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待情感:“我都是為你好”,來自原生家庭愛的暴力

嘉待情感
2023-07-31
1758
15
点击添加老师微信:jiadaisLINE咨询情感难题,伴您走出情感困境,挽回失去的爱!

我們從出生到現在每天接觸最多是誰呢?

我們生活工作不如意的時候,我們是怎麼辦的呢?

是父母。

我們處于這個知識爆炸性的時代,不管我們是不是心理學專業人士,我們都在使用「心理學」大腦對自己的不如意進行全方位的分析。

我們的不如意可能來自于我們的性格不好,可能來自于我們的自控能力不足,可能來自我們不夠自信,也可能來自我們的團隊精神不足等等。

那麼性格不好、自控能力不足、不夠自信、團隊精神不足,都來源什麼呢?

【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這個詞就像一個靶子,我們一切的不如意原因都會投向于它。

我想問問大家,有沒有怨過父母?有沒有抱怨過,我現在混得這麼不好都是我爸媽的錯,我的原生家庭的錯?

其實很多情況,我們的父母都沒有明顯的虐待行為,有時候隻是愛的方法不對,這個就很難說他們傷害了我們。

我們隻能說,曾經父母的愛的方式影響到了我們目前的生活工作學習等等。

我們與父母的關系隻是存在了善意的暴力,這就是愛的暴力。

愛的暴力是指:我們承受着父母最深重的愛成長起來,父母保護我們,不讓我們受到任何傷害;不斷鞭策我們,讓我們做到最好;全心全意幫助我們,為我們安排好人生的每一步;将一切都無私奉獻給我們;但是我們沒有感到幸福、快樂,反而會在這份愛中苦苦掙紮,迷失自我。

最最通俗的話,就是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話,「這都是為你好。」「不要驕傲!你離最好還很遠!」「隻要你成績好,就是對我們最大的孝順。」

雖然原生家庭的養育會給我們帶來一定的影響,但是沒有原生家庭怎麼會有我們呢?

父母也是平凡人,現在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培訓父母上崗的專業學校。沒人告訴我們該如何做父母?

複制添加嘉待情感導師wechat id:jiadais,line賬號:yesaay,幫你挽回失去的愛,修複您的感情關系!

已經做父母的朋友,是不是深有體會,養育一個孩子是有多難?

我們現在還有各種渠道去獲取養育知識,而我們的父母唯一渠道就是上輩父母如何教育他們的經驗。

所以,所有的父母都難免偶有不足之處。

即使是老師自己也曾在孩子的事情上犯過嚴重的差錯,給他也給自己造成了不小的傷害。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情況發生?

其實呢,能夠滿足孩子所有情感需求的父母是不存在的,偶爾向孩子發發脾氣也是正常現象。

剛才我們也說了,沒有教我們怎麼做父母的學校。我們的父母教育我們,或者我們教育我們的孩子,很大一部分來源于上輩人的教育方式和生活經驗。

但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表現的特點也是千差萬别的。

這種在教育孩子過程中表現的特點就是心理學的教養風格。

父母的教養風格可以分為 4 大類。分别是:專制型、忽視型、放縱型、民主型

接下來我們會一一來講講這四種的教養風格和在這樣教養風格下長大的孩子的性格是什麼樣的,他們可能遇到什麼的困難。

01 、專制型 家庭教養風格

從父母教育孩子的特點來說,這類父母總是希望操縱孩子的一切,對孩子的所有行為都加以監督和約束,要求孩子絕對地服從自己。

我曾見過一個家長,非常嚴格的一位媽媽,每天規定孩子什麼時間喝水,每次要喝多少水,不論孩子渴不渴都要喝。如果孩子不喝水,媽媽就很焦慮,甚至會跟孩子低聲下氣地說,「媽媽都是為你好,你就喝吧,不喝媽媽可傷心啦」等等。

如果孩子還是不願意聽媽媽的話,媽媽就會變得很暴躁。甚至有時候會使用武力讓孩子絕對服從自己的命令。

有的媽媽不僅在吃穿上嚴格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甚至孩子喜歡什麼,想學什麼都要按照父母的想法來,根本不給孩子思考的空間,希望讓孩子按照他們設計的人生藍圖去成長。

不知道,在聽的朋友有沒有遇到這種情況?當初學文科,還是學理科;大學報志願的時候,是報外省還是本省,自己的想學的專業都需要父母說了算。

其實,每個人的一生,都有未完成的夢想。不管是我們的父母,還是當我們身為父母後,很容易混淆教育的目的,習慣性的将自己的夢想作為一種期待強加給孩子。

但是當這種期待以一種過高、過于嚴苛的狀态出現的時候,專制型教育就變成了棍棒教育。

當孩子完成不了父母的要求和期待的時候,比如孩子太貪玩、太調皮、不務正業等種種理由,讓父母苦惱,那就打!打到他更努力,再也不敢玩。

不知道我們自己是否經曆過,或者已經做父母的朋友有沒有正在這樣要求自己的孩子?大家還記不記得我們的父母這樣說過,或者我們正在對我們的孩子這樣說,「我打他怎麼了,打是最有效果的!要不你教育一個給我看看!」

但是,孩子達不到父母的要求,一定是孩子的錯嗎?

貪玩,難道不是孩子的天性嗎?不務正業一定是做不好的事情嗎?

在這個整體都焦慮的世界,我們過度擔憂孩子的未來,是不是能站在頂端。

但這個世界是有二八定律的,隻有 20% 的人會處于金字塔的頂端,而我們可能都隻是 80% 的普通人。

我說這些,并不是說我們不要去努力前進,而是想跟大家說,我們要看到孩子的天性,我們要相信行行出狀元,條條大路通羅馬。不要去揠苗助長,覺得學而優則仕,隻有學習好才有出路。

要知道我們在揠苗助長的過程中,不僅抹殺孩子的天性,同時,給孩子的成長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棍棒教育下的孩子,剛開始,孩子會懷疑是不是爸媽不愛自己,是不是自己做什麼都是錯。

當這些疑問被棍棒一次次肯定的時候,為了不再被打,孩子就會變得很乖,但他們内心一定是沒有安全感,自卑的、封閉的。慢慢的,孩子變得習慣性的無助,不再反抗不再努力,隻要表現得聽話就可以。

這類的孩子,經常處于被動壓抑的狀态,缺乏自制能力,往往會形成兩種截然不同的個性,一種表現為順從、缺乏自信、性格壓抑、自卑、遇事唯唯諾諾,缺乏獨立判斷和處理的能力。

在工作上隻能做執行類的工作,如果讓他自己做判斷的時候,他會顯得手足無措,這樣的人在職場上晉升有很大的困難。

在家庭生活中,前半生靠父母來做決定,後半生要靠老婆或者子女來做決定。生活就像蘇大強。

另外一種個性表現為逆反心理強,不擅長控制自己的情緒、常出現暴力行為。這種個性小時候常常就是跟父母對着幹,長大後跟周邊的人對着幹。如果違背他的意願可能會出現暴力事件,傷人事件等等。

02 、忽視型教養風格

這類父母,對孩子既缺乏愛的情感和積極反應,又缺少行為方面的要求和控制。

同時,父母對孩子缺乏基本的關注和照料,對孩子的行為采取不加幹涉的态度,對兒童的行為缺乏反饋,且容易流露厭煩、不願搭理的态度。

如果兒童提出諸如物質等方面易于滿足的要求,父母可能會做出應答;

然而對于那些耗費時間和精力的長期目标,如培養兒童良好的學習習慣、恰當的社會性行為等,這些父母很少去完成。給孩子一種被忽視的感覺。

這種父母多是忙于工作,交際應酬多,業餘時間少,一心撲在自己的工作上,很少與孩子交流溝通。忽略孩子的内心世界和需要。

在這種教養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會産生不良的性格特點,冷淡,自我控制能力差,做事容易沖動,不遵守紀律,情緒不穩定。

并且因為與父母溝通少,更容易産生内向、冷淡、興趣狹隘,具有較強的攻擊性,很少替别人考慮,對人缺乏熱情與關心。

由于性格的原因,也會導緻不良的行為,當人際關系受挫的時候容易産生侵犯行為。

就比如,戀愛分手後、夫妻離婚後,會采取比較過激的行為,不是傷害自己就是傷害對方。

03、 放縱型教養風格

這種教養風格的父母,對孩子報以積極肯定的情感,但是缺乏控制。

并且父母持有「樹大自然直」的觀念,放任孩子自己做決定,即使他們不具備這種能力。

比如任由兒童自己安排飲食起居,縱容兒童貪玩、看電視。

父母很少向孩子提出要求,比如不要求他們做家務事也不要求他們學習良好的行為舉止;對兒童違反規則的行為采取忽視或接受的态度,很少發怒或訓斥兒童。

這樣教養方式下的兒童,大多很不成熟,他們随意發揮自己,往往具有較強的沖動性和攻擊性,而且缺乏責任感,合作性差,很少為别人考慮,自信心不足。

04、 民主型教養風格

什麼是民主型教養風格?父母怎麼做才是民主教養風格呢?

民主型教養風格的父母,以積極肯定的态度對待孩子,能夠與孩子相互溝通,尊重并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觀點,交流各自的看法,給孩子自由發展空間。

比如說,考大學,選專業的時候,父母和我們開一個家庭會議,父母以商量的語氣,跟我們探讨哪些專業适合我們自己,并且允許我們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自己的喜好。同時,父母也會為孩子的發展提出建議,鼓勵孩子上進,理性的指導孩子成長。

民主型的父母對子女有明确嚴格的要求,但不專斷。允許子女在适當的範圍内獨立自主地活動,但不放縱。

如果父母和孩子在某件事出現意見不一緻的時候,父母不是一味地說,「我都是為你好,你必須聽我的,我走過的路比你走過的橋都多」,打着為你好的旗子一味壓制孩子的想法和意見,而是循循善誘,跟孩子分析這件事的優劣情況,然後給出孩子提出建議。

如果無傷大雅的小差錯,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也是允許孩子去體驗。

假設一下,孩子要觸碰剛剛燒開的開水。我們第一反應是什麼?「不許碰,會燙着你的」,是不是這樣的反應?

但假如我們私下問問 2-3 歲小朋友,你知道開水燙是什麼意思?

他肯定是一臉懵逼,是不是?當我們小時候遇到這樣的問題時也是一臉懵逼。

但是好奇的心在不允許碰的前提下,反而會更勝。在父母沒有看見的時候,會去碰開水,是不是?

民主型的父母會換一種方法讓孩子體驗為什麼開水不能碰,怎麼做呢?就是把開水倒在杯子裡,讓孩子觸碰一下杯子。讓孩子體驗什麼是燙。

在這樣教養風格下的孩子,長大會是什麼一個人呢?

一般都是獨立性比較強,個性可以得到充分發展,對人友善,擅長解決問題,自信心比較強,在工作、學習上都表現出了較強的主動性,工作上有比較大的成就,生活上幸福感也比較多。

這就是最常見的四種家庭教養風格。

随着現在養育知識的傳播,現在家長大都很認可民主型家庭教育,并且努力朝這種教養風格演變。

但是我們大部分父母并不是專業的心理學出身,獲得的育兒知識也是零碎性的知識片段。又由于這種一知半解的,延伸出了新的教養風格。

05 、先甜後苦的教育模式

先甜後苦的教育模式,發生在善變的父母身上,還有就是多少懂得育兒知識但是無法控制自己的父母身上。

善變的父母,當孩子提出某一個要求時,家長覺得沒什麼,立刻答應了。

而當孩子去做的時候,家長又開始後悔,覺得還是不應該答應。怎麼辦呢?拉下臉來,拿出家長的強權,勒令停止。

又或者有些家長,平時一味慣着孩子,到了孩子做錯事或者什麼事沒有達到他們的理想時,便棍棒相加。

還有一些家長純屬「性情中人」,自己開心的時候,對孩子喜笑顔開,百依百順。當自己不開心的時候,孩子說話大點聲也會成為被教訓一頓的理由。

另外一種父母就是多少懂得育兒的知識,要科學養育孩子,養孩子不能包辦也不能專制,但是遇到孩子哭鬧的時候,一哄哄不好,二講道理講不通的時候,沒有教他們如何應對這樣的孩子胡鬧的困境,這個時候父母生活經驗,也就是從上輩傳承下來的養育知識就排上用場了。

冷處理,讓孩子去房間裡;或者熱處理,大吼大叫或者打一頓再說。

在這種甜苦交雜的養育下,孩子又不是百變精靈,可以幻化不同的面貌應變父母教育的多變性,一會天使一會惡魔的。

這樣隻會讓孩子疲于提心吊膽,不知道什麼時候父母是天使,什麼時候父母是惡魔。從而養成不安和兩面性的消極性格。

長大後的我們就會不敢在工作上放開手腳,一直揣摩領導是什麼意思,領導會不會喜歡呀,不能夠安安心心地做事情。

06、溺愛型的養育方式

這是當下最普遍的家庭教育模式,現在很多家庭都是四個老人和爸爸媽媽照顧一個孩子,将孩子泡在蜜罐裡。身在其中的孩子看着很幸福,其實不然。

大家都知道吃多糖了會長蛀牙,更何況孩子呆在蜜罐裡呢。

溺愛就是父母對孩子拼了命地進行「我吃草,孩子吃肉」的皇帝教育。

首先,父母會不辨是非的滿足孩子一切要求,總認為孩子還小,甚至有的都 30 幾歲了,爸媽還覺得小的,隻要孩子開心就好。

其次,孩子在跟同齡人交流時,拼命維護自己的孩子。

做任何事,一定要自己的寶貝占盡風頭,如果孩子跟别人起了沖突分歧,必須插上一手,将無罪的招牌打得震天響。

如果孩子一直處于這樣順從,充滿保護的環境中,會不斷地強化孩子的自我為中心意識。

什麼是自我為中心呢?就是我們覺得全部都是我的,我說了算,世界是圍繞着我轉的。而一旦自我為中心被固化下來,就變成了我們常說的自私。

除此之外,溺愛的父母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包辦孩子的一切。

不管孩子有沒有能力獨自面對,不管孩子想不想嘗試自己解決問題。父母總是以孩子還小為理由,讓孩子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皇帝。

當孩子對這種包辦由習慣變成依賴的時候,孩子就已經形成了不能獨立面對問題,凡事需要依賴他人的懦弱性格。

好,以上就是我們今天講的 6 種不同的家庭教養風格,其中 4 種家庭教養風格是心理學上比較典型的教養風格,以及由于現代社會發展而延伸出的兩種新的教養風格。

每種教養風格都有自己的特點及都會對孩子的性格形成及以後的發展都有影響。

本文系嘉待情感導師、情感咨詢師總結内容,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

相關精選情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