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身邊有沒有這樣一類人:
他們通常喜歡追求完美,性格比較敏感急躁,控制欲強,有強迫症,凡事喜歡親力親為,遇到問題就想立馬解決,不然心裡就會不舒服、總是擔心這擔心那。
而且他們的生活好像也是非黑即白的,比如他們不允許身邊出現不符合自己意志、跟自己價值觀相沖突的人和事,否則内心就會非常的沖突擰巴,活得特别的累。
生活中可能任意一件小事兒,一個場景都會觸發TA的敏感情緒,讓TA變得焦慮、狂躁、抑郁、憤怒、無力。
從心理學上講,這類人就是愛操心和過于較真的人。
但是說實話,這種“愛操心和過于較真”的性格并不是什麼好事,它很可能是我們内心深處的心理缺陷造成的。
第一,愛操心和太較真,背後是一種安全感缺失
比如有些人做一件事時,如果他們沒有親自動手去做,就會産生一種不确定性的空虛感。為了抓住那種感覺,他們必須親自動手,否則他們就不放心。
其實這也是一種信任的缺失!
所以愛操心的人,潛意識裡,是缺乏對外界的信任。
首先,在他們眼裡,他們害怕别人做不好這件事。
其次,即使别人能做好,他們又覺得這件事能做好,好像跟自己沒有什麼關系。因為自己沒有為此付出,所以就無法安然地享受勝利的成果。
所以,愛操心的背後,有一個核心情緒,就是恐懼。
我既怕别人不值得信任,做不好事情,又怕自己沒資格享受勝利的果實。這種“怕”,是一種内心不安全的外在表現。
第二,愛較真的人本質是渴望被看見
其實大多數時候,愛較真的人,較的不是“真理”,而是“情緒”。
複制添加嘉待情感導師wechat id:jiadais,line賬號:yesaay,幫你解決疑難情感問題!
心理學上說,一個人那麼愛跟别人争對錯,甚至不惜成本、死磕到底,到底是為什麼?本質上說,是一種強迫性的“渴望被聽到、渴望被尊重、渴望被認同”。
我打個比方,比如在你童年時,父母總是忽視、打壓、批評、否定、嫌棄你和貶低你,你的存在和價值從來沒有被看見和認可過,隻有當你聽話懂事,一直很優秀,一直在努力,一直在為父母承擔責任時,你才會得到他們的誇獎和贊賞。
所以長大後你才會如此較真,其實也隻是想得到童年時——沒有從父母那裡得到過的認可和誇獎,隻是希望通過他們的認可來确認自己的價值。
所以可以這麼說,一個愛操心過于較真的人,其實本質上是缺愛的,你們渴望被看見、被認可、被贊美、被理解、被關懷。
所以你才會那麼努力、親力親為地去付出操心,是因為你的潛意識裡覺得,隻有不停地努力,不停地付出,不停地做,才會得到大家的喜歡和贊美,這樣自己才是有價值的!
而當一個人總是把目光轉移到外界,寄希望通過外界的認可去證明自己的價值的時候,這本質上說明他是一個低自尊的人。
可能是他的内心裝滿了太多的受傷和痛苦,也可能是從小成長過程中總是被打壓、被忽視、被強迫、被否定、被傷自尊,所以長大後才會變成一個偏執的“較真者”。而TA每一次讓别人感到不舒服和偏執時,其實都是他在傾吐内心的傷痕:“我好渴望被看到,被認同啊!”
所以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不能一味地指責一個人較真和操心,可能我們自己也沒有做到足夠地理解和欣賞TA的付出。
如果我們願意對TA說一句:辛苦了,謝謝你的付出。TA的内心能感受到被愛,被看見了,TA的性格可能就會慢慢柔軟下來。
其次,我也想告訴這類較真操心的女孩子,如果你一直受困于與父母的相處模式中,受困于童年不幸的劇本裡。
可能是因為你的内心是缺愛的,心裡有一個受傷的内在小孩。而成年後一切與外界的關系模式都是我們與父母關系模式的投射,如果我們繼續向外界索取情緒價值的話,那我們的内在小孩可能會一直受傷,因為大部分人的内心都是匮乏缺愛的,他們也給不了你想要的愛。
所以如果你現在想改變的話,就不要向外求了,去直面你的内心,直面你内心的那個受苦的小孩,去看見TA、理解TA、關心TA、認可TA、愛TA、抱抱TA。
告訴TA:“你是值得被愛的,你不需要一直付出才會被愛,也不需要做到足夠優秀才會被愛,你的存在就是有價值的!”
當TA知道有人會一直愛她,永遠愛她,無條件愛她之後,她才會徹底放松下來,你也才能安心的休息,松弛自然的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