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脫口秀演員鳥鳥說自己到了30歲還沒有過上好日子,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算真正的成功。
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就在教我們努力,這種單一的評價體系,會讓我們長期處在重大的壓力之下,執着于去滿足他人的期待和要求。
但是人的本性恰好就會對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産生對抗心理。
我相信每個人都經曆過,這種兩難的情境:
想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卻總是忍不住玩手機到深夜,運動堅持不了幾天就打回原形;
想要考公考編,卻又覺得這是父母的願望,自己不但不喜歡,也很難做到;
想要和差錯的人分離,卻又擔心周圍人的評價,擔心自己找不到更好的了,還不如先耗着。
我們就這樣被卡在中間,焦慮、猶豫、被拉扯、從而産生了一種“我明明很努力,卻什麼都沒得到”的心理内耗。
難道我們就要這樣煎熬着過一生嗎?要一直被所謂的工作壓力、人際關系煩惱、消費主義控制嗎?
當然不要!
我今天就想把這些年在心理學領域積累到的知識,和人生的經驗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幫助大家養成“反内耗”的人生體質,幫助更多的女性擁有舒心、愉悅的生活。
01情緒的機制,實際上是自我強化的循環
在具體的心理咨詢中,我經常會教大家練習寫情緒日記,在記錄的同時,分清楚什麼叫感受什麼叫事實。
比如,今天你寫到,今天我的男朋友一天都沒有回我的消息,我懷疑他是不是不愛我了,是不是在外面有人了,我又想到我上次被分手之前也出現過類似的情況,果然男人都一個樣,我就不該相信愛情,為什麼我總是這麼倒黴啊....
那麼我們現在理性地分析一下,這篇小小的日記,隻有“我的男朋友沒有理我”這一句話是事實,其他的全部是你腦補的内心戲,是感受。
換到我們生活中任何一件事上都是同樣的道理,當你感到被忽略、焦慮、煩惱的時候,這些情緒就像你身體裡的警報。
複制添加嘉待情感導師wechat id:jiadais,line賬號:yesaay,幫你個人提升,提升女性戀商,溝通技巧,解決相處情感問題!
警報一響,你的大腦就開啟了掃描模式,會進一步地尋找讓你害怕的細節,會讓你翻來覆去地琢磨,我是不是要遇到危險了,我該怎麼辦?我要怎麼做?
于是,你的思維就形成了一個閉環:發出提醒——确認危險——開始解決。
但是這個問題是真的有那麼嚴重嗎?是真的需要解決的東西嗎?
其實不一定,也許你給你的男朋友主動打一通電話,他會告訴你,他隻是今天工作很忙而已,也許你有條有理的告訴對方,以後不要這樣做了,可能你的心裡就舒坦了。
内耗的本質就是反刍帶來的自我強化。
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你每琢磨一次,你每思考一次,就是再給它加權重,讓大腦更多的來關注它,讓你控制不住的胡思亂想。
所以我建議大家明确一個最核心的邏輯:你的情緒,和事實是兩碼事。
你現在所害怕所擔心的東西,并不一定會真的傷害到你,并不意味着你此時此刻一定要去解決。
你可以分為三個步驟來消化自己的不安:
①觀察情緒:當你覺得不舒服,内耗要開始的時候,跟自己說:“我現在好像有點不開心,我已經察覺到了,然後聽一聽它想告訴你什麼。”
②溫柔的推開情緒:你可以把這些先放在一邊,跟自己說:“我知道有這麼回事了,先放着吧,我空了再來處理。”
③用具體的事件來代替思維:把注意力回歸到自己原本在做的事情上,比如學習、工作,繼續自己的行動,如果仍然有不好的情緒繼續跳出來,可以耐心地給它一點時間,重複上面的兩步。
大家可以把這三步都成是一項練習,直到成為你駕馭情緒的本能,你就會發現,你的心理彈性是很大的,你想把它控制在哪個方向,它就會乖乖聽你的話。
02内耗的最大對手,是不放過自己
這裡我分為兩個小點來講,第一個是你太在意他人的評價。
一個會受内耗困擾的人,自身的性格一般都是較敏感和多疑的,你很在乎别人對你的态度和看法。
同時會在無形中給自己貼上标簽,比如:“我要聽話、我要懂事、我要被喜歡。”
我有個朋友就是這樣,她從小就成績優異,性格乖巧,我一直以為她是乖乖女的性格,直到她在今年春天的時候忽然辭掉了穩定的工作,出門流浪去了。
我當時看到這個消息都驚呆了,我問她你瘋了嗎?你怎麼會突然有這麼大的變化?
她說并不是突然決定的,她的上輩子都活在無盡的内卷中,考試要考第一名,工作要做最拔尖的,嫁人還要嫁最好的,她總擔心自己哪裡做的不好,就會比不上别人,結果就算得到了這一切,她依然是不開心的,她覺得自己讓别人滿意了,卻從來沒做過讓自己痛快的事情。
于是她經過一番思考,發現自己一直都想體驗一把不看任何人的眼光,不與任何人過多交往的生活,背上行囊就出發了。
我實在是佩服她的勇氣,但同時又感到遺憾。
我們每個人都想成為野獸,都幻想過詩和遠方,卻因為内心的考量、他人的期待,活得束縛且艱難。
所以想要減少内耗的關鍵點,也許不一定要效仿這位朋友一樣如此大膽,但一定要明确自己才是生活的創造者,假如能夠給你一次機會,讓你可以活成任何樣子,可以不必讨好任何人,你最想做什麼事情,最想變成什麼樣?
那麼你現在就可以先朝這個方向靠攏,漸漸地你就會發現,你需要取悅的人,是你自己才對,他人的眼光他人的标簽,隻是滿足虛榮心的工具。
第二個,先去做,而不是先盯着後果。
比如,考試還沒開始,你就擔心自己考不過;
工作稍有失誤,你就擔心領導會開除你;
戀愛剛開始,你就擔心他會出軌,會家暴你。
擁有危機意識是一件好事,但是你越是往壞處想,就越是會自證出壞的結果,反倒導緻當下的你變得畏手畏腳了。
我拿我自己來說,我最開始在網絡上做知識分享的時候,我那時候也沒料到會有這麼多人的喜歡和關注,會給這麼多的人帶來支持和鼓勵,我也擔心會不會根本沒人看,會不會有黑粉。
但是,我就想着,先去做吧,先去嘗試吧,結果反而沒有那麼糟糕。
所以我想告訴大家的也是,你隻有先去行動了,你才知道你到底處在哪個位置,你的能力到底有多大影響。
不要總是站在原地花很多的經曆去想,我做不到怎麼辦?我搞砸了怎麼辦?
請記住,你在自我内耗上多花一份時間,就等于少了一份時間去解決問題。
在面對一個很大的難題時,不要把目标放得太大,先學會把目标拆分開來,一個一個地去完成,提高自身行動的内驅力。
當你把注意力放在“我下一步要做什麼、我如何複盤總結出新的思路”時,你已經在不斷的積累經驗和前進了,就算這件事和你的期待有所差距,但是也不至于太讓人失望,你總歸是有收獲的。
03這個世界上唯一能改變的,隻有我們自己
我們要學會去分辨,每一個人生課題,到底是自己該解決的,還是他人該解決的?
比如,有位女士在過去的每一段戀愛中都不太順利,總是會喜歡那些打壓自己的人,後面她決定要盡快擺脫這種差錯的關系,于是開始找新的男朋友,結果發現下一段還是不如意,她依然感受不到被愛和被重視。
後面她在專業的心理咨詢師的引導下,才發現自己曾經有被父母虐待、打壓的經曆,讓她對強勢的伴侶既恐懼又依賴,所以她在關系裡,總是不由自主地順從另一半,但是内心裡又對此感到非常的不舒服。
于是,她開始從自己的原生家庭修複創傷,才慢慢的意識到原來是自己從來都沒有踏實的感受親密,總是在用恐懼、敵對的态度面對伴侶。
所以說,如果當你反複的陷入同樣的困境中,你怎麼樣都擺脫不了的時候,你需要思考一下,你究竟有沒有改變錯方向。
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的人生展開了新的一頁,實際上隻是在重複過去的差錯。
就像在親密關系裡缺愛的人,如果不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那麼再溫暖的伴侶都無法滿足她;
在人際交往中過度敏感的人,如果不去發掘自己情緒背後的恐懼點,無論認識多少新的朋友,最後都會離她而去;
在工作中承受不住壓力的人,如果不摸清自己真正的短闆,并且加以補足的話,不論換多少份工作,還是會覺得力不從心。
你如果把眼前的傷心和難過,當做是困難,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躲過去了,你今後就一定會繼續踩雷。
有些事情,其實是老天爺在提醒我們,唯有改變,方能得救。
我們不需要給自己上太多的枷鎖,總覺得自己不如别人,覺得自己還不夠優秀,比是比不完的,永遠都有更厲害的人。
我們隻需要做到讓自己舒服,在内心深處得到自洽,完成自己可以做到的課題,做讓自己感到開心和快樂的事情,内耗就能悄然的被内化,成為照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