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待情感:王源痛哭:“這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嘉待情感
2023-05-26
2641
12
生活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遭遇:

自己正經曆着某個糟心事而痛苦,想找身邊的人吐槽下,結果,不僅沒有得到别人感同身受的認可與支持,反而讓自己的焦慮來多次“雪上加霜”。

于是,很多人最後都會明白:

這世上哪有什麼感同身受,還不是都自己扛了。

01

前不久看《我是唱作人》的時候,被王源這個小男生唱哭了。

一首《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讓那個一向以陽光,帥氣聞名的小男生突然情緒崩潰,隻見王源唱着唱着,不知道怎麼地就失控了。

畫面一度停留在他低頭,幾次轉身想掩飾,又閉上眼睛,強忍着,最後還是哭了的情景。

當時,他正唱出:“世上沒有真的感同身受,面對其實隻有一個人,一個人在夜裡哭着,哭到頭痛直到睡着……”

看到這一幕,我也突然熱淚滿框了。

這個在舞台上曾經綻放過無數光彩,被萬千少女風靡着的小男生,竟也有如此傷感的一面。

其實,很多人何嘗不是如此:

衣着光鮮的外表,得體的工作,精緻的生活,優渥的朋友圈,讓很多人的生活看起來都歲月靜好,可真正的事實卻是:

那個剛在朋友圈發完孩子書法比賽拿第一名的媽媽,前一刻才因為輔導功課吼哭了孩子和自己;

那個上班頻頻出錯,差點搞砸上司訂單的女生,剛得知分手二個星期的前男友,今天領證結婚了,而她,今年34歲,等男友結婚等了七年了。

那個因為美團外賣送晚了10分鐘,就沖外賣員大發雷霆的銷售總監,前一刻剛接到母親因車禍意外身亡的電話……。

複制添加嘉待情感導師wechat id:jiadais,line賬號:yesaay,幫你解決疑難情感問題!

成年人的世界,崩潰總是那麼措手不及。

然而,面對崩潰,外界的眼光很多時候并不友善,别人不一定能換位思考,還可能指責你懦弱,不争氣,矯情,小題大做。

這世上,根本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痛點也不一樣。

因此,訴苦是徒勞的,因為你的苦,隻能自己消化。

02

最近,有幾個社會事件在微博上得到大衆的熱衷讨論,論點正是“感同身受”。

第一件事情:

福建28歲媽媽,因婆媳問題不堪重負,留下遺書後帶二個年幼的孩子自殺了。

事件發生後,網上有二撥人吵翻了天。

有一撥人認為:

這得多大的絕望,忍受了多少不堪以後,才會萬念俱灰到帶着孩子一起去死。

另一撥人則認為:

這女人太狠毒了,要死自己去死啊,為什麼要連累孩子,連親生孩子都下得了手,這女人太自私了,即便公婆再壞,也沒權利剝奪孩子的生命啊。

第二件事情:

17歲男孩被媽媽罵跳橋事件。

有人說:在男孩身上我看到曾經差點死掉的自己。

有人說:現在的孩子多矯情啊,媽媽罵幾句就活不下去了。

還有人說:我特别理解那個媽媽的焦慮,看着孩子各種不争氣和叛逆,想教好他卻力不從心,最後情緒失控打罵了孩子,内心還得忍受自責的煎熬。

也有人說,這世上怎麼會有這麼狠心的媽媽,居然把自己的孩子罵到去跳樓,肯定平時就沒少罵孩子,好了,現在遭報應了。

第三件事情:

家長刺死女兒10歲男同學事件。

有人說:平時不是喜歡溺愛孩子嗎?現在好了,被捅死了也是活該,在家不好好教,總有一天社會會幫你狠狠教訓孩子的。

有人則說:就算孩子做得再錯,也罪不至死啊,家長持刀行兇就是十惡不赦,這樣的社會人渣,就該槍斃,孩子多可憐啊!

你看,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看問題也有不同的想法。

魯迅先生曾寫過這樣一段話:

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隔壁一家唱着留聲機;

對面在弄孩子,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

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親。

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我隻覺得他們吵鬧。

這世上,從來就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你悲憤交加,你聲淚俱下,都隻是你一個人的故事,别人也許會同情,會惋惜,但别人永遠無法真正體會你内心深處的痛楚。

正如,針沒紮在你身上,你也永遠體不了别人的痛是怎麼十指連心。

03

樸樹曾經說過:我活得不耐煩,可是又不想死。

現代人的崩潰常常是默不作聲就來襲的,表面看起來很正常,實際心裡可能已經頻臨爆發點,也許,某一秒突然就爆了。

你說你得了壓抑症,他們說你就是太閑了,才胡思亂想。

你說學習太累了,他們卻說:有我上班累嗎?

你說老闆太苛刻了,天天要我加班,這日子沒法活了。

他們卻說,你來輔導孩子作業看看,是不是更不想活。

你說孩子成績不好,你焦慮到失眠。

他們卻說,成績不重要,孩子開心就好。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立場不同、淚點也不同。

很多時候,我們的“心力交瘁”,在别人眼裡也不過隻是矯情罷了。

平凡人用忍受來掩飾不易,那是因為你的不易在他人看來,不是懦弱就是矯情。到最後,你什麼都隻能忍,也什麼都不想再說。

朋友去年發現老公出軌了,老公還公然帶着小三參加家庭聚會。

身邊的朋友幾乎一邊倒都勸她離婚,可她還是忍了。

一年後,大家才知道朋友的父親在三個月前因為癌症去世了,當時發現老公出軌為什麼不敢離婚,是不想爸爸在臨走前還擔憂她的生活。

有人說過,感同身受唯有相同經曆才能真正體會,可我覺得,即便是相同的經曆,也未必就能真正體會到别人的苦。

人類的悲歡本就不相通,你永遠不知道别人正在經曆着什麼,或者剛剛經曆了什麼,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要随意評價或嘲弄他人的生活。

悲歡也許不與共,但人情冷暖可以相通。

正如,我們也許無法感同身受别人的悲歡,但,我們可以選擇善良。

04

《共情的力量》這本書的作者亞瑟·喬拉米卡利曾經提出:

所有的生物都有産生共情的腦回路,但是,隻有人類擁有通過語言來表達自己感受的能力,告訴他人自己想法的能力,以及感到傷心或迷失時向他人求助的能力。

遭受挫敗的時候,向外界需求共情是人類的一種生物本能,隻是,生物的共情連接能否得到回饋,則是個未知數。

周國平在《靈魂的獨行》裡說過:說到底,每一個人的靈魂教育都隻能是自我教育。

畢竟,人生不過是一場不斷自我反省和提升的過程,正因為如此,一個人最應該學會的“懂得”,是自己給自己幸福。

學會自我安慰、自我理解,是我們每個人必須學會的成長技巧。

不強求他人感同身受,也不強求他人理解自己,隻有這樣,你才能活得更自在。

本文系嘉待情感導師、情感咨詢師總結内容,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

相關精選情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