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問:
配偶出軌該不該離婚?
嘉待情感老師:
離婚和結婚一樣,沒有該不該,隻有想不想,能不能。
想結婚的人,會珍惜每一次可以結婚的機會。
不想結婚的人,會挑剔每一個可能結婚的對象。
能結婚的人,早已充分了解自己的需求,增強自己的實力,提前給婚姻打好基礎。
結不了婚的人,既沒有結婚的實力,也不了解自己的需要,隻能像個沒頭蒼蠅一般,四處碰運氣。
同樣——
想離婚的人,在對方出軌的那一刻,就能做到斷情絕愛,火速離開對方,尋找新生活。
不想離婚的人,願意給彼此談心的時間,去傾聽對方在這段婚姻裡的真實心聲;去挖掘自己在這段婚姻裡的真實需求。
若能借着出軌這個重大問題,更深層次地了解彼此,達到感情的深度聯結,也不枉在人海茫茫之中相遇相愛一場。
能離婚的人,有能力讓自己随心所欲。
無懼離婚後的風險與負面影響,有抛得下一切的魄力和底氣,無論是孩子、聲譽、錢财······都能割舍。
離得起,放得下,不诋毀,不抱怨。
離不了婚的人,或是不想,或是不能。
不想,如我上述所說希望給彼此一次修複婚姻的機會。
不能,或許是利益牽扯,比如家族聯姻,事業牽制。或許是自身能力不夠,深度依賴對方,無法獨立生存。
複制添加嘉待情感導師wechat id:jiadais,line賬號:yesaay,幫你挽回失去的愛,修複您的感情關系!
你要知道,婚姻既是兩性親密關系升級,也是現實利益捆綁下的一個制度。
當你在面對出軌這個問題時,你面對的不單單是道德标準的審判,更多的是來自人性的考驗,來自對兩性的理解,以及對婚内利益的分配。
面對出軌的問題,你面對的是:
①道德标準的審判;②人性的考驗;③對兩性的理解;④婚内利益的分配;從法律的角度來講,出軌并不能成為離婚索賠的理由,甚至也不能成為離婚的理由。
婚姻本身就是一種财産保護以及維持社會穩定的制度。
無論是因愛結婚,還是因利益而聯盟,在面對出軌問題時,終歸都要糾纏于婚後财産、子女撫養等權利的争奪中。
一句簡單的“出軌那就離婚”,是典型“站着說話不腰疼”的廢話。
從道德、人性與情感的角度來講——
審判道德的标準很容易,完全不需要思考太多,就像草履蟲那樣,以單細胞原生物的視角帶入即可。
比如,抛開任何因素不談,直接定義出軌即“垃圾”,深度分析出軌背後的原因都是為出軌“洗白”,任何愛與不舍都是與“垃圾”為伍······“草履蟲”的世界觀裡隻有非黑即白非愛即恨,隻有來自自己的那一套世界觀,看不見三維立體,與自己不一緻的世界。
可是在正常的世界裡,人性從來都不是非善即惡,而是善惡參半的。
再惡毒的人,内心也有柔軟的地方;再善良的人,内心也隐藏着邪惡的力量。隻不過大家更容易接受惡人向善,卻不能接受善人從惡。
在感情上也一樣——
可以接受一個視感情如兒戲的人變得專一,但無法接受一個一直專一的人突然背叛。
以自己的标準去要求伴侶會感到非常舒适,但以伴侶的标準來要求自己就會倍感不适。
能夠接受自己變得不愛對方,但對方若變得不愛自己了就受不了了。
以上種種,皆為人性。
而在兩性親密關系裡,常常充斥着人性的掙紮。
無論是你還是你的伴侶,在你們的内心,常常伴随着以上雙重标準的博弈,遊離在貪婪與奉獻、占有與放任、輕視與尊重之間。
而你們的關系,也随着你們博弈的結果,變得或冷漠或溫情,或緊張或自在,或焦慮或舒坦。
一旦兩性親密關系往冷漠、緊張、焦慮等方向偏移,便為人性的抉擇打開了窗口。
有些人忍受不了關系裡出現痛苦的煎熬,向往溫情、自在、舒坦的關系,便會心存僥幸地往婚外尋覓,釋放痛苦。
還有些人同樣忍受不了,但不會選擇從婚外釋放,而是朝伴侶釋放——比如選擇冷戰、争鬥、情緒攻擊、身體攻擊等等。
在兩性關系的認知理解中,往往摻雜了個人需求,比如有的人接受不了出軌,有的人接受不了冷戰,有的人接受不了任何類型的攻擊行為······這些都是因人而異的。
并不是說你接受不了出軌,别人就必須和你一樣。
我常說婚姻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事。
你所遭遇的問題,比如說配偶出軌,可能你覺得這是“天都塌了”的大問題,人生要完蛋。光離婚還不夠,恨不能将對方一輩子釘在你家的“恥辱柱”上,一輩過不去這個坎。
但在另一個人那裡,出軌不過是婚姻裡的意外,婚姻不過是人生的一部分。人有七情六欲,情有愛恨癡嗔,人性中不可控的因素實在太多了。
如果内心強大且還愛着對方,便可尋找方法,給彼此一次修複關系,重新找回幸福與信任的機會。
如果不愛,離開彼此,各自安好。
隻不過,還有一些人,内心脆弱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或者什麼都想要但又沒有能力得到。于是隻能深陷于出軌的痛苦裡無法自拔,隻能以道德作為武器,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我不會去批判任何一種選擇,因為你的婚姻永遠隻能你自行體會。無論是哪一種選擇,都隻能自己親自品嘗選擇的後果。
離婚也好,重修關系也罷,是沉淪痛苦,還是涅槃重生,其實在你選擇的開始,便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