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結婚都會要求男方有房有車,認為物質是保障,也有人認為隻要有愛情就夠了,錢可以再掙,但人可能就遇不到了。因為彩禮因為條件而走不到最後的情侶也大有人在,那如果到了已婚的年紀,遇到了一個條件還可以的人,要不要結婚呢, 來說一說。

兩人結合應該是強強聯手,而不是我救濟你,你救濟我。我贊同勢均力敵的愛情。婚姻不是選擇題,選愛情還是選面包。勢均力敵是說我們文化水平、自身能力、家庭水平等總和相近,比如,如果對方自身能力差點,那他家庭水平就要補上,不能全部都比我差。當自身條件還不錯的時候,為什麼要找條件差的家庭呢?有人會說為了愛啊。如果談過幾段戀愛,就會愛上好幾個人,證明人一生不是隻愛一個人的,那完全可以找個你愛的、愛你的、家庭條件好的人。

祖宗們所言的“門當戶對”,并不是說,你一定要去找比自己條件好的,這句話,絕對不止是對于婚姻選擇在物質層面的門檻描述,而是從物質、精神、為人處事、接人待物的觀點、生長環境、家庭社會組成等等綜合去衡量的一個指标。更重要的是,這個指标,不僅僅是對你即将結婚的對象,更是對你另一半家庭的衡量!簡單來說,就是原生家庭的門當戶對。
其實比門當戶對更重要的還有一點,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是否了解你
就是我們經常反複說的,他是否真的懂你,可以扒開你所有外在的表現,真切的看到内心深處的你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一般能滿足你這一層的需求的人,婚後或者戀愛後絕對不會說出你變了,你怎麼是這個樣子,你原來是這樣的人 這些話。

真正懂你的人,就像了解了你這個人的底層邏輯一樣,他能判斷出你在不同場景下的想法與做法,以及你們共同經曆某件事時候你的想法與做法。所以在婚前,他就大概的預知了你婚後的表現,以及想明白了自己是否能接受。
此外,和這樣人相處,你和他幾乎不會有誤解,你們相處時候不會發生低端的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