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待情感:最快脫離原生家庭的方法:改變認知、不再寄生任何人

嘉待情感
2024-11-22
2366
20

人的一生有兩次誕生的機會,一次是脫離血肉母體,獲得物體生命;一次是脫離精神母體,獲得精神生命。

我對這句話深表認同。

這幾年随着心理學的普及,網絡上全部是對原生家庭的分析,但是由于太多的人看到的知識較碎片化,所以對脫離原生家庭是存在誤解的。

比如,為了和父母遠離聯系,快速找個人嫁了,為了不和親人們來往,避免沖突,幹脆就不回家了。

但是藏在你大腦裡的經驗、信念還是在重複原生家庭那一套,你在人格上的弱點和父母如出一轍,你身上的缺愛、恐懼、強勢還是會蹦出來影響你。

并且很多人在自己為人父母之後,會驚人地發現,你明明在意識上是想保護自己的孩子,讓他成長的快樂無憂,可是還是會控制不住地在他身上找補償的快感。

所以我們如果不主動面對,被原生家庭困住的人不隻是我們,還有我們的下一代。

要是想真正的和原生家庭進行切割,必須要從精神世界優化思維,提升認知。

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講三個不太一樣的原生家庭視角,讓這個原本沉重的話題,也能給你帶來力量,從此不再重複父母的人生,而是自由的做自己。

1、 大部分人不是被原生家庭影響的,而是被自己的認知局限和懶惰

除非父母的能力超群,能夠給到你足夠的資源和平台,否則不管多麼開明的父母和家庭環境,在你長大成人之後都需要學會自立。

也千萬不要把這一點寄托在任何人身上,你隻能靠自己實現。

比如,你雖然從小缺愛,但是你通過學習和實驗,已經能夠自我滿足,你有能力創造自己的人生,這是自立。

但如果你不斷地埋怨你的爸媽為什麼不能有錢一點?你隻好找一個有錢的男人了,隻要你未來的老公對你好,你就能實現階級跨越,這叫做寄生蟲。

很多人之所以過的不幸,就是太喜歡給自己貼标簽了,總覺得自己的開局不好,自己缺愛、自己太善良等等。

如果能明确自己的缺點是一件好事,但要是一直把缺點拿出來給自己洗腦,就很容易走捷徑,就會默認為,我的人生就是這樣了,我就是更倒黴更不幸。

複制添加嘉待情感導師wechat id:jiadais,line賬號:yesaay,幫你解決疑難情感問題!

與其說原生家庭決定了我們的一生,不如更準确的說,它隻是決定了我們的思維方式而已,既然原生家庭不能被改變,為什麼我們不能改變自己呢?

就拿我來說,我很感謝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裡,父母沒有給到我很好的物質支撐,所以我從小就知道要比同齡人更努力,因為父母給的東西是有限的,但我的人生目标和夢想是無限的。

并且天下再不好的父母都有好的那一面,比如我的父母因為思維的固化,對新時代的東西不夠了解,所以給了我很多的自由,讓我為人生的每一個決定買單,我從高考填志願、畢業了選工作、後面創業開公司,都是自己一步一個腳印折騰出來的。

再來反觀那些在戀愛裡關系裡一直栽跟頭的人也是一樣的道理,我每次在問大家你們為什麼不敢離開差錯的人時,你們總喜歡說“我遇不到更喜歡的了、我不敢、我下不定決心”,自己給自己設限,把他的價值拔得無限高。

于是明知道自己過的不好,還是對另一半抱有巨大的托付心理,根本就沒有從底層認知上做出思考。

能夠兩情相悅走下去的關系,一定是雙方勢均力敵的。

在長期關系是不存在誰占便宜的,大家都要相互賦能,不然提供價值更多的那個人一定會心态失衡,或者是因此來控制你,過度依賴的那個人也會更加擡不起頭,更沒有勇氣平等的去經營關系。

所以說,依賴和逃避本身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你的腦子和智慧才能解決問題。

不要指望任何人對你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和無條件的付出,哪怕這個人是你的父母,是你的伴侶,生活中大部分的問題還是要自己去消化,自己去獨立行走。

如果你遇到了問題就想找父母幫忙,找伴侶解決,那你的貪心和欲望會越來越大,最後也會被現實狠狠打臉,但那些靠着自己的能量站起來的人,哪怕再次跌倒,遭遇了分手、離婚、事業危機等,她們都會有更大的自信,相信天無絕人之路,一定會再次開出花來。

2、想放下傷害,就先拿起傷害,你有權利去怨恨

現在有很多文章都在勸大家要原諒父母,和自己的家庭和解,父母那一輩的人也而不容易。

但事實是,如果你曾經受傷過,沒有經過足夠長時間的怨恨,你是放不下傷害的,你甚至會模仿和複制這些傷害。

比如,有學員咨詢我們,她說她的外婆八十幾歲了,還經常在家裡生氣吵着要離家出走,她的媽媽也是超級火爆脾氣,一點小事沒有按照她期待的樣子發展,就會在家裡發瘋摔東西,而她自己也是她媽媽的翻版,情緒非常不穩定,在親密關系裡總想去控制和對伴侶進行索取。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事件發生,我想告訴你,這不是因為你的脾氣本身就很差,你的性格有問題,而是在你的童年經曆中,那些被父母打壓、挑剔、指責的記憶藏在了你的潛意識中,每當你在靠近親密關系的時候,這些被壓抑的傷痛就會觸發你的情緒反應。

但慶幸的是,我們這一代人在網絡和原生家庭概念的普及下,我們會意識到原生家庭留在身上的烙印,我們會想辦法進行調整。

我也總結了幾個可行的步驟供大家參考:

首先,如果你意識到你的家人們有問題,你目前不想和她們接觸,你原諒不了你的家庭,接納不了你的父母,那就暫時不要原諒,你要尊重你自己,你其實有權利怨恨他們一段時間。

怨恨雖然是一種負面情緒,但是能給當事人帶來安慰,讓你知道你是受過傷的,你是需要時間來保護自己的。

就像失戀了,隻要是真心愛過的人,都會難過和消極一陣子,不可能在短時間内又開展下一段戀愛,那段時間你想罵前任可以大膽地罵,想流淚想傷心也可以盡情地釋放,因為你的難過也是你愛過的證據。

第二,我們要找到正确的宣洩途徑

父母生活的那一代和我們接受的教育完全不同,他們不可能被改變,也沒有去改變的必要了,所以你要是用你的知識和道理和父母去吵架,嘗試說服她們,意義可能不大。

因為他們是承受不住的,隻會覺得:“我們辛辛苦苦養大你,你不懂感恩就算了,還要反過來記恨他們!”

結果讓父母和你都再次爆發沖突,就像有句話說的那樣:“父母總在等孩子說謝謝,可孩子總在等父母說對不起。”

親子關系的錯位有時是難以調整的,大家都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所以我的建議是,大家可以尋求專業心理咨詢的幫助,先将情緒和理智都恢複到平等的狀态裡,再去權衡要不要引導父母改變這件事。

第三,原生家庭越不堪,你越要對自己有包容心

有很多知道原生家庭不夠好的人,會變得很着急,會很想解決這個問題,雖然看起來很勵志,但是這違背了心理成長的規律。

就比如,你明明知道你的情緒不穩定,你非要逼自己在關系裡保持穩定,但是你多年來的表達習慣又讓你憋屈得很,于是你就會喪氣覺得自己做不到,這輩子就這樣了,還不如不談戀愛吧,直接一刀切更痛快。

結果因為依然對親密關系抱有渴求,自己又找不到好的辦法來調整自己,就會産生一種,我想愛卻又恐懼愛的狀态。

但其實,當你意識到自己“不夠好”的時候,你就應該給自己更大的包容和理解。

我還是接着剛剛的例子來說,你可以告訴你自己:

“我的父母情緒都很不穩定,在我的小時候就經常用難聽的話批評我,甚至是打我,所以我自己情緒上頭的時候也很難說出好聽的話,這是我過去學會的經驗,在短時間内很難被改變,這是正常的,我要先接納自己的不足,再去慢慢學習非暴力的溝通方式。”

當你這樣去看待自己的時候,你就好像是一個在逐步成長的小朋友,而不是逼自己一口氣吃成個胖子,一下子就脫胎換骨。

唯有這樣,你才能循序漸進、一步步的變好,原生家庭帶給你的也不是傷害,而是自我接納和理解。

最後我想告訴大家,家庭雖然不能被改變,但是它有無數種解讀的版本。

你可以去看見和承認創傷的存在,但不要因此禁锢了自己的自由,請記住你已經長大了,你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你的思維在哪裡,你就會在哪裡開花結果。

沒有人能成為你的救世主,也沒有人能禁锢你的思維,婚姻和家庭都無法幫助一個人實現獨立,但是當你自己實現了精神獨立之後,任何事都能成為你的選項。

本文系嘉待情感導師、情感咨詢師總結内容,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

相關精選情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