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一種現象:有些人在外面表現得彬彬有禮,如同謙謙君子一般,但回到家中卻仿佛換了一個人,變得易怒,将壞脾氣毫無保留地留給了最親近的家人。不少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甚至自己可能也在不經意間有過類似的行為,隻是有時并未察覺到而已。就像 “踢貓效應” 所描述的那樣,當一個人在外面受了氣,回家後往往會把氣撒在家人身上。這是為什麼呢?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利益驅動與情感依賴的交織
(一)對外人的彬彬有禮源于利益考量
人與人之間最本質的關系之一便是利益交換。在社會交往中,我們深知一方對另一方有所求,因此不能随意發脾氣,以免破壞這種利益關系。成年人的世界是現實而殘酷的,外人不會輕易顧及我們的感受,也不會無條件地包容我們的脾氣。正因為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在面對外人時,我們總是小心翼翼地保持彬彬有禮、客客氣氣的态度,生怕自己的一時情緒失控而損害了彼此的關系。
(二)對家人的肆意源于情感認知偏差
而對于家人,情況則有所不同。我們内心深處知道家人之間有着深厚的情感紐帶,家人會容忍我們的脾氣,會給予我們諒解和關心。所以,有些人便認為對家人發脾氣是 “安全” 的,即便有時過分了,隻要事後誠心道歉,家人還是會原諒自己。然而,這種想法往往忽略了家人的感受,也可能對家庭關系造成潛在的傷害。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對家人期望過高。在面對外人時,我們通常不會抱有過高的期待,雖然也希望得到理解,但明白外人沒有義務全方位地照顧我們的情緒,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難處。可面對家人時,我們往往理所當然地認為家人應該理解自己,尤其是當自己在外辛苦工作為家庭付出後,如果沒有得到期望中的回應,就容易覺得家人不愛自己、不在乎自己,進而通過發脾氣來掩飾内心的失望和脆弱。但實際上,人很難完全理解另一個人,當這種對家人的期待落空時,我們就會感到失落,進而失去耐心,變得易怒。
二、改變現狀的策略與方法
了解了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後,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着手改變這種狀态,以促進家庭關系的和諧。
(一)敏銳感知情緒,給予溫暖關懷
當家人對我們發脾氣時,很可能是他們在外面受了氣,無處發洩。此時,如果我們能夠敏銳地感知到他們的情緒,并幫助他們排解,就能避免沖突的升級。在生活中,類似的場景并不少見。比如,辛苦做了一桌菜,卻被對方百般挑剔,這時候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引發争吵。
情商高的人會在這種時候察覺到對方的異常,不會立刻針鋒相對。他們會思考 “平時他不是這樣的,今天肯定是有什麼事情影響了他的情緒”,然後放下手中的事情,去了解緣由并給予安慰。比如可以說:“老公,是不是領導還是誰說你什麼了。他們說的難聽的話,你都不要聽,也不要相信。你在我和孩子心裡一直都是最棒的。” 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對方感受到理解和支持,情緒也能得到有效的緩解。
(二)創新相處模式,營造和諧氛圍
我們通常對家人有着一種固有認知,認為家人會無條件地對自己好,能容忍自己的壞脾氣。無論自己做了什麼,傷害家人多少次,在遇到困難時,家人總會毫不猶豫地站在自己身邊。然而,這種認知可能會導緻我們在與家人相處時出現問題。
如果總是一味地容忍對方的壞情緒,對方可能會逐漸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從而更加肆意。因此,我們要适時改變,在容忍的同時要有自己的底線。比如,這次對方情緒不好發脾氣時忍了下來,但在他情緒平靜後,要找機會和他談談,讓他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同時表達自己的委屈,例如可以說:“因為我愛你,所以我可以容忍你的壞情緒,但你發脾氣的時候,你的壞情緒也會影響我。” 并且可以給予一些小懲罰,如讓他承擔一些家務。
複制添加嘉待情感導師wechat id:jiadais,line賬號:yesaay,幫你挽回失去的愛,修複您的感情關系!
而如果從不容忍對方的壞脾氣,總是針鋒相對地争吵,長此以往必然會破壞夫妻間的感情。這時,雙方可以商量一些應對策略。比如,約定一個特定的時間,比如半小時,當一方心情不好時,在這段時間内可以發牢騷,另一方則絕對不能争吵,隻是傾聽。還可以約定一個暗語,當說出這個暗語時,另一方在當天要多一些容忍。第二天,等雙方心情都平靜後,可以安排一個 “家人的約會”,如果有時間可以一起去露營、遊玩,沒時間的話也可以為對方準備一個小禮物。
成年人的世界充滿了各種壓力和挑戰,每天都要面對諸多繁雜的事情。在家庭中,我們不妨多一些換位思考,給予對方更多的理解和包容。随着時間的推移,你會發現對方也在逐漸改變,家庭關系會變得越來越和諧美好。通過積極地調整自己的行為和态度,我們能夠打破這種不良的相處模式,讓家庭成為真正溫暖的港灣,讓家人之間的關系更加親密和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