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分手或者離婚的時候,都會說是因為三觀不合!
于是不免有人好奇:三觀相合的人就不會分手了嗎?
事實并非如此!
從事這個行業這麼多年來,我也見過很多三觀相合的人也會分手。
所以,今天我就想站在心理學的角度,給大家好好講講,三觀相合的人為什麼也會分手?以及維持一段親密關系最重要的秘訣是什麼?
01三觀隻是基礎,互相理解才是關鍵
在《婚姻的藝術》中,看到這樣一段話:
“如果你把原先不合适的人當作合适的人那樣對待,最終你會覺得選對了人。
與此相反,如果你與原先合适的人結了婚,而不能正确地對待對方,合适的也變得不合适了。
所以,與其千方百計尋找适合你的人,還不如自己去适應對方。”
換句話說:決定婚姻走向的,不是“三觀合不合”,而是面對“三觀不合”時,你的态度是什麼!
舉個例子:前段時間,有一對夫妻找到我,兩個人都說日子沒法過了,想離婚。
問他們想離婚的理由是什麼,都說是三觀不合。
因為女方個性強勢,希望老公一切都要按照她的喜好來,而男方性格偏執,偏不願意滿足女方的要求。
所以兩個人常常因為意見不合吵到要離婚。
後來我說服他們各自做出讓步,每當吵架情緒上頭時,男人會出門冷靜10分鐘,再進門時雙方氣都消了些,這時再好好靜下來商量解決問題。
複制添加嘉待情感導師wechat id:jiadais,line賬號:yesaay,幫你挽回失去的愛,修複您的感情關系!
而對于男人那些無法改掉的習慣,隻要是無傷大雅,女方後來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再以自己的喜好處處約束他。
此後家裡再無大的硝煙,兩個人的感情也越來越好。
所以三觀不合并不是導緻婚姻矛盾的直接根源,是雙方在“不一緻”的情況下,一方仍固執用自己的三觀去綁架對方,強迫另一半接受自己的價值觀。
但在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做“非整合”,也就是說允許不一緻的存在,尊重各自的差異。
比如你和另一半發生争執了,你不允許對方和自己不一緻,硬是用自己的三觀強行要求對方做出改變。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兩個人的矛盾日益增加,分歧也越來越大,婚姻也變得岌岌可危。
但是,如果你能尊重對方的差異,欣賞彼此的不同,兩個人互相包容,共同成長。這樣的婚姻,才能走得更遠。
02心随境轉,三觀會變
有時候你以為的三觀相同,三觀未必真的相同。
比如你以為自己遇到了對的人,可能隻是對方為了迎合你,想接近你而表現出的“三觀相合”,還有就是與你不在一個頻道,但是不想多費唇舌,所以選擇向下兼容你。
然而,世界上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即使你有幸遇到了一個和你三觀相近的人,随着時間的推移或者看待事物角度的變化,原來的三觀也不會永久保持一緻。
比如我有一個學員,在相親時,她找到了一個和她三觀契合度高達90%的男朋友,本以為兩個人會走到最後,沒想到,最後還是分手了。
她跟我說,剛開始熟悉的時候,我覺得我們兩個三觀特别契合,就像那種靈魂伴侶一樣。我們追一樣的漫畫、看同一部電影,聽一樣的歌,巧的是還喜歡同一個足球明星。我們有聊不完的話題,對于人生的規劃也非常一緻。
于是,我們火速相愛、告白、同居。
可是,同居幾年後,一切都變了。他工作越來越忙,我們說話的時間也變少了。為了打開話題,我跟他聊我們之前追的漫畫更新了,他說好久沒看了,沒有時間。再聊到其他興趣的時候也是,他都沒有什麼想說話的意思。
我覺得很苦惱,自己滿肚子的話不知道跟誰去說,之前那個他似乎不在了一樣。在之後的一年裡,我們基本都保持這個狀況了。就像是室友關系一樣,彼此的生活節奏不一緻,出去約會也變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就這樣,沒有出軌、沒有家暴,沒有任何狗血的情節,僅僅是在生活的裹挾下,原本三觀相合、步調一緻的兩人漸行漸遠了,愛情也随之煙消雲散,變成了回憶。
所以,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兩個三觀完全相同的人。
每個人的想法都是主觀的。你不是他,他也不是你。誰也無法感同身受彼此一路走來的心境變化。
我們要做的就是設身處地的了解并理解對方。在知道後,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建議,進而做到思想同頻,為同一個目标努力。
要知道,表達自己的需求,比幻想對方能猜到并給你想要的需求,要有效得多。
03不斷重新認識并接受對方,才能曆久彌新
其實啊,所謂的三觀不合,隻是分手時的一個借口。更多的是由于相處中各種摩擦産生的分歧,還有就是對方的需求往往得不到滿足。
簡單來說就是,我看你不順眼,你的方式我不喜歡,隻要我們能扭轉這個局面,和好就還有可能,對不對。
所以不管之前,你們的三觀是不是一樣,在往後的相處中,都應該求同存異,共同成長。
你可以靜下心來,思考這幾個問題:
(1)、在你們相處中,是否他多次向你提及某件事,而你卻遲遲沒有給予過回應。
(2)、你們之間的供需是否平衡,他在給予你的同時,你是否也能滿足他。
(3)、有矛盾的時候,你們都有負面情緒。當他安撫你的情緒時,你是否也能照顧他的情緒感受?
(4)、在這段感情中,他是不是付出最多的那個人,導緻付出和給予不平衡。
其實也就是一次重新認識彼此和接納彼此的過程,這時你完全可以先把對方當做新朋友去看待,在認識新朋友的過程中,去重新發現對方的優缺點,去了解對方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順便還需要通過推銷的方式,讓對方很好地看清你自己。
而在這個階段中,可以來做一個建設性的互動,比如我常常說的“三三法則”,就是每隔三天,給對方發三條信息,信息内容可以是日常關心類,問候類,或者是尋求幫助類的,都可以。
我給出幾個範例:
“今天天氣不錯,要是下班早的話,要不要一起出去吃個飯看個電影?你覺得怎麼樣?”
“你的生日快到了,要不要趁着這個機會好好計劃一下,過一個難忘的節日怎麼樣?”
“我看你最近發的朋友圈,還以為你遇到什麼事了?有什麼心事跟我說說呗!”
可能有人會說,要想兩個人的觀點一緻,太難了,其實一點都不難,隻是看你願不願意,當你能耐心的聽他說,并且善意的說出自己的想法,我相信沒有人會固執己見,而中和兩個人的觀點,就是最好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要看你怎麼去引導。
都說感情的本質是吸引,吸引是增加情感濃度的基礎,而想吸引一個男人,最關鍵的就是你理解他,明白他,并且能站在他的角度去看待他的想法和做法。
被動的等待,永遠不如主動的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