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出差的路上看到一則新聞很有感觸,就想跟大家來聊一聊。
新聞上說一個女生想讓在國外的男友買包,因為那個包很火,所以需要男友排好幾次隊去搶才行。可是那會兒正值國外疫情最嚴重的時刻,于是男友不帶猶豫地一口回絕了,并讓女生去找代購買。
這件事情讓女生覺得非常不爽,心想反正都在一個城市,去幫忙排隊買個包有什麼困難?遂跟男友大吵了一架。
買個包,确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但女生明知道國外疫情這麼嚴重,不好好叮囑對方在家呆着做好防護措施也就算了,還變着法子想讓人冒着生命讓男友去給自己搶一個無關緊要的包。
因為這件事,女生覺得男生不夠愛她,可是在女生這樣的行為裡,我也沒看出她有多愛男友。畢竟在這個女生看來,一個包甚至可能比自己男朋友的生命來得更為重要。
好像在一些人眼中,隻要兩個人是親密關系,那對你做什麼,讓你做什麼都是應該的。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一、要知道,再親密的關系,也沒理由無限付出與包容!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對越親密的人,我們的包容度也就會越低,越是在親密的人面前,越喜歡通過各種無理取鬧的方式,想讓對方證明對自己的愛。
這種包容度永遠都是朋友﹥父母﹥愛人,所以那些我們不敢對朋友或者父母說的話,提的要求,對親密的愛人,卻總是能夠堂而皇之,沒有負擔的提出。
不過,有時候我們也會向朋友提出一些無理的要求,我身邊就有人被這樣對待了。我們學會的老師,他的朋友在前年創業的時候,因為市場形式不好就破産了,朋友就希望老師能夠借他錢,但是龐大的數額,對于隻是普通上班族的老師來說确實是愛莫能助的。
原本以為朋友不會有什麼介意的,誰知道朋友就對老師産生了怨恨,朋友就覺得老師既然是他的朋友,就應該給他支援,而不應該袖手旁觀。
我們可以看出朋友對老師要求特别的高,如果老師不幫忙,那就不是朋友。如果老師達不到朋友給的要求,那老師就是不夠朋友。這個思想本身就是危險的,因為萬事不能隻看一面,我們還是得多思考,多理解。
二、要知道,親密關系更容易讓人“放肆”!
在親密關系内,我們的情感安全度更高,人更放松,防禦系統自然降低戒備,更重要的是,我們對被關注的渴望和對被照顧被理解的願望會自然被釋放出來,我們的負面情緒也會不由自主地發洩。
在安全的關系内,我們會更輕易地發脾氣和攻擊他人,因為知道對方是安全的,不會像外人一樣對我們産生過度的報複,也就是說,代價最小。
同樣,在安全的親密關系内,我們的人際邊界意識會降低,即不把對方當獨立個體看,而是看成我們情感和願望的對象。
複制添加嘉待情感導師wechat id:jiadais,line賬號:yesaay,幫你解決戀愛脫單情感問題!
親密關系内最容易不分你我,而許多的沖突均來自這個“不分你我”。
它意味着我們容易不自覺地把自己的想法和情緒投射到對方身上,按照我們的意願去揣測對方,把我們的“内心戲”當成關系中的現實。
說起來更巧,最近語音教學時,有個學員跟老師訴苦說:“怪不得别人總說,男人要是靠得住,母豬都能夠上樹。明明說為了我他願意做任何事的,真到需要他幫忙的時候,他卻拒絕我,看來他對我就是虛情假意。”
老師聽後,讓學員先冷靜,等到學員說完整個事情後,老師也是給她指出了她有哪些問題,應該怎麼去改善。
學員告訴老師,自己雖然是重組家庭,但繼父跟弟弟卻給了她親人一般的關懷。
前段時間,原本身體挺好的繼父突然倒下了,經醫院檢查後判定為急性尿毒症,病情十萬火急,醫生建議是換腎。
但是學員家裡沒有一個人的血型是一緻的,再說了,一個腎幾十萬,根本不是學員家能負擔得起的,但是繼父的病情又不能再拖。
思來想去,學員就想到跟繼父一個血型的男朋友,想讓他幫忙。
為此,學員還自己給男友提出了兩套方案:一是男生同意捐腎給自己的繼父;二是讓男生把他名下的一套房賣了給繼父看病。并且還給男生下了最後的通牒,不幫忙的話就分手。
可想而知,男生最終沒有答應,兩人不歡而散,由此才有了學員給老師說的那段話。
其實我很理解女生,畢竟在這種時候,誰都希望有人能伸出援助之手。但我特别無法理解她的一個想法:男朋友不幫我就是不愛我,不幫我就要分手。
誰說男女朋友之間就一定要什麼忙都幫?要知道,幫你是情義,不是義務。再說了,所謂幫忙,是指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内伸出援助之手,并不是強迫對方砸鍋賣鐵都要盡一份責任。
親密關系之所以成為沖突矛盾的重災區就是因為我們我們會不自覺地投射,更多地忽略對方的真實想法。那我們該如何去改變自己這樣自以為的心理呢?
我們其實也更願意相信對方知道我們内心所思所想,不需多說,對方即知道我們的内心想法。可這并不簡單!需要有老師來一對一的跟進。
通過了解親密關系中的兩個人,來讓想做出改變的那一方做些什麼,從而不斷的提升自己,影響愛人改變,穩固兩人的關系,不妨添加我們的情感助理微信,找到我們專業的老師,來給自己一個感情升溫的機會吧!
三、那我們該如何在親密的關系中營造彼此舒服又互相支持的關系氛圍?
1、表達你的願望,而不是要求。
把“你怎麼這個忙都不肯幫?”這樣的日常口頭指責,換成自己的願望,“我想請你幫我一下...”
願望與要求是不同的,因為願望不帶有強制性,沒有壓迫感。願望并非要求對方一定接受,而當對方感到沒有壓迫感的時候,也就不會有敵意。當我們表達自己的願望時,隐含的意思是:這是我個人的願望,但我尊重你的選擇。
2、聽聽對方的想法,試着理解TA的溝通方式。
我們的語言和行為背後通常有相應的動力驅使,與其在言語上糾纏不休,不如聽聽彼此的想法,我們的動機是什麼,我們溝通的目的是什麼。
你想要什麼?我想要什麼?當我們的動力類似,言語的表達錯位便不再那麼重要。很多時候,我們說的話跟内心的想法是脫節的,甚至背道而馳。
如果對方能明白你的動機是關心和不安,他也許就不會對你語帶諷刺太在意。對一個人了解越多,你越能理解他的溝通方式,也就是說更明白他表達的背後情感是什麼。
3、你要知道一個真谛,那就是溝通沒有輸赢!
能稱得上親密關系的人,都是我們的至愛親朋,這樣的人并不那麼多。
當我們經過人生的低谷,經過磨難挫折之後,會明白這種情感有多麼珍貴,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情感,既罕有又美好,值得我們用心去保護。
當你在生活的沼澤中奮力前行時,有至愛親朋在你的身後,做你的護盾,做你的社會支持網,在你跌倒的時候不唾棄你,并且接納你。這是我們最好的禮物。
當你明白了這些,我想我不需要再解釋為什麼溝通沒有輸赢,因為我們所有與親人好友的溝通,出發點都是為了能更好地在一起。
這個也就意味着溝通是很重要的,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啦,我們可能都能遇到這樣的情況,比如在想讓男友幫忙做什麼時,總是在想怎麼去開口;或者是和朋友在一起吃飯時,想表達自己不想吃什麼,可是卻不知道怎麼去表達比較好
類似的情況總是出現在我們的日常裡面,面對這種情況,不知道怎麼辦的話,何不妨添加我們的情感助理微信,找到老師來學會如何跟别人交談更容易達到目的。
很多姑娘因為不善溝通導緻感情溫度升不起來,自己深陷在惡性循環圈子裡越來越自卑,導緻男友也覺得自己不是最适合的人。最終兩個人的感情也被消耗殆盡了。
其實在溝通過程中,我們會用語言行為和非語言行為兩種行為方式表達自己,隻要在這兩種行為中盡可能消除不清楚、不準确的成分,就能有效地減少交往中的隔閡,讓感情濃度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