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待情感:你是不是正在用暴力的方式,懲罰自己做錯了事?

嘉待情感
2023-07-31
1904
26
点击添加老师微信:jiadaisLINE咨询情感难题,伴您走出情感困境,挽回失去的爱!

當你最近犯下的差錯,事後回想的時候非常希望當時沒有那樣做。

然後再想一想,如果我做了些後悔莫及的事情,該如何反省自己?

也就是說,你對當初的行為感到懊悔時,會對自己說些什麼?

曾經有一位媽媽告訴我說,她沖着自己的孩子發火,然後朝孩子大吼大叫,可當她看着孩子的眼睛,才意識到孩子多麼受傷。

然後就非常後悔自己剛才的行為。我問了她這樣一個問題:“在後悔的那一刻,你對自己說了什麼?”

她說:“我對自己說,我是個不稱職的壞媽媽,傷害了我的孩子,我不應該這樣的。我到底怎麼了?”

這是不是我們通常表達懊惱的方式——責備、否定自己。

我們經常會通過内疚、羞愧以及其他暴力、強制手段來反省自己。

我們怎麼才能辨認出,自己正在通過暴力的方式反省自己呢?

有三種感受會告訴我們:沮喪、内疚和羞愧。

我認為,很多時候我們感到沮喪并不是因為自己有缺點或者出了問題,而是因為我們受的教育讓我們通過道德判斷、自我責備來反省自己,就像那位媽媽的想法一樣。

她告訴自己,因為她沖着孩子們喊叫,她肯定有問題,她是個壞媽媽。

我們一直用暴力的評價來反省自我,現在我們開始試着看到我們差錯的根源——你的需求

也就是說,想一想,導緻你不當行為是因為沒有滿足你什麼需求呢?

于是我問那位媽媽:“你對孩子大吼大叫,是希望滿足什麼需要?”

她說:“我讓孩子不要在電梯上跳來跳去,非常不安全,但他總是不聽,我隻是希望孩子有一定的安全意識,不然我真的很擔心以後會發生什麼。”

複制添加嘉待情感導師wechat id:jiadais,line賬號:yesaay,幫你解決疑難情感問題!

現在,我們知道了,這位媽媽這樣大吼大叫讓她覺得自己沒有尊重到孩子;但同時她也隻是因為關心孩子,希望他建立安全意識保護自己。

所以,如果我們做出了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首先第一步是傾聽自己有何種需要未能得到滿足。

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經常“聽透”那些我們慣用的反省詞後的需要。

這樣的話,我們就能充分利用我們的沮喪、内疚和羞愧。

我們可以把這些感受當作一個鬧鈴,提醒自己,此時此刻,我們沒有真的與我們的生命相連接——生命的定義就是與需要有所碰觸。

而我們的大腦還在玩暴力的遊戲,責罵自己

01 對自己的“差錯”做自我傾聽

許多人感到有深深的痛苦圍繞着他們做過或經曆過的事。

為了幫助人們處理痛苦的根源,我們首先要做的是,讓他們意識到,到底自己認為是什麼造成了他們的痛苦。

絕大多數人僅僅是因為他們“學成”了一種會使人産生強烈心理不适的思考和溝通方式,這意味着他們一直以來學到的思考和交流方式,會使生活變得非常悲慘。

我們第一步就是需要從自己的差錯中學習,而不是在差錯中失去自尊。

先請大家回憶一下自己曾經做過而不喜歡的事。然後,請列出一些對自己說過的話語。

發現使用頻率高的就是這句——“你這笨蛋!”;還有另一個人類發明出最暴力的詞語之一:應該。

“應該”這個詞語直接來自暗示有好有壞,如果你沒做“應該”做的事情,就“應該”受到懲罰,如果你做了正确的事,就“應該”獲得獎勵,這會帶來強烈的痛苦

所以我們希望人們注意,當他們感覺自己并不完美時,會對自己說些什麼。

這讓他們想起了許多往事。他們會意識到,他們在對自己重複小時候讨厭父母對他們說的話:“你早該想清楚”,“你粗枝大葉”,“你太笨了”,“你很自私”,“你有什麼毛病?”…

他們意識到,現在當他們感覺自己還不夠完美時仍然會以同樣的方式自我反省。

他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非常殘暴的話語來罵自己。

如果你在犯下差錯時責怪自己,就會把大量的生命花在沮喪之中。

為了幫助人們超越“應該”帶來的痛苦,我們首先要承認這種想法的存在。

然後要知道,這種想法是對一個未滿足需要的悲劇性表達。

這意味着,你所做的事情不能滿足你的一個需要,若察覺自己的哪個需要未得到滿足,就可能從中學習,因為你開始設想如何更好地滿足自身需要而不失自尊。

我們發現,當人們能練習傾聽自己,他們就可以更好地從局限中學習,即使之後他們又開始批評自己,也知道怎樣把這些批評轉換成自己的需要,而不失去自尊——也不會感到内疚或沮喪。

事實上,我認為,如果我們無法傾聽自己,也就很難傾聽他人。

如果我們仍然認為,犯下差錯是因為我們有問題,那麼,如果别人做事時出錯,我們會怎麼想呢?

當我們可以傾聽自己,真正用讓生命豐富的方式與真實的自我保持連接,我們就能聽到或感到我們的做法讓我們的哪些需要尚未得到滿足;

在這一點上,我們同樣可以看到,我們那樣做是在嘗試滿足我們什麼樣的需要。

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在我們的需要上,就能更好地滿足需要而不失去自尊,同時也更能避免評判其他人的言語或行為。

02 療愈舊傷——哀悼與道歉

我們很少談到,甚至根本不會提到過去發生的事情。

我發現,談論過去的事情,不僅不利于療愈,甚至往往會使痛苦更加持久和強烈。

這就好像再度活在痛苦裡。多年的經驗讓我明白,療愈是靠談論此時此刻、現在發生的事。

當然,它會受過去的刺激,我們不否認過去對現在的影響,但我們也不”困“于其中。

失戀後痛苦不堪的阿清,對前男友的傷害耿耿于懷,一年了一直走不出來。找到我希望可以幫助她走出情傷。

我扮演起那個激起她痛苦、戀愛時劈腿不忠的前男友。

我首先以傾聽的方式問她:”我以前所做的事情,在你内心裡留下了什麼,現在依舊造成影響。”

我并不打算進入過去,談論我做過什麼,而是談論那件事所引發的,當下她内心真實的心理狀态。

阿清并不了解,所以不知道如何讓我知道她内心真實的心理狀态,而是用評判的方式表達:“你怎麼能做出那種事?你知道,你真的很殘忍。作為戀人你怎麼能對愛情不忠呢?”

我一開始會說:“我聽到你說,你感覺很痛苦和沮喪,因為我的移情别戀。你需要我對自己的背叛行為給你一個解釋,是嗎?”

然後用非暴力溝通把她的話轉換為她的感受和需要。

在扮演前男友的過程中,我使用傾聽的方式與她的痛苦相連接,即使她表達得不太清楚。

“是的,你就那樣抛棄了我們三年的感情,愛上一個認識不到兩個月的女孩,連一句解釋都不給,就說不愛了,你知道這對我來說打擊多大嗎?我甚至開始懷疑自己,覺得自己是不是不值得被愛,我每天都活在深深的自卑中。”

“你因為我的離開,感受到自卑,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但是你非常渴望愛和照顧的,是嗎?”

在溝通中,我們知道,所有這些控訴都是阿清在此時此刻的感受與需要的悲劇性表達。

所以我繼續扮演下去,直到她内心能深切感受到的痛苦被全然地了解為止。

然後,等她接收到所需要的全部了解之後,我就哀悼一一仍然是以前男友的角色。不是道歉,而是哀悼。

哀悼和道歉之間存在着巨大的差異。

道歉暗示着差錯一一你應該被指責,你應該悔,你的所作所為說明你是個糟糕的人一一當你自己也同意自已是個差勁的人,當你做足了忏悔,你恨自己足夠多,你才可以獲得原諒,”對不起“就是這其中的一部分。

可我們沒辦法代替任何人”道歉“,替别人說”對不起“,是的,不是每個人都會反思忏悔,不是每個人都會為自己傷害别人的行為而恨自己。

但是我們也不應該把為自己解脫的鑰匙放在别人身上;

相反,真正的療愈不是那個指責差錯、抱怨傷害的遊戲,而是深入自己的内心,看到你那些未能滿足的需要。

當你跟那些需要相連接,你會感受到一種自然的痛苦,一種引領你學習和療愈的痛苦,而不是對自己的恨,不是愧疚。

因此,扮演阿清前男友時,我傾聽阿清的痛苦,然後我會哀悼。

我也許會說:“我們戀愛的後期,已經是互相折磨,我們并不适合,我們都是渴望愛和幸福的人,但那時的我們除了彼此消耗,并沒有愛,看到我當時處理自己的痛苦的方式,激起了你這麼多的痛苦,我感到非常難過。我僅僅是希望放彼此自由,去找尋各自希望的愛情,我希望你能夠得到一個真心愛你的人,而不是已經愛上别人的我。”

這就是”前男友“的哀悼。

我們回到過去,不是為了談論當時發生的事情,而是要幫助阿清看到,前男友那樣做的時候,内心的真實心理狀況是什麼。

我們尊重每個人的”需要“,然後哀悼,哀悼過去,我們正視傷害,但也接受傷害已經過去;

我們表示難過和悲傷,是對過去的尊重,也是開展新旅程的儀式。

經過深刻的自我反省,我們最終看清自己真實的需求,并且不再指責自己,沉浸于沮喪。

就是這一些經曆,讓你看清自己内心真實的心理狀況,成長不就是一步步更加了解自己,從而一步步更接近那個真實、自由的自我人格嗎?

今日練習:

回憶一個仍舊帶給你痛苦的過去的人或事。在這一刻,你内心真實的心理狀況是什麼?

那些相關的人當時可能的内心真實的心理狀況是什麼?你是否能夠更加理解他了呢?

我們好好哀悼過去,才能好好跟過去鄭重說“再見”!

本文系嘉待情感導師、情感咨詢師總結内容,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

相關精選情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