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待情感:太紮心!為什麼偏偏是你被情感勒索?其實原因都是你自己造成的

嘉待情感
2023-07-29
2163
15
点击添加老师微信:jiadaisLINE咨询情感难题,伴您走出情感困境,挽回失去的爱!

如果你有經曆過情感勒索,那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偏偏是你遭遇渣男,或者是你一次次地屈服于父母的不合理要求,一次次的被上司被同事壓榨?

情感勒索不是獨角戲,就像雙人舞一樣,如果沒有另一方的主動參與,情感勒索是無法發揮作用的。

當然,被勒索者的感覺不是這樣的。

因為他們的關注點通常都在關注對方做了什麼,很少意識到自己做了什麼。

不過,為了打破這種情感勒索的依存關系,我們必須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找出那些不知不覺中引導我們置身于情感勒索情景中的要素。

需要注意的是,“主動參與”,并不是說是你誘發或造成了勒索的事件,而是你【允許】這樣的事發生了。

或許你根本沒意識到某人的要求,是不合理的,你可能隻是在盡一名好妻子、好員工或是孝順兒女應盡的職責。

你不加質疑地對另一方的要求照單全收,隻是因為這是社會為你制定的行為規範。

或者你已經發現了情感勒索的存在,卻無法進行反抗,因為情感勒索者向你施加的壓力激發了你的固定反應,讓你采取自動或本能的行為。

但請記住,并非所有人都會屈服于情感勒索,如果你選擇屈服,你可以試着一起,去分析你這樣反應的原因和理由。

首先,請思考以下問題,面對情感勒索者對你施加壓力時,你是否,

1.對自己屈服于他們的要求而感到生氣?

2.常常有挫敗感,心懷怨恨。

3.如果不答應别人的要求,你就會有罪惡感,感覺自己是個壞人。

4.擔心如果自己不讓步,會損害與對方的關系。

5.即使明明有其他人也可以給予他幫助,但你總是大家唯一的求助對象。

複制添加嘉待情感導師wechat id:jiadais,line賬號:yesaay,幫你解決疑難情感問題!

6.在滿足自己與滿足别人之間,總是習慣先滿足别人,最後再滿足自己。

隻要以上六個問題的答案,有一個是肯定的,你面對壓力的方式就會為情感勒索塑造出一種完美的環境。

01 無法拒絕别人

為什麼有些人無論有多聰明,多理智,就是無法拒絕和抗拒他人的情感勒索,而其他人卻能輕易地抗拒?

答案就在于我們的“情緒鍵”,也就是人體内促使情緒形成的神經束。

每一個情緒鍵都像電池一樣隐藏着豐富的情緒,比如憤恨、罪惡感、不安感和脆弱等。

他們是我們的軟肋,是由我們基本的性格氣質和幼年時的經曆共同形成的。

如果深入覺察的話,你會發現,基本上每一種情緒背後都能反映出我們與自己,我們與外界的關系,

比如, 過去事件對我們的影響,我們是如何看待自己,别人是如何對待我們的。

當下的某個情景,或者某件事,某個人,觸發我們情緒鍵的情緒時,它們足以激發起淩駕于我們思考和邏輯之上的習慣性或本能反應。

也許過去造成了我們這種感受,或者某個信念的具體事件早已被我們忘記,但那種感覺和感受是永遠不會被我們的身體忘記的。

對于那些不好的感受,我們通常都會采取回避的态度。

也許出于習慣性或本能的反應,讓我們意識不到自己到底在做什麼,但這種回避的态度卻在無形中揭露了被隐藏起來的那部分自我。

因此,當我們小心翼翼地繞開情緒鍵時,我們也在将我們的這些弱點暴露無遺,那些熟悉我們的人會清楚地看到這一切。

比如,不美好的童年讓你非常讨厭回憶和小時候有關的一切。

在生活中,你會盡一切可能回避和轉移與童年有關的話題,它是你不能觸碰的敏感和禁忌。

而且它已經讓你形成了習慣。

有時候,你可能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刻意的繞開這個話題,你隻是本能的習慣性的反應。

我們都清楚我們周圍的人對什麼敏感,對什麼感到害怕。

他們生氣或忍氣吞聲的時候,我們都看在眼裡,但通常我們都對他們充滿同情心,不會利用這些觀察結果來操縱他們,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情感勒索者在感到安全時也不會這樣做,但當他們遭到拒絕時,那種擔心失去的恐懼感便會一下子湧上心頭,讓他們完全抛棄同情心,轉而利用他們熟悉我們的痛處和短闆,來保證他們的要求得到滿足。

02 易受情感勒索控制的人

有五大類人容易受情感勒索控制。

1.過度需要他人認可,

2.過分害怕他人生氣,

3.不計代價維持和平,

4.容易為他人負過多責任,

5.頻繁質疑自我。

以上五條特質,如果适度,基本上都沒有壞處,有些甚至是積極受到推崇的。

然而,一旦它們開始控制我們,與我們智慧、自信、堅定、思維缜密的部分沖突時,就會使我們變成易受他人控制體質的人。

第一類,過度追逐他人認可。

希望在意的人認可自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因為我們都想得到積極的回應。

然而,當我們像上瘾般渴望這種感覺時,就向情感勒索者提出了邀請,他們很容易趁虛而入。

對于迷戀追逐認可的人來說,如果得不到認可,便意味着失敗。

如果别人不認可他們,他們就不會認可自己。

他們的安全感幾乎完全建立在外界的認可上。

他們會有這樣的信念:

“如果得不到贊同,那一定是我做錯了什麼”,

或者,“一定是我哪裡不好,别人才不認可我”。

莎莎在與男友交往的過程中,一直在不停地試圖向男友證明自己。

每當她通過男友的考驗時,便會得到男友的贊美,莎莎非常的迷戀這種被贊美被認可的感覺。

而隻要她稍有拒絕或反抗,男友不僅會收回贊美,還會貶低她,這讓莎莎非常的痛苦。

她害怕看到男友生氣,恐懼于不被認可的感覺。

因此,即使有時候明知男友是錯的,他的要求是不合理的,違背原則的,

可她無法拒絕,她太希望通過被認可來獲得安全感了。

而莎莎之所以會将别人的贊美和認可視為生命動力的來源,主要是和她童年時期的撫養人有關系。

她是由奶奶撫養長大的,奶奶對她的教育是典型的打壓式教育,以指責、批判、否定為主。

做得好是應該的,特别出彩時才會得到稍許的認可和獎勵。

但隻要稍微差一點,不僅會被全盤否認,貶低,可能還會迎來棍棒的懲罰。

莎莎在和男友在一起的感覺就是,她會無法克制地取悅男友,害怕被男友批評。

這就是典型的追逐認可者會有的恐懼。

很明顯,這是有人按下了她的情緒鍵。

我們還小時,常常需要照顧我們的大人給予贊許,這種影響很可能一直持續到我們能照顧自己之後。

然而,莎莎成長的家庭,她是會得到還是會失去愛,全憑自己的表現,因此才造就了她貪婪、渴求他人認可的個性。

像莎莎這樣,童年時期得不到認可,長大後對獲得他人的認可,有着近乎瘋狂的執念時,進入婚姻後,她不僅是付出和犧牲較多的一方,并且,當婚姻出現危機後,她首先考慮的不會是自己的感受和利益,而是更在乎,假如婚姻失敗,别人會怎麼看待她?

小馬在發現丈夫出軌以後,她的第一反應是,假如丈夫要離婚怎麼辦?

她非常的害怕離婚,即使她有足夠的經濟能力養活自己和孩子。

但她不能接受也不敢想象,假如離開了丈夫,離了婚,她的生活會變得怎樣。

一想到離婚後要面對外人的指指點點,父母,孩子甚至朋友對她的指責,責怪她沒有經營好婚姻,巨大的恐懼感就席卷而來,壓得她喘不過氣來。

跟老師咨詢過幾次之後,小馬才了解,以往深信不疑,拼命捍衛的信念:“無論發生什麼,都不要離婚”的這種對完美家庭和成功女人的定義,甚至都不是她自己的想法。

雖然對小馬而言,這樣的發現讓她如釋重負,似乎在痛苦的迷霧中找到了一絲亮光,但她還是不願意去深入了解并表達她在自己心底發現的真實信念,因為她必須維持親戚朋友以及周圍人對她的認可。

因此在抗拒丈夫施加的三人行壓力之前,小馬必須先克服紮根于心中30多年的這個想法。

否則,她永遠無法改變面對外人消極評判讓她作出的習慣性回應。

對于追逐認可者來說,隻要有可能引起任何人的輕蔑,他們最終都會放棄自己的合法權益,來讨好和滿足别人,哪怕對方隻是個陌生人。

比如,在逛商場試衣服後,盡管不是很喜歡不是很合适,但哪怕是導購皺了一下眉頭,追逐認可者都可能逼迫自己買下這件衣服,因為他們無法忍受陌生人的否定。

第二種類型,害怕沖突的和平主義者

這類型的人,你很少看到她有生氣的時候,他們身上的标簽,通常都是“沒有脾氣的老好人”,或者擅長控制情緒的理性者。

他們表現得很溫和,面對緊急情況也很冷靜,非常害怕沖突和吵架。

所以,面對沖突的時候,他們甯可委曲求全,也絕不會做激怒别人的人。

他們之所以害怕與人發生沖突,主要是兩個原因,

第一種是,小的時候,如果他們表現出有情緒、有脾氣或者反抗的話,可能會遭受到懲罰。

比如說,如果跟媽媽犟嘴或者是很生氣地大吼大叫的話,可能會被媽媽胖揍一頓。

第二個原因是,原生家庭裡面,父母會經常爆發很激烈的争吵,并且就當着孩子的面去争吵,讓年幼的他們感到害怕,恐懼和不安,那他們就會在心裡暗暗發誓,長大以後絕對不會與人發生争吵。

正是因為他們害怕争吵,害怕引起别人的憤怒,所以呢,當面對情感勒索的時候呢,就會很容易委屈自己,屈服于對方。

沒有人喜歡憤怒,但如果我們認為自己總是得想盡辦法來避免争端,或者不計代價壓制憤怒,那麼我們面對憤怒時所能采取的行動的範圍便如同一條緊繃的繩子般。

我們會退讓,放棄自己的立場,安撫憤怒者,而這些舉動同時也是告訴情感勒索者,他們可以對我們随意索取。

第三種類型,容易為他人負過多責任的自責者。

這類人,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認為自己必須為自己和他人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問題負責,哪怕他們和這些問題一點關系也沒有。

而這一點也是情感勒索者最喜歡、最希望我們有的想法。

在情感勒索者看來,他們不高興,問題在于我們,隻有我們一切順從他們,才能解決問題,才能避免讓他們痛苦。

這種尤其是在親子關系中會比較容易出現。

比如,孩子覺得媽媽不高興,是因為我不好,是我今天做錯了事情,是我學習不好,是我怎麼樣怎麼樣,總之肯定是我讓媽媽不高興的,我必須得贖罪,做些什麼哄媽媽開心。

這類型的人,他們深信必須獨自解決所有問題,并把自己的需求放在最後。

他們将全世界都扛在肩上,要求自己對其他所有人的感覺和行動負責,希望為過去或者未來的過失贖罪。

長期以來,我們許多人都擔負着要讓他人過得好的責任,這是一項過于重大的任務,卻不會給我們任何的回報。

我們需要劃清“責任”和“責難”的界限。

我們需要明白,我們對其他人負的責任是有限度的,

我們不需要為自己以外的所有人負起全部責任。

第四種類型,聖母心泛濫的爛好人類型

憐憫和同情會激發人的善良本性。

對于缺乏同情心的人,我們會對其持鄙夷的态度。

但當同情心轉變為毫無底線的憐憫時,讓我們為了其他人而放棄自己的合法利益時,我們就陷入了聖母心泛濫的濫好人角色,我們被他人的情緒需求困住了,失去了理性看待問題、尋求最佳解決途徑的能力。

這類人通常都會有這樣的信念,比如,

“如果我不在他身邊,他該有多麼的悲慘”。

“如果我都不管他了,就再也沒有人管他了,他肯定就要流落街頭了,我必須對他負責”。

比如,總有一些出軌的男人尤其對風月場所的第三者有執念,但不是因為有多喜歡,隻是聖母心泛濫,覺得自己必須有必要救贖她們,拯救她們于水火之中。

第五種類型,自我懷疑者。

能認識到,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正确看待自己犯差錯的心态是健康的,

但健康的自我評價很容易變成自貶。

面對他人的評判時,剛開始我們總會否認,但漸漸便會自我懷疑,自己的感覺或标準是不是出現了偏差,尤其是當對我們提出質疑的人是比我們優秀,或是權威性人物或是我們崇拜的人時,我們很容易就陷入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中。

對于這類型的人來說,如果讓他感到仰慕的戀人或朋友,恰好是個情感勒索者的話,他們就很難逃脫被勒索的命運了。

因為,他們會将仰慕的對象理想化,賦予他們權力和智慧,相信他們比自己聰明,做得比自己對。

或許,他們不欣賞情感勒索者的行為或者認為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并不合理,但由于缺乏自信,所以習慣于屈服,從不質疑情感勒索者要求的合理性,以及他們所述的真實性。

如果我們一直陷入自我懷疑,不相信自己的狀态時,便會認為他人比我們更聰明,而情感勒索者就會利用這個軟肋随意拿捏我們。

不管是哪一種容易被情感勒索的類型,我們都要明白,我們現有的各種行為模式都是我們刻意選擇的,是在我們不夠強大的時候,為了确保自身安全的生存機制而選擇的。

比如,避免沖突,保持和平,甚至有一些自我懷疑等行為特質,它們本身都不會傷害你。

但如果你一直讓這些特質掌控你行動的方向,就會掉入情感勒索的漩渦。

03 你正在培養情感勒索者。

情感勒索是需要訓練和實踐的,但又是誰在提供機會呢?

是你。

除了你,又有誰能清楚,精準地告訴情感勒索者:

這些手段對我有用,就是這些壓力讓我不得不妥協,就是這些為我量身制作的工具會戳痛我最脆弱的部分。

你或許不覺得自己幫情感勒索者做過什麼訓練,但事實上,他們能從我們對他們提供的測試反映中找到些許線索。

以下幾點會幫助你了解自己是否在生活中給了情感勒索者可乘之機。

當你面對情感勒索者施加的壓力時,你會不會:

1.道歉,

2.試圖跟對方講道理,

3.争吵,

4.哭泣,

5.哀求,

6.改變或取消重要的計劃或約會,

7.提出讓步,希望這是最後一次

8.投降

你是否認為下面的做法很困難或無法實現?

1.為自己的觀點辯護,

2.正視事實,

3.申明自己的原則,

4.讓情感勒索者知道他們的行為是你不能接受的

如果你選擇了第一個問題中的任何一項,就是在為情感勒索鋪路了。

每一天,我們都在用行動告訴情感勒索者,我們希望或不希望受到怎樣的對待,不想正視什麼事,會對什麼事持放任态度。

或許有人認為,隻要采取無視或不大驚小怪的态度,情感勒索者對我們反感的行為就會自動停止。

但是,不直接反對的态度隻會告訴情感勒索者,你這麼做是對的,繼續做吧。

情感勒索都是從小事開始的。

如果情感勒索者能在小事上成功,他們便馬上會在更大規模的事件中勒索我們。

因此,當我們向壓力或不适的感受屈服後,我們其實是對對方的行為進行了正強化,是在對他們的不良行為進行獎勵。

如果每次你讓某人侵害你的尊嚴和完整自我,其實都是在幫助他們傷害你自己。

情感勒索,從來都不是突然從四面八方向我們襲來,摧毀我們生活的。

它也并不是突然闖進我們的生活,很多時候,它都是在我們的默許下緩慢發展壯大起來的。

當我們在小事上隐藏自己的情緒和情感時,隻會讓情感勒索者變本加厲。

他們會觀察我們容忍的限度,以此來決定他們行為的強度。

雖然,大多數情況下,情感勒索需要雙方的配合,但有時候,情感勒索确實隻需要一個人就能完成。

我們一個人也可以輕松的建立情感勒索所需的各種要素。

從要求和抵抗,到施壓和威脅,我們都可以一人分飾兩角,勒索者和被害者。

在極度恐懼他人的負面情緒,并忍不住展開多餘的想象時,這種情況就會發生。

我們認為,如果我們向他人提出要求,對方可能會反對、退縮或生氣。

我們太想保護自己,隻要覺得别人有一點可能拒絕我們,我們都不會有勇氣開口。

我們經常因為擔心他人的反應而不敢做那些合理且符合我們自身利益的事情。

有些人被迫将自己的夢想和計劃束之高閣,隻因為确信其他人會反對,但他們甚至都沒嘗試開口。

他們想達成某些願望,卻總是自我設限,通過臆想中的負面結果給自己施壓,阻止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自己給自己制造迷霧,進行自我式情感勒索。

本文系嘉待情感導師、情感咨詢師總結内容,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

相關精選情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