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來訪者問我一個問題:
“老師,你說ta為什麼要出軌呀?要是對我有不滿或者喜歡上别人了,ta可以直接跟我說呀,我們可以好好商量,大不了我退出,成全ta們好了。但是出軌,我是真的接受不了!”
人,為什麼會想出軌呢?
有的來訪者說,我出軌不就是被TA逼得嗎?在婚姻中我過得不幸福,每天受盡折磨,但是離婚又離不起,沒辦法才出軌呀!
還有的人說,出軌就是為了獲得更多的情緒價值和經濟價值,不然誰沒事會出軌呀。
也有人說,出軌無非就是兩個人三觀不合、夫妻生活不和諧或者大大小小的家庭矛盾引起來的。
但是我想說的是,這些可能隻是出軌的一個導火索,并不一定是對方出軌的根本原因。
今天我就站在人性的角度,利用心理學知識給大家好好地深入剖析一下:人,到底為什麼想出軌?
第一,想出軌——本質是想要逃避婚姻問題
這也是很多男人和女人不敢承認的一個紮心真相——出軌的本質就是想要逃避婚姻問題。
可能很多人聽到這裡,就要吐槽我了:“老師,你是真的不懂,我出軌明明就是TA有問題,和我有什麼關系?就是因為ta不好,我才出軌的呀!”
那我想問問大家,真的是因為ta不好或者ta爸媽不好,又或者你跟ta已經徹底沒有感情了,才導緻你出軌的嗎?
那反過來說,如果對方很好,ta的爸媽也好,你們的感情也很好,你就不會出軌了,是吧!??
看吧!有些人這個時候又答不上來了!因為這個邏輯根本行不通嘛!
現實生活中還是有很多婚姻幸福、家庭美滿、和伴侶感情也很好的男人,但是他們當中有些人還是出軌了呀!
所以說,出軌隻是一種選擇,跟伴侶好不好、婚姻幸不幸福沒有多大關系。
那些在出軌之後,不從自身或者婚姻中找原因,反而一味地把錯歸咎于伴侶或者其他人身上,讓自己身處受害人的位置,根本就是在逃避自己的那一部分責任和問題。
複制添加嘉待情感導師wechat id:jiadais,line賬號:yesaay,幫你解決疑難情感問題!
在社會心理學上這叫做:為殘忍辯護。指的是人在犯了原則性的差錯後,會産生認知失調,為了不降低自己的人格,犯錯方開始為自己瘋狂洗白。
雖然說出軌,是因為自我有“需求”,而這個“需求”是自己在親密關系中得不到或是沒有勇氣去要的,但是這也不應該成為你出軌的理由或者借口!
本質上,這不還是在逃避問題嘛!
其次,原生家庭中人格發展不夠完善、自制力差的人也會因為逃避問題而出軌。
比如原生家庭中父母有出軌的經曆,導緻他對親密關系持懷疑态度,不相信愛情,抱有玩弄的傾向,或者回避與人建立親密關系。所以成年後,遇到婚姻問題他們就很容易破罐子破摔,用出軌來逃避。
這在心理學上也叫做強迫性重複,因為缺乏正确處理婚姻問題的模闆,所以隻能重複走父母的老路!
第二,想出軌是覺得出軌很正常,出軌就是一件小事
還有一類人,他們覺得出軌隻是一件小事。認為出軌就跟吃慣了家常便飯,出去吃頓火鍋是一樣的道理。反而覺得老婆不正常,老婆小題大做!
比如當原配問,“你為什麼想出軌?”時,有的男人就會說,
“我最近壓力很大,正好出軌可以排解我的憂慮。”
“我周圍的環境就是這樣。哪個男人不出軌,男人都這樣。”
“我隻是和她玩玩,我這樣做總比到外面piao好吧。”
他們認為,我又不是不回來,我又不是要離婚,我隻是想要出去吃頓好的,我吃完了大餐,還是會回來。
或者說,我有我自己的問題要解決,我隻是利用小三,等我解決了這些問題,我還是回來的。該為家庭做的貢獻我都會做,該交的工資我一分都不會少,孩子我也會照顧,但是我出軌,是我自己的事情,我不覺得自己做錯了。
潛台詞:你永遠是我心目中最重要的人,等我玩夠了我就會回來。
其實這也說明了一個問題——他們對婚姻的看法和我們不一樣。
我們認為忠誠是婚姻關系中的首選項,但他們認為背叛是可以接受的,隻要不離婚就是合格了。
就像古代的三妻四妾一樣,他覺得隻要還把女人放在妻子的位置上,就已經仁至義盡。
這一類男人,出軌回歸家庭之後,很有可能會再次出軌,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出軌有什麼錯,還理直氣壯地覺得是你在找麻煩。
但是很多姐妹偏不信,想要改變男人,扭轉他的觀念,不過真的很難!
遇到這種男人,我隻能奉勸姐妹們一句,避而遠之!
實在不行,那就守婚吧!當他是個婚姻合夥人,養孩子的幫手,拿好你的利益,争取早日擺脫他。
第三,想出軌是為了抵制平庸感
從專業的情感角度看,那些中年夫妻,因七年之癢、中年叛逆出軌,最後回歸家庭,造成夫妻關系僵持的很大一部分人,出軌的原始沖動就源自:【逃避平庸】。他們覺得出軌之後,人生還有另一種可能性。
比如很多夫妻剛結婚的時候,都想過在一起一輩子,可走着走着婚姻就變了味,曾經特别相愛的兩個人現在卻怎麼也愛不起來,甚至有人選擇背叛婚姻。
為什麼會這樣呢?結婚前夕不是表示要過一輩嗎?不是生老病死此生都相依相偎嗎?為何僅僅過了一段時間就打臉了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一方面婚後的雞毛蒜皮讓人心煩,另一方面彼此之間沒有激情了,不懂得怎麼去愛了,說簡單點就是厭倦了。
這就是婚姻的真相,婚姻本就是一個讓人,從對自己和對戀人理想化的狀态,回歸到平靜瑣碎、一地雞毛的過程,尤其是面對婆媳關系、親子關系的摩擦,更容易體會到生活的瑣碎,婚姻的煩悶以及自身的無趣。
于是有些人坐不住了,既不想忍受婚姻的乏味與挫敗,也不想解決問題。為了抵制這種平庸感,直接選擇出軌。
從過程來說,的确快速、便捷,但這樣的方式無異于自毀。
比如在電影《如影随心》中,小提琴家陸松和設計師文罂在婚外相遇,兩個人愛得難舍難分,于是雙雙背着自己的愛人出了軌。
可結果呢?兩個人排除萬難走到了一起,結局卻并沒有想象中那般甜蜜和美好,生活裡依舊逃不開雞飛狗跳。到最後,兩個人還是分道揚镳,逃離了彼此。
第四,想出軌是為了緩解内在焦慮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帶着各種創傷性體驗長大的。
而婚姻,就是兩個在不同家庭中長大的人,帶着各自的家庭文化,不同的成長經曆,各自的内在需求,走到了一起。
所以,婚姻給了我們機會,讓彼此去接近自己内心深處的情感需要,這個過程,有可能修複我們成長中的創傷體驗,也有可能使我們的創傷嚴重暴發。
比如:婚姻中的雙方在成長過程中都曾收獲了充分的情感滿足,都發展出了健康的相處模式,那麼在婚姻關系遭遇困難時,彼此都有能力、都有勇氣去面對和處理危機和焦慮,婚姻關系就能修複,也不必去婚外尋求了。
但是如果雙方都缺失面對危機和處理焦慮的能力呢?
——可能在婚姻中就會産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包括出軌,這也是緩解焦慮的一種方式。
舉個小例子:
一個從小被父親忽視的女孩,長大後不知不覺找了一個不怎麼重視她的男人做伴侶,之後她在婚姻中不斷去試圖修複早年的創傷。
她很希望丈夫不要像她的父親那樣忽視她。一旦丈夫忽視了她,她就能敏感地捕捉到,然後擴大被忽視的感覺。
但是,沒有哪種關系能夠禁得起這樣的折騰,丈夫有可能因此離她越來越遠,于是她再度感覺受傷。
當她對婚姻越來越失望的時候,如果此刻另一個男人給了她一個笑臉,她似乎從對方那裡得到了情感補償,出軌也就自然發生了。
再舉個例子:
一個從小被父母過度保護,被不斷要求和控制的孩子,在原生家庭的投射下,成年後和伴侶結婚了。在親密關系中,他很容易感受到被控制、被支配、被占有的感覺,他害怕被吞噬,害怕失去自我,害怕愛情最終變成控制。
所以有的人不敢投入感情,總是疏遠伴侶,甚至選擇出軌來逃避對伴侶的愛,以免被深深傷害,這在某種意義上把自己放在了安全的位置;而有的人,在感覺被控制後,過度追求自由和獨立,容易反彈為挑戰和叛逆。
還有一些人出軌是因為潛意識裡覺得自己不配愛,不配獲得幸福,所以總是自我破壞。可能由于過去的經曆對他們來說是痛苦的、糾結的、悲傷的,所以他們的潛意識已經習慣了這樣的體驗,并逐漸内化為他們的心理模型。
一旦婚姻幸福,他們會下意識地産生不配得感,就會心生恐懼、無法承受自己對原生家庭的背叛,便會莫名其妙地不斷折騰,其中也包括通過出軌把美好的生活搞得一團糟,讓自己痛苦不堪,強迫性重複着早年的體驗。
所以說,出軌這這件事,除了補償情感獲得的不足,對現存的婚姻關系具有很複雜的心理意義:比如破壞、攻擊、修補、探索、成熟等等。
最後老師想說:
婚姻裡容不下背叛,若是愛情出了問題,最好的辦法是解決,而不是逃避。
就像張小娴說過:當愛情缺席的時候,學着過好自己的生活,懂得跟自己談戀愛,把自己當成自己的情人那樣,好好寵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