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待情感:你會原諒那個曾經辜負你并且給你造成心靈傷害的人嗎?

嘉待情感
2023-08-10
2468
12
点击添加老师微信:jiadaisLINE咨询情感难题,伴您走出情感困境,挽回失去的爱!

辜負你的人不會在乎你的原諒,他隻會說:你怎麼事情都過了,還揪着事情不放?

一旦将[原諒]設置成自我解脫的唯一方式,反而是将自己送入囚籠。

在心理學領域,存在一個十分著名的實驗:研究人員告訴參與者,别考慮<白熊>。

但規定一經說出,參與者反倒加強了這一印象,腦海中都是白熊的形象,提醒起到了反作用。

這一實驗告訴我們,有時你越想通過原諒獲得釋懷,被辜負傷害的陰影越會陰魂不散的纏着你。

根據韋伯斯特詞典的解釋,原諒是“停止對(冒犯者)的怨恨”,或者“要求得到補償來作為原諒的代價。”

所以想要從“被辜負的傷害”中走出來,核心點應該是:停止怨恨&獲得補償。

停止怨恨

恨是什麼?

從心理學來說,[恨]源于本來自己可能獲得的某些感情、财富、機會等,因某種外力的作用無力挽回時内心産生的落差,讓人産生怨恨的心理體驗。

在怨恨情緒的作用下,“受害者”一方往往會認為自己是純潔的、正義的,自然可以毫無節制地宣洩對怨恨對象的憤怒,以表達想要改變現狀的強烈欲望。

還有一部分[恨]是因愛而生,求而不得。

我們的意識想要被愛,但現實的打擊(如欺騙/出軌等)讓我們确認不可能再得到愛了。

這時候我們就會用[恨]來保護自己,欺騙自己。

“不是我得不到,而是我不想要了”。

仇恨帶來的影響?

複制添加嘉待情感導師wechat id:jiadais,line賬號:yesaay,幫你解決疑難情感問題!

[怨恨]會掩蓋你内心真實的情感需求。

經曆過背叛、情感辜負等創傷性事件的人很容易産生怨恨情緒,像是慢性的“滴水穿石”。

怨恨不是一開始就毀掉了你的自信和人際交往,而是慢慢腐蝕,最終削弱你全部的情緒體驗。

當别人對你不定期的情緒爆發從誠惶誠恐的安慰變得習以為常時,反而更加看不到你背後的情感寄托。

你的不快樂、你的需求通通都被忽視。

“她不是在難過,隻是在發脾氣而已”、“她簡直不可理喻,不用理她自然就好了”.....

如果另一方面,你習慣于自我反省和批評,還可能會因為怨恨的爆發而懲罰自己,這最終會助長你的自責、抑郁、自卑。

“我太差勁了,所以我喜歡的人都會辜負我,我不配得到愛。”

如何解決仇恨?

[用需求表達替代怨恨的自憐。]

我們之所以不願意放下仇恨,是因為一旦放下,就意味着和過去的羁絆徹底失聯。

這種“失去感”會讓我們不安,反而會緊緊抓住傷害我們的東西不放,幻想有一天把這些傷害統統反擊給那些背叛欺騙我們的人。

真正的惡意确實是不值得原諒的。

勇敢面對帶給你“恨意”的那個人,大聲的把自己的不原諒表達出來,是放下仇恨的第一步。

“我不原諒你,也不感謝你的背叛讓我更勇敢,滿心希望你遭遇和我一樣的痛苦。”

第二步,是和帶給你“愛意”的人表達你的真實需求。(可以是朋友、家人、心理咨詢師等)

“我不快樂,我需要陪伴與認可,彌補我被辜負的不安感,重建被愛的信任感。”

最後一步的完成依靠時間。

一旦我們可以正視自己的仇恨“情有可原”,那麼放下與釋懷就變得“水到渠成。”

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被辜負”、“被欺騙”,隻要慢慢的不再考慮,随着時間流逝,這件事情在我們心中的地位就會越來越低,最終被我們遺忘。

獲得補償

什麼是補償?

補償一詞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不絕于耳的,拆遷需要補償,征地需要補償,離婚需要補償……這些都是一種物質的補償。

但心理上受的傷害,僅僅依靠物質補償是不夠的,心理也需要“被補償”才能獲得平衡。

所謂“心理補償”是指人們因為主觀或客觀原因引起不安而失去心理平衡時,企圖采取新的發展與表現自己,借以減輕或抵消不安,從而達到心理平衡的一種内在要求。

通俗的說,付出一切情感卻遭遇背叛,這種付出與收獲的不對等是造成我們痛苦的根源.

通過[補償心理],我們可以從他處調動能量,以其他部分的成功代替“被抛棄”的失敗,調整心理到平衡狀态,收獲新生。

如何獲得心理補償?

一段被辜負背叛的情感,拿走你的是什麼?自信、信任感、對情緒的控制能力。

根據我多年的從業實踐經驗,我推薦大家進行[多元寄托]。

在經濟學裡有一句經典的話“不要把雞蛋放到同一個籃子裡”,雖然講的是投資,但在心理補償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們可以将療愈分為3部分,一一對症下藥,找回“失地”:

①自信的提升--- 走出舒适圈,現狀改變,行動起來。

不自信就是“不相信自己”。

一旦遭遇情感背叛,“自己不行”的想法反而更嚴重了。

通過從身邊“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增強“我能行,我可以相信自己”的信念感,對于提升自信的幫助很大。

比如我之前的客戶A女士,在她的自述中,丈夫因為自己生産後身材走形嫌棄她,不僅不願意和她并排走在路上,甚至瘋狂精神出軌網絡上的美女,花錢打榜、微信撩騷。

面對妻子聲淚俱下的指責,反而振振有詞的反駁:

“我當初追你、和你結婚就是因為你身材好人美麗,現在你變醜了,難道不是在欺騙我嗎?就算這樣,我都沒有肉體出軌,隻是表達對美的向往,你憑什麼還要管我?”

A女士本身就顧慮産後身材走樣,在丈夫新一輪的精神打壓和身材羞辱下,她更加自卑,甚至産生“丈夫出軌有理”的糊塗想法,整個人變得更加消沉抑郁。

我第一步就是糾正她差錯的想法。

1) 關注身材的丈夫感到介意,可以理解。

但一個負責的丈夫一定是“拉你一把”,要麼鼓勵你鍛煉,要麼陪着你減重,絕不是利用你的身材焦慮,打擊你的自信,然後用出軌威脅你。

2) 身材焦慮會影響自信,那就化焦慮為動力,現在開始改變。

将“體型修飾”看作一個大目标,逐步分解為控制飲食、調整飲食結構與習慣、參加健身課程、參加社交、提升衣品等一個個小目标,按照完成度30%、50%、70%逐步提升。

每達到一個關卡,就暗示自己“減肥沒有那麼難,改變自己也沒有那麼難,我可以控制自己完成自己想要做到的事情。”

3) 最終目标不是“減重”,更關鍵的是“拿回自己對生活的掌控感。”

身材發胖、另一半出軌等等,都是我們不想面對,但又無法控制的事情。

一旦我們将“無法自控”的結果歸咎為是自身不夠好導緻的,那隻會更加卑微不自信。

能讓我們保持自信的終極奧妙就是“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

咨詢最後,變得更加自信從容的A女士不再沉溺丈夫的“歪理洗腦”,而是勇敢的反駁并重新擁有婚姻是否存續的自由選擇權。

②情緒穩定的把控---利用情緒日記獲得安全感。

喜怒無常是遭遇背叛的“絕對後遺症”。

更确切地說,因為被動地被抛棄,你的感受識别系統已經被破壞。

不會再相信他人的善意,也從内心排斥他人的示好,用冷淡與無常抵禦外界有可能帶給你的二次傷害。

心理治愈師Amanda Ruiz曾說,“通過情緒日記記錄你的感受和想法,就能更好地跟蹤自己的情緒,注意到那些觸發因素的人或地方,并識别出你強烈情緒的警告信号,清晰地說明如何改善你的心理健康。”

舉例模闆如下:

情緒名稱

憤怒和悲傷

情緒誘因

背叛我的人有了新歡,好像欺騙我的事情沒發生過一樣。心理煩躁,面對朋友邀約,反而覺得對方在看笑話.....于是和朋友起了争執!

真實感受

他為了新歡抛棄我,是不是因為我比不上别人?

采取的行動

無心工作,下班回到家暴飲暴食,然後哭泣

是否有改善

沒有改善,反而覺得自己又沒愛情,又沒友情,沒人喜歡......

你的判斷

當下的行動方式不會幫助我,這是逃避,不是解決

新的積極行動

決定明晚下班出去逛街,買身新衣服,參加朋友組織的社交

通過複盤情緒日記,你就可以努力消除或避免某些觸發你負面情緒的因素,或者通過日記反觀自己,找到你内心真正想要的幫助,精力集中在下一次如何最好地應對。

排斥、憤怒、冷淡是因為被愛所傷,但你真正需要的依然是被愛環繞。

③提升有效溝通的能力,增加信任感。

在投入一段感情的初始階段,我們都會本能的秉持一個原則“我對你好,所以你也要對我好;我愛你,所以也一定會愛我。”

但“深情總是被辜負”。

一旦結果不能得償所願,我們的思想就被強制修正為“感情是最不值得信任的。”

婚姻心理學提出過一個觀點:一段感情的崩塌是多種因素引起的,但不溝通絕對是感情滅亡的加速器。

我聽過很多客戶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說溝通一下,他沒反應啊!”或者“你有時間嗎?聊一下,他都回我有什麼好聊的!”

溝通不是為了說話而進行的,溝通一定是深入到生活中的。

出現問題才溝通或者帶着一定解決某件事情的目的去溝通,都讓溝通變得極具負擔,引起另一半的抗拒。

在生活中,不論是微信上的噓寒問暖還是有趣事情的分享,或者節日的儀式感,伴侶疲憊時的擁抱、早上離開時的吻,都是“溝通”的表達形式。

放到生活中,很多人的溝通,其實都是情緒抱怨。

舉個例子:

你就知道下班打遊戲,難道都不知道關心我一下嗎?----情緒抱怨

我今天工作特别不順利,你能抱我一下嗎?我感覺特别需要你的安慰...----溝通

直白說:

用真誠的言語清晰的去描述你的内心,講出你内心最真實的話語,這種傳遞情感的表達方式才能被稱為“溝通”。

總結為:

改變從身邊小事做起,獲得掌控感,提升自信;

借助情緒日記,獲得更好的心理疏導;

最後,一定是學會溝通,用愛與理智支撐你的情緒表達。

面對已經被辜負傷害的感情,自然不必強求原諒,時間會幫助我們放下,更關鍵的是一定是以全新面貌奔赴更好的未來。

本文系嘉待情感導師、情感咨詢師總結内容,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

相關精選情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