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待情感:三個案例告訴你:如何用“一念之轉”破解夫妻沖突,感情越來越好

嘉待情感
2023-07-29
2406
27
点击添加老师微信:jiadaisLINE咨询情感难题,伴您走出情感困境,挽回失去的爱!

今天,我們來關注發生在自己身上與家庭成員或伴侶的沖突,這個沖突除了是現實層面的,也會是心理層面的,比如一些觀念上的沖突。看看如何用一念之轉的方式來破解。

首先,我們通過三個案例來看看在生活中我們的沖突是怎麼發生的。

01 從不同角度引發的沖突

第一個案例,A夫妻倆的沖突起源于一大早丈夫起床後有口無心的說了一句“暖氣不太熱”。

這句話,聽在一早上都忙個不停,忙着給孩子做早飯的妻子耳裡,瞬間就炸毛了,沒好氣地回道“你怎麼總是那麼挑剔那麼多事兒啊,這個天兒,這個暖氣的溫度剛剛好,再暖一點不得熱死,那屋裡還能呆嗎?”

因為,丈夫平時就是比較容易挑剔,看事情喜歡抓着沒做好的點去說,嫌這嫌那,幾乎很難有讓他完全滿意的人和物。

而此刻,丈夫的暖氣不太熱的【不】字一出口,在妻子看來,就是丈夫又開始對她挑剔了。

對丈夫來說,原本是句不經意的話,妻子這樣的回應讓他也挺不爽的,“怎麼就我事兒多了?你自己來摸摸看,看這暖氣片是不是不熱?”

妻子又沒好氣地回應,“你總是這樣,看什麼做什麼都是負面的,反面的,就永遠隻盯着不好的,隻看得到不好的,好的是一點兒都看不見。現在這個季節這個溫度,暖氣用得着那麼暖嗎?”

先生一聽,情緒狀态就越來越不好了,“我這也沒說什麼啊,不過就是說暖氣不太熱,這是事實,怎麼就是我愛挑剔了,你是不是有病啊?”

一來二去,兩個人就熱火朝天地吵起來了。

那我們看看,他們的沖突是怎麼發生的。

可以說,是由于妻子和丈夫看事情的不同角度引發的,對吧?

妻子看事情的角度可能更多的是偏向于已經做好的部分,令人滿意的部分,看到别人已經做了努力的部分,她的視角是偏向于一種得到的獲得的存在的部分。

丈夫的視角完全相反,看到的是那些還沒做到的,做得不好的,沒有被完全滿足的部分。

現實也确實是既有做好的部分也有沒做好的部分。

複制添加嘉待情感導師wechat id:jiadais,line賬號:yesaay,幫你挽回失去的愛,修複您的感情關系!

當這樣的事實呈現在看待事物不同視角的夫妻倆面前時,妻子會覺得,已經做好的比沒有做好的更重要。

丈夫會覺得,做好的是【應該】的,沒做好的是需要繼續努力的。

當兩個完全站在不同視角的人,他們之間發生了碰撞,就像地上寫着一個不知道是6還是9的數字,站在這邊看到的是6,站在對立面看到的就是9,那你能說誰錯了嗎?

不能,對吧?因為站在他們的角度上看,他們看到的都是對的。

可是,當他們隻固守在自己的角度時,兩個人的争執就發生了。

所以,在這樣的沖突中,我們有沒有發現其中蘊含的一個執念,

那就是我們執着的認為,我們看到的才是真相,而否定對方所看到的也是真相。

可如果我們确信我們所看到的東西是真相的時候,因為我們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那你又怎麼能否定對方看到的不是真相?

其實,我們是沒有辦法去辯駁的,對吧?隻能說,我們各自的角度是不同的。

那在這類的一個沖突中,我們常常會生出這樣的一個執着的念頭,就是,

他說得全都不對,我接受不了他去表達這樣的一個視角,這讓我接受不了,我很生氣,我不開心,都是因為他。

要知道,我們自己的狀态要自己負責,當我們去否認對方所秉持的一個客觀世界和客觀事實的時候,那麼我們無異是在用自己的感受和對方的真實世界在對抗,我們就走入了一個死胡同,對吧?

02 不同的習慣引發的沖突

第二個案例,B夫妻倆平時關系挺好,很少會有矛盾,主要是因為太忙了,沒有太多一起的時間。

但一到周末就不行,尤其是周末幹家務,收拾家的時候,兩人就會爆發沖突。

爆發沖突的原因往往是因為某個很久沒用的東西究竟是丢還是留。

妻子的原生家庭呢,是屬于喜歡儲藏型的,她自己也很喜歡留東西,即使是很久都沒用的,都不舍得丢,覺得總會有用得上的那天。

即使是已經完全不能用,用不上的東西也不舍得扔,理由是有感情了,留着做個懷念。

而丈夫則是主張半年沒用的東西就該扔,不然攢着家裡太亂太多東西了,看着擁擠心煩。

對他來說,簡單幹淨清爽,沒有亂七八糟的東西堆放着是最舒服的狀态。

所以呢,就是一個習慣了要留存物品的妻子和一個覺得應該及時斷舍離的丈夫,兩個人就經常為了哪個東西要留下,哪個東西要扔掉,争吵不休。

我們看這個沖突來自于什麼呢?

主要是來自于兩種習慣的碰撞。

我們可不要小瞧和漠視了習慣。

習慣這件事,當你是處在一個完全相融的狀态裡,比如你的理念和原生家庭是一緻的,它未必凸顯得出來,因為你已經把這種習慣當成了一種順其自然,理所應當。

隻有在和一個差異性的人相處的過程中,習慣才會體現出來。

而且習慣的重要性在于,習慣的後面往往連着很多自我的感覺,一些價值觀,一些信念,包括自我價值的感覺。

所以我們有沒有發現,在日常生活中,當夫妻或伴侶的習慣發生碰撞的時候,我們往往會進入到一個什麼樣的狀态?

我們會說,你不尊重我的習慣,就是你不在乎我的感受,你不在乎我的感受,就是不在乎我這個人。

就直接把習慣和對習慣的否認,對自我的否認,聯系甚至是等同起來。

那這可就不是小事情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夫妻和伴侶之間因為牙膏應該從哪裡開始擠,是不是應該蓋馬桶、沖馬桶等等這些問題,而吵得不可開交,最後以性格不和,彼此不能尊重為由,就分道揚镳了。

所以,習慣在婚姻生活裡,是不能被漠視的一件事情,因為習慣背後複雜的東西太多了。

當這種沖突發生的時候,我們往往就會用【應該】這個詞來标定,

他不應該不懂得我對物品的這種重視程度。

他應該尊重我。

他應該重視我的訴求。

他為什麼不尊重我。

……

這些【應該】就出來了。

這【應該】的執念,也是可以用一念之轉拎出來做轉念的。

《一念之轉》的書裡有這麼句話,這個世界上沒有應該怎麼樣,隻有發生了什麼。

所以,發生的是既定事實,【應該】隻是我們固守自己習慣的一種表達而已。

03 思維模式引發的沖突

第三個沖突的案例,小紅剛失戀不久。她是一個非常認真可靠學霸型的姑娘。在工作上也是被領導賞識重用的一個人。總的來說,個人條件非常好。

前不久,她談了個男朋友。與她相比,可以說男朋友就是妥妥的學渣。

原本這樣的人是不會入她的眼的,但偏偏,她被男友身上的那股子潇灑,自在,輕松,幽默的感覺所吸引,覺得跟男友在一起,沒什麼壓力,很放松。

而對于男友來說,能有這麼優秀又漂亮的學霸做女友,那是多麼有成就感,有面子和值得炫耀的事。

兩個人交往了幾個月後,小紅就發現不太對勁,男友還是那個潇灑,自在,輕松的人。

但是,假如你拜托他去幹點什麼事的時候,他的這種潇灑自在就會讓他把事兒不當回事,總是說,不着急,不需要馬上去做,我先打盤遊戲,等明天有空再弄等等,

就是,總要先照顧到他自己的一些感受,需求或者生活的狀态,不太能夠去把要完成的事情馬上去完成。

比如,小紅拜托他換個家居零件,他總能拖很久才完成。

一開始小紅也想,反正這事我自己也能做,也就算了,但慢慢地就開始有不一樣的感覺了。

後來真正把兩個人的關系破壞掉的,是小紅發現男友跟異性之間非常的沒有界限感,他很容易就結交一些異性,互加微信,肆意聊天,和異性一起出去玩啊,喝茶什麼的。

不管是行為還是聊天都屬于不太有邊界的那種。

雖然很多場合小紅也在場,也都知道,可是她怎麼都覺得特别不舒服。

但對男友來說,這就是他的生活常态,他也不覺得他做了什麼出格的事情。慢慢的他就覺得太受小紅的管制了,覺得小紅控制太多,開始覺得,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兩個人似乎還都是原來的他們自己,可是在相處的過程中發現,曾經彼此吸引的優點成為了他們現在不能接受的缺點。

因為這樣的沖突太多了,兩個人最後隻能是以分手告終。

我們看這個沖突主要來自于什麼呢?

是來自于我們對這個人,對這個世界,我們所認識的一個思維模式的不同。

這個思維模式是什麼?

就是,當我們以一種點狀的思維或者是平面的思維去認識一個流動的過程,一個關系,一個人的時候,我們發現,好像沒有辦法去适應了。

因為我們是在某一個點,某一種情境下認識這個人的,這個時候我們很容易看重他的一個品質。

但是,我們往往隻看中的是一個品質帶給我們的好處,或者它們對我們來說有優勢的部分,可我們卻忘記了,同樣的一個品質,它在不同的情況之下會出現一個不一樣的狀态。

比如 案例中小紅的男友,他有着潇灑,輕松,愉悅的特點,但同時他似乎也沒什麼邊界,這都是一個特質的兩面。

所以,當你隻固化的去看一個人的特性,而且隻看這個特性吸引你的一面的時候,那當這個人的立體面和他的一個動态過程出現在你面前的時候,你就很難接受。

再比如,很多時候,我們覺得,他非常可靠,老實,本分,不太會說一些玩笑話,覺得這個人很可靠。

結果我突然發現,他隻是跟我不能這麼說,原來換了一個人,和第三者在一起時,他可以很自如地去表達他自己。

這都是因為我們局限在了對這個人的某一點的認識上,還由某一點推演到這個人就是怎樣的。

我們沒有動态地去看一個人,所以當我們看到截然相反的一面時,就會生出執念,他怎麼可以這樣,他居然是這樣的,他不能是這樣的,我不能接受他是這樣的。

可事實就是,這也是他真實存在的一面,當你和他存在的另一個特性去抗衡的時候,你就走入了一種執念。

04 借力沖突,提升自己

三個案例呈現的沖突涉及到三個方面,也恰恰都是我們很容易走入的三個執念之中。

第一個案例沖突,是來自于我們站在兩個不同的角度。我們都不允許自己知道,我們的世界隻代表我們的世界,而在我們世界之外還有無數個世界的存在。

而當我們不能夠去接受有這麼多無數的世界存在的事實時,我們就用自己的世界去抗衡,我們就走入了死胡同。

第二個案例沖突來自于,我們各自的一些既有的生活習慣,或者是行為模式。

當我們很熟悉的用這樣的一個習慣和模式來應對我們生活的種種的時候,另一個擁有不同的習慣被我們遇上了,那沖突和沖撞就來了。

當我們一直标榜着我們的習慣才是正确的時候,我們就又走入了一個死胡同。

第三個案例沖突來自于,我們對于一個人的認知上的局限,我們隻允許自己看到這個人的一面,不允許他有另一面的存在。

我們依然會執着于,他不能是這樣的,他不應該是這樣的,他怎麼可能是這樣的,他如果是這樣的我是受不了的。

那所有的這些沖突中的執念,我們都可以把它拎出來,用4句話和三個反躬自問,來幫自己去理清楚。

我們唯一要面對的事實:他就是這樣的。

很多姐妹在走到【他就是這樣的】這一事實時,會疑惑,難道我們就隻能這麼消極的接受,接受他原來就是這樣的,我們就什麼都不能做了,隻能被動,隻能聽之任之,不能有所作為了嗎?

其實,我們可以做什麼,取決于你怎麼體會這兩句話:

“他不能是這樣的,他是這樣的就不行,我必須要做點什麼。”

另一句是,“噢,他原來是這樣的,好吧,我知道了,他既然是這樣的,那我做點什麼能夠讓自己的生活更好一些?”

這兩句話,哪個更讓你覺得是有力量的,哪一個是真正可以讓你的生活更好的?

前一句是執着于去改變他人,後一句是看到自己所處的處境,讓自己在現有的處境和狀态裡邊成為一個更加能夠經營自己生活的人。

那姐妹們可以反複地體會一下。

沖突,固然是讓人感覺不舒服的,可它有沒有哪怕一點點的好處呢?

當我們對沖突進行審查後會發現,沖突之中也是有能夠促進我們成長和讓我們擁有更好生活的資源的。

第一個方面,通過這些沖突,我們可以拓展對這個世界,對于人性,對于所有的事物發展規律的一個認識。

小的時候,我們看事情非黑即白,對吧?而成長的過程,就是開始能夠看到更多世界的複雜性,讓我們發現,原來連我們的習慣都會有這麼多的差異。

第二個方面,可以對自己多一些了解,認識到,哦,原來我是這樣的。

比如,他可能覺得,把所有東西清空才會感覺舒服,而你會覺得,當一個物品保留下來,珍惜它,才會感覺到舒服。

隻有我們看到了不同習慣的形成,我們才會覺察到,原來我擁有一套屬于我自己的模式和習慣,他也有一套和我不一樣的模式和習慣,我隻是習慣了我的模式而已,但并不代表着别人不能去擁有他自己的習慣和模式。

通過這樣的一個沖突,對自己多一些了解。

第三個方面,提升自己。

因為很多的差異會讓我們有很多不舒服的感覺,比如憤怒,擔心,委屈,糾結,而這些負面的情緒或感受,恰恰是我們可以去觀望自己,體驗自己甚至是提升成長,促進自己的一些原材料。

以前,當我們感覺到不舒服的時候,想的是,我要把這個人給改變了。

可是,他人不可改。我們沒有辦法跑到别人家管别人的事。

現在,我們的方向變了。我們再也不是去管别人的事情,而是回過頭來看看如何去提升自己。

容納也好,不再依賴也好,增強自己的力量也好,學會換視角多維度地去觀看這個世界也好,這都在某一種程度上把自己的各種各樣的能力提升了。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沖突也是充滿資源的,不是每一次沖突出現的時候,我們都想着去避免,去反感,在避無可避的情況下,反倒可以把沖突當成一次借力,去更多的了解自己,認識世界,讀懂伴侶的一個機會。

本文系嘉待情感導師、情感咨詢師總結内容,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

相關精選情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