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待情感:真的有人會愛另一個人很久很久嗎 ?心理學來給你解析

嘉待情感
2023-07-08
2335
38
点击添加老师微信:jiadaisLINE咨询情感难题,伴您走出情感困境,挽回失去的爱!

“我對你的愛一直到老永不變心”,“你是我今生今世的唯一”,最動聽的情話莫過于墜入愛河男人的承諾,迎合的是女人想要恒久之愛的心。

然而現實好像總是“打臉”,不少學員痛斥男人和婚姻的欺騙性:

戀愛或者結婚後不久,他就對我沒那麼上心了,不如從前那般愛我;

結婚後多年,愛早就在柴米油鹽中消磨殆盡,堅持的無非是孩子和搭夥過日子;

我以為他會一直愛我,才突然發現他一直跟外面的女人有暧昧不清的關系;

當初不惜違背家人意願堅持要和我在一起的是他,如今說什麼都要離婚的也是他……

七年之癢,男人善變,結婚後日漸平淡無所謂愛不愛過日子而已……一面是殘酷現實裡“婚姻金句”的警示,一面是内心對愛依舊熱烈的渴求,使得學員在忿忿不平外仍會心有不甘:

老師,你說真的有人會愛另一個人很久很久嗎 ?

對于這個問題,老師想說,那要看你怎麼定義愛了:

如果你定義的愛是像父母愛孩子那樣全然犧牲奉獻、不求回報的無條件的愛,所謂“純粹的愛”,那麼現實的成年人之間根本沒有這種愛。

而你之前對愛的感覺也隻是一種投射的幻想,幻想破滅自是必然。

如果你定義的愛是激情迷戀型的愛,那麼這種愛确實會随時間減淡,是有時效的。

不過激情型的愛不一定就是消逝了,而是可以在關系中轉化成更為平靜持久的類似親情體驗的愛。

換言之,不是愛消失了,而是由激情主導轉化成為由親密與承諾主導的愛。

就大多的情況而言,愛在關系中維系的時間和質量,取決于雙方人格的成熟度。

人格成熟度高的人,會更容易接受在關系中愛的不同表現形式,加之自身沒有對愛的阻礙,擁有更好愛人的能力,因而可以在關系中擁有有持久、高質量的愛的體驗。

複制添加嘉待情感導師wechat id:jiadais,line賬號:yesaay,幫你解決戀愛脫單情感問題!

01期待像父母愛孩子那樣不求回報、無條件的純粹的愛,注定會失望

生活中有這樣一類人,她們對“愛的純度”有着近乎嚴苛而執着的标準,但凡愛摻雜了其它的東西變得不純粹了,那就是沒有愛了。她們對愛有着預先的設定:

“愛就是全然接納真實的我,不摻雜外表、物質、利益等現實因素”

“愛就是知道我想的是什麼需要的是什麼,并能夠有效滿足我的需求”

“愛就是一直與我站在一邊,無條件給予共情與支持,即便是違背他人”

“愛就是不能有所企圖,愛我僅僅是真心想要愛我”

“愛就是能夠接受我的缺點,即便這個缺點我自己不能接受”

“愛就是保持最好的方式對待我,一直持續下去不會改變”

生活中往往是具體的事件引發我們對愛不同的感受和情緒反應,隻要仔細去探求背後的原因,你一定能夠發現以上類似對愛的設定性信念。

在她們眼中,如果伴侶發生與設定不符的表現,愛就是不純粹了,就是沒有愛了。

想想看,這到底是成年人之間的親密關系,還是父母愛孩子一樣的親子關系?

在這些對愛的設定性信念背後,你會發現伴侶的“自我”其實是隐形的,似乎與生俱來隻應該愛你。

這并非是兩個獨立成年人之間平等、互惠的親密關系。

在關系的前期,男性會出于本能的追求和取悅,盡力去滿足你的需求,帶來愛的高峰體驗。長期下來一個人必然會回歸“自我”的真實。此時,你對伴侶失望了,認為他對你沒有愛了。

也許是早年在原生家庭的經曆并不完美,你渴望通過親密關系來補償早年愛的體驗的缺失。這種現象在親密關系較為常見,大多數人都或多或少,想要在親密關系中得到彌補。

然而當這種願意過于強烈時,就會影響到你對愛的感知與判斷。

事實上,成年人之間真正的愛,是從你開始接受不那麼純粹的愛,接納有條件的愛開始的。

認為完全地毫無私心雜念的純粹的愛才是愛,那其實是一種貪欲,是一種因為自身匮乏的補償性貪欲。

苛求伴侶,剔除人性,如父母愛孩子一般無私地的愛,是你對自身匮乏在親密關系中的投射性幻想,必然會在現實裡碰壁。

與其說是伴侶不再愛了讓你失望,不如說是現實讓幻想破滅了。

02激情迷戀型的愛是有時效的,但可以轉化為平靜持久的愛

在關系初期,滿心滿世界都是彼此,這給雙方帶來愛的美妙體驗。

随着時間流逝,這種充滿激情迷戀的愛也似乎逐漸消逝,變得如白開水一般平淡寡味。

是伴侶對我的愛消失,婚姻過到最後都一樣、沒什麼愛不愛的嗎?

(一)生物科學的角度

激情迷戀的愛是有時效的,所謂“七年止癢”,是有生物科學依據的,這可以幫助我們以更客觀的視角看待愛的變化:

愛情激素是能讓伴侶産生興奮的激素,包括多種,它們在人戀愛的過程中産生,它是愛情産生、維持的一種物質基礎,與婚姻激素會相互補充。

婚姻激素是一種叫内啡肽的激素,它的産生能讓人感到持久幸福,腦下垂體後葉荷爾蒙則是控制愛情忠誠度的關鍵激素,婚姻激素更容易使人産生婚姻。

▶苯基乙胺(簡稱PEA):與愛情裡的“一見鐘情”、“墜入愛河”有關,它能使人感到極度興奮,覺得更加有精力、信心和勇氣。一般來說,PEA的濃度高峰可以持續6個月到4年左右的時間,平均不到2.5年。

▶多巴胺:是傳遞快樂信息、維持性欲的主要神經遞質,激發伴侶間的情感。與兩性情感裡的“激情”、“安全感”、“滿足感”、“快樂”有關。

▶内啡肽:也叫做婚姻激素。可以使人在熱戀過後恢複平淡降低焦慮,讓人體會到安逸的、溫暖的、親密的、平靜的感覺。

▶催産素:會使人産生安全和愉悅的感覺,促進和鞏固伴侶間的依戀關系。

其它還包括刺激興奮、讓人産生怦然心動感覺的去甲腎上腺素,與忠誠、責任有關的腦下垂體後葉荷爾蒙。這些激素共同産生伴侶在關系中愛的體驗。

關系前期PEA和多巴胺更多在起作用,也是伴侶間最有激情的時候。

而一旦過了高峰體驗期,這些化學物質便會逐漸消退,我們也會失去愛的興奮感和感到失落。

不過我們同時也會進入依戀期,此時内啡肽和催産素就起到了更多的穩定和依賴作用。

伴侶間有關愛的體驗是感到平靜與滿足,體會到相愛之後生活的溫馨。

可以看到,關系中的愛從“轟轟烈烈”轉變為“細水長流”,是一種自然且必然的變化。

因而經營婚姻是一項需要雙方終身研習的課題,唯有如此激情之愛在轉化成平靜之愛後才不會消失。

(二)心理學的角度

而從心理學的角度,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理解愛的變化并指明方向。

根據斯滕伯格愛情三元理論:愛情由三個基本成分組成:激情,親密和承諾。

戀愛期,激情和親密占比最大,進入婚姻随着時間的推移,愛情中的激情成分會下降,親密和承諾占比上升。

并非時間讓伴侶的愛消失了,而是轉化成更為平和深遠的依戀關系,類似親情的體驗。

永遠激情浪漫的愛情,眼裡全世界都隻有對方,這不是一個社會中肩負多重角色的成年人的常态,必然無法長久維持。

當激情期退去的時候,往往是愛開始往更深層的親密關系發展轉化的契機,即由浪漫的愛更多轉化為同伴的愛。

03正确認知愛,可以幫助我們更好感知愛和判斷愛

正确認知愛,可以消除我們對愛不切實際的幻想與期待,更好地感知愛和判斷愛,客觀看待關系中愛的變化并探尋背後的原因,也就有了把握愛的可能。

除了以上提及對愛的限制性認知,比如認為愛就是無條件純粹的愛,關系中的愛應該是一成不變的。

還有常見的認為愛是一個固定可以抓住的東西,愛取決于伴侶的意願——我想要,伴侶就應該給,如果我感覺沒有愛了,那一定是伴侶變心了不願意給。

老師想說,愛其實是以人為基礎的一種情感狀态。

生活充滿着随機與偶然,人同樣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相應地這也會帶來愛的變化——關系中的愛實際是一種流動的感受。

這意味着有些時候愛可能表現為逐漸減淡甚至消失,有些時候又可以重新獲得。

一段關系中愛的終止,也并不代表我們就失去生活中全部愛的體驗。

事實上,愛并非是伴侶單方面可以作出的行為,而是關系中雙方互動的結果。而愛也并非是伴侶可以僅憑個人意志自由決定和控制的。

即便一個人自覺是随心意自由在愛,也是在他潛意識主宰下的感覺和行為。即一個人如何愛他人,是在其人格局限下的行為。

比如回避型的伴侶,會更多在關系中表現疏離,以制造距離感來自我保護,表現出來就是“不愛”;

情緒不穩定型的伴侶,會在關系中呈現冷熱交替的狀态,給另一方帶來愛的矛盾和迷惑的感受。

愛不是一種意願,而是一種能力。

關系中愛持續的時間和質量,則取決于雙方人格成熟度主導下的互動。

我知道這聽起來有些反常識。認為伴侶變心了不願意愛了,顯然可以把問題簡單地推給對方,

但這樣做無異于将愛的體驗變成“開盲盒”——我們失去了主動把握愛的能力。

04經營關系中的愛,獲得長久愛的體驗

當我們建立起愛的正确認知,并明白愛的變化是一種常态,我們就有了真正經營愛,在關系中獲得長久愛的體驗的可能。

擁抱愛的變化,接納關系中真實的彼此

當關系中愛的感受發生變化時,我們可以從積極的角度去看待這種變化,擁抱變化。

有些變化是自然會發生的,比如從激情的愛轉化成平靜的愛,我們可以從生活的溫馨中更好去感受這種愛。

有些變化可能帶給我們“不太好”的體驗感,比如伴侶不再如從前一般言聽計從,不再對你的情緒時刻敏感。

這些變化,更多意味着,我們對關系感到安全,從而想要在關系中真實地做自己。

這是雙方了解真實彼此的良好契機,也是建立長久親密關系的基礎。

擁有愛的能力,引導伴侶更有愛的意願

想要被愛,我們先要有愛人的能力。隻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引導伴侶有愛我們的強烈意願。

自己什麼都不用做,隻等待伴侶來愛自己,這顯然是對愛的一種消耗。

關系中的愛是雙方互動的結果,我們同樣需要給與伴侶以愛,給與——信任、接納、欣賞、崇拜、認可、鼓勵。

用讓伴侶能夠感受的方式來表達愛,增加伴侶愛的動力和意願。

就愛的變化,坦誠交流彼此的感受與需求

即便是愛的變化帶來“不好”的感受,我們需要就自己的感受與伴侶積極溝通。

用正确的方式坦誠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代替情緒化的指責和争吵。同樣關懷伴侶的感受和需求。

有些時候,我們在關系中的需求是會發生變化的,這也會引起雙方相處方式的變化。

自然看待這種需求的變化,而不是簡單定義為愛的本質變了,此時雙方坦誠的交流,明晰彼此的需求顯然是有必要的。

在關系中出現問題時,積極面對,尋找背後的原因和有效的解決方式。忽略或逃避問題,會讓愛的問題随時間積重難返。

與伴侶共同成長,實現愛的深度發展

關系中我們以親密為坐标,得以窺見完整的自己。愛的問題,也是自我的問題。

當我們在關系中,看見真實的彼此,并不斷實現彼此的自我成長,此時的愛已經到達了關于人性、人格成長的深度,這将是對愛的升華。

借助婚姻中愛的變化,我們看見彼此的人格局限,借助這個契機,在愛的互動中實現個體内在的積極轉變,從而擁有更好愛人的能力。

這樣的愛,将很難消逝,且随時間會變得愈發醇厚和深沉。

而即便伴侶在自身人格局限下,無法給你想要的愛的體驗,你也會明白伴侶的局限所在——與其說是他不再愛了,不如說是他沒有繼續愛的能力了。

最後,比起執着在一個人會給另一個人“恒久之愛”的開盲盒式體驗,我們永遠可以選擇去把握愛。

本文系嘉待情感導師、情感咨詢師總結内容,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

相關精選情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