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待情感:讨好型人格到底有多可怕?

嘉待情感
2023-08-10
2052
19
点击添加老师微信:jiadaisLINE咨询情感难题,伴您走出情感困境,挽回失去的爱!

讨好型人格是一種“自我PUA”。

我生來是卑微的,我隻有照顧好别人的感受,才能被愛;

我生來是低劣的,隻有讓你滿足,你才會留下來愛我;

我也不值得被愛,隻有不斷付出,才可以補償你留在我身邊。

把照顧留給了世界,把攻擊留給了自己。

如果你感覺自己有以下特征,很可能你的内在潛藏着“讨好型人格”——

1. 明明壓抑需求對所有人禮貌謙和,還會被人覺得你不真實;

2. 别人拒絕你時輕描淡寫,而你不僅沒有拒絕的勇氣,甚至想到拒絕他人都會深感内疚;

3. 幫别人比做自己的事情更加小心謹慎,甚至覺得這是本分;而自己卻從不會開口求幫忙,因為擔心被拒絕。

4. 朋友圈對你都是負擔,别人發的你認真措辭評價,及時點贊;但自己卻沒勇氣發,既害怕沒人給你點贊,又害怕被人惡評;

5. 極度敏感怕得罪人,讓你活的小心翼翼、步履維艱...........卻還要被扣上[不好親近]、[圓滑世故]、[心思太深]的帽子..........

嘉待情感老師總結一味地讨好他人而忽視自己感受是[讨好型人格]最顯著的特征。

越“讨好”,

越沒人“對你好”!

一項研究表明:建立在讨好上的社交關系、親密關系90%以上都是無效的。

我遇過一個案例,小胡,22歲,男性,初入職場。

複制添加嘉待情感導師wechat id:jiadais,line賬號:yesaay,幫你解決疑難情感問題!

從農村來的小胡在大學一直連任班幹部,同學都評價他是大好人,沒脾氣,有求必應。

他以為來到職場,隻要自己保持付出,就能收獲——他給同事端茶倒水、中午買飯,想盡各種辦法維護好關系,幻想有朝一日升職加薪有他一份。

尤其最近他談了一個女朋友,形單影隻20多年,小胡很激動!為了維持這段關系,他各種讨好,不管女友提出什麼要求,都盡量滿足。

情人節、聖誕節、國慶節……各種節日都帶她出去玩,哪怕自己頓頓吃泡面。隻要不是清明節,天天都是情人節;小禮物送不停,哪怕信用卡已刷爆。

但現實裡,他依舊被嫌棄,在職場被欺負,被人穿小鞋,人際關系相處不佳,情感危機也沒放過他,不管小胡如何實心實意對待女友,她還是不滿意,經常鬧分手。

小胡不禁自我懷疑——為什麼我用力讨好對方,迎合對方,反而對方覺得我很廉價,更想遠離呢?

因為“讨好”必有所圖,利益讓真心變質。

卡倫霍妮在《我們内心的沖突》裡說:讨好型人格對于溫情和贊賞有極度需求。

可大多數的他們卻不知道怎麼有尊嚴的獲得溫情和贊賞,隻得通過放低自己的姿态去“乞求”别人多愛他們一點。

他們惡意對待自己,忽略自身感受,是因為童年的他們并未得到友善對待,幼年時多被動“求愛”;尋找成因,不是為了更心甘情願接受命運;而是對症下藥打破命運對你的詛咒!

你已經是一個成年人了,你一定要明白:

你已經不再像小時候一樣,要通過乞求父母的愛和關注才能生存,你有了獨立自主的人格,也有了能夠養活自己的能力,你可以過的很好!

在成年人的世界中,有時候你無限放低自己的讨好行為隻會降低你的價值,讓别人更加的輕賤你,傷害你。

健康的社交應該是雙向的。

把讨好别人的時間花在自己身上,當你足夠優秀,即使你不去順從TA,讨好TA,你的需求也可以被滿足,他們也會發自内心的敬佩你尊重你。

不虧待每一份熱情,也請不要讨好任何冷淡。

“讨好”就是一種“僞裝”。

讨好型人格被廣泛周知,是才女蔣方舟在《奇葩說》裡的一席話。

“我因為太希望别人喜歡自己了,而成了一個谄媚的人。”

蔣方舟9歲成名出書,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畢業就擔任《新周刊》副主編。

人生履曆優秀到發光的她,卻親口承認自己“從沒有和任何一個人産生過‘真實’的關系。”

這種“真實的關系”指:你可以和這個人争吵,可以把自己最不堪的一面展示給他看,可以在他面前肆無忌憚做自己,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想法。

“不真實”意味:因為害怕與對方發生争執和沖突,你會僞裝,會掩藏自己的真實情緒,你可能永遠不會說不。

但與人相交,貴在真誠不僞裝。

明明這周六你想休息,卻拒絕不了一個邀請;

明明你已經厭惡對方到窒息,卻依然對TA保持笑臉;

明明你不想再接聽咄咄逼人的電話,卻依然要聽對方喋喋不休抱怨幾小時;

讨好型人格的你,不是不會說“不”,而是害怕說出“不”,對方就不再喜歡你;

你用僞裝的友善,獲取并不需要的友情、或者愛情,這難道不是自私的表現?

心理學家認為,懂得拒絕自己不喜歡的或者不屬于自己份内的事,是自信和有邊界感的體現。

人和人的交往上,真誠是最重要的,隻要守住這一點,大家并不會怪你說話直接。

很少有人因為被幹脆地拒絕而把對方拉入黑名單,隻會重新評估雙方的關系,尋找舒服的點位繼續交往或者切斷關系,這并不可怕,反而是人際交往更成熟的表現。

認清這一點,我們就能更加“真誠又堅定”地說“NO”,為自己和别人負責。

“看小張離婚了,帶個娃,日子過的多苦喲”——這是鄰居張婆嘴裡的話。

“當初我就不看好他們,小張穿的那麼露,她男人看着就老實,肯定要散!”——這是鄰居李婆的刻薄言論。

讨好别人,

也當取悅自己。

這樣的經曆我很有發言權。

在成為心理咨詢師之前,我也有過肆意表達感受的時期,但往往過後又心生害怕懊悔,覺得“我說的是真話,但萬一她不喜歡我了呢?”“我真的不想去,但萬一她以後不找我了呢?”“她這麼喜歡我,我可不能讓她失望啊!”

否定自己的感受以及降低自己的底線,潛移默化成為一個讨好型人格的人。

他人的感受淩駕在我的喜怒之上。

短短時間卻足夠讓我身心俱疲。

一方面人實在難以做到面面俱到,照顧好所有人的感受;另一方面,如此委屈讨好,自己的氣力也被消耗殆盡。

如此一來,既無法周全人際也讓自己深陷泥潭。

通俗講: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

幸而經過半年的自我思想錘煉,我終于勇于表達自我合理的情緒,維護自我既定原則。

不需要依賴被人喜歡的樣子活下去,你可以有自己的樣子,也許不是最完美的。

從“你喜歡什麼,我就是什麼”向“我喜歡什麼,我就是什麼”的兩步轉變開始。

第一步:擁有被讨厭的勇氣是自由活着的證明。

讨好型人格為什麼經常壓抑自我去滿足對方?為什麼不敢對人際交往提需求?

那是因為太害怕被他人讨厭、害怕在人際關系被拒絕。

而擁有“我可以被人讨厭,我不怕被人讨厭”的勇氣,才有了真正幸福的可能。

如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在《被讨厭的勇氣》一書中指出「被讨厭的勇氣」并不是要去吸引被讨厭的負向能量;而是,如果這是我生命想綻放出最美的光彩,那麼即使有被讨厭的可能,我都要用自己的雙手雙腳往那裡走去。

學會接受被他人讨厭,把眼光放在自己的身上,不要過分關注如何被他人喜歡;一頭紮進你自己的人生,讓你的人生因為你自己精彩,而不是要受到他人的認可才算好。

你的人生,一樣值得你全力以赴地過。

第二步:用全力愛自己,用餘力愛他人。

讨好型人格往往是用盡全力愛别人,給自己留下的隻有敏感又小心翼翼的孤獨。

心理咨詢師叢非從曾在一篇文章中認為,所有讓你痛苦的關系都有一個共通點:不滿意,舍不得,離不開。

這很适用讨好型人格在人際關系中的困擾。

讨好者的付出就像是透支信用卡。

因為付出太多,即便不滿意,也舍不得曾經的給予,導緻他們更加離不開,陷入惡性循環。

遇到信用卡透支,正确的做法是先停用,再還款,長教訓。

讨好型人格逆襲的第一步,也是先停止無休止的愛意付出,“先愛己後愛人”。

一個人隻有敢于把自己放到與别人平等的位置上,他才可能到親密的人面前真正尊重對方。

不卑不亢才能不離不棄。

最後用一段霓虹超高分劇《風平浪靜的閑暇》(又名《凪的新生活》)做嘉待情感老師總結

戀人之間的相處,因為不想被讨厭,哪怕對方做了看不慣的事情也選擇閉口不言;

但現在才明白戀人之間的氣氛,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需要費盡心力的察言觀色,那樣虛幻的東西,不要也罷。

本文系嘉待情感導師、情感咨詢師總結内容,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

相關精選情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