是指善意及信任。

這兩個要素,讓我們可以無所顧忌地向别人展露内心,因為我們知道對方會對我們表示關愛。

而如果這些要素剩下的隻是一段浮于表面的關系,缺乏情緒上的坦誠,我們便無法在對方面前表現真實的自己。

當一段關系不再安全,我們會變得對情感勒索者處處提防,甚至越來越無法與他們坦誠相處。

我們不再相信他們還會真的關心我們,真心替我們着想,甚至不覺得他們還會對我們說實話。

因為我們知道,他們一旦開始索取他們想要的東西,輕則忽視我們的感受,重則對我們毫不留情。

這種情況下,兩個人之間就已經沒有了情感上的親密可言。

最明顯的也會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溝通失效,分享欲喪失。

兩個人之間,不管怎麼溝通,都無法再親密起來。

因為情感勒索的受害方已經對負面評價、反對意見、壓力以及反應過度等習以為常,他們不會再和情感勒索者分享生命中的重要時刻,甚至徹底失去了分享欲。

就算還與情感勒索者有一些對話,有一些溝通,但是他的對話也會有一些比較明顯的轉變。

比如,

1.不再與情感勒索者分享一些愚蠢或丢臉的事,因為他們可能會嘲笑我們。

2.不談自己的一些悲傷、恐懼或是不安的感受,因為情感勒索者可能會以此要挾我們

3.不談願望、夢想、計劃、目标或是幻想,因為情感勒索者可能會給我們潑冷水,或以此為證據指責我們自私,

4.不談不愉快的生活體驗,或是艱苦的童年,不讓情感勒索者有借口指責我們喜怒無常或有心理缺陷,

5. 不透露出自己正在尋求改變、完善自我的事實,因為情感勒索者希望維持現狀。

一旦落進情感勒索的陷阱,因為刻意避開的敏感話題範圍的增加,能暢談的安全話題越來越少,我們與朋友,另一半以及家人的親密關系也漸漸疏遠淡薄。

溝通變少了,感情變淡了,那我們就更吝啬于付出感情了,對吧?所以這就是第二方面的影響。

情感勒索中最奇特的悖論就是,情感勒索者越加強對我們的精力、注意力或是情感的索取,我們就越無法對他們付出。

我們常常連最微小的愛意都不願意釋放,就是不想被情感勒索者誤讀為我們願意在他們的壓力下屈服的信号。

所以,我們成了吝于付出情感的小氣鬼,不想一再滿足情感勒索者的希望和幻想。

比如,老師見過一對通過相親在一起沒多久的情侶。

女方因為比較恨嫁,對男方的現實條件呢也很滿意,所以會比較積極的推進結婚關系。

隻要男方稍微有一些情感上的表達,比如說我很喜歡你的某個優點,或者對她表示贊許,那女方就立馬借話題往結婚甚至生孩子上面帶。

慢慢地,男方就不再敢在女方面前有情感上的分享和認可,他生怕一說起來,就讓女生誤會,就又開始催婚。

所以,在他們當時的那段親密關系中呢,男孩子呢,是無法自由地表達出真實的感受,即使呢,都是一些積極的感情。

因為他知道這些話聽在恨嫁的女方耳中會變成什麼樣子,甚至可能會被轉化成未來實施情感勒索的有力武器。

在漸漸變得不再親密的關系中,除了溝通,分享欲喪失,吝于付出感情外,我們還常常需要壓抑自己,不洩露快樂的情緒,不表達關愛,除非這種快樂可以用情感勒索者的标準衡量,不然我們感覺不到慶祝的意義。

而當一段關系已不再穩固,親密時,我們就會開始以各種方式粉飾太平。

我們不高興,卻假裝自己很快樂;

我們覺得情況不好,卻謊稱一切都好;

即使很興奮,我們也會壓抑自己的情緒;

我們會假裝愛着那些壓迫我們的人,即使我們愛的那個人早已消失。

于是,以前關懷與親密的我們,現在成了在關系裡帶着面具的人,雙方越來越多的隐藏起最真實的自我。

這就是情感勒索可怕之處,勒索着勒索着,它就讓我們成了戴着面具的熟悉又陌生的人。

本文系嘉待情感導師、情感咨詢師總結内容,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

相關精選情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