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個在公園玩紅色小汽車的萌娃
每個父母都是希望子女能夠優秀的,在育兒的路上,很多的父母多少都會存在一些問題,而這些存在的問題或多或少的影響到孩子心理的健康。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将這種持續性對孩子造成傷害的父母稱為“有毒父母”。
孩子長大後性格的養成與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和成長環境是有關系的,父母是如何教育子女的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孩子的一輩子。
心理學家根據研究和統計,這三種有毒的父母,最容易培養出低自尊的孩子。
01,虐待型的父母
這裡虐待型包括身體的虐待和語言的虐待
身體上的虐待,比如,當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告訴孩子别人的東西不要拿,即便要拿來使用也要經過别人家的同意,孩子頂嘴,說上次我的東西也給他拿來使用了,這次我也可以這麼做,父母聽後火冒三丈,不分輕重直接打過去。亦或是考試成績不夠優異等。
明知道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氣在心頭上,動不動就采用暴力的方式,現實中打孩子。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對孩子身體虐待的父母,内心是極度自私的。孩子長期成長在這有暴力的家庭環境中,會不自覺地将暴力延續下去。以後孩子長大後步入婚姻,對待妻兒隻要有一丁點的看不順聽不慣就以暴力的手段解決。
言語的虐待:指父母對孩子實施言語的虐待,語言中惡毒,帶有貶低孩子的用詞。例如孩子做一件事情做不完美時,父母就罵孩子真是沒用,看看人家同你一樣歲數的都超越過你,簡直就是無能,蠢豬,傻子,這樣被父母說,孩子就會在内心感覺到自己真的是一無是處,對優點視而不見,陷入自我否定的情緒中。
作為一個成年人,當聽到TA人不斷地批評和苛責,我們的自尊心都會受到傷害,何況孩子。在這種語言虐待的成長環境中,孩子就會對批評和苛責越來越敏感,内心會極度地缺乏安全感。
在童年時期經曆父母的各種批評,指責,甚至威脅,恐吓,長期會對孩子的一生留下陰影,孩子在童年時期過得焦慮,不開心,長大後自尊心低。

虐待型父母
02,缺位型父母
缺位型的父母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很大,缺位型有角色缺位和父愛,母愛的缺位。
父母在教孩子路上,沒有擔當父母的角色,甚至是把角色混淆。特别是那些不理智的父母,教大的孩子要照顧小的,從此大的孩子就要背負起責任,照顧好弟弟妹妹。上次聽那位網友說:認識的那位父母是來自農村的,讓孩子去當童模,小小就跟着父母混迹各種場合,書也沒讀,那父母是個啃老族。
複制添加嘉待情感導師wechat id:jiadais,line賬號:yesaay,幫你解決疑難情感問題!
父愛,母愛缺位的是對于那些父母們在做生意,忙于賺錢,孩子小小就有很多的零花錢。由于忙碌的工作,并且因家庭的壓力和手機普及,陪伴孩子的隻有手機。對孩子缺少陪伴和關心,會造成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性格過于軟弱偏執。出社會後會被當做是小透明,沒出息。
無論是哪種缺位,對于孩子的心理和情感都會造成傷害,父母要好好反思自己,這樣做對嗎?

缺少父母關心和陪伴的孩子
03,控制型父母
操控型父母的最大特征就是沒有邊界意識,關于孩子的大小事都要嚴格的管着。
有的父母認為孩子小,作為權威的自己,要孩子按照自己的規劃和安排做事,這樣容易成功。對于孩子提出的建議不贊同,或忽略。
一個來訪者就是這樣訴說自己成長的經曆,讀高中的時候由于考不上理想中的大學,就選擇讀大專,之後父母要根據他自己的意願選擇他喜歡的課程,這位來訪者就乖乖聽父母的話選擇父母喜歡的,後面出社會後從事着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這份工作是與專業對口的,雖工資穩定,但做得一點都不開心。
一開始如果選擇自己所喜歡的課程,出來後做着喜歡的工作,就會更加地積極投入且工作着開心,最後可能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事實上被父母操控多的孩子,遇到事情不敢一個人做決定,長期以往,性格不能夠獨立,習慣性地依賴别人,導緻性格膽小怯懦。對孩子形成兩種極端的性格,一是養出一個窩囊廢性格的人,聽之任之;二是内心叛逆,想要找機會逃脫父母的控制,開始為所欲為。

媽媽責備孩子 孩子一旁捂住耳朵就是不聽
結語:孩子長大後的自尊心低,都是因為父母不正确的教導方式,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響,成年後用一生來治愈童年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