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待情感:打敗“三頭心理怪獸”,讓你迅速走出被背叛的苦悶

嘉待情感
2023-07-07
1898
10
点击添加老师微信:jiadaisLINE咨询情感难题,伴您走出情感困境,挽回失去的爱!

說到背叛,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朋友的捅刀,愛人的出軌,但其實,背叛貫穿我們生命的始終,範疇也要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大得多。

我們人生中嘗到最初的背叛,是在嬰兒時期脫離共生階段,完成第一輪的分離,成為獨立的個體的時候。随着我們逐漸長大,我們會與朋友産生矛盾,被同事中傷,經曆分手、失戀、被出軌……這些都是背叛。

每一次的背叛,都會給我們帶來不同程度的痛苦,而在這其中,愛人帶來的背叛是最人生至痛。不管你最後的決定是走還是留,背叛都會對你的精神世界造成毀滅性的打擊,還會喚醒很多過往的創傷和情結,讓你深陷在苦悶中難以自拔。

同時,這種背叛是持續時間是最長的,影響也是最大的,如果不及時幹預,可能終其一生都會受其影響。

那麼,背叛到底是從哪幾個方面摧毀了我們,以至于讓我們深陷苦悶走不出來呢?

背叛是一場心靈世界的核爆。

硝煙過後,内心出現了三頭怪獸,它們叫做“混亂”、“懷疑”、“反刍”。

01 為何遭遇背叛讓你深陷苦悶走不出來?

1.“混亂”會瓦解自我認同體系

“混亂”這頭怪獸,會瓦解我們的自我認同體系。

自我認同體系包含兩方面,一是自我意識,指的是我們對自己各種身心狀态的認識、體驗和願望。

另一方面是自我認同,簡而言之就是你知道自己是誰,并且對所認知的自己抱有一種持續的、穩定的認同感。

自我認同體系中有一個重要特征,就是邊界。

當我們在與旁人交往的時候,我們能清晰地認識到,我們和他們都是獨立的人,彼此之間的交往是有邊界的。

即使是多麼親密的家人,有些邊界還是不能逾越,否則就會感到不舒服。而在交往過程中他們給我們的反饋,隻會讓我們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認同越來越清晰,越來越穩定。

但親密關系卻完全不同。

當我們進入一段親密關系中,會打破自己的邊界,把對方納入到自我意識中,從而形成一個新的自我。這個新自我的自我意識、自我認同以及邊界,都比原來的自我要大得多,也複雜得多。

一旦發生了背叛,就等于這個新自我的内部發生了一場大地震,我們費力重塑的新邊界被摧毀,自我意識被粉碎,自我認同也随之崩塌。

複制添加嘉待情感導師wechat id:jiadais,line賬號:yesaay,幫你解決疑難情感問題!

本來愛人的背叛已經讓人痛不欲生,而這場由背叛引發的地震讓我們的内在陷入混亂,這讓我們對于未來感到迷茫和恐懼,進一步地加深了我們的痛苦。

2.“懷疑”會摧毀自信

第二頭怪獸叫做“懷疑”,它會摧毀我們的自信。

好的親密關系能帶給我們滋養,它讓我們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被認可的、被需要的。這些都在無形中增強我們的自信,讓我們感受到幸福和滿足。

而當背叛發生後,我們的攻擊會指向兩個方向,一個是對對方:

“你不道德,你不專一,你不忠誠。”

另一個是對自己,我們開始思考:

“為什麼他會背叛我?是不是因為第三者比我好?是不是我再好一點,他就不會離開我了?”

之後,我們會把注意力完全轉向自身,并開始自我懷疑:

“我還是值得被愛的嗎?是被認可的、被需要的嗎?還會有人愛我嗎?”

被背叛的事實會讓我們會越想越悲觀:

“我是被拒絕的,我是被抛棄的。我不夠好,所以沒人愛我。現在不會有,以後也不會有,因為我是不值得被愛的。”層層推導之下,最後可能會得到一個可怕的結論:“生而為人,我沒有價值。”

你看,背叛就是這樣摧毀了我們的自信,讓我們把自己徹底否定了。

這種終極否定感,會喚醒我們以往經曆過的所有背叛,以及由此引發的創傷和情結。

這些陳年舊傷再加上這次背叛帶來的傷痛,讓我們的心徹底粉碎。

3.反刍讓我們反複解咀嚼痛苦

這時,第三頭怪獸出場了,它叫做反刍。

你見過牛吃草嗎?

它有四個胃,沒事就把胃裡的草返回到嘴裡再次咀嚼。

心理學上的反刍,指的是不斷地回憶和思考某個負面事件,為此感到難過和痛苦,并無法自拔。

整個反刍機制是這樣的:

背叛這件事讓你痛苦,為了找到解決辦法,你不停地反刍;可是反刍反而加深了你的痛苦,為了盡快脫離痛苦,你更頻繁地反刍——所以你明白了嗎,反刍其實是一個死循環,它不會讓你找到解決辦法,隻會讓你在痛苦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02 如何快速走出被背叛的痛苦?

現在我們知道了,遭遇背叛的痛苦很大程度來自于“混亂”“懷疑”和“反刍”這三頭怪獸。

要想快速走出痛苦,我們就應該一一把這些怪獸解決掉。

01.解決“混亂”:頭腦風暴+精神榜樣

對于“混亂”,我們應該重新劃定自我邊界,重建自我意識、自我認同,重塑自我認同體系,恢複内在世界的穩态,具體分兩步走。

第一,開啟頭腦風暴。

也許現在你的内心混亂不堪,沒有半點思緒。

沒關系,我們可以找一張紙,把你此時此刻最強烈的情緒和感受都寫出來,它們可能是:

絕望、自卑、丢臉、憤怒、傷心、孤獨、不甘、委屈、懷疑人生、缺乏安全感……

捕捉到什麼就寫什麼,直到你再也想不出别的詞為止。

然後,用筆圈出三個你覺得對自己影響最大的詞,接着進入下一步。

第二步是尋找精神榜樣。

針對你圈出來的三個詞,給自己找幾個精神榜樣,他們可以是名人大咖,可以是你身邊的親朋好友,甚至可以是電視電影中的角色。

尋找榜樣隻有一個标準,就是他們能完美地诠釋那三個詞的反面,從而緩解那些詞語給你造成的負面影響。

比如前段時間大火的韓劇《黑暗榮耀》,裡面那個慘遭校園欺淩最後狠狠報複了欺淩者的女主角,就挺适合套用“懷疑人生”這個詞。要是你對人生産生了深深的懷疑,不妨去觀看這部劇,一邊看一邊吸收對自己有價值的地方,深入去探索這個榜樣的力量。

重塑自我認同體系是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反複地練習和強化。

這需要我們付出時間和耐心,并不要急于求成,要根據自己的情況調整練習強度,一點一點地挑戰和治愈自己,最終形成一個穩定的自我。

對于這部分,我們要達到的目标是“我現在的狀态很穩定,對未來也有清晰的規劃,我很認同現在的自己。

2.解決“懷疑”:自我接納+建立其他富有滋養性親密關系

對于第二頭怪獸“懷疑”,我們要重建自信。

自信是什麼?

很多人會認為:“因為我足夠優秀、足夠強大,所以我自信。”

并不是這樣的,自信其實是一種“即使我還不夠優秀,但我依然願意相信自己”的态度。

比如說,

“這次事情我沒做好,但沒關系,我吸取了經驗教訓後,下一次一定會更好。”“

雖然這次分手了,但沒關系,我相信隻要我過好自己的生活,就一定能遇到對的人。”

也就是說,優秀并不是自信的來源,看到自己有成長的潛力和可能性才是。

這是我們做出改變的原始動機,也是自信不僅不會消耗,反而會越用越強大的秘密。

想要重建自信,我們首先要做到自我接納。

自我接納:不要把行為等同于你自己

自我接納,是指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的所有一切,但這并不以未來自己會變得更好作為條件對自己苛責。

尤其是在缺乏自信、覺得自卑、自輕自賤的時候,我們更需要自我接納。

對于被背叛摧毀了自信的人來說,自我接納可以先從接納負面情緒開始。

注意,這裡是接納,不是逃避或者對抗,它甚至不是忍受,而是試着去感受這些情緒,允許它們停留在那裡。

你可以用身體的感受去标記這些負面情緒,帶着不抵抗甚至是好奇的态度去探索,比如我感覺到胃有點不舒服,胸口好像有一塊大石頭在壓着,肩膀和後背都很僵硬,無法放松……哦,這是焦慮的感覺,這是傷心的感覺。

負面情緒其實是一些訪客,它們來你的心房裡坐坐,呆一會就走了。當你允許它們留下,繼而去識别和探索的時候,它們就會慢慢淡出你的内心和身體。

等到可以接納負面情緒後,我們試着來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其中最關鍵的一點是,不要把行為等同于個人。

比如,今天向客戶推銷的時候有幾個點沒有說到位,最後客戶拒絕下單,這時你可能會覺得“我真沒用。”

沒有說到位,也許是對産品不熟悉,也許是話術準備得不充分,這些都是針對行為本身而言,而不等于你整個人都“沒用”。

事實上,沒有任何一種行為能決定你是有用的人還是沒用的人。

如果我們能夠做到僅評價自己的行為表現,但是不把這種行為等同于自身,我們就會更少害怕缺點和錯誤,從而走上自我接納的道路。

對于這部分,我們要達到的目标是“雖然我不完美且經常犯錯誤,但我仍然相信自己,并喜歡自己。”

建立滋養性親密關系:認清自己,并更好地接納差異

除了自我接納之外,我們還要建立正面的親密關系來滋養我們,以便更好地建立自信。

這裡所說的滋養,并不是别人的認同和贊賞能給予我們自信,而是它能讓我們認清自己、開闊眼界,從而建立更堅實、更本源的自信。

所謂的親密關系,指的是兩個人之間建立起的親密、深厚、穩定的聯系,包括感情、心理和行為上的交往。它不僅僅局限于戀愛和婚姻關系,還包括了親子關系、友誼關系等等。

為什麼好的親密關系能讓我們認清自己呢?

《親密關系》的作者蓋伊·芬利說過一句話:

“親密關系中最主要的問題,不是‘我和對方’之間的問題,而是‘我和自己’的問題。”

也就是說,我們在關系裡的真正問題,在于我們還沒有認清和理解我們自己。

比如說,對方的某種行為讓我們生氣,并不是這種行為本身讓我們生氣,而是它把我們内心原本存在的憤怒激發了出來。

這個憤怒原本就藏在我們的内心深處,隻要不激發就不會出現。但是,很多人對這種情況都無知無覺,隻是一味地責怪對方。

在我的學員中有一對夫妻,每次丈夫沒把妻子做的飯吃完,妻子就會大發雷霆,憤怒程度遠遠超于一般的小打小鬧。

我問妻子為什麼,她最開始給出的原因是“覺得太浪費了,不應該”。

但經過一番了解後,我才知道,原來妻子的内心深處一直有一個觀念:

“評判一個女人是不是好妻子的标準,很大程度要看她會不會下廚做飯。而丈夫應該把妻子做的飯都吃完,以作為對她好妻子這個身份的認同和肯定。否則,丈夫就是在否定她這個身份。”

剩飯=你不是好妻子,換成是哪個女人都得發火。

但問題是,這隻是妻子的想法,丈夫根本沒有這個意識。剩飯有可能是他不餓,有可能是菜不合胃口,他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但肯定不會上綱上線到“你不是好妻子”的高度。

而妻子她很在意自己是不是好妻子,并把這個身份和做飯、剩飯挂鈎,還覺得丈夫沿用的也是和她一樣的标準。

在心理學上,這叫投射,即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想法轉移到對方身上,把自己的問題歸咎到對方身上,從而逃避自身的責任。

也就是說,親密關系相當于一面鏡子,能如實反映出我們身上的某些特質。

如果妻子能意識到這一點,她就會去思考:“丈夫剩飯,我為什麼會生氣?這背後隐藏了我的哪些創傷和情結?我内在的感受和真實需求是怎樣的?”

順着這個方向,她會一直思考下去:“我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我喜歡什麼?讨厭什麼……我是一個怎樣的人?”思考到這一步,她就會更全面地看待自己、了解自己。

自我認知清晰後,我們會更好地接納自己,不焦慮不盲從,自信也就随之而生。

這種自信,就如同上面妻子的憤怒一樣,是本來就潛藏在我們内心深處的,隻是我們一開始被蒙蔽了雙眼,未能正确地認識自己,導緻它藏在了層層迷霧背後。

所以,比起在他人認同的基礎上産生的自信,這種自信更加堅實,也更加本源。

另外,好的親密關系能讓我們看到不同人的思維差異,比如你裝垃圾袋的方式是這樣,我的方式是那樣,無所謂誰對誰錯,隻是個人的習慣問題。

如果我們不以抗拒的眼光去看待差異,而是主動去接納它,那我們将會看到對方的方式中蘊含的價值。

世界也會因此而變大。恰恰是因為對方和我們不一樣,我們才得以打開視野,擁有額外的感受和新鮮的體驗,認知和眼界得以拓展,思考問題也會更加全面。

這時,我們就不會再拘泥于自己的小世界,而是看得更高更遠,不把自身的價值、自信建立在别人的反饋上,而是覺得“我不需要任何人喜歡,我自己就足夠好”。

如果能達到這種程度,那麼,你的自信就已經到了無堅不摧的地步。

3.解決“反刍”:旁觀者視角+分散注意力

第三頭怪獸是反刍,對付它的辦法分兩步走,第一步是以旁觀者的視角看問題。

旁觀者視角:心理距離越遠,離真相越近

當你以當事人的視角去看問題的時候,你滿腦子都是“背叛是怎麼發生的?

細節是什麼?我在這個過程中的感受是什麼?

再發展下去,你的關注點會偏離事件本身而更聚焦你自己,思考的問題會變成:“他是怎麼傷害我的?之前對我的甜言蜜語和山盟海誓都是假的,我不夠好,不值得愛——”

于是,你的思維就這樣被鎖死了。

但是用旁觀者的視角去看問題就不一樣了。

你可以把當時的事件想象成一個電影片段,主角是你,但是你的靈魂抽離了出來,在不遠處觀望着。演戲的是你的肉身,他的喜怒哀樂和你無關,這就叫旁觀者視角。

每個人都體驗過旁觀者視角,因為我們做夢的時候都經曆過。

旁觀者視角能制造一種心理距離,它能讓我們更客觀地看問題。

有研究證明,心理距離越近,人就會越沉浸在事件當中,并越傾向于從具體細節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思考來思考去,人就容易鑽牛角尖,走進死胡同。

而心理距離越遠,我們就越能從宏觀的角度去把握整個事件,思考會更客觀,也更敢于去問“真的嗎”。

具體到遭遇背叛,我們就會這麼想:

“這件事為什麼會發生?我對這件事的感受是真實的嗎?我是真的因為不夠優秀才不被愛?我是真的不值得被愛嗎?”

這些新的問題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感受,有助于幫你走出痛苦。

而且,旁觀者視角還會降低我們的應激反應,在回想起痛苦經曆時,痛苦程度也比當事人視角要低。

關于具體操作,你可以試試這個方法:

找一個舒服的姿勢,或坐或躺,閉上眼睛。

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但把鏡頭拉遠,假裝你是一個路過現場的陌生人。

扮演陌生人的你在看着當時你經曆的背叛,但陌生的你不要被情緒帶着走,隻是關注事件本身,盡量客觀冷靜地去觀望整個事件。

一旦被情緒吞沒,請跳到第二步。

分散注意力能阻斷反刍

第二步是分散注意力,緩解情緒痛苦。

大量研究證明,做感興趣的事或者需要集中精力才能完成的事,可以擾亂反刍,包括中高強度的有氧運動、畫畫、拼圖、閱讀等等。

此外,短暫的、勞動強度較低的活動也能有效切斷反刍。

比如玩手機上的數獨遊戲,回想當地超市的布局(例如,第一條過道擺的是清潔用品,第三條過道擺的是零食)等。我們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找出效果最好的活動,切斷反刍。

遭遇親密關系中的背叛固然是人生至痛,但同時也是我們浴火重生的機會。

隻要你明白背叛讓人沉浸在痛苦中的心理機制,掌握正确的複原方法,并給予耐心和堅持,假以時日,你一定能迎來豔陽天。

本文系嘉待情感導師、情感咨詢師總結内容,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

相關精選情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