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待情感:為什麼明明有很多人愛我,我卻還是感到孤獨痛苦?

嘉待情感
2024-12-16
2185
11

今天一位來訪者跟我說,她說明明自己各方面的條件都不錯,對她有好感的人也很多,但是她卻無法從這些人身上得到幸福,反倒會在追求那些不太合适的人的過程中體驗到戀愛的刺激,但又會因為對方的拒絕感到無比地失落,感覺自己這輩子都很難遇到真愛了。

其實這種情況在生活中并不少見,在心理學上叫做【被愛無能】的表現。

簡單來說,就是渴望得到愛,但是又充滿恐懼,也無法去享受和接納别人的愛,每次在親密關系裡得到的感受都是覺得自己被抛棄了,自己很孤單,不知道到底想要什麼的狀态。

那什麼樣的人會陷入這種迷茫呢?

第一種,是習慣了用“假自我”生活的人。

精神分析師唐納德·溫尼科特發表過一個著名的理論,他說如果養育者能夠及時回應和看見嬰兒的需求,那麼嬰兒就會發展出一個“真自我”,這樣的小孩長大後會更加自信,更勇敢。

但如果養育者沒有看到嬰兒的真實需要,那麼嬰兒就會發展出一個“假自我”,并且在今後的人生中,習慣性地讨好别人,揣測對方的意思。

可能這樣講起來有點拗口,我用個簡單的例子幫助大家理解,比如有的女生,平時的時候很自信,追求者也很多,但是一旦當你喜歡上一個人的時候,就會變得小心翼翼,患得患失,哪怕是發條信息這樣的小事情,都會有些緊張。

這就是你的“假自我”在影響着你本身的價值,你很擔心被對方看穿,或者抓住缺點,你生怕自己哪裡做錯了。

一方面你不敢展示出自己真實的性格,不敢表達不滿,希望能通過讨好來獲得對方的關注,另一方面你喜歡上了這個人,你就會想辦法得到對方的愛,用來反過來證明自己是值得被愛的,是完美的,是優秀的。

這種“我因為是我而被認可或肯定”的體驗,與那種你根本不需要努力,就有人喜歡上你的體驗,是完全不同的。

因為在你的精神世界被看見的時候,你才能找到從小就熟悉的環境——啊,果然我需要努力和付出,我才能享受到被愛呀。

第二種,是對愛的體驗十分分裂的人。

我拿一個朋友的親身經曆給大家舉個例子,她從小就在父母的高要求下長大,父母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她的身上,她也很擔心辜負父母的期待,所以一直是個懂事聽話,且成績優異的人。

但隻要她稍微有些調皮和偷懶,父母就會嚴厲地批評她,說她不懂感恩,不懂父母的辛苦,居然還有心思貪玩。

所以她從小到大對愛的體驗都是分裂的,一邊能夠感受到父母巨大的付出,一邊又覺得父母的愛并不是真正的愛,自己還是做得不夠好。

複制添加嘉待情感導師wechat id:jiadais,line賬號:yesaay,幫你解決疑難情感問題!

這也是很大一部分人,【被愛無能】的原因所在

比如,當你遇到喜歡你的人的時候,你無法在第一時間接受對方的好意,你反倒會看到一個被自己扭曲的事實:“他會不會有其他目的?他會不會下一秒就傷害我?他為什麼突然給我送禮物,他是不是做了對不起我的事?”

總之,很難心安理得地接受,其實對方就是真心的欣賞你,想為你付出而已。

但是當自己喜歡上對方的時候,又會面臨另一番局面,因為對方對你好,而你無法接受,你隻好加倍的還給對方,心裡才會舒服。

會在感情裡事事遷就對方,把對方照顧的很好,但是自己不舒服的時候,就隻能憋着生悶氣,在用自己的付出來換取“我值得被愛”的時候,就忽略了内心真實的需求,也會讓被偏愛的人有恃無恐。

第三種是,極度慕強的人。

慕強顧名思義,就是仰慕強者,這裡的強者在擇偶方面,指的就是他比其他競争對象,是更有優勢,更高于人的。

并且很有可能對方在價值上又略勝你一籌,所以當一個特别欣賞的人開始關注你的時候,你會覺得自我價值得到極大的滿足。

這和我在前面分析的“假自我”有相同的地方,因為你的自我是不夠自信的,内心有個受傷的小孩會指引你喜歡上,比你更強大更厲害的人在一起,而對方身上的穩定和力量,正好是你所缺少,趨之若鹜的地方。

但這反倒會讓你不斷的選擇上差錯的人。

比如我之前有位來訪者,她喜歡的全部是那些成熟且有物質基礎的男人,但是她從沒想過和對方要在一起多久要有個真正的未來,在前期她會努力的獲得對方的喜愛,隻要當對方喜歡上自己之後,便會覺得索然無味了,會迅速的又投入到下一個男人身上。

她以為她在找尋真愛,其實她找的一直是價值感受損的自己。

分析完了以上三種性格特點的人,你有沒有找到一些答案呢?

接下來我們繼續來談談,既然發現了問題,未來該如何調整的問題。

首先不要給自己消極的暗示,認為自己的原生家庭不夠美滿,自己也不具備經營關系的能力,未來也很難幸福起來。

要相信心靈的可塑性是非常高的,你可以通過學習和療愈,成為自己未來思想上的主人,給自己提供能量和正确的引導。

一、找到焦慮和不安的出處,先看見自己

你要知道你内心的不自信,和對自我價值的懷疑,究竟是來源于哪裡?

是誰曾經打擊過你,說你不夠好?

是誰曾經做過傷害你的事,讓你不敢輕易地相信别人?

是誰喜歡否定你,批評你?事實真的如此嗎?

接着你就會發現,這些聲音不來源你自己,可能來源于你的父母、老師、或者是朋友。

但是别人的意見始終是主觀的,别人的看法也不代表真實的你,你隻要分辨出來這些不合理的信念不屬于自己就夠了。

然後當這些想法冒出來的時候,學會和它對話,比如,謝謝你的提醒,我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希望你不要再影響我了。

過去的經曆是無法被改寫的,那麼試着去接受這些事情的發生,然後去理解那個為此悲傷甚至壓抑的自己。

溫柔的、合理的告訴自己,不敢享受愛,其實是過去沒有被好好的愛過,但是現在你長大了,你有力量去接受新的生活了。

二、保持清醒的認知,平等的看待雙方

慕強可以,但是同時要保持清醒,不要把對方捧上神壇,比如,總覺得對方很優秀,他是不是在挑剔你?

而是去檢驗自己當下的真實感受,比如當你想要回報對方,在關系裡患得患失的時候,先停下來問問自己,我在害怕什麼?如果我不這樣做,又會面臨什麼結果?

然後開始去驗證,對方真的需要我的回報嗎?我真的被對方看不起嗎?

同時,要學會抛開濾鏡和幻想的去評價對方,把我覺得他很好,變成,他值得我喜歡,我覺得他很優秀,變成,如果他不優秀,和我也不對等。

不要把自己包裹在一個他強你弱的環境裡,而是把自己的想法作為核心思想。

這樣下來,你就會發現,一切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糟糕,你也是值得被愛的,不是對方在選擇你,你同樣在選擇對方,對方也沒有多麼了不起。

三、提升對愛的感知能力

很多人喜歡在腦子裡制定對愛的條條框框,你希望對方成為什麼樣的人,希望他按照你預設的形象和你相處。

此時,喜歡你的人不像是個人,而是為了滿足你制造出來的工具,那你當然會有巨大的失落感和痛苦,因為不可能有這種白撿的大便宜。

所以當你想和他人建立連接的時候,也要嘗試了解和尊重對方,隻有當你願意抱着開放的态度,才能樹立對這段關系的真實認知。

也許你認為的他并不是真實的他,也許你對他不感興趣,是因為你從來沒重視過他的喜好和需求。

這并不是在勉強你要和一個不喜歡的人在一起,而是要學會培養愛一個人,接納一段未知關系的能力,而不是沉浸在自己的狹小世界裡。

愛是一個很深很廣的課題,但始終來源于相處和了解,培養對愛的信心,讓對方走進你的區域,在探索中獲得默契,何嘗不是一種好的選擇呢?

本文系嘉待情感導師、情感咨詢師總結内容,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

相關精選情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