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待情感:老公出軌卻沒有離婚的女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嘉待情感
2023-08-13
2287
19
点击添加老师微信:jiadaisLINE咨询情感难题,伴您走出情感困境,挽回失去的爱!

這個提問題目的背後有一個關鍵詞,是“卻”

它背後的邏輯就是:老公出軌了,理所當然,大部分人都會選擇離婚,而有的人,做的選擇卻是相反。

為什麼會有人做這樣的選擇?

這裡可以用一個經濟學觀點來解釋:“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已經被很多人熟知,可是這個概念背後的完整的意義卻很少有人理解—— “沉沒成本不是成本”。

丈夫已經出軌,就像你買了一張電影票,進了影院卻發現很難看,那你還要不要繼續看下去?

這個就取決于你追加的成本與你想要達成的目标之間的關系。

如果追加你成本很低,那麼不好看的電影也可以湊合。

你的追加成本很高,不好看就馬上離開去做更值得做的事。

而那買電影票的錢,已然沉沒,拿不回來了。

大部分向我們咨詢的學員,她們遭遇伴侶出軌後,選擇守婚的理由,都是為了經濟,為了老人,為了孩子,為了種種非主觀因素,被迫“無法離開”,而并非主動選擇。

這便出現了一對矛盾體,原本估算的高成本被迫被低成本置換,于是剩下的電影,看得也是如坐針氈,心不在焉,更加乏味。

被迫守婚的日子,簡直不要太難過。

實際上,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成本是可以轉換的,就算一開始守婚是受外界環境制約,通過探索和學習,也可以成為自我成長的絕佳契機。

英國作家約瑟夫·坎貝爾說:“隻有躍入深淵,才能發掘出生命的寶藏。哪裡失足,寶藏就埋在哪裡。”

既然選擇了不離婚,那就對自己好一點吧,遭遇出軌卻沒有離婚并不是人生的至暗時刻,而是起飛翺翔前的緩慢熱身。

複制添加嘉待情感導師wechat id:jiadais,line賬號:yesaay,幫你挽回失去的愛,修複您的感情關系!

01把這次經曆當作渡劫,渡過了,你就飛升了

學員小雅和丈夫都是出身中上階層,兩人的家族是世交,兩人也可以算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剛結婚的頭兩年,兩人還是不錯的,小雅生了一個兒子,在家做全職太太,丈夫在共同的公司裡打拼,平時有雙方父母或者阿姨保姆照顧小朋友,小雅則是去學習各種課程,插花,書法,語言,體操,瑜伽等……充實自己。

變故發生在某一次聚會,兩人共同的朋友向小雅透露,丈夫出軌了,有了外遇,而且時間還不短。

在朋友面前小雅沒有發表太多言論,隻是笑笑,回家之後卻崩潰了。

和所有得知丈夫外遇的妻子一樣,小雅痛苦、惡心、難受,甚至無法呼吸。這大概是隻有同樣經曆的人才會懂得的痛吧。

背叛的刺痛讓心髒像被硫酸反複澆灌,腦海中不受控制地強迫性重複丈夫出軌各種細節,自我否認和自我懷疑不斷出現,還有對未來的悲觀和迷茫一浪接着一浪。

小雅找到我,問道:“老師,我應該怎麼辦?”

我與小雅進行了深刻溝通,協助她梳理自己的情緒和念頭,通過這次梳理,小雅發現,自己是愛丈夫的,她并不想離婚。

而且經過她的觀察,丈夫對她,對這個家庭,對孩子的付出并沒有因為出軌而減弱,依舊上交工資,依舊對她很好,依舊愛惜兒子,甚至于,丈夫從來沒有一天外宿不回家過。

“既然不想離婚,那你自己必須成長,隻有你從内心開始強大了,你才有能力承擔自己的選擇,這是一個機會,像那些電視劇,就當自己是來渡劫的,渡劫成功了,你就飛升了”我半開玩笑地對小雅說。

大部分的女性在遭遇出軌之後,很容易陷入一個怪圈,那就是,始終把關注點放在伴侶,和小三身上,不停抱怨,指責,一定要糾結出一個“為什麼”才肯罷休。

出軌已經發生了,沒有那麼多為什麼,就像那張不好看的電影票,就算不好看,你也退不了票,這個時候,就應該把關注的焦點放在自己身上,及時止損,看一看通過目前的境況,自己能夠如何“獲利”。

02借助困境實現自我成長

在一段親密關系中,所有受傷的感受都來自“虛假自我”的破碎。

心理學精神分析學派認為,在童年期,如果兒童缺少主要照顧者父母的照顧,他們會形成一種自我防禦機制。

他們會想象一種理想化的父母,并幻想與他們一同生活,以彌補真實環境中情感缺失的情況。

這種想象的聯系為自己提供了一種安全感,為自己減輕現實中的與父母沒有聯系的痛苦感受。

當孩子長大成人,開始進入一段親密關系的時候,這個“理想父母”的角色,就被投射到了伴侶身上。

自我被投射之人“補全”的時候,我們能感受到幸福、喜悅、快樂,盡管因為殘缺自我的投射,這種正面感受隻是暫時的,可是它也會讓我們覺得遇到了愛情。

然而,除了我們自己,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不可控的,“被補全”這件事始終不是真的,它也無法真正彌補成長期遭受的創傷,這件事情不僅你的潛意識知道,對方的潛意識也知道,如果沒有雙方的共同成長,“離開”這件事情始終無法避免。

“離開”一旦發生,“自我”便被撕裂了,所以我們會感受到痛苦,受傷,無助,甚至很多人感覺到,再也活不下去了。

我們無法控制别人的離開,我們唯有認清真相,自我完善。

1、一個相對“圓融”的自我,是不會恐懼他人離開的

通過以上的溝通,小雅的情緒已經基本穩定了下來,緊接着她又接受了負面情緒疏導、創傷修複、事件重組的咨詢。

1)負面情緒疏導

我讓小雅不要把重點一直放在“丈夫出軌”這個事件上,而是關注在自己情緒的改變上。當負面情緒襲來,使用簡單的腹式呼吸法,不挑選時間地點,随時可以通過呼吸調節情緒,5分鐘見效。

同時,我要求小雅每天都必須把自己的情緒客觀記錄下來。我通過她的記錄觀察她的敏感次數、難過的程度和頻率等,針對性地幫她療愈。

情緒反複是正常的,也是應該被接納的,漸漸地,小雅發現自己都能發現每天難過的頻率有所下降。

2)創傷修複

在我們遭遇來自親密之人傷害的時候,很容易對整個世界都産生不安全,不信任的情緒,而重構安全感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場和自己内心恐懼的較量,這種恐懼并非來自外界,而是來自于在遭遇變故之後,對自我的懷疑。

在《Feel The Fear And Do It Anyway》(面對恐懼從容應對)一書中提到,人們恐懼的三個層次分别是:恐懼事物本身、恐懼事物背後的價值、恐懼自己沒有能力去應對,而與恐懼較量的必勝絕招便是:面對恐懼。

由此,我建議小雅列出了一個清單,羅列了所有當下害怕的事情,同時又讓她羅列了一個對應的成功清單,在小雅寫下恐懼清單,同時記錄成功清單的過程中,她實際上已經完成了“面對”這一步。

3)事件重組

很多時候,讓我們痛苦煩惱的其實并非事件本身,而是我們賦予事件的意義。

我通過叙事療法,協助小雅将過往的事件一一陳述,同時幫助她看清楚,自己是如何給這些事件定性,并賦予意義的。在這個過程中,小雅發現了自己的行為模式大部分都是來自于原生家庭,自己在與丈夫的互動中,幾乎所有的應對模式,其實都是兒時與父母的應對模式。

這個過程持續了大約三個月,三個月後,小雅發現,自己的心境變了。

“我發現,就算我依舊愛他,可是,他并不是我的全部,我的的世界沒有了他,還有很多可能性,我發現自己可以選擇了”,小雅說“我決定和他談一談”。

2、當你可以選擇的時候,外境也會發生變化

那晚的談話小雅全程都很平靜,闡述完丈夫的出軌事實後,小雅問丈夫:“你是不是想離婚?如果你想離婚,那我覺得這些事情我們應該好好商量下。”

首先我們要想辦法安撫四個老人,他們年紀大了,又是世交,我們要考慮他們的接受程度和過程;

然後,我們有兩家人共同的公司,如果你要離婚,我的股份要怎麼處理?我繼續留在公司也是可以,可是你的女朋友是否會介意?又或者你收購我的股份,還是我收購你的股份,還是我們把股份留給兒子?

最後,孩子還小,我們需要找一個專業人士,學習怎麼把爸爸媽媽已經分開的事實很好地傳遞給他,避免給他造成不好的童年陰影”。

在聽完小雅的一番闡述後,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丈夫生氣了。

丈夫生氣地問道:“你不愛我了嗎?”

小雅一臉懵逼,這句開場白難道不應該是我的嗎?

于是她回應道:“出軌的難道不是你嗎?為什麼要問我還愛不愛你?”

丈夫更生氣了,起身便摔門離去。

在之後的生活裡,小雅再也沒有提過這個事情,依舊過着自己的生活,該陪兒子陪兒子,該陪老人陪老人,該上課上課,而丈夫也依舊上交工資,依舊對她很好,依舊愛惜兒子,依舊從不外宿每天回家。

再後來,那個透露消息的朋友又告訴小雅,丈夫已經和外遇斷絕了聯系。

在小雅的案例中,我們會發現,小雅通過自我成長,已經完成了蛻變,在整個談話過程中,她已經坦然接受了丈夫有可能會離婚,卻沒有任何謾罵、指責、批判、祈求,她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在為丈夫和整個家庭考慮。

因為她清晰地知曉自己的目的不是“不離婚”,而僅僅隻是“知曉對方心意”。

通過自我成長,小雅開始向相對完整的“真實自我靠近”,這意味着她正在成長為一個真正有安全感的人,

這樣的人,一定是自信的,不自負、不自卑、不擔心失去、不害怕離開;

這樣的人,能坦然接受生活的變化,能夠相信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去應對,相信自己的價值,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

這樣的人,不會有過多的無用情緒,而是會把重點放在自己的需求上面。

“我其實就是想知道他的想法,他就算想離婚,我也接受,可是,他反而回來了,我覺得很神奇”事後小雅對我說。

婚姻是一門我們“後知後覺”的功課,“背叛”與“分離”是婚姻關系中始終無法回避的話題。在沒有遭遇挫折之前,我們是不會有意識主動學習它的。

當我們内心感到痛苦、絕望、不自信、自責的時候,要相信,美好的生活就可能藏在這個轉機當中,隻要找到科學的方法,從自我成長的角度入手,那麼眼前的一切,就是最好的安排。

本文系嘉待情感導師、情感咨詢師總結内容,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

相關精選情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