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有這樣的困惑,為什麼有些戀人在深入地接觸後,關系沒有變親密,反而瓦解了?實際咨詢中,我常常會聽到學員這樣困惑的發問。
在深深地了解後,在你最終坦誠地将整個身心托付後,對方猝不及防的消失,你開始懷疑是否自己太過直白,因而盡失魅力。感情落空的痛苦是當下的,而對于情感世界規則的迷茫會持續地籠罩上你的心頭。
為了維持愛情,以後都要給自己的心靈掩上一角嗎?可是作為人類,你是多麼渴望獲得一份被全然接受的愛情——能輕快地展現自我,充盈着交織的情感與安心的相互托付。
明明是因為渴望愛才會坦誠,卻反而失去愛,這令你對愛更加糊塗了。
看透了就會離開,其實說明這是一段低質而無法深入的愛情。
美國耶魯大學社會心理學家斯騰伯格于1986年提出了愛情三角理論,他指出愛情的三個核心成分,分别是親密、激情和承諾。
親密是感情中的熱情、理解與支持;
激情主要指性的欲望;
而承諾,則是維系兩個人長期關系的因素,代表了一個人願意投身并維持一段感情。
愛情始于激情,長于親密,終于承諾。
一段優質的愛情會同時包含這三個因素,而令你困惑的“看透就會離開”,則是激情消散、親密不再、承諾盡毀,一座曾經恢弘的愛情大廈就此轟然倒塌。
你因為奔赴愛進入一段關系,對方卻因熟悉而分開,作為咨詢師我知道這樣難以捉摸的情感變化令你頗受困擾,因此首先我想和你分享,看透讓愛情消散的雙方原因。
一.看透為什麼讓愛情失靈
1、你自己:托付心—愛情難以承受之重
在實際咨詢中,我發現一個普遍現象,就是在愛情初期,往往男方比女方更為主動熱情,而在經過長時間的感情互動後,雙方角色往往會調轉,女方越來越投入,而男方開始抽離。
有一部分的看透後的離開,其實質正是過于依賴帶來的厭倦。
其實在這個調轉的開始,一切曾經是那麼美好。從前你一個人上課、上班,工作完成不了或者生理期時,隻能咬牙獨自扛過去。
最初,你也沒有想要完全依賴他,是因為他愛你,他告訴你“沒關系!”“肩膀給你靠。”“有我呢!” 你試探着依賴他,發現兩個人真的比一個人要輕松,他也很高興可以幫你分擔,帶給你力量與陽光。
複制添加嘉待情感導師wechat id:jiadais,line賬號:yesaay,幫你解決疑難情感問題!
你們進行了一次愛的良好互動,如果一切隻到這裡,隻到這個層面上,那麼一切都還是美好的。
可是漸漸地,感情的天平開始傾斜。也許是他擁有男子漢就要承擔一切的觀念,也許是你習慣了一切他都會幫你搞定。你把更多的負面情緒暴露給他,将更多的脆弱的部分袒露在他面前,你像一隻貓越來越迫切地渴求他的安慰。
後來你發現他的安慰好像越來越少,你開始懷疑他是不是不愛你了。“以前你不是這樣的!”“你是不是不愛我了?”你這樣向他控訴。
這個階段他還愛着你,于是你發現你熟悉的那個人又回來了,依舊那麼熱情,對你噓寒問暖,可這似乎是假象,沒過多久,你發現他又好像懈怠起來。
這樣的過程重複幾次,直到某次你又問出那個問題:“你是不是不愛我了?”這次他給了你肯定的答案,你崩潰了。
這樣狀況的你,我在咨詢中遇到過很多,明白這樣的感受是多麼的傷痛。你曾經毫無保留地将自我呈現給一個人,他\她像太陽一樣照耀過你的心靈,當他們離開時,一切都灰暗了。
想要愛與被愛有錯嗎?沒有錯。可是我想和親愛的你分享,沒有人可以承受另外一個人完整靈魂的重量。如果将兩個人的負擔都壓在一個人的肩頭,随着時間的推移,疲憊和厭倦會帶走他的愛情,也會帶走你的自信與價值感。
你暴露的那些脆弱的地方,會演變成他對你的成見。他覺得琢磨透了你,你魅力盡失,在他心中永遠也不會改變。這就是托付心對于愛情的巨大摧毀力。
一段感情至于此時,曾經有的激情與親密消散,牢不可破的承諾又未達成,也隻好遺憾告終了。
2、你的伴侶:缺乏深度感情鍊接的能力
2.1在愛情裡淺嘗辄止
任何一段長期的戀愛關系,最終都必然建立在相互深入了解的基礎上。
但是在咨詢日常中,我也常常遇到這樣一類學員,他們的感情經曆豐富多樣,卻苦惱于每段戀情都不長久。
“我知道她喜歡我,但是我不喜歡她了。”
“我隻能跟她聊一些暧昧的話題,其餘生活裡的細節都不是我感興趣的。”
“沒興趣了,好男孩多的是,下一個。”
這一類學員大多擁有多彩的感情生活,可是他們的内心卻非常孤單寂寞,随着談戀愛次數的增加,他們的感情觀也越加封閉。
愛情仿佛變成了快餐式的情感需求,同樣的接觸、開始、相處直至結束,他們是能快速進入狀态的戀愛對象,也是标準化、流程化的情感屆躺平者。
淺嘗辄止的愛情在當今社會不是一個罕見的現象,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似乎讓人類的心靈慢下來都變成奢望。愛情也因此缺失了她完滿的本性,變成了單純的激情和新鮮感。
如果你的戀人習慣了這樣的感情模式,那麼我想和你說:你辛苦了。因為這種類型的“看透”,與真正的了解之間區别甚大,他們像是采集蜂蜜的蜜蜂,所要獲取的僅僅是表層的一點“甜”。
所謂的看透一個人的過程,大體上就是新鮮感消失的過程。從将自己的理想幻想投射到某個人身上,到發覺你與想象中不同,繼而離開。很多人的愛情就是在這樣一次次的投射中重演。
他們一次次接近愛,又一次次親手推開。如果你遇到這樣缺乏愛的能力的伴侶,就很有可能在感情裡受到傷害,即便這并不是你的問題。
2.2相信愛情是雙天然合腳的水晶鞋
“我們不合适。”
你是否在一段感情的終點聽到過這句話?你不明白為什麼“合适”這兩個字就可以輕飄飄又無可抵抗地給一段感情判了死刑。
在你的感情世界裡,符合要求後,其餘的一切都是可以磨合的。
于是你追問,“哪裡不合适?”對方這時候往往不會細細說明,而是以厭煩的神情結束談話,不再給雙方交流的機會。
你覺得他\她在敷衍你,分手一定另有原因。
但是作為咨詢師,我可以坦誠地告訴你,确實有一些人,他們相信這世界上會有一個人,就是自己命中注定的真命天子\女。
愛情于他們而言,就是不停試錯,直到找到那個人。
所以當他\她足夠了解你,琢磨透了你時,如果你不是他們的理想型,這段感情就會走向終點。
我必須說明,這樣命運式的浪漫愛情幻想在我們的影視作品中比比皆是,可是現實世界中,抱有這樣的愛情觀,也許會錯失許多有成長性的感情機會。
是笃信存在灰姑娘水晶鞋式的命定真愛,還是相信愛情就是一起纏繞生長,這是愛情觀上的巨大分歧,卻足以左右一段感情的命運。
二.如何擁有一段高質量的深入的愛情
一旦明白了為什麼愛情會“看透就失靈”,我想你會明白對付這一愛情魔咒最好的辦法不是封閉自我,從此不敢放心地去愛,而是找到兩個人更健康可持續的相處方式。我想有以下幾點可以和你分享。
1、擁有自我是一段感情成立的前提
在咨詢中,當我面對情感世界坍塌的學員時,我常常會問一個問題:“你還記得這段感情之前的自己是什麼樣子嗎?”
我注意到大部分學員這時候會停頓一下,進入對從前自我的回想,接着他們激烈的情緒會平複一些,露出一種不明所以又略微輕松的神态。
是啊,在遇到這個人之前,你一個人生活、工作,你散步、吃飯和朋友唱K,你是那樣的自由鮮活、熠熠生輝。最初吸引來他\她的,不就是這樣的你嗎?
之後你愛了一個人,你原以為這份愛會讓你更幸福,有人陪你一起吃飯、上學、通勤,你把自己的生活和心靈都與他\她深深綁定,可是最終,你卻成為了自己愛的囚徒,失去了愛情。
你的自我在感情中溫水煮青蛙地麻木了,但是别怕,你還是那個你自己,你依然有能力擦去蒙塵,讓自己重新熠熠生輝。
其實自我的維持是一切關系維系的前提,親情、友情、愛情,我們首先是因為成為自身,才能在關系中更好的做自己、愛别人。期待将自我融化在一段關系中,由别人構建出一切是懶惰而危險的。
擁有自我确認、自我實現的能力,你會發現伴侶也會和你并肩而行,這樣的愛情充滿了動能與創造力,新鮮感不會缺失,而你和他\她雙方的自立與可靠更可以為你們締結長遠的承諾,踏上一段互相支持又輕快的共同之旅。
保有自我,摒棄過多的依賴心,你的關系會擁有更多的空間,而愛會自然而然地充盈其間。
2.成為并選擇具有成長型愛情觀的人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認為人類擁有兩種思維方式:
一是成長型思維,即人的智商可以通過努力來提升;
二是固定型思維, 認為人的才能是不變的,努力無法改變什麼。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就是由這兩種思維方式拉開的。
其實在感情裡,也同樣有着相對應的兩種思維方式。
一部分人在愛情中遇到問題時,他們會優先考慮該如何解決問題。
兩個不同的人因為相愛而相處,一定有很多需要相互适應和磨合的部分,這些不那麼平坦的部分,也恰恰蘊含了兩個人的創造力和對未來新生活的設計空間。
而另外一部分人們,不論是由于缺乏愛的能力,還是傾向于認為“緣分天定,不必勉強”,在看到自己和伴侶真實的面貌與問題後,沒有選擇攜手面對,而是選擇了解綁,離開了關系。
有些關系确實有瓦解的必要,可是這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卻依然在下段關系中重複同樣的問題,每一段關系都好似在和相同靈魂不同肉體的人走過場。
作為咨詢師,我清楚地知道關系到了瓶頸期的痛苦,可是看到學員多次重複同一種失敗的感情模式時,我深切地感受到擁有成長型愛情觀的重要性。
如果你總是在重複同一種感情模式,也遺憾于為什麼每次都以感情失敗而告終,那我想你需要靜下心來,覺知下自己的問題。
如果你面臨擇偶,那老師建議你和對方好好聊一下愛情觀,去挑選那些具有成長型感情觀的伴侶。
愛情是可以生長的,她并非如煙花或者陣雨一樣短暫易逝。
在人生潮汐般的生活中,擁有成長型愛情觀的伴侶可以和你一起體驗一次又一次感情的潮漲潮落。激情、親密、承諾,一段豐盈的感情會帶給你多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