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待情感:女人攻擊女人,這不是女性主義!

嘉待情感
2023-07-08
2394
25
点击添加老师微信:jiadaisLINE咨询情感难题,伴您走出情感困境,挽回失去的爱!

最近三名(于十多年前畢業的)北大女性與知名女性主義作家上野千鶴子老師的對談在網絡上引發了巨大争議,這幾天有好幾位咨詢來訪問我對此怎麼看。

我的個人感受是:敬佩神性的光輝容易,接納人性的局限很難。

别誤會,我不是在說上野千鶴子是神,作為唯物主義者我不太相信有“神”存在,但我們應該都見識過人的身上會有“神性”閃耀的瞬間,這一點我會在後面解釋。

其實作為一名心理咨詢師,最初我自己看視頻時并未感到不适,覺得比較平常。

因為她們對于婚育和自我的沖突跟我們咨詢室接待的女性來訪還蠻像的,更别說上野千鶴子老師溫柔的回答閃耀着智慧的光芒、撫慰人心。

所以聽說視頻造成了強烈的負面反響,我一開始還有些驚訝怎麼回事,看到大家的評論後我明白了——那是因為畢竟人家上野老師不是來給你做婚姻咨詢的呀!

上野千鶴子老師是著名女性主義傳播者、科普人,來看她的觀衆大概期待的是與女性主義話題深刻共鳴,你卻非讓人家給你自己的私事答疑解惑?

從這個邏輯往下推,又會引起下一層讨論:那到底什麼是女性主義呢?

女性主義不就應該是關懷女性、幫女性答疑解惑、改善女性困境的嗎?那憑什麼就不能是給這三名已婚女性解答她們的實際問題呢?難道她們不是女的嗎?

她們當然是女性,不過就我個人對女性主義的理解而言,她們确實不能代表“女性主義”的全部含義。

01什麼是女性主義?

别緊張,我不準備在這開課給大家從盤古開天地講起女性主義到底是什麼,更不會妄圖用三兩句話把人家波伏娃那麼厚一本書都沒講完的概念解釋得妙趣橫生,咱們就從野千鶴子老師自己講到的一個角度來簡單理解一下。

簡單來說,女性主義的定義大概更接近于一種“整體觀”、“大局觀”——父權社會體系給全體女性帶來了不公與歧視,從根源上造成了結構性不平等,人們希望用“女性主義”這一思想武器來改善整個父權社會的體系與結構。

女性主義的最終目标是形成社會整體大框架結構的改變,希望大部分個體女性得到解放和自由,但不少人卻将其曲解為:“我是女的,女性主義就是讓我(在現有框架下)立刻順心如意,哪管它整體結構是不是洪水滔天。”

而在實際生活中,後者恐怕總是更吸引人的,畢竟解放所有女性甚至全體人類沒那麼簡單快速,但為自己謀到好處則立竿見影多了。

但它并不是女性主義。

上野千鶴子老師本人應該認為後者的想法更類似于“犬儒主義”。

複制添加嘉待情感導師wechat id:jiadais,line賬號:yesaay,幫你個人提升,提升女性戀商,溝通技巧,解決相處情感問題!

02“北大三人”不完全代表女性主義

沒錯,這是與上野老師對談的三位女性招緻觀衆反感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你們明明是“犬儒主義”,就别說自己是“女性主義”了!看看你們問的都是些啥問題!别給自己臉上貼金了!

誠然,要拿女性主義力求改善整體結構這一剖面的核心要義來摳字眼,她們講的每句話都讓人來氣:

她問上野老師:“您不結婚是因為被男人傷害過嗎?”

觀衆:女性主義是解放和自由!結不結婚是女性的自由,和男不男人傷不傷害沒關系!

她問上野老師:“我迫于環境壓力結婚、為了防止老公出軌而放棄丁克生了孩子,但我還是從婚姻和深度親密關系中感到了溫暖,這是不是一種愚蠢的幸福?”

觀衆:你隻想在現有體系下玩一個你自己更容易獲益、且已經獲益的遊戲!你不關注其它女性命運,并不在乎整體結構的不公!

還有一位說自己20出頭就敢結婚,回頭想想自己真是太有勇氣。

觀衆:你是否隻是在自我感動還非得尋求權威認可?這又和女性主義有什麼關系?

也許于她們而言這次對談像是小迷妹遇上大神,隻顧着張羅大神給自己批命,忘了來看大神的觀衆們可能更想看的是來自大神與高知女性思維碰撞會帶來的靈魂洗禮。

總之,她們的某些提問實在算不上高明,所以她們這次對談不太讨喜也不算特别委屈。

畢竟三人打着高知女性的名頭,邀請的更是上野千鶴子老師這位女性主義議題的重要人士,一邊喊着女性主義的口号卻又聊得不搭邊。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她們就像請來經濟學家問醬油該買三塊還是五元的;見到化學家讓人家評論自己用樂高拼了個燒杯好不好看……

也不是說這些私人化的、接地氣的問題就不能問,但确實讓人遺憾有點大材小用,“格局小了”。

而且這種情況會給人一種她們沒有做好前期調研的感覺,和女性主義學家對談前都不對女性主義多做了解,在本職工作上這樣似乎不太專業。

但僅我個人看法而言,我同意她們不該标榜自己是女性主義者,大家也可以猜測她們也許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但我并不認為她們就必須“痛改前非”加入女性主義陣營,即便她們不願成為真正的女性主義者也不該受到過度苛責。

固然女性主義的最終實現是我們每個人的深切希望,但這并不代表全世界當下每個具體的人都必須立刻奮起反抗,和一切讓女性不舒服的人事物勢不兩立。

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條件這麼做,有人缺的是實力,有人缺的是勇氣。

還有很大一部分人則是不願承擔風險、不想以破壞自身已有安穩生活為代價,去投身于任何主義。

03“主義”和個體的拉扯

是的,長線上系統結構和個體生活休戚相關,但短期内兩者卻可能是相互制衡。

就我們當前所處時代而言,為了達到未來“讓所有女性更自由”的理想化狀态,或多或少需要現在的女性限制自身自由、犧牲個體幸福。

因為一切的結構變革、任何的“主義”,都必然需要在主義實現之前有個體的人為之付出代價,甚至是為之流血。

譚嗣同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他為了實現愛國主義,讓我們這些後人受益,他本人流血變法、奉獻生命。

張純如放棄自身富庶家境、頂尖學曆帶來的優渥生活,在那個年代忍受艱苦的條件辛勞奔走、為查訪受害者時常風餐露宿,為南京大屠殺史料發現及保存做出了重大貢獻。

她秉持人道主義精神,讓曆史露出真實面貌、無可反駁。

而她本人因為飽受極端勢力死亡威脅、為複原史實長期浸泡在殘忍血腥文字及圖像資料中,無力承受巨大心理創傷而崩潰自絕。

是的,成為任何“主義”者,總是要在一定程度上斬除人性成就神性的。

因為做到放下自身悲歡去撼動更大的命運,這與人性中趨樂避苦、私欲利己的部分相斥,它照射出悲天憫人、類神的光澤。

上野千鶴子老師生在父權制度極為嚴重的國度,卻排除萬難接受教育、查閱資料、深入研究、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将自己的大半生緻力于女性主義的傳播,那些她将女性主義科普知識娓娓道來的瞬間飽含人性智慧,也讓我們瞥見了幾分愛她人如愛自己的“神性”。

但我們不能因為過度追求“神性”而開始嫌棄甚至厭惡“人性”。

畢竟我們都隻是普通人類,神性往往是一閃而過的罕有瞬間,人性才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日日夜夜。

好消息是,個人和主義之間的關系是動态變化的。

随着時代進步,女性主義的越發普及,讓我們不必供奉個人生命和全部幸福才能踐行女性主義,這明明是女性主義難得的階段性勝利呀!

04别讓教條綁架女性主義

我想,有些觀衆之所以會被北大宿舍對談上野千鶴子視頻刺痛,也是因為博主把自身人性局限赤裸裸的展露了出來——

縱使名校畢業,還是在外在評價和内在需求中格外擰巴(不結婚承受不了家庭和親戚壓力);

即便事業有成,仍囿于婚育和自我的掙紮(本想丁克卻因為害怕老公出軌改變主意);

雖認為自己是女性主義,依然離“解放”和“自由”有一定距離,賣力争取權威人士的認可(反複确認上野千鶴子等女性主義者對自己選擇婚育的看法)。

……

這種既别扭又要拼命給自己找角度合理化的場面當然不體面、不優雅,但這不正是女性深陷結構化不平等、受整體系統壓迫的女性極度難以做到自洽的真實體現嗎?

這不正是說明女性主義尚未成功,我們都還有更多的路要走嗎?

認為名校畢業就必須超然于世、摒除俗念,這是學曆迷信,不是女性主義;

對個體女性由系統潛移默化導緻的不自洽的抵觸、嫌惡及打壓,就更是女性主義所反對的了。

其實在我的來訪中,我發現高知女性面臨這種困境是特别普遍的現象。

她們一方面學業有成、事業成功,相信自己是新時代的女性,覺得自己應該是女性主義吧!

另一方面内心向往親密關系卻又為此感到羞恥,既從另一半身上獲得了情感慰藉,又對男性更容易擁有的“随性自我”感到怨恨。

這種矛盾和壓抑也是源于大家對女性主義的誤解,把結構性問題絕對等同于單一個體,一聽到父權結構下男人更占便宜就以為每個男人都十惡不赦,拒絕看到每個人的個體差異、人格區别。

這一點上野千鶴子老師也講到自己的觀點——父權制和男性個體不是完全照搬的關系。

再說的紮心一點,那些強烈批判北大宿舍女性的每個人,他們自己在生活中實際上真的比她們更自洽、更不别扭、做得更好嗎?

我其實有點懷疑。

她們其中一位雖說一開始丁克後來改變主意,但她告訴丈夫自己隻生不養,并且此後确實堅持了自己提出的這一要求。

而在生活中,有多少男性能夠接受這樣的安排,又有多少女性在生育後真能說到做到,放手讓丈夫扛起責任,不去糾結對方太過粗糙、什麼都沒有自己做得好,一邊怨恨卻一邊撒不開手呢?

且不談更宏偉壯闊的未來,倘若有更多女性僅僅是能夠做到這個程度,我相信女性主義的實現指日可待,不太令人擔心。

畢竟要是每個人能尊重自己、不苛待他人,盡己所能的體驗到更多幸福,這本身就是女性主義的最終目的,怎會不把女性主義更有效的往前推進呢?

任何主義,到最後總歸是為人服務的,我們應該警惕本末倒置的錯誤解讀,不應要挾具體的人為某種僵化的概念獻祭。

強迫女性為任何“主義”獻身,恰恰是女性主義所反對的。

而且從心理咨詢的角度而言,理所應當的批判對方啥啥都做的不好、“誰誰誰就應該怎麼樣”、“不怎麼樣就說明你很差勁”這樣的語言隻會打壓一個人的積極性,讓其更加固步自封,死死抓住現有框架作為安全區。

往往我們是在自身的人性局限被看到、被允許的時候才能獲得更多安全感,反而對自身局限有了更多突破的可能。

最後想說,其實我們都還離終點很遠,尚且還在半路上探索究竟什麼是真正的女性主義,我們更應當為思想與理論保有進步與升級的空間。

從這方面來說,北大宿舍和上野千鶴子的對談不失積極意義,畢竟它讓我們看到了原來有這麼多人希望了解女性主義,争議也會帶來更多關注,讓更多人看到女性受到的不公待遇,并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内為結構的改善出一份力。

連上野千鶴子老師都不願給女性主義粗暴定性,咱們就不要在階級中還分階級,恰恰是要聯合一切可聯合的力量,讓女性主義走得更遠。

而對于生活在當下的我們而言,我想咱們可以努力的方向至少是警惕“女人相輕”,在力所能及的地方關照現在的自己及其它女性,最終便一定會關照到未來女性。

本文系嘉待情感導師、情感咨詢師總結内容,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

相關精選情感内容