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待情感:父親多次出軌,母親隐忍情緒維持不穩定的家庭,孩子會幸福嗎?

嘉待情感
2023-07-31
1669
37
点击添加老师微信:jiadaisLINE咨询情感难题,伴您走出情感困境,挽回失去的爱!

一個父親出軌,母親因隐忍而情緒不穩定的家庭,孩子會幸福嗎?

萬一哪天你情緒崩潰,跟孩子說,要不是為了你,我一定跟你爸爸離婚。

孩子又會作何感想?

當一個母親無法在自己的丈夫身上獲取情感需求的時候,這個情感需求就會轉入孩子身上,那麼孩子是否能夠承受得住呢?

他的性格就一定會如你所想,不離婚,家庭完整,他就健康嗎?

這些都是未知。

所以最終的症結,不在于要不要給孩子一個健全的家庭,而在于孩子的成長環境,以及母親的心态。

這才是決定他性格的關鍵。

所以這個理由其實仔細想一想,也經不起推敲,或許隻是因為你懼怕離婚這件事,而把孩子推出來,給自己一個正當的理由,好讓自己不去面對他出軌,擺脫婚姻這個假舒适圈這件事。

離還是不離,真的是個問題。

被出軌後,我們腦海中冒出來最多的問題大概也就是婚姻是否該繼續吧?

其實,不隻是被出軌,婚姻中婆媳矛盾、育兒沖突,我們一次次争吵,憤怒的時候恨不得對方立刻消失,多少次為了孩子我們硬生生隐忍維持婚姻,可是,多少次我們會問自己:

我們應該為了孩子勉強維持這段婚姻嗎?

勉強維持真的對孩子更好嗎?

我可以犧牲自己,但是上帝啊,請告訴我,對孩子來說,我怎樣選擇才是對的?

俗語說:甯拆一座橋,不拆一樁婚。自古以來,我們的價值觀中都更傾向于維持婚姻。但随着這些年思想更開放,自媒體如天女散花般開放,為了取悅女性觀衆,也不乏各種強調女人遇到委屈就要離開的論調。

複制添加嘉待情感導師wechat id:jiadais,line賬號:yesaay,幫你挽回失去的愛,修複您的感情關系!

比如有一篇勸人離婚的心靈雞湯,自稱林心如母親愛養花,前夫有一次把煙蒂扔進花盆林母便毅然決然與其離婚

結局當然是她找到一個無比愛她,給她買好多花的男人,從此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

勸人不離婚的文章則沒有那麼溫情,更像是驚悚片情節:孩子性格孤僻、被校園霸淩,成人後被社會歧視,相親被冷落,因為大家不願意找單親家庭孩子作為伴侶。

也有很多學員問:他好像悔過了,我該為了孩子繼續和他在一起嗎?

有的已經決定:我這一輩子就這樣了,但我不能讓孩子童年不幸,所以,我要打好婚姻守衛戰。

被出軌後,該不該離婚?是否應該為了孩子勉強維持婚姻?離婚對孩子影響有多大?

我們無法直接告訴你答案。

因為每一段婚姻都有它獨特之處,片面地告訴别人勇敢離婚或是為了孩子不離,都太武斷、也很不負責任。

我們可以告訴你的是,根據中外心理學相關研究,離婚本身絕不是導緻孩子出現問題的原因,撫養人的情緒、父母間的沖突才是讓孩子出現困擾的根本原因。

01 離婚率逐年攀升已成事實

随着時代的發展,女性經濟能力的逐步提升,思想逐步解放,社會對離婚這件事越來越包容,我們的直觀感受是到身邊離婚人群越來越多。那麼,這種直觀感受是否理性,能否找到數據支持呢?

從2010年開始,到2010年,中國粗離婚率(crude porce rate,年度離婚數與總人口之比)呈逐年上漲趨勢。

在英美等國家離婚率開始逐年下降的同時,中國卻仍然保持上漲态勢。

再看看離結率,根據民政部發布的數據,2018年全國結婚登記人數1010.8萬對,離婚登記人數為380萬對。2018年離婚/結婚率為38%

這是什麼概念?3對伴侶結合的同時,至少1對離婚。并且,2010年離婚/結婚率才為21%,短短8年時間,離結率增長17%

數據證明,無論離婚有何種影響,專家們是否建議勉強維持,離婚的普遍是既定事實,并且離婚率應該仍會呈上升趨勢。

02 離婚是人們趨利避害的選擇

一項調查法院200件申請離婚案件的研究顯示,性格不合、缺乏家庭觀念、婚前缺乏了解、家庭暴力、外遇等是離婚的幾大原因。

上海社科院的一項調查發現,目前婚外情,已經成為中國人離婚的主要原因就是外遇,占比40%,其次是性格不合,占比38%,第三是一方不盡家庭義務,占比16%,剩下的性生活不和諧、經濟原因、親屬原因、賭博等原因加一起僅占比6%。

但是,婚外情、性格不合等婚姻中的常見矛盾因素并不是現在這個年代獨有的,人的本性如此,過去這些矛盾也并不鮮見。為什麼以前人們不因此離婚,現在卻“小題大做”呢?

經濟學家認為,婚姻的經濟學意義在于可以降低生活成本,如果一個社會規則的制定結果是離婚比結婚收益更大,整個社會終将向收益最大化的方向發展。

社會交換論則認為,趨利避害是人類行為的基本原則,人們傾向于擴大收益,縮小代價或傾向于擴大滿意度、減少不滿意度

女性的日趨獨立、經濟能力的日漸提升,時代進步導緻網絡等人際交往方式的豐富,讓女性對婚姻有更平等的訴求,對生活方式有更多的選擇。如果在婚内被背叛、被家暴、被無視,或許許多人不再願意隐忍委屈一生,也更大概率會獲得父母的經濟、人力支持。

說到底,選擇的過程就是權衡,每個人都在用腳丈量哪條路對自己更有利。

03 橫向比較的離異影響并不客觀

美國婚姻心理學家Paul Amato(保羅·阿馬托)發現,孩子會複制父母的情感模式。也就是說,如果父母是離異,孩子可能也會習得這一模式。

并且,父母在孩子年齡越小時離婚,對他造成的影響越大:

孩子6歲内遭遇父母離婚,未來在婚姻中的孤獨率是90%;孩子12歲内遭遇父母離婚,未來在婚姻中的孤獨率是54%;孩子18歲内遭遇父母離婚,未來在婚姻中的孤獨率是27%。

乍看之下,似乎離婚對孩子的影響很大,但保羅·阿馬托的研究是典型的量化研究,用數字說話,看似科學規範,但結果簡單機械。

這種研究往往把離異家庭孩子去與其他孩子橫向對比,而非是否離異的縱向對比,或與同樣處于沖突家庭的孩子進行對比,所以得出的結論并不客觀、科學。這部分充滿沖突的家庭無論離婚與否,都會給孩子帶來情緒障礙之類深遠的影響。

離異子女這群孩子的抽取本身就有特異性。這種橫向對比缺少對研究對象進行過程性、縱向的解剖,呈現的動态感、進程感維度明顯不足。

20 世紀70 年代以後,關于離婚對孩子影響的研究逐漸開始注重質性研究,有研究表明,生活在父母關系緊張 家庭的孩子比生活在離婚家庭的孩子,發生問題的比率更高。

另外,也有許多研究聲稱離異孩子違法犯罪概率更高。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徐安琪對這些報告或研究進行再次分析後指出,這些報告或研究所做的統計往往混淆了離異單親家庭和父母一方喪偶、父母服刑等其他類型的單親家庭,而且把一些違法的越軌行為也納入到了犯罪中,因此嚴重誇大了父母離婚與青少年子女犯罪的關系,實際上隻有6%~10%的青少年犯罪是來自父母離婚家庭。

事實上,有許多孩子在父母離婚後,情緒障礙等問題反而得到緩解。《奇葩說》選手董婧就在節目中說過,父母離婚反而讓自己獲得了平靜的生活,給她帶來傷害的不是離婚,而是離婚前不斷的沖突。

04 勉強維持的沖突型婚姻

美國兒童心理學研究專家Robert Emery通過研究發現,當父母婚姻出現嚴重問題,卻選擇仍然維持婚姻,孩子也會出現離異家庭孩子類似的問題

因為婚姻出現問題後,勢必矛盾沖突不斷,家庭氛圍壓抑緊張。一方面,父母因為注意力被争吵占據,無法給予孩子應有的關注與關愛,另一方面,孩子也會将父母的矛盾沖突歸咎于自己,進而影響自尊的健康發展。

有一部美劇,講述了一對夫妻帶着生病的女兒去醫院,女兒情況剛穩定,兩人就開始互相指責吵鬧。他們認為女兒的病情是因為兩人的離婚,檢查後卻發現女兒生病是因為多年前吞食了一塊積木。女兒說:你們離婚是對的,我希望你們離婚。我難過的不是你們離婚,而是你們吵架。

她說,那時候父母在家中吵架,她便躲在公主帳篷中,心情難受的時候啃被子、啃玩具,也正是那時誤食了積木。

05 離婚本身是中性事件,不是洪水猛獸

即使當代發達國家,仍有許多媒體将離婚視作負性事件,甚至不乏社會學者認為離婚是社會不穩定因素,呼籲将離婚程序複雜化、加大離婚申請的難度等。

這種論調将離婚視作洪水猛獸,将單親家庭的子女污名化,在社會不斷發展、觀念不斷解放、離婚率逐年攀升的今天,不僅無助于降低離婚率,反而會對單親家庭子女造成輿論壓力及身心傷害。

事實是:無論是否離異,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的不是離婚本身,而是矛盾沖突與缺少關愛。

所以,如果你的婚姻可以通過努力減少矛盾争吵,那麼有一個完整家庭對于孩子來說當然是件好事。但是如果矛盾沖突無法停止,那麼不如各自離開。

不管是為了父母還是為了子女,我們更需要的是發展性思維:如何幫助他們在離婚後共同平靜友好的合作育兒。

離開過後,父母需要謹記兩點:

一是不要在孩子面前诋毀對方,不要讓孩子成為你的情緒垃圾桶。不管父母在大人的世界如何渣,對另一方多麼殘忍,孩子都還是愛父母的,即使表面順從其中一方去诋毀出軌方或過錯方,潛意識中仍然有愛。所以在理性的恨與潛意識的愛中,他們會掙紮矛盾,會引起内心的沖突,從而有激發心理問題的可能。

二是不管是婚姻内存在矛盾沖突還是面對離婚事件,都要及時告訴孩子“父母間的沖突是父母兩人的問題,不是因為你,你沒有做錯什麼。”即使父母這樣說,孩子仍然會經常自我懷疑、自我歸責甚至自我厭惡,所以,父母需要不斷重複告訴他這個事實。

著名甜心模特米蘭達可兒與精靈王子離婚後,雙方便共同撫養兒子,兩人經常一起帶孩子玩耍,不管搬到哪裡,兩人住所也距離很近,以便互相照看孩子。

物質需求、父母情感都有保障,還不需要忍受家中争吵沖突,誰會說小開花因為單親而會有什麼問題呢?

最重要的是,不管你離還是不離都要始終相信:你或孩子的人生都不會因此而被判定輸赢。

本文系嘉待情感導師、情感咨詢師總結内容,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

相關精選情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