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學員問:真的有到死不出軌的男人嗎? 已婚人士不論男女,婚姻中是真的純白無瑕還是裝傻充愣?
我的回答是:這個問題隻有一個人到死那天才能知道,有且僅有當事人自己知道真相,不然其他人都隻是在妄加揣測。
你必須明白的是——
找到一個男人确保到死都不出軌是不現實的,而且即便是到死都不出軌的男人,和幸福的婚姻也并不必然劃等号。
你也許想聽到“确實有男人到死都不出軌”的回答,來增強自己對愛情婚姻的信心和向往;
或者是“天下烏鴉一般黑是個男人都會出軌”,來認同自己過往經驗所得出的認知——“婚姻不幸,不過是大家都在裝傻充愣”,從而對男人、對婚姻産生無望感,但這些對你切實地構建自身的幸福毫無助益。
生活充滿随機與偶然,誰都不能保證婚姻的完美無瑕,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從婚姻獲得幸福的體驗感。
我們可以選擇去相信婚姻,提高自身應對出軌風險的能力,為幸福婚姻作出建設性的努力。
接納無常,且能夠自主選擇去相信積極的信念,這是一個人心理成熟的表現。
01關于出軌,我們先來看一組調查數據:
2016年《事實說》做過一份關于中國人出軌态度的問卷,收集到大概7萬份有效數據。
其中有過出軌想法的女性占64.1%,男性占83%;已經出軌過的女性占38.1%,男性占60.2%。
也就是說每兩個男人,至少有一個出過軌;每三個女人中,有一個出軌過。
出軌分為精神出軌,身體出軌,或兩者兼有。
男性更容易因為性沖動出軌,女性出軌數量較男性少,一旦出軌往往是精神、肉體都出軌,并且無論男女,精神出軌更多是與熟人暧昧。
從出軌是否被發現來看,超過五成的人出軌了也沒有被發現。
被發現後,不論男女,半數人會選擇拒絕承認。
複制添加嘉待情感導師wechat id:jiadais,line賬號:yesaay,幫你挽回失去的愛,修複您的感情關系!
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到死都不出軌的男人”,也有可能是“出軌了沒有被發現而已”。
但是否意味着我們就對此持悲觀的看法呢?
02我們不妨用理性的眼光來看待這份問卷數據
數據同時顯示的還有——大多數人還是沒有出過軌,對關系保持忠誠的。
那為什麼我們感到出軌的人越來越多,數據還在不斷上升呢?
互聯網自媒體時代,明星離婚塌房,新聞影視劇,名人素人的故事等等,都可以被我們廣泛而快速地知道,容易造成一種錯覺“生活中出軌實在是太常見了”,這其實是一種認知局限。
這份7萬份的調查問卷,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群體出軌概況”,但對個體意義不大:
他人的伴侶是否出軌,與你的伴侶是否出軌并沒有相關性,即便到死都不出軌的男人,他也不一定會成為你的另一半。
詢問他人的經驗或看法,或許可以幫助我們去了解婚姻出軌這件事,但在現實的關系中,每個人在婚姻中切身的體驗,才構成我們内心最為真實的感知。
03我們可以用更多元、更靈活的角度去理解和看見婚姻的真實
回到開頭的問題“已婚人士不論男女,婚姻中是真的純白無暇還是裝傻充愣?”,提問的角度——男人是否出軌,決定着婚姻的狀态要麼是“純白無瑕”,要麼是“裝傻充愣”,這是典型的非黑即白、二元對立的思維。
二元對立思維:又稱二分法,一般是指用簡單的概念把事物分成兩個對立面,并對其進行非此即彼的思考,這種思維經常見于人們對一些事件的評論裡。
例如:對/錯,成功/失敗,全好/全壞……
生活與婚姻遠比我們想的要複雜得多,除了黑與白,更多的是好壞參半的灰色地帶。
我們要更能理解這個世界的複雜性:
小時候我們眼裡隻有“好人”和“壞人”,不是“好人”就必定是“壞人”,長大後我們逐漸懂得好人也會有缺點,壞人也會有幫助他人的時候,有些時候愛與恨可以同時存在……
我們能以更多元、更靈活的角度去整合地看待事物本來的樣子,而不是固着在以我們個人主觀意志為唯一标準。
同樣,沒有出軌的婚姻,并不等同于就是“純白無瑕”幸福的婚姻;
在婚姻中“裝傻充愣”,也許就是當事人在生活局限和能力範圍内,可以作出的最佳選擇;
即便不幸遭遇出軌事件,人生也不一定就會萬劫不複,我們依然可以依靠自身構建親密關系的能力,重新獲得幸福。
我們身邊就可以見到很多例子,比如:
丈夫并未出軌但整日遊戲的“媽寶男”,女人在婚姻中既是兒子的媽媽,又是老公的“媽媽”,常常為此感到心力交瘁;
丈夫并未出軌且事業有成,但情感淡漠疏離,夫妻更多處在一種假性親密關系,女人無法在婚姻中獲得有深度的情感滋養;
夫妻雙方出軌“各玩各的”,表面維系婚姻和諧的假象,經過深度的情感咨詢工作後,願意共同面對婚姻本質的問題,共同構建新的成長性體驗;
因老公出軌帶孩子離異的單身媽媽,找到願意接納的新伴侶,重新獲得幸福的婚姻生活……
你看,生活給我們的腳本,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全好或者全壞的一錘子買賣。
04問題背後,我們要能明确自己的真實需求
想想看,你要的隻是一個到死都不出軌的男人,還是一段幸福快樂的婚姻關系呢?
如果你要的是一個到死都不出軌的男人,重點隻是在保證關系裡的安全感
你的注意力會更多放在男人出軌這類負面信息上,高度警惕“被背叛”的風險,在親密關系中裹足不前,防禦重重,從而無法真正地享受當下的關系。
此時要求伴侶保持“到死都不會出軌”的絕對忠誠,會成為你在婚姻中的核心需求。
在親密關系中,女人的情感需求是:關愛、理解、尊重、忠誠、體貼、安全感,以這六大核心需求組成各種不同形式的愛。
你或許會相應地忽略其它需求的重要性,從而造成更豐富情感體驗的缺失。
你會更多地被自身的不安全感和焦慮所裹挾。
也許是過往的經驗中,經曆過“被背叛”的創傷事件,影響至今,讓你對男人對婚姻感到失望和缺乏信心;
也許是你從小的成長環境中,重要的男性他人因為出軌,給你帶來過心理上的“被遺棄感”,讓你始終無法對男性和婚姻産生信任。
無論是哪一種,都是我們需要去了解和成長屬于自己的部分,先做到不帶“黑色濾鏡”地去看見客觀真實的婚姻。
如果你要的是一段幸福的婚姻關系,重點是在婚姻豐富積極的體驗感
你能夠容納婚姻中可能會出現的風險與瑕疵,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從自身為幸福婚姻作出建設性的努力上。
很多時候,導緻事情往某個方向發展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一開始就對事情帶上了積極或消極的預設信念,引導出相應的、積極或消極的行為方式,出現我們所預期的結果。
這就是自我驗證理論:人們一旦有了自己的信念和想法,就會努力去證明這些觀念的正确性。自我驗證理論會帶來一種“證實傾向”。
假如一個人認為自己會遭遇不幸的婚姻并且最終會被抛棄,就會尋找驗證的種種證據和“蛛絲馬迹”,甚至情緒化地責問和控制對方,給伴侶帶來極大的精神壓力,最終導緻關系破裂。
而假如一個人認為自己會擁有幸福的婚姻并且是值得被愛的,就會更多地在關系中感到是安全和舒展的,同時給予對方更多理解與信任,也更有機會擁有高質量的親密關系。
理解了婚姻的複雜性和現實的偶然性,出于自身對幸福婚姻的追求,我們傾向于選擇相信婚姻,這是一個人心理成熟的表現:
當我們能夠體驗到自己是自己婚姻生活的主體,我們就能夠堅定對這一信念的選擇——“我可以擁有幸福婚姻”,因而在行動上更積極去實現,為構建自身幸福承擔起責任,而不是被動地寄希望于“有一個到死都不出軌的男人”。
05構建幸福婚姻,我們可以在現實中作出更多建設性的努力
在客觀理性看待婚姻,同時明确自身的需求後,我們還可以在現實中用合理的方式,為擁有幸福婚姻的可能性作出建設性的努力。
這裡有兩種情況:
目前你處于單身狀态,選擇與更有可能對關系保持忠誠的人建立關系
我們無法完全規避風險,但我們可以降低風險的可能性。那些人格較為完整,擁有更多美好品質的人,相對來說,出軌的可能性也較低。這裡有幾個可供參考的角度:
對方的原生家庭是否和諧
如果父母家庭成員之間關系和諧有愛,父親尊重愛護母親,成長在這樣的家庭,也會傾向于以相同的态度對待女性,這樣的人往往更有安全感,也更能維系一段幸福的婚姻關系。
判斷對方人品,看他對待他人是否真誠有同理心
戀愛時,了解對方不是看他如何對你,看的是他如何對待其他人。随着進入婚姻到相處平淡,他對他人的态度,就是以後對待你的态度。
那些尊重女性,待人接物真誠且有同理心的人,會更多顧及你的需求與感受,天然對“出軌”這件會傷害到你的事具有約束力。
了解對方的朋友圈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圈子可以間接反映一個人的真實,如果他的朋友重視家庭且婚姻和諧,那他大概率會持相同的态度,相較于身邊以“出軌為榮”的圈子受到影響的人來說,出軌的可能性也會更低。
留意對方是否有不良生活方式或者性愛好
那些擁有健康生活方式和興趣愛好的人,會更少在生活中感到空虛和無聊,更能靈活應對壓力。
相應地,有着不良生活方式,如沉迷夜生活聊天交友,渴求異性關注,或有特殊性愛好的人,出軌可能性會大大提高。
目前你已處在婚姻關系中,提升自己經營親密關系的能力
婚姻中在沒有既定疑似出軌的情況下,優先選擇相信對方,就彼此的需求和感受坦誠地交流。
親密關系中,男性的情感需求是信任,接納,欣賞,崇拜,認可,鼓勵。
從這六個方面用正确的方式,向對方表達你的愛。同時也以正确的方式向對方表達和滿足自己的需求。
當一個人在婚姻中得到了情感滿足,出軌也就缺乏動機。
與對方站在共同的立場,更多地去創造積極美好的婚姻體驗。
良好的婚姻,彼此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依賴,更多時候是站在“我們”的共同立場,而不是“你”或者“我”的角度看待問題。
婚姻中若有一個人感到不幸福,另一個必然不會感到幸福,從長期的内在體驗感來看,婚姻要麼是“雙赢”,要麼是“雙輸”。
把注意力放在創造積極美好的婚姻體驗上,那些與對方共同經曆的時間與記憶,會讓關系變得厚重。
對過往經曆所遺留的自身需要處理的部分,去看見和療愈,修正那些關于婚姻不正确的信念,比如“是個男人都會出軌”,“婚姻不可靠”等等。
當你開始面對曾經那個心碎恐懼的自己,你會相應地減少“向外求”。
提高自身應對風險的能力,提升自我的力量,這是你在婚姻中最大的底氣。
比如:有獨立賺錢的能力,有不局限在婚姻中的有質量的人際關系,閨蜜和同伴等,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更多體驗生活的樂趣,重要的是——
永遠都不要放棄個人成長。
寫在最後,當你越來越多地感受到自身的力量,感受到自身的完整,你會明白:
與其執着在“是否有到死都不出軌的男人”,你更願意選擇去相信婚姻。
因為幸福始終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