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新看了一遍《原諒他77次》,重溫這部電影,并不是我喜歡看愛情片,而是裡面的橋段依然讓人看完後,發人深省。
老師在想,什麼樣的愛情,能讓人一而再,再而77次的原諒對方呢?
電影裡有這樣一句台詞:“離開真的好難,尤其當原諒一個人變成習慣”。
可這真的是習慣嗎?
不,不是的。
是因為,你太愛這個人,害怕失去;是因為不甘,畢竟這麼多年,你做出的所有付出;是因為你害怕未來,再難遇到這麼愛的人。
這跟遭遇背叛的我們一樣,随着他出軌,這些都已經不複存在,甚至連他,都變質了。
我在想,婚姻裡最可悲的地方是他愛你,不代表他不會背叛你。
老師這話可能有點紮心,然,這就是事實。
希望看到這篇文的姐妹,用三分鐘的時間,閉上眼睛,想想你們曾經相遇、相知、相愛的畫面,此時,肯定有姐妹眼淚從眼角滑落吧。
而那些在婚禮上的誓詞,是多麼溫馨和刻骨。
可,當你睜開眼睛的時候,是不是覺得,恍如隔世?
愛你的這個男人,滿眼不再是你;家裡,不再有往日的恩愛細節;而他的世界裡,你也不再是唯一,這個光景,何其荒涼。
其實,老師明白,也理解。
誰結婚不是奔着一輩子去的?誰結婚不是奔着愛到天荒地老。
他曾經的期許誓言,讓我們相信,愛,會一直在;他,也會一直在。
複制添加嘉待情感導師wechat id:jiadais,line賬號:yesaay,幫你挽回失去的愛,修複您的感情關系!
可是,現實卻給了我們重重一擊。擊潰了婚姻,也打倒了你。
所以,當他出軌的那一刻,每個姐妹都會歇斯裡地,都會痛不欲生。
然後不斷反複地詢問:男人到底為什麼出軌?
是本性難移嗎?是不愛了嗎?是腦瘋嗎?真的改不了嗎?
我想,有太多太多姐妹急切地想知道這個“為什麼”,似乎知道了答案,就能知道如何避免讓他出軌,讓自己從被出軌的困境中逃脫出來。
可是,我想告訴你,知道“男人為什麼會出軌?”這種靈魂拷問,治不好你被背叛的傷害。
01 當出軌已是事實,不要問為什麼,而是問怎麼辦
對于背叛,查理 芒格曾說過:“我從來不會對人性感到意外,也不會花時間去體會背叛,我總是去妥協和适應這些事。我不喜歡受害者的角色。我不是受害者,我是幸存者。”
很多姐妹在遭遇背叛的時候,第一反應是問,為什麼他會背叛我?
是被小三勾引的?
是因為我不如小三?
是我哪些方面沒有滿足他?
是不是我再溫柔一點、漂亮一點老公就不會出軌了?
是不是我打敗了小三,他就能重新愛上我了?
……
如果用查理芒格的話來分析,以上這些對于“為什麼”的思考,都是在體會“背叛”。
而沉浸在背叛裡,會讓你裹步不前。
就像别人打了你一拳,你不是思考報警?打回去?逃跑?留證據?
而是在思考,他為什麼打我?!我怎麼做才能讓他不再打我?我變好了,他是不是不但不打我,還能愛上我?
荒謬嗎?
其實男人出軌是男人的事兒,原因在男人身上,和原配沒有任何關系。
不是你美麗善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丈夫就不會出軌;也不是你無理取鬧不懂溝通,丈夫就一定會出軌。
同理,并不是我們從無理取鬧變成完美妻子,丈夫就能不再出軌。
也不是我們打跑了小三,就能從此相安無事。
因為,我們都是凡人,是平等的,我們沒有權力也沒有能力改變任何人。
學chuang上功夫留住男人的心?
變賢惠溫柔讓男人看見自己的好嗎?
打小三讓她知難而退?做個懲治小三的聖母鬥士?
别傻了,你自己的生活還是一團亂麻。
馬伊琍再知性、佟麗娅再漂亮,也抵不過小三的新鮮感。
人性的低處,永遠超出我們的無法想象。
遇到垃圾人,我們要做的不是去battle,而是遠離。
所以,你還需要去思考他為什麼會出軌,以及如何讓他不出軌嗎?
不,不需要,你需要思考的是:我要怎麼辦!
02 看清你情緒反複背後的根本原因
1.對未完之事的執念,和被抛棄的差錯思維
蔡格尼克效應,人們對于沒有完成的事情,總是格外記憶深刻。
你沒寫完的作業,你半路退出的比賽,你沒想過會結束的感情。這段戛然而止的,沒有走向永遠的感情,讓你産生執念,總是希望能夠徹底完成這件事。
可是人世間,能夠擁有從一而終的感情,實乃幸運。所以也不必太過苛求什麼。
很多人在遇到被分手的事件時,都會産生一種強烈的被抛棄感,這種失落的情緒由來,其實在于錯把自己看做是對方的附屬物了。
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你并非從屬于他,你們是在平等位置上的,所以不合适就分開,不存在誰抛棄誰。
你覺得被抛棄,是把自己歸于低于他一等的位置上了。
而且深刻探究這種被抛棄的心理原因,都源起于你的原生家庭,童年時期曾有過被親人抛棄或者忽視的經曆,這激發了你内心曾經沒被治愈的傷痛。
越是有被抛棄的感覺,越會讓自己陷入受害者的思維模式裡,那是一種極其孤獨、絕望、痛苦的感覺。
如果你能看到小時候的那個自己,改變這種不當的思維觀念,也許我們就可以自我療愈了。
2.内心存在不平衡
這點就很好解釋了,你覺得對方有了新的感情寄托,但是你這邊什麼都沒有,人一開始比較,内心就會産生不平衡。
尤其我們人性裡,喜歡跟自己身邊的人去對比,跟自己的朋友、伴侶、親戚,在出軌離婚這件事裡,他現在有比你更多的更好的選擇權,所以你會氣憤,會不甘,會痛苦。
我理解你的這份感受,你覺得自己過得不好,而他憑什麼就那麼潇灑,你這麼難過,而他卻那麼開心!
尤其再有第三個女人介入時,你也會拿自己與第三者進行各種比較。
阿德勒心理學指出了一個關于“課題分離”的概念,即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課題,你有你的,他有他的,而所有的人際關系煩惱都來自于你總喜歡去插手他人的人生課題。
他選擇出軌,選擇離婚,是他的課題,而你的課題就是考慮如何讓自己以後沒有他,能夠過得更好。
你去跟他做對比,就是在妄加幹涉他的課題,這顯然會增加你的煩惱。
3. 對過去的不甘心
當我們的關系在最後一刻宣布解體的時候,以往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畫面都會在你腦海中開始迸發出來。
從相識,戀愛,到結婚,生子,再到後來的變心。這一幕幕往事,像放電影一般在你的念想中回放着。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感情可以善始善終,可當這份感情最後落得這個結局之時,結果不是自己所希望的,那麼必定會有不甘心的情緒。
不甘自己付出了那麼多,最後卻沒得到理想的結果。
不甘心自己的那份愛,石沉大海。
不甘心他為何愛上了别人,不能像過去那樣繼續愛着你。
其實這些不甘都來自于你的沉沒成本在作祟,你覺得自己付出了那麼多,理應得到相應的回報。
可是親愛的,這個世界上不是任何事情,你付出就一定會有回報,感情更是。我們無法控制另一個人的所有行為,世間萬物也不是一定按照我們所想去運行。
我們隻求在相愛之時,用自己的當時最高的愛,去滋養了對方,到最後不枉此行就可。
盡人事,聽天命。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03 方法論:五種方法教你走出背叛帶來的傷害
1.看清現實,接受現實。接受所有的一切。
接受他離開的事實,接受失去過往的所有,接受我們将要跌入谷底從零開始,隻要跌入谷底,才能腳踏實地,才能不再對那個曾經的人抱有期待。
潛台詞,我什麼都沒有了,我也什麼都不要了,我面前,隻剩一條路了,就是向上的爬坡路,未來很辛苦,但是很美好。
在這條路上,我們目标明确,就是上面的紅心,我們必須集中精力向上爬,才能到達那裡。
我們沒有時間去想那過去的輝煌,所以,讓我們跌落谷底,是最關鍵的一步。
2.停止投入
大家很難想象有的人好幾年都走不出失戀出軌的陰影吧。
但是,這樣的人确實存在。
好幾年都過去了,他(她)為什麼還走不出來?
因為投入這幾年中,他(她)還是在不斷投資,不斷關注對方,不斷為這段已經逝去的感情投資。
不斷增加的投資讓人越陷越深,而投資卻得不到好的結果,又讓人倍加痛苦。
這就是很多人走不出失戀出軌陰影的原因。
唯有哪一天,我們不再投入,不再去為他費一點心神的時候,我們就能夠放下了。
所以,還去監視他嗎?還去跟小三比較嗎?還去按竊聽器嗎?還去報複嗎?還去分析他嗎?
不要再做了,沒有意義。
第三步:利用酸葡萄效應。
就是對自己無法得到的東西降低好感和對自己的重要性,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
也就是說,當失戀過後,放不下的時候,可以盡量多想想過去戀人的缺點,少想或不想過去戀人的優點,心裡就容易平衡。
同時,我們可以多想自己的優點,那麼也容易走出。
比如:伴侶對自己比較關懷,總讓你覺得溫暖,但是當他出軌的時候,對另外的人也是如此,或許他同時對好幾個女人都關懷備注;
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對方做了很多讓你感覺到被愛包圍的事兒,但是在出軌的時候,他完全沒考慮過你的感受,他并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愛你。
在對方用冷暴力跟你分手的時候,他同樣沒有考慮過你的感受。
不愛可以,但是不愛還要浪費你的情感,這似乎就有些過分了。
所以利用好“酸葡萄效應” 就算回想,也是回想對方的缺點,可以讓“放下”容易一些。
第四步:轉移注意力。
為什麼我總在問大家夢想是什麼?
一個是為了擴大大家的内心容量,另外一個作用,就是轉移注意力了,世界這麼大,不是隻有愛情,當我們的内心容量足夠大的時候,這些事,不會再影響我們,這也是木桶理論。
當我們腳踏實地地去實幹去攀登的時候,我們也不會去注意他
這些過往的糟心事,就都會煙消雲散。
我們可以用什麼轉移注意力呢?
比如:繪畫,瑜伽,讀書,電影,書籍,這些方式既可以讓我們轉移掉注意力,也可以讓我們得到提升,讓自己變得也來越優秀,這不光是為了對方而做,而是為了我們自己。
第五種,傾訴和求助
人們有郁悶的事情時,總是想說出來的,說出來以後,心裡就會好受很多,包括訴說的過程,也是給自己梳理的過程,訴說這件事,可以一定程度地緩解焦慮,大家在日常,可以找身邊閨蜜傾訴,也可以找老師。
不要把事情自己扛,這種自己扛的現象,多見于當初家長不同意的情況,或者過往自己很優秀,無法接受現在的失敗的情況。
還有一些,遭遇分手暴力的姐妹,不敢求助,每次問她們為什麼不敢告訴父母,她們總說,怕父母為自己擔心。
所以,不要因為面子害怕傾訴。
雖然,等你走出來以後,會後悔自己像個祥林嫂一樣到處說自己的故事。
但現在這個階段,傾訴對你有好處。
如果你有顧慮,可以找老師當樹洞,老師不僅能傾聽,還能幫你解惑。
老師經常說,什麼時候你說的話,不再以“他”開頭,而是“我”開頭,你就是走出來了。也就是不關注他,關注自己。
老師這裡的21天健身營、讀書營、自信營,都是為了帶着大家隻做跟“我”有關的事兒,而不去關注男人。
哪怕每天隻有半個小時能夠享受筆尖的甯靜和專注,也是進步。
而在現實生活中,你可以去健身,去找閨蜜吐槽,去練習瑜伽,報各種班,增加自己的社交廣度和深度。
慢慢地,我們會發現世界很大,婚姻這件事很小。我們會逐漸擺脫對他的依賴和注意,轉而關注自己的成長。
老子《道德經》裡說: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任何事物,任何現象,任何狀态都不會永遠存在的,一切都是暫時的,都是在過程中的,我們所擁有的,隻是當下的一瞬間而已。
對于婚姻的幸福,男人的忠誠,我們不必苦苦強求,而應該看開,看淡一些。努力成長自我,不必強求結果,做就可以了,不必為結果糾結。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坦然面對,欣然接受,不必為過去的事情悲傷,才能更好的迎接和享受生活帶給我們的饋贈。
隻需要你睜開眼睛,去看向多彩的那一面,去感受有愛的一面,而不是永遠盯着自己失去的一面,失敗的一面。
未來,你一定會感謝今天努力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