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待情感:為什麼一個人在關系中總是患得患失,疑神疑鬼?

嘉待情感
2024-11-17
1847
35

我認為患得患失的本質,其實說白了,還是對愛缺乏一種确定感。

比如,你的伴侶之前騙過你,就算你們現在和好了,他也不會再犯了,你可能還是會放心不下。

你給他發消息的時候,他如果沒有及時回你,你可能會害怕,他是不是又騙你了,他是不是要抛棄你了,他是不是愛上别人了……這份質疑和恐懼和他的表現無關,而是你的創傷被激活了,你看向他的雙眼不再純粹了。

但是換個角度講,如果你給你的父母發消息,他們沒有及時回你,你會有這種焦慮感嗎?當然不會了!因為你很确定,你的父母就是愛你的!

所以大家能明白嗎?隻有不确定的愛,才會讓人患得患失、疑神疑鬼。

那大家可能會疑惑,這種不确定的愛,他到底來自于哪裡呢?

有兩個方面:

第一,你的原生家庭和成長環境帶給你的

上周有個來訪者告訴我,她和現在的男友交往兩年了,但是經常提心吊膽沒有安全感。

她覺得,男友和她在一起是因為沒有遇到更好的女孩,一旦遇到了,就會跟她分手。

有時候男友下班晚了,或者回消息晚一些時,她就會懷疑他是不是和其他女孩在一起。

她每天都要問男友“你到底愛不愛我”,男友說若是不愛早就分了。

還說,她老這樣懷疑他,讓他很累,但又不舍得和她分手,希望她能改變一下。

其實來訪者本人也知道自己這樣挺不好的,但總是克制不住,

她說自己小時候家裡挺重男輕女的,爸爸又出過軌,家庭關系不和睦,媽媽也總跟她強調男人都靠不住。

所以她也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害怕信任了會受傷?

複制添加嘉待情感導師wechat id:jiadais,line賬號:yesaay,幫你解決疑難情感問題!

說句實話,當你懷疑男友不愛你,看似和男人有關,實際上和你的内在有關。

一個人如果在小時候沒有被好好愛過,長大後可能就會變成焦慮型依戀,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愛,但是另一方面又特别渴望别人能夠愛你。

因此,别人無論怎麼愛你,你都難以相信,相反,你還會一直去尋找别人不夠愛你的證據,以驗證你的猜想。但是我可以告訴大家,這樣子發展下去,隻有兩個結果:要麼是不管對方怎麼做,你都不滿意,于是變得更加強勢控制,更加焦慮,要麼是對方不堪忍受你的控制和疑神疑鬼,最終無法忍受,說出分手。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夠搞清楚,當你在關系中總是感到恐懼和不安時,不一定真是伴侶的原因,有可能和你的早年經曆以及父母的養育方式分不開。

比如父母婚姻和睦,對待感情忠誠,孩子就會對婚姻生活充滿期待和向往,會學習父母的相處模式;若父母關系不和,對婚姻不忠,孩子則容易對情感産生恐懼,或者對婚姻沒有絲毫期待。

所以父母婚姻的不幸,可能會讓你對親密關系充滿恐懼。

還有一種情況是,你從小受到的是“貶低式教育”。家長不斷地給你灌輸“你不好,沒有人會喜歡你”的信念。久而久之,你會将家長的負面評價内化,當你渴望得到伴侶的認可時,家長嘲弄的聲音就會出現:“别傻了,你那麼糟糕,Ta怎麼會愛你。”

所以從小在這種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就會慣性地認為,“愛”這個東西是有條件的。隻有自己足夠懂事、足夠好才能得到别人的愛,那他們的核心信念就是“我不值得被愛”。

想要去打破這種循環啊,那你首先就要學會去看見自己,療愈跟自我的關系,隻有當你先找回了自己内在的力量之後,再去談感情,那才一定會事半功倍的!

第二,你感受不到對方的愛,又或者你覺得對方不夠愛你

上周,我做了一對夫妻咨詢,雙方都受過很好的教育,郎才女貌。但是老公總抱怨妻子不接納自己,對自己挑剔;妻子卻總抱怨自己孤獨寂寞,缺少陪伴。

老公一聽寂寞這個詞頓時就很惱火:“他說自己在家附近工作,每天都回來,一年365天,差不多有300多天是跟妻子在一起,可妻子卻總是不滿足,他覺得是妻子自己心理有問題,不能怪他”。

可是妻子卻不是這麼說的,她說“雖然丈夫天天跟自己在一起,但是大部分時間卻總是把自己關在書房裡面,在那裡上班打遊戲,說怕我打擾他。每天跟我說話不超過三句,而且從來不問我是怎麼想的”

“有時候我讓他周末陪我出去逛逛,他也總說我矯情,浪費他的時間;而他自己出門喝酒聚餐,和朋友應酬,卻從來不帶我?反正我感覺他根本不在意我!”

其實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例子,比如你們兩個人雖然天天在一起,但是對方卻從來不主動分享自己的生活,總是忽視你的感受,不關心你的需求,或者對你的情緒不敏感。

當你給他發消息的時候呢,他也會回你;當你需要他陪伴時,他也會陪你;即使你生氣了,他也會哄你……但是盡管如此,你還是能夠明顯感覺到,你們之間是有一些距離的。

于是你就想作想鬧,想試圖證明他很愛你,然後去打破這種距離感,但是你會發現你的努力可能都是徒勞的!甚至可能會被對方給扣上一頂無理取鬧、沒事找事的帽子,于是在這段感情中,你會越來越累,會懷疑是不是自己真的有什麼問題。

但事實上,這可能并不是你的問題,有可能是這個男人在對你進行情感漠視。

簡單來說就是他可能未必需要你,也未必多麼喜歡你,但是他隻是需要一個伴侶或者一個結婚生孩子的對象。

而你在他心裡,可能隻是一個符号一種身份,随時都可以被替代,隻是更好的替代品還沒有出現而已。所以明白了嗎?你的抓狂,你的焦慮感,你的這種患得患失,也是有迹可循的!

還有一種可能是,你們兩個人對愛的定義不一樣。

比如你認為一件事情做到60分隻能算及格,而想要感受到愛必須得100分。他嘴上會說:知道了,知道了,但做的時候還是沒有達到你的期盼。

其實這是一種過度的期望,你用自己的标準去衡量他是否愛你?他達不到你的需求,你就會失望,指責他不夠愛你。

如果你想證明他是不是足夠的愛你,你就要提升自己,同時摘掉自己的有色眼鏡,從事實行為去觀察。

面對這種情況,下面給大家幾個小建議:

第一,和對方好好溝通,坦誠地面對你的焦慮

比如當你焦慮的時候,你可以問問自己:具體焦慮什麼?想要得到什麼?該怎麼去做?把這些記下來,一步步地,去實行,去尋找答案。

比如,當你覺得伴侶不夠愛你,你總是對他沒有安全感,害怕對方離開你,總覺得現在的自己很糟糕,對未來沒有期待。

那你就要在關系中做到足夠的坦誠和真實。想要什麼,就要和伴侶明确的表達。

不要認為伴侶有讀心術,也不要認為隻有伴侶猜得到你的想法才是足夠的愛你。要明白,隻有真誠才能換來真誠。

如果你還做不到坦誠自己的想法,至少要告訴他,你為什麼會這麼做,為什麼會做一些測試Ta/傷害Ta的事,為什麼不敢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給伴侶足夠的信息來理解你的行為。

其次,要學會客觀、全面地評估你們的關系

舉個例子,對方可能因為某天很累而對你很不耐煩,或者因為生氣而說了傷人的話。在那一刻,你可能會覺得伴侶似乎不再那麼愛你,但如果你回顧伴侶幾個月來的表現,你可能會發現Ta總體上還是一直照顧你的感受的。

所以這個時候,你就要學會從長遠、全面的角度看待你們的關系。當關系中遇到挫折時,不要因為一次的負面事件就懷疑伴侶對你的愛,比如因為一次吵架而擔心伴侶會離開。因為人們當時的情緒會影響他們的表現,但伴侶是不是真的愛你,在長時間内是相對穩定的。

又或者你覺得伴侶很少表達“我愛你”,又或者即使說了,但是行動上卻很少做到。

那你就要試着多關注伴侶在日常生活中對你好的蛛絲馬迹。因為有時候,一個人說再多的甜言蜜語,也比不上在你需要的時候給予你實際的支持。

最後,也要好好地愛自己。

比如小時候父母沒有給到你充分的愛,那麼在長大後,我們就要去發展自己愛與被愛的能力。

比如對于當下的自己,我們應該保持更多的覺察,并認識到自己的不安全感主要源自童年的經曆,和自己的伴侶沒太大關系。

你可能很想去相信你的伴侶,但控制不住地失控和焦慮,你會覺得信任太難……

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嘗試和自己的焦慮去相處,也可以在心理咨詢師的幫助下,敞開自己去探索内心的傷痛,去感同身受的體會、理解自己,充滿耐心地陪伴自己,去激發你内心的能量。

你會發現,當你能夠好好愛自己之後,你才會有更多的能量愛别人。

本文系嘉待情感導師、情感咨詢師總結内容,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

相關精選情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