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強大的人,心的空間、人的格局、視野、秉承的價值觀,都會相應放大。
這并不是說,出去看了一圈世界,就必然視野開闊心的空間放大。
而是真正地向内求索之後的結果。
從前内心不夠強大,到内心強大,這個過程說簡單了,是因為把視野看的更開了。
一個坐井觀天的蛙,和空中飛翔的鳥,看到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1.内心空間的擴大。如果隻有眼前,沒有全局,是沒法内心強大的。
就好比,一個小小孩A,看着自己眼前的糖果,如果眼裡隻有“我想要糖果”,那麼拿走這個糖果,這個小小孩可能會崩潰大哭。
而如果是另一個小小孩B,她也看着自己眼前的糖果,但她眼裡有糖果,還有别的人,還有友誼,還有其他。那麼拿走這個糖果,她可能會笑着說:“你也想吃嗎?好呀,給你吧。”
是不是看上去,小小孩B比小小孩A的内心更強大?
其實是因為她眼裡有更多的人,更多的東西,還有分享,還有人際關系建立的意識等等。
2.匮乏感與安全感的區别。
同時,從另一個方面看,就有點紮心了----小小孩B也不缺糖果。
小小孩B不需要用崩潰大哭,來要求糖果回來,因為她不缺。
此時沒有這個糖果,她知道,她下次會有糖果。
而小小孩A,内心的匮乏感要明顯一些。
A本身沒有得到過更多的糖果,
複制添加嘉待情感導師wechat id:jiadais,line賬號:yesaay,幫你解決疑難情感問題!
或者曾經被限制過吃糖果,都會加重她的匮乏感。
所以看起來A的内心沒有那麼強大。
再舉個例子,我的孩子在學圍棋,圍棋的思路中,需要誘敵深入,可能需要舍棄一兩個子,來布後面的局。
這個時候,就需要心中有局,或者至少要看得到未來的幾步,才能夠明白,眼前舍棄的子,隻是過程罷了。
也就是說,如果能夠看到更多的全程,
就不會在意一兵一卒的得失。
這種時候呈現出來的行為,旁人就會覺得這孩子内心的強大。
但其實,他不過是多看了幾步,就不會在小處計較。
而是在大處着手,殺個片甲不留。
表現出來的是内心強大。
實質是心有更大的局。
也就是,格局。
有的人覺得,有耐性是内心強大,有的覺得能抗壓是内心強大,也有人覺得經曆了常人不能經曆的事,是内心強大。
都是,沒錯。
但我們抛開表象看底層的冰山。
我們能夠看到,内心強大的人,看得更遠更高,胸懷更廣闊。
看得到更長一些的規律,也就不會被小事所牽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