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看一組對話:
A:你今天去哪裡了?
B:你管那麼多幹什麼?
A:你為什麼總是這樣子,自己心情不好,回家就朝我撒氣?
B:你能不能别說了!看見你就煩!我想一個人靜靜,行嗎?
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很熟悉?
經常有朋友給我說:“TA 心情不好,憑什麼受委屈的總是我,憑什麼TA心情不好了就可以拿我撒氣,憑什麼TA們犯的錯要強加在我身上。我是人,不是神,我也會委屈啊……”
可見,和情緒不穩定的人在一起,真的讓人很累很累,甚至想要逃離。
而原因無外乎以下三點:
01情緒不穩定的伴侶,會不斷消耗你的生命
要麼壓抑,要麼爆發,是情緒不穩定的人,最常用的情緒處理方式。
比如昨天有一位學員告訴我:
剛認識我老公的時候,我覺得他特别靠譜,特别踏實,對我也很體貼。
想去哪玩,想買什麼,都由着我;想吃什麼,他也會馬上學着做,送到我面前,哪怕百忙之中也能對我呵護有加……
可是結婚之後,我才慢慢發現,老公是一個非常情緒化的人。
生活中隻要有一點不順心的事,瞬間就能爆發,不管是誰勸,他都聽不進。
每當我受不了想要離婚的時候,老公就會立馬180°大轉變,下跪認錯道歉,百般讨好我,求我不要走。
複制添加嘉待情感導師wechat id:jiadais,line賬號:yesaay,幫你解決戀愛脫單情感問題!
每次經不住他的死纏爛打就原諒了他。
沒想到下次,他又開始故态複萌,大發脾氣,甚至有時候還會動手。
結婚八年,我已經被折磨得精疲力盡,甚至患上了輕度抑郁症,每天繃着一根弦,就怕他什麼時候突然爆發。
可見,和情緒不穩定的人在一起,真的很累。
因為情緒不穩定的人就像綁在身上的不定時炸彈,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因為什麼原因突然爆發,你也不知道它會給你帶來多大的傷害。所以終日隻能如履薄冰,提心吊膽。
久而久之,你仿佛陷入了無底的沼澤。越掙紮越無力。因為他會不斷地消耗你的能量和生命,直到把你拖入深淵。
02踢貓效應:和情緒不穩定的人在一起,有可能是一場災難
在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踢貓效應,是指當強大的一方對我們造成傷害後,我們會不自主地将氣撒到比我們弱小的一方身上。
比如你的老公在公司挨了老闆一頓罵,很生氣,回到家就跟你吵了一架。
你被老公莫名其妙的怒火搞得心煩意亂,正好兒子放學回來晚了,你就數落了他幾句。
兒子也不開心,于是看到自家的貓時,就狠狠踢了它一腳。貓受了驚吓,一下子從窗戶上竄了出去。
當貓竄到街上,剛好一輛小車從對面行駛過來,司機趕緊避讓,結果又不小心撞到了旁邊賣水果的小攤。
其實這個故事未必是真的,但“踢貓效應”帶來的是一種典型的負面情緒所導緻的連鎖效應。
也就是說:當我們遭到傷害或攻擊時,源于人性的弱點,我們無法直接反擊比我們強大的人,為了宣洩内心的怒火,隻能轉而傷害比我們弱小的無辜者。在整個過程中,傷害不但沒有消失,反而在人群中不斷蔓延、傳遞。
所以說情緒不穩定的人就像一個行走的“炸藥包”,和他們在一起,有可能就會帶來一場毀滅性的災難。
03情緒不穩定的人,邊界感是不清晰的
情緒不穩定的人,往往期望别人對自己的情緒負責。
Ta們傾向于回避不适和失敗,有時會通過撒謊或否認來推卸責任。這是ta們保護自己的方式,但也讓他們在人際關系中常常模糊了自己與他人的界限。
比如抑郁的時候,ta們期待親近的人來平複自己的情緒。一旦對方沒有及時回應,ta們可能會感到憤怒,互相指責。這些指責的背後,是ta們缺乏對自己情緒負責的能力。
而情感成熟的人并非不需要别人的安慰,但更清楚自己和别人的情感邊界,能對自己的情緒負責,而不是把處理這些情緒當成是别人的義務。
所以,即使ta們可能會失望,但在無法平複情緒的時候,也很少會責怪别人。
那麼面對情緒不穩定的伴侶,我們應該怎麼辦呢?三個心理學建議給到你。
1、嘗試深入溝通,看看問題是不是真的無法解決。
如果你看了上面的文章,覺得和你的伴侶很像,先不要妄下結論,試着和對方先交流一下,讨論以下三個問題:
1)詢問他:你發現了嗎?我覺得你的情緒很不穩定,這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你願意和我一起去解決這個問題嗎?
2)如果你的情緒一直是這樣,我很可能會接受不了,甚至會離開你。你能理解我的感受嗎?
3)你是否願意學習相關知識,接受相應的幫助,來提高自己的情緒穩定性?如果你願意,我會積極配合你。
當這些問題充分溝通後,大概就能得到對方對此事的态度和重視程度,幫助我們判斷對方是否願意改變。
如果對方願意改變,那你就要問問你自己,是否真能接受并配合對方做出改變。當然,這需要很長的時間,也需要我們做好心理準備。
2、利用“投射理論”,喚醒對方的羞恥感。
将自我的感覺投射到對方身上,把自己受到的傷害還給對方。
比如你老公是一個情緒很不穩定的人,易怒,偏激,敏感,多疑,甚至有家暴傾向。那麼你可以在家裡安裝一個監控,每次你老公發脾氣歇斯底裡的時候,你就可以把視頻放給對方看。
一開始,男人可能會表現得更加憤怒。但随着“羞恥感”的出現,男人不得不約束自己的行為。
因為大多數人,都無法直視自己糟糕的一面。
而當你把對方的不好的狀态都記錄下來,一點一點地展示給對方看,他就會察覺到自己的行為有多麼的不堪和暴躁。
心理學上的“羞恥感”就是這樣産生的。
意識到自己的不好,所以喚醒了羞恥感。
而對于遭受着家暴的女性來說,更應該這樣做。
記錄,不僅是為了讓對方感到羞恥,也是為了收集證據保護好自己。
3、找到情緒不穩定的根源,才能對症下藥
導緻情緒不穩定的因素主要有三個:
①沒有習得合适的情緒應對技巧
其實,大多數人之所以情緒不穩定,可能是因為他們在原生家庭中沒有習得合适的情緒應對技巧。
比如有網友說過:“小時候父母幾乎天天吵架,打架,摔東西砸東西,那時候自己很讨厭他們,也發誓長大後絕不會變成他們那樣。
但是等她談戀愛後, 才發現自己根本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也會做出離家出走、捶打男朋友、摔東西等暴力舉動。因為除了暴力,沒有人教她如何去解決問題。她隻知道延續父母的那一套做法……
還好男朋友是一個情緒穩定的人,他給自己樹立了一個好的榜樣,教她“如何正确的發洩情緒”,而不傷害别人……等他們結婚之後,她驚訝地發現,自己竟然很少情緒崩潰了。”
所以,想要完全擺脫原生家庭帶來的負面影響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既然想要改變自己,就要看見這些不好的影響,看見那個受苦的内在小孩,承認它,擺脫它,最終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②缺乏面對情緒時的安全基地
心理學家指出,情緒的調節能力,與安全性依戀模式息息相關。
如果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沒有給孩子提供探索、表達情緒的安全感,則會影響到孩子和自身情緒的關系。
舉個例子:當孩子産生負面情緒時,如果父母沒有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而是對孩子的情緒反應拒絕(如斥責、嘲笑)或忽視,孩子會因此産生一種“我的情緒很可怕”的感覺,而選擇逃離情緒。但越是遠離、排斥自己的情緒,越是缺乏應對它們的自信和能力。
所以針對這種情況,我的建議是:自己給自己創造一個安全的情緒宣洩空間,比如多參加一些戶外活動,呼吸大自然的新鮮空氣,轉移情緒點;或者聽一些傷感抒情的音樂,讓自己的情緒跟着音樂自然流淌出來。
③情緒敏感度高,抗壓性弱
情緒敏感的人,任何一點兒風吹草動,都會引起他情緒上的波動。
比如常常過度曲解他人的話語,無法接受别人對自己的一點兒貶低和不好的評價。
跟朋友相處,也會因為自己的敏感而跟對方産生各種矛盾。
最重要的是,隻要察覺到一絲絲的危險信号,就會立刻開啟防禦,不自覺地通過索取和控制來尋求安全感。
所以我的建議是:書寫“情緒日記”,排解情緒,成長自我。
比如記錄(1)今天最強烈的情緒是什麼;(2)是什麼事件觸發了它;(3)按照情緒的強烈程度,從最不強烈的1到最強烈的10給它打分;(4)記錄下稍後你做了些什麼來改善負面情緒。
最後老師想說:
人有情緒是本能,能控制住情緒是一種本領。
餘生,願我們都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在這個紛雜的世界中,做一個溫柔且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