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待情感:我敢說,你可能并不真的愛你的另一半

嘉待情感
2023-07-08
2204
34
点击添加老师微信:jiadaisLINE咨询情感难题,伴您走出情感困境,挽回失去的爱!

在一次督導體驗上,有位咨詢師問我:做了這麼多婚姻和出軌類的心理咨詢,你從什麼時候開始覺得愛情其實不是很重要了?

我說:

從我發現很多人隻是假借“愛情”之名,談的全是精緻利己那一套開始。

一、很多人挂在嘴邊的愛不是愛

男人認為妻子為自己洗手作羹湯、有輕事業重家庭的“自覺性”、以丈夫為天、培養孩子家務包幹,便是真的愛他;

女人相信另一半對自己百依百順、委屈自身也要遷就她、噓寒問暖慷慨大方、心裡眼裡隻裝得下我一人……才稱得上愛她。

我有時,真的特别替“愛情”這兩個字抱不平,因為作為一名心理咨詢師,你不敢相信我每天會聽到多少人給愛押上一層層它背負不起的責任與“道義”。

她懶得聽我抱怨,就是對我沒有愛了;

他表現有些冷淡,就是對我沒有愛了;

她隻知道買買買,就是對我沒有愛了;

他不願和我溝通,就是對我沒有愛了;

她不喜夫妻生活,就是對我沒有愛了;

他對别人有好感,就是對我沒有愛了;

……

如果這是小學生造句比賽,“誰怎樣怎樣就是因為不愛了”這樣的句子簡直可以無窮盡地寫下去。

這些句子乍一看感覺特别規整、特别正确、特别有說服力,甚至特别像真理,但卻完全經不起推敲。

稍微細想一層,這些話哪裡在說愛、在要愛呢?

複制添加嘉待情感導師wechat id:jiadais,line賬號:yesaay,幫你解決疑難情感問題!

這是在要體貼、要關懷、要照顧、要金錢、要情緒價值、要陪聊、要性、要關注、要忠誠……

總之字裡行間都是充斥着龐大膨脹的自我,并無對面那個活生生伴侶的容身之地。

而真正的愛恰好與之背道而馳,它大緻是重付出輕索取的,是“我為對方做了什麼令我十分滿足幸福”、“去愛本身給我帶來怎樣的深度觸動及美好體驗”,而非各種大聲吼出的“我要我要我要!”。

說白了,不是誰從什麼時候開始覺得愛情其實不是很重要,而是太多人從一開始就并非追求愛、無意探究愛、懶得創造愛。

人對于自身的利己欲望常常很矛盾——一方面我們對他人自私自利的行為極度敏感、諸多指責;

另一方面我們又很擅長粉飾自身的利己性,不知不覺就可能扮作一副大愛無疆毫不自私的模樣。

于是我們給貪念、嗔怪和癡迷套上一個“愛情”的殼子讓它們顯得體面些,畢竟指着伴侶的鼻子吼:“你!過來滿足我!”總歸不是太好看。

二、學會把愛拆解成需求

單單是“愛情”二字,聽起來很美,哲人和詩人會分别給它冠上不同的名字,你的說法和ta的定義可能相互排斥卻又都很有道理。

而了解我的學員都知道我是個很講求實際的咨詢師,先把形而上的内容放在一旁,我們講點咱們普通人在自己日常親密關系中能用到的東西。

很多時候一個人故作淡然說自己覺得愛情不重要,很有可能隻是缺乏自我覺察的表現。

因為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無法有效整理分類自身需求、更無法将自身需求和愛情,和親密關系融合起來,便隻好阿Q精神的說愛情有啥用?能當飯吃麼?

這很像一個小孩式的固執——“既然我擁有不了愛,那不如我先說我才不想要呢!”

怎麼說呢,這多少有點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意味吧。

把紮心的話說在前面,我才能想辦法幫你把這根刺拔出來。

其實不管是把“愛情”二字當作精緻利己的擋箭牌,還是幹脆擺爛說自己不稀罕愛情,這種别扭的心境大多源于一個人和自身感受與需求的脫節。

很多人在親密關系中都是這樣一個狀态:我不舒服、不爽,反正我很委屈,我覺得自己很多想要的、應得的部分(關懷、照顧、優待……)都沒得到。

然後大部分缺乏“内觀”能力的人,就會順理成章地“向外歸因”——

那肯定是因為對方沒做到這些那些!是對方這不好那不好,我的感受才這麼糟糕!

都是ta的錯!我好可憐、怎麼這麼倒黴遇到了壞伴侶……

但能夠讓親密關系越過越舒心、能夠收獲到越來越多愛的人,他們的秘訣都是“内觀”、“向内探索”。

所以我們先停一停,先别忙着跳到以上那些下結論的部分,把這條邏輯線回推到你“感受不舒服”那裡去。

停在這裡,你是不是發現自己不由得想問:那我到底在不舒服什麼?

這種不舒服的感覺到底是什麼情緒?是委屈?是惱火?是憤怒?是哀傷?是悲痛?是受傷?

恭喜你,到這裡你終于走到了第一層:覺知感受。

覺知感受就是給自己感受命名分類,去探究它是什麼、是不是其它情緒穿着它的衣服迷惑你?比如說委屈很容易僞裝成憤怒的模樣,而恐懼有時會扮成悲傷。

第二層則是分析感受——這份感受是哪裡來的?是似曾相識的羞恥感?是熟悉的恐懼感?是過往怕被抛棄的擔憂被激發了?是内在小孩的某些殘餘在你身體裡的痛苦感受被喚醒了?

第三層是解綁感受——把感受和标簽、概念解綁,讓感受僅僅是感受體驗而已。

人的情緒不過就是生理反應而已,不要給感受貼上“丢臉”、“難看”、“不灑脫”等等标簽。

你不會在頭痛的時候強行對自己說“我不頭痛!”(回避感受);

更不會因為自己頭痛罵自己沒用(醜化情緒);

也不會一頭痛就對愛人恨得牙癢癢,覺得一切都怪ta不是人間神醫,給你發明出永不頭痛的萬能靈藥(轉移矛盾)。

那麼,就不要對情緒做類似的處理。

也請克制自己泛化感受、概念化感受的思維慣性。

偶爾的懶散不代表你已經放棄愛了;

一時的倦怠不等于愛人從不對你好;

時而的嫌棄不說明你不再愛對方;

被傷害也不會永遠無法好起來……

被背叛不想離開不等于你“輸了”、想要對方寵愛自己、滿足自己的需求不代表你自私。

不要給情緒分好壞、也不要過度追求自身需求的正當性,親密關系是非常個性化的體驗,每個人的需求不同、而不同的需求與取舍都值得被尊重、通過補足自身的相應能力來求得個體需求的滿足。

長期親密關系這種東西,所有人的步伐、需求都整齊劃一才可怕吧?

重視自己、少聽他人“絕對正确”的定論,跟随自己的本心。

把情緒從你、從文化及環境和他人給它們賦予的層層概念中解綁出來,再跟着我念3遍:情緒隻是生理反應、情緒隻是生理反應、情緒隻是生理反應!

别人沒有權力對你的感受指手畫腳,最怕的是我們自己是自身情緒最嚴苛的審判者,逃避它、打壓它、醜化它或是把它推卸給他人負責。

隻有在你能将自己的情緒從層層枷鎖中解放出來時,你才知道如何撫平焦慮、緩解痛苦,好的壞的情緒也就都傷不到你。

有允許,才有療愈。

當然,向内探索的最高層級并不是“處理情緒”,而是“融合感受”。

是的,就像絕大多數病痛都無法藥到病除一樣,藥物給我們的是回複自體力量的時間和空間,讓我們自身的免疫系統得到休息,積攢更強的抵抗力,扛過病毒最終痊愈。

而情緒也是一樣,我們覺知感受、分析感受和解綁感受就是那一劑心靈藥物,為的是讓我們培養出容納情緒、不過激地與好情緒共處、溫柔的和壞情緒共存的能力。

能和自身情緒融洽相處,說明一個人真正懂得如何愛自己,在親密關系中便天然的懂得應該如何愛伴侶,ta仿佛全身閃耀着“愛”的光芒,讓人不禁想靠近,想愛ta、想被ta愛着。

當然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需要非常深刻的自我覺察及心理體驗,在許多情況下甚至必須經曆痛苦鍛造才能達到融合感受的水平。

不過對于咱們普通人來說,“愛”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種種需求的集合。

尊重自己的感受,才能知道感受背後在向我們發出哪種需求的信号,也才談得上提升自身的能力去讓這些需求得到滿足。

比如對愛人的憤怒背後有可能是委屈,覺得對方不重視自己。

那你可以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正向表達讓對方理解你的感受;

提升兩人感情濃度,讓對方在意你的感受,願意為了你的感受而做出改變,用實際行為來重視你。

比如對愛人嫌棄的感覺實際上是你想被陪伴的需求。

你希望ta能多陪你、多和你聊聊日常、多和你分享生活、分擔家務瑣事……

感受虛幻缥缈,但它們背後的需求是實打實的,别輕視情緒,而是在自己的情緒中找線索,愛就會以一個個需求的方式呈現,而對方也會因為這樣的你學會“把愛需求化”的本領,兩人相互提需求、滿足需求,這樣的關系裡不滿滿都是愛才怪了!

總之,當不舒服感受出現時别忙着給它們“找兇手”,因為親密關系裡就隻有你和對方,而人都是想要逃避責任的,我們又都不喜歡從自己身上找問題,最後罪名就隻會被安在另一半身上了。

三、愛很稀缺,也很珍貴

我們被滾滾紅塵推來搡去,面對着各種糟心事,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見識過的醜陋可太多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希望“愛情”是一方淨土,它純淨聖潔、它超越一切。

而在俗世中,這般脫俗的存在自然是稀缺而珍貴的。

但愛的聖潔并不來自無瑕,而在于它能夠讓人發覺:原來付出本身居然可以比獲得更加幸福。

但不是每個人都願意邁出第一步,因為我們各有各的缺失、各有各的膽怯。我們怕付出本身會激活我們體内蟄伏的匮乏感,我們恐懼愛上另一個比我們自己更加吝于付出的人,最後換來一場空、一身傷。

所以,又有幾個人敢去覺得愛很重要呢?

畢竟我們願意為了重要的事情不計代價的付出,而很多時候也隻有不計代價的付出,能通往那條幸福之路。

因此即便愛很稀缺,很珍貴,但我無法替你決定愛重不重要。

如果對你來說去塵世中翻滾,去遇到另一個和你一樣願意放下膽怯,去相互付出的人很重要,那麼愛當然很重要。

至于我,心理咨詢師本就是帶着愛的信念工作的人,正是因為想要觸碰愛、幫助更多人看到愛、覺得真正的愛實在太太太重要了……我才選擇這份工作,不是嗎?

本文系嘉待情感導師、情感咨詢師總結内容,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

相關精選情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