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待情感:原生家庭很糟糕是種什麼體驗?

嘉待情感
2023-08-12
1637
23
点击添加老师微信:jiadaisLINE咨询情感难题,伴您走出情感困境,挽回失去的爱!

一、孩子被父母共生式絞殺,想逃離這種困境,但無時無刻不因原生家庭而受影響。

“你明知你最厭惡的家庭狀态是什麼,但自己卻在不知不覺中,踏上上一輩之路,變成自己最厭惡的模樣。”

這便是原生家庭不幸給孩子帶來的最大傷害。

其實,鄭爽是很典型的例子。她就像是中國版本的布蘭妮。

布蘭妮·斯皮爾斯的父親 自從她2008年住院以來,完全控制着她的事業、醫療保健和财務。他一直控制着她,包括數億資産。

随着媒體的曝光,他們父母在原籍家庭階段不适當的教育方法逐漸暴露在公衆面前。這種木偶般的生活不禁讓人退縮。

鄭爽與布蘭妮,兩個人的原生家庭教育其實很類似——父母将自己的個人欲望施加于女兒身上,以求某種自我滿足。

鄭爽取卵代孕,最後又想要逃避棄養。其實,這件事早在她的原生家庭中就有了預兆。

鄭爽的母親劉豔一直是這個家庭的絕對主導者,劉豔想成為演員,但與自己的夢想失之交臂,于是,她把夢想加之于女兒身上。

女兒明星培養計劃,從她一歲就開始做準備。

陪着女兒上每一節舞蹈課,陪着女兒選劇本,陪着女兒排練,控制女兒飲食習慣,幫女兒選學校...

劉豔是盡職盡責的母親,但過猶不及。

如果母親從孩子一生下來,就看到了他未來的模樣,那這個孩子的出生,注定就是悲劇。

事實上,鄭爽确實厭倦。

她一直堅定地認為,劉豔欠她一個道歉,因為當演員并不是她想要的人生,她們開始争吵、冷戰、疏遠,總想着找茬幹一架。

最後,悲劇發生了。

複制添加嘉待情感導師wechat id:jiadais,line賬號:yesaay,幫你解決疑難情感問題!

鄭爽想成為母親,去擺脫“母親身份”的制高點,去逃離這種生活。

但她失敗了,因原生家庭處處規劃,沒有足夠擔當與責任感的鄭爽,又想逃避放棄。

終于,她和父母,嘗到了原生家庭悲劇的惡果,付出了被封殺的代價。

二、這種原生家庭教育模式,叫做共生式絞殺。

它延伸自著名的精神分析心理學家瑪格麗特·馬勒。在瑪格麗特看來,六個月前的嬰兒,和母親之間往往存在一種"共生"關系,是正常的。

但武志紅卻發現,很多小孩超過六個月後,甚至到了二、三十歲,依然和父母保持着一種共生關系。

例如,你想吃某種零食被禁止了,偶爾這樣一次無關緊要。

但如果考大學選專業時,或選擇和誰結婚時的動力都被消滅了,而變成遵從父母的意志,這就構成了嚴重的絞殺。

長此以往,最終你整個人的自我,都會被消滅殆盡。

三、更可怕的是,共生絞殺的存在,抹殺掉原生家庭原本應該存在的意義。

原生家庭,源自一個社會學概念,指的是一個人出生與成長的家庭。

心理專家指出,家庭環境是兒童成長的首要環境,孩子在其中接收的生活經驗将深刻影響其一生,家長的言行也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

心理學家曾做出這樣的預言:21世紀必然出現心理健康的第一場革命。

今天,預言已經成真,我國兒童心理問題的發生率為10.2%-14.5%,中國兒童心理問題逐漸嚴重,父母在這其中則“功不可沒”。

“你要乖,你要聽話,媽媽都是為了你好,你長大了就明白了。” “要選理科,選理科才有前途,以後畢業好找工作。” “必須考教師,考公務員,不然以後你會後悔的,我都是為你好,你以後就明白了。”

孩子仿佛站在山的這一頭,他們渴望長大的念頭,就好比渴望知道山的另一邊是什麼。

但令人絕望的是,即便長大了以後,發現山的了另一邊隻有無窮的山峰,自己永遠被困在了山裡。

原生家庭,初生的搖籃成了禁锢。父母的愛成了共生絞殺的兇手,那誰來對結果負責呢?是已經長大了的孩子,還是孩子身後站着的父母?

鄭爽棄養孩子事件,主導人是鄭爽,還是一直試圖控制女兒人生的鄭爽媽媽?

最後,緻所有父母:

胡适先生寫給兒子的信:

我養育你,并非恩情,隻是血緣使然的生物本能;所以,我既然無恩于你,你便無需報答我。

反而,我要感謝你,因為有你的參與,我的生命才更完整。我隻是碰巧成為了你的父親,你隻是碰巧成為了我的女兒和兒子,我并不是你的前傳,你也不是我的續篇。

你是獨立的個體,是與我不同的靈魂;你并不因我而來,你是因對生命的渴望而來。你是自由的,我是愛你的;但我絕不會“以愛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本文系嘉待情感導師、情感咨詢師總結内容,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

相關精選情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